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历史暑期复习题(15).docx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历史暑期复习题(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历史暑期复习题(1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历史暑期复习题(15)一、选择题1. 某位先秦学者提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应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这四种品德,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这位学者是A. 韩非子 B. 孟子C. 墨子 D. 庄子2. 西汉钱币使用非常普遍。到东汉,黄金退出流通领域,布帛在交换中作用日益重要。曹魏建立后,则“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北魏孝文帝时虽铸五铢钱并大力推行,但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东晋南朝币制混乱,币质不佳,钱币与谷帛并行。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使用状况A. 说明人口流动不断加快 B. 反映君主专制日渐衰弱C. 表明中央集权亟待加强 D. 根
2、源是生产力愈发倒退3.“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是A. 京剧艺术形成,形成象征虚拟的传统 B. 书法注重追求个性,绘画突出山水C. 文学风格各异,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 D. 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4.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
3、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5. 821年,唐朝和吐蕃各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823年,双方将盟文刻石立碑(下图),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是A. 汉和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 B. 唐朝与吐蕃完全停止纷争的标志C. 吐蕃地区归顺唐中央王朝的象征 D. 唐玄宗时期唐与吐蕃会盟的遗物6. 宋代话本小说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文言文为文学语言的传统,首次将民间的语言(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体现了一种“亲民化”倾向。这说明话本小说A.
4、 体现了文学的平民化发展 B. 加速了传统文学的衰落C. 旨在向民众宣扬理学思想 D. 开创了章回体小说先河7. 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从名称解释看,“行省”是A. 皇帝的秘书机构 B. 中央的派出机构C. 地方的自治机构 D. 朝廷的朝贡藩属8. 明清时期,诸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等诗句颇为流行,深入到千家万户,即使是不识字的妇人孺子,亦莫不知晓。这一现象反映出A. 科举考试制度影响深远 B. 文化专制政策得到强化C. 功利教育现
5、象日趋严重 D. 家族本位观念根深蒂固9. 李贽在藏书中评点了800余名历史人物。他把千余年来被斥为“暴君”的秦始皇称为“千古一帝”;将商鞅、韩非列为“强主名臣”;一向被称为“聚敛之臣”的桑弘羊(商人出身),也被列入“富国名臣”。这说明,李贽A. 推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 肯定了商品经济的作用C. 突破了儒家的价值评判标准 D. 支持外儒内法治国方略10. 近代某条约规定:“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此条约是A.北京条约
6、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1.“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随着帝制的取消,附生于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等等。”上述材料所肯定的辛亥革命的功绩是A.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D.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12. 1919年,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徵祥致电政府称:“此事于我国领土完全及前途安固,关系至巨不料大会专横至此。”“大会专横”表现在列强A.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
7、界”C.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D. 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13. “1937年9月,日军最精锐的第五师团进至河北蔚县,其一部西向山西广灵、灵丘进犯。这时红军刚改编为第八路军,也在向山西前线开进,八路军主要在敌军侧后进行游击战八路军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其中“首战告捷”发生在A. 太原会战期间 B. 徐州会战期间C. 枣宜会战期间 D. 百团大战期间14. 1957年1月发表的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写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首词可用于说明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 社会主义三
8、大改造基本完成C.“一五计划”取得成就 D. 中国交通运输事业领先世界15. 1972年后,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中美之间的贸易还存在许多障碍,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增长缓慢,截至1978年底,双方的贸易额还不足10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A.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B. 中美两国长期相互敌视C.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僵化 D. 中美尚未建立外交关系16. 在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式的民主(政治平等、轮番为治等)和个人自由是一种奢侈品,罗马人很少表现出对它的兴趣。这主要因为当时的罗马A. 受希腊文化影响小 B. 仍然处于奴隶社会C. 大肆对外侵略扩张 D. 更崇尚权威和秩序17. 在
9、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带有严格等级性质C. 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D. 领主附庸地位平等18. 15世纪后期,西欧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和黄金。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最主要病因是A. 西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 西欧人向外传播基督教C. 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 D. 西班牙王室的对外扩张19. 18世纪,欧洲一些思想家“把现代的社会生活加以理性化,并把他们的社会学理论建
10、筑在援引自然事实的基础上”。这一理念来源于A. 文艺复兴运动 B. 宗教改革运动C. 近代科学革命 D. 资产阶级革命20. “它不仅找到了资产阶级灭亡的原因,而且找到了埋葬它的掘墓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它A. 促进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B. 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 直接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D. 是第一国际成立时发布的宣言21. 某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有“海地独立”、“巴西独立”、“墨西哥资产阶级宪法”、“中国辛亥革命”、“埃塞俄比亚独立”。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B. 拉美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C. 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 D. 资
11、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2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大战变成了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引起这一变化的关键战役是A. 马恩河战役 B. 凡尔登战役C. 索姆河战役 D. 日德兰海战23. 韩国实现其经济调整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主要得益于其顺应国际环境的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时期的“国际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指A.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C. 西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4.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
12、。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二、非选择题25.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东亚国家之所以向中国朝贡,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中国发生关系,是因为各民族的国家形成比中国迟,所以有必要向中国学习其国家机构的建制及其运作。在这个时代,东亚各国与中国的交往是以此为中心展开,并因此获得各种文化的。中国的国家机构建制及其运作,规定于律令之中。因此,
13、对于各国而言,重要的是学习律令,引入律令所规定的各项制度。(日)崛敏一隋唐帝国与东亚材料二 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时代。尤其是在宗教、艺术、器用乃至习俗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以及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隋唐文化的影响既深且远。其实,唐代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中外、胡汉混合的文化,正是多种文化的交流会聚,才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唐代文明。张广达、王小甫天涯若比邻材料三 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是在鸦片战争的地火中被迫开始的。在这一鲜明的时代背景下,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一种夹杂着战争掠夺和武力征服而来的不平等的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以通商、传教、求学、遣使、游历
14、、翻译等形式进行,凡此种种不同的交流方式,呈现出一种非和平背景下的和平。黄鹏程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探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外交往的背景和特点。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来通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其用心可以理解。但他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筹划安排),必有收场”,并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摘编自袁村平觉醒的国殇:甲午战争120年祭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
15、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并综合所学,简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人类的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
16、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苏美尔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化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这说明,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封闭自守,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如果一定要讲究文化的“纯正性”,那么反而会因世世代代近亲交配而有退化淘汰之虞。今日世界在急剧地缩小,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已势必将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请你摘取材料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主题鲜明,论述合理,做到有理有
17、据。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在1864年到1876年间,还间或有过出超,自1876年以后历年都是入超。1885年以后,进口棉纺织品的比重超过鸦片,占据中国进口首位。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还是农产品
18、,在出口货物中,茶叶仍然占据首位,但是由于日本茶和印度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它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编著的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的影响。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主张性善论,因此B正确;韩非子主张变革,A排除;墨子主张兼爱非攻,C排除;庄子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D排除。故选B。2.【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西汉钱币使用非常普遍”可知西汉时期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依据材料“到东汉,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