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师(岩土)(三合一)考试试题-真题及答案(标准版).docx
《土木工程师(岩土)(三合一)考试试题-真题及答案(标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师(岩土)(三合一)考试试题-真题及答案(标准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木工程师(岩土)(三合一)考试试题真题及答案(标准版)1 .某地区由于长期开采地下水,发生大面积地面沉降,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列哪些是可以采用的控制措施?()A.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B,向含水层进行人工补给C.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进行合理开采D.对地面沉降区土体进行注浆加固【答案】:A|B|C【解析】: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580页规定,已发生地面沉降的 地区可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减少水位降深幅度。 在地面沉降剧烈的情况下,应暂时停止开采地下水;向含水层进行 人工回灌,回灌时要严格控制回灌水源的水质标准,以防止地下水被 污染。并要根据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规律,制
2、定合理的采灌方案; 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进行合理开采,适当开采更深层的地下水;A.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B.泥浆护壁正循环成孔,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C.泥浆护壁反循环成孔,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D.全套管跟进冲抓成孔,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答案】:D【解析】:A项,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后插钢筋笼宜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填 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BC两项,泥浆护壁正反循环钻可穿透硬夹 层进入各种坚硬持力层,桩径、桩长可变范围大,但漂石层漏浆严重; D项,全套管跟进冲抓成孔在漂石地层中破碎效果好,成孔效率高。U.某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采取薄壁自由活塞式取土器,在可塑 状黏性土层中采取土试
3、样,取样回收率为0.96,下列关于本次取得的 土试样质量评价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土样有隆起,符合I级土试样A. 土样有隆起,符合II级土试样土样受挤压,符合I级土试样d. 土样受挤压,符合n级土试样【答案】:c【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第9.4.2 条表规定,薄壁自由活塞式取土器很适合取可塑状黏性土层的 土样。根据条文说明第条第2款规定,回收率是土样长度与取 样时取土器贯入孔底以下土层的深度之比。根据回收率的定义,回收 率大于1.0, 土样长度大于取土长度,表明土样膨胀隆起;回收率小 于1.0, 土样长度小于取土长度,表明土样受挤压。一般认为
4、不扰动 土样的回收率介于0.95-1.0,题目中回收率为0.96,可认为是不扰 动的I级土试样,C项正确。12.关于砂石桩施工顺序,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黏性土地基,从一侧向另一侧隔排进行B.砂土地基,从中间向外围进行C.黏性土地基,从中间向外围进行D.临近既有建筑物,应自既有建筑物一侧向外进行【解析】:砂石桩施工可采用振动沉管、锤击沉管或冲击成孔等成桩法。根据建 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条第7款规定,沉管 砂石桩施工时,对砂土地基,砂石桩的施工顺序宜从外围或两侧向中 间进行,在既有建(构)筑物邻近施工时,应背离建(构)筑物方向 进行。13.以下荷载组合中,用于计算
5、滑坡稳定性的作用效应组合是哪个选 项?()A.包括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的标准组合,采用相应的可变作用组合值 系数B.包括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的准永久组合,采用相应的可变作用永久 值系数,不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C.包括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可变作用组合值 系数,分项系数取1.35D.包括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可变作用组合值 系数,分项系数取1.0【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条第3款 规定,滑坡稳定性计算时的作用效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 合,但分项系数取1.0;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第
6、条规定,基本组合是指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荷 载和可变荷载的组合。14.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TJ 942008)规定,进行抗拔桩的裂 缝宽度计算时,对于上拔荷载效应组合,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风荷载和地震荷 载作用C.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频遇组合D.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答案】:D【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TJ 942008)第条规定,承载能 力极限状态为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 载的变形。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为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
