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检测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检测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检测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晋书段灼传中记载:“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下列言论与材料内容相呼应的是()A.“大人世及以为礼”B.“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D.“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2.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称为上计。”据此,“上计制”的主要意图是()A.控制地方财政税收B.监督考核地方官员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防止官员弄虚作假3.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
2、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诸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C.成功防止地方诸侯国割据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4.“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C.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5新唐书记载:“(卢商)蚤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从此记载可看出唐代()A科举制体现了九品中正制的原则B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C选官偏重人才品行和道德的考查D进士科是步入仕途的
3、唯一途径6下图为史籍中关于唐代官员的出身与科第实绩的详细统计(单位:人),据图中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唐代()A社会阶层的流动日益频繁B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制约C门第依然是选官主要标准D寒门子弟不受政府重视7宋朝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元丰改制后,御史台的职责是“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谏官的职责是“凡朝政阙失,大臣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这反映了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是()A御史与谏官事权分明B谏官的谏诤由大臣转向皇帝C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出现了“台谏合一”的态势8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根据下表可知,明朝分
4、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卷种涉及地区录取比例南卷应天(今南京)、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55%北卷顺天(今北京地区)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35%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10%A.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C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D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9.明仁宗时,科举取士一度南北分卷,“科举之士需南、北兼收,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这一制度( )A.提供了公平竞争环境B.化解了南北方的矛盾C.有利于笼络北方士子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10.据清史稿载,康熙二十二年至六十一
5、年,共举行大计十四次,考课出卓异官员580罢斥、降调官员5137名。据此可知,康熙朝的考课制度( )A.保证了政治局面的稳定B.是科举制度发展的产物C.促进了国家吏治的改善D.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937994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