高三生物一轮复习:07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07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07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7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品种特点相应优势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实验结果可靠,容易分析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且能稳定遗传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2.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二、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类2交配类型方式含义表示式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方式AAaaAaAA自交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配子结合(通常也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方式AAAAAaAaaaaa测交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Aaaa正交与反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
2、,正、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甲()乙()反交:乙()甲()3个体类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 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三、分离定律解题方法四、分离定律解题方法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表现类型(正推法)亲本组合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子代表现类型及比例AAAAAA全是显性AAAaAAAa11全是显性AAaaAa全是显性Aa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AaaaAaaa11显性隐性11aaaaaa全是隐性(1)若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一
3、定表现为显性性状(A_)。(2)若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中一定含有隐性遗传因子(_a)。2由子代推断亲代遗传因子组成、表现类型(逆推法)(1)遗传因子填充法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遗传因子组成。(2)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再根据亲代的表现类型做进一步的推断。(3)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
4、a)。即AaAa3A_1aa。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AA)。即AAAA或AAAa或AAaa。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aa)。即aaaaaa。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中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方法1测交法(在已
5、确定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2自交法3花粉鉴定法七、不同条件下连续自交的概率计算1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分析第n代的比例杂合子比例为,纯合子比例为1,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如图所示:2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分析第n代的比例自交n代后,在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2n1)/(2n1),杂合子比例为2/(2n1)。如图所示:3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坐标曲线图(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加,最终接近1,且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各占一半。(2)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递减,且每次递减50%。
6、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F2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数量 315 10110832比例9 3312结果分析(1)两亲本无论正交或反交,F1均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2)F2中除出现了两种亲本类型外,还出现了两种新类型: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即出现了不同相对性状间的重新组合。(3)F2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为(315101)(10832)31,圆粒与皱粒的比为(315108)(10132)31,说明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7、(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YYRR、yyrr,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2)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1111。(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其中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比例为9331)。遗传图解如下: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1)验证方法:测交法。测交F1(YyRr)与隐性个体(yyrr)交配。(2)遗传图解(3)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F1产生
8、4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三、自由组合定律1发生时间:形成配子时。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3得出结论: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四、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自花传粉,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花较大,人工去雄和异花授粉较方便。(2)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一对到多对生物的性状多种多样,根据自由组
9、合定律,如果有n对性状自由组合,后代的性状组合会有2n种,这是很难统计的。孟德尔采取了由单因素(即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因素(即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孟德尔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从而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的比例,并最终解释了这些现象。(4)运用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孟德尔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按“提出问题实验假设(解释)验证总结规律”的科学实验程序进行。假说演绎法与传统归纳法的区别项目假说演绎法传统归纳法区别一般步骤:观察和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推理和想象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通过综合许多具有内在联系的个别事例,然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精品资料 新高考生物精品专题 高中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资料 高中生物试卷 高考生物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