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版】高考作文备考专题热点素材解读:考研“高考化”.docx
《【精编版】高考作文备考专题热点素材解读:考研“高考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版】高考作文备考专题热点素材解读:考研“高考化”.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作文备考专题热点素材解读:考研“高考化”现在考研有多“卷”?国家线放榜当天,不少考研人当场收拾东西低头沉默离开了图书馆。2022年,457万人考研,约130万人上线进入复试,300多万人落榜。考研各专业分数线普遍大幅度提高,部分专业国家线提高超过10分。然而,过了国家线,只是第一关。考研还需要复试,“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导演专业复试分数线439分”的话题也曾引发热议,部分网友笑谈“大导演来了都得调剂”。400分没学上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有考生感叹“现在的考研已经赶超高考,甚至比高考还难”。在“考研热”的持续升温下,考研俨然已成为“二次高考”。对此,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
2、“考研高考化,指考研已经完全具备高考特征:本科教学应试化,与高中教学差不多,围绕考研组织教学;大部分本科生都把考研作为毕业出路,这和高中生把高考升学作为毕业出路一样。”如今考研“高考化”,那么未来是否会出现考博“高考化”呢?考研和高考的区别在哪里,是以分数论英雄吗?笔试和面试哪个更重要?“二战”考研有必要吗?成功的人生只有考研一条路吗?对这些问题,你怎么看呢?本期“热词时文”,让我们从多角度了解考研“高考化”這一热点问题,希望能给同学们一点关于未来学业规划的思考方向。【时文鲜读】Part 1时文角度:考研热;学历贬值;教育评价改革“上大学独木桥”到“考研独木桥”的“转变”熊丙奇(知名教育学者、
3、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的硕士招生人数已经基本达到1998年的本专科招生人数;博士生招生人数超过1998年的研究生招生总数。也就是说,在过去20年,我国就实现了从“上大学独木桥”到“考研独木桥”的“转变”。现在的考研,某种意义上就是20年前的考大学。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如果不扭转整体教育发展的学历导向,再过20年,即2040年左右,我国硕士生招生人数达到2021年的本科生招生人数(450万左右),博士生招生人数达到2021年的硕士生招生人数(100万左右),完全有可能发生。而如果出现这种局面,20年后的读博就和现在的考研差不多。事实上,针对目前的考研热,
4、我国不少高校领导就建议扩大研究生招生,认为我国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有很大的潜力。一方面,学生有旺盛的读研需求,很多家庭有了第一个大学生,还没有第一个研究生;另一方面,很多地方本科高校有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办学层次的办学需求,扩大研究生招生,不但可以解决本科毕业生就业难,也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学历毕业生。我国很多用人单位,目前招聘人才,都要求有研究生学历,未来,如果没有研究生学历,将很难找到好工作。另外,从国际上看,评价一国的研究生教育,有一个基本指标是千人注册研究生数(在学研究生数/国民数量),我国当前的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2.38(在学研究生333.24万/14亿),而发达国家这一数据为7到8。
5、如果把千人注册研究生数提高到8,那么,我国在学研究生数将达到1100多万,每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就接近400万。这给研究生扩招提供了“全球经验”。可是,这带来的必然会是研究生教育的注水与贬值,以及教育资源浪费与人才浪费。这样发展研究生教育,“满足”了攻读研究生学历的需求以及高校办学层次的需求,但社会需要那么多的研究生吗?更严重的问题是,为应对硕士毕业生就业难,就可能推进博士扩招,让很多家庭有“第一个博士”。由此,极有可能出现“读博独木桥”这一畸形局面。为此,必须严肃对待考研“高考化”这一问题,推进破除唯学历的教育评价改革。不管考研人数增加多少,都必须严控研究生招生规模,并引导本科院校扭转围绕考
6、研应试化办学倾向,给“考研学历军备竞赛”降温。(摘自大河网)【思考深一度】“不就业也要考研”,执着背后的深层考量很多学生考研的初衷是增加就业竞争力。但奇怪的是,一些备考学生哪怕有好的工作机会也不急于就业,动辄“二战”(再次备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黄磊发现,就业压力和考研压力叠加,缓就业的想法推高了考研难度,却并不能让未来就业难度降低。因此,黄磊提醒:“如果仅仅是为了逃避工作压力而选择考研,那么一定要慎重考虑。研究生毕业之后,并不一定能够找到比目前更适合的工作。而且考研二战如果失败,付出的成本会非常高。反过来,本科毕业之后直接工作,带着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再考研,可能会有更大的
7、竞争优势。”(摘自光明日报,作者李玉兰)Part 2时文角度:应试;学力与能力;综合素养考研不是高考,复试定“生死”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招生不是高考,不要简单以高考思维模式套研究生招生,更不能只以初试成绩论高低。大学本科如果说是知识的学习,那么研究生则是知识的生产,因此更强调研究能力如何。我国研究生招生一直都是初试+复试模式,初试只是考查知识储备,但包括面试在内的复试更能全面考查一个人,尤其是研究能力,也是决定性的。因此,在最近3年里,即便疫情再严重,冒着风险也必须搞复试,原因也在于此。初试只决定入围资格,不是录取依据。这是需要特别强调的,国家线只是一个地板线,目的就是保证公平,同时给招生单位留
8、下余地。因此一些学校复试线往往远远高于国家线,复试比例也经常放大到150%复试,一些学校甚至是200%复试,就是这个原因。初试只是入围复试的资格,复试才是研究生招生中决定性的一环,这是需要明确的。目前复试权重各学校规则不一,但为了遏制研究生初试应试化倾向,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特别提出加大研究生招生复试权重。教育部对复试在总成绩里占比的要求是,30%50%,越好的学校复试的占比越高。在北京师范大学2022年3月公布的教育学部调剂方案里,明确指出调剂生复试占比为80%。所以,复试的成绩尤为关键。“错误地用高考套考研,分数为王”的想法,是对研究生录取规则的认知不够清晰。
9、考研高考化后,复试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鉴别”职能。考研高考化后,一些高分同学的确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一些理工科专业同学可能连实验室都没有进过,更不要说做实验了,一面试就露馅,面试也往往成为最后的试金石。复试被淘汰屡见不鲜,我们需要有这种基本认知与常识。即不要用普通高考招生套用到研究生招生上。(摘自百家号“中国教育在线”)【思考深一度】高分并不等同于高质量生源,谨防考研成“分数游戏”“高分并不等同于高质量生源,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在众多高分考生中选拔出具备创新潜力的学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说。招生选拔仅仅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步,在后续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
10、贬值”是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考出更高的成绩,备考漫长而艰辛。而由竞争推高的分数线,只会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在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谢爱磊看来,只有合理调节收入差距,全社会共同努力創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学历歧视,才能推动个体按照自身需要选择人生道路,而不是朝同一个方向“卷”下去。“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除了分层,在层次内还有丰富的分类,起到了分流的客观效应,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也调节和分流了教育需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罗燕说,“促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建立多元的教育流通机制,是实现人才有效配置,缓解考研过热的根本解决之道。”(摘自光明日报,作者陈鹏)Part 3时文角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