7、定的变 形极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第条规定,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 采用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当进行承台和桩身裂缝控制 验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第条规定,裂缝宽度验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验算,一、 三级裂缝采用标准组合验算,二级裂缝采用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分 别验算。15 .水利水电工程中,下列关于水库浸没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浸没评价按初判、复判两阶段进行B.渠道周围地下水位高于渠道设计水位的地段,可初判为不可能浸没 地段C.初判时,浸没地下水埋深临界值是土的毛管水上升高度与安全超高 值之和D.预测蓄水后地下水
8、埋深值大于浸没地下水埋深临界值时,应判定为 浸没区【答案】:D【解析】:D项,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 规定,当预测的蓄水后地下水埋深值小于浸没地下水埋深临界 值时,应判定为浸没区。A项,根据附录规定,浸没评价按初判、复判两阶段进行。B项,根据附录第3款规定,渠道周围地下水位高于渠道设计 水位的地段时可判定为不可能浸没地段。C项,根据附录规定,初判时,浸没地下水埋深临界值可按式 确定,浸没地下水埋深临界值是土的毛管水上升高度与安全超 高值之和。16 .某大型油罐处在厚度为50m的均质软黏土地基上,设计采用15m 长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工后沉降控制值为1
9、5.0cm。现要求 提高设计标准,工后沉降控制值为8.0cm,问下述思路哪一条最为合 理?()A.增大素混凝土桩的桩径B.采用同尺寸的钢筋混凝土桩作为增强体C.提高复合地基置换率D.增加桩的长度【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条文说明第条 第1款规定,对某一场地的水泥土桩,其桩身强度是有一定限制的, 也就是说,水泥土桩从承载力角度,存在有效桩长,单桩承载力在一 定程度上并不随桩长的增加而增大。但当软弱土层较厚,从减少地基 的变形量方面考虑,桩长应穿透软弱土层到达下卧强度较高之土层, 在深厚淤泥及淤泥质土层中应避免采用“悬浮”桩型。因此,增加桩 的长度是最有
10、效的措施。17 .边坡勘察,勘探孔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并深入稳定层()m以 内。A. 125B. 6D. 7【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第4.7.4 条规定,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布置,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确 定。当遇有软弱夹层或不利结构面时,应适当加密。勘探孔深度应穿 过潜在滑动面并深入稳定层25m。除常规钻探外,可根据需要,采 用探洞、探槽、探井和斜孔。18 .下列关于沉管灌注桩施工的做法哪一项不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JGJ 942008)的要求?()A.锤击沉管灌注桩群桩施工时,应根据土质、布桩情况,采取消减负 面挤土效应的技术措施,确保
11、成桩质量B.灌注混凝土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C.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单打法、反插法施工时,桩管内灌满混凝土后, 应先拔管再振动D.内夯沉管灌注桩施工时,外管封底可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无水混凝 土配料,经夯击形成阻水、阻泥管塞【答案】:C【解析】:A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条第1款 规定,群桩基础的基桩施工,应根据土质、布桩情况,采取消减负面 挤土效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成桩质量;B项,根据第条规定, 混凝土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对于充盈系数小于1.0的桩,应全 长复打,对可能断桩和缩颈桩,应进行局部复打;C项,根据第659 条第1款规定,桩管灌满混凝土后,应先振动再拔管,每
12、次拔管高度 0.51.0m; D项,根据第条规定,外管封底可采用干硬性混 凝土、无水混凝土配料,经夯击形成阻水、阻泥管塞,其高度可为 100mmo当内、外管间不会发生间隙涌水、涌泥时,亦不可采取相同 措施。19.某总含水量34%的多年冻土为粉土,该冻土的类型为下列哪个选 项?()A.饱冰冻土B.富冰冻土C.多冰冻土D.少冰冻土【答案】:A【解析】: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584、585页表5-6-12,当总含水 量大于28%时,该冻土为饱冰冻土。20.下列关于高压喷射注浆论述中,正确的是哪个选项?()A.双管法是使用双通道注浆管,喷出20MPa的高压空气和0.7MPa的 水泥浆液形成加固体
13、B.多管法是使用多通道注浆管,先喷出0.7MPa空气,再喷出40MPa 高压水泥浆液和水,并抽出泥浆,形成加固体C.单管法是使用20MPa高压水喷射切削后,将浆液从管中抽出,再 同步喷射水泥浆液,形成加固体D.三管法是使用水、气、浆三通道注浆管,先喷出0.7MPa空气和 20MPa的水,再喷出25MPa水泥浆液,形成加固体【答案】:D【解析】:对深基坑工程尽量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抽排地下水的总量,必要时 宜采取同步回灌措施(坑内排坑外灌);在大面积填筑区进行工程 建设时,宜采用堆载预压法等地基处理措施,减少工后沉降量;对 位于地面沉降较严重区域、对沉降变形十分敏感的工程(如地铁、高 铁等),宜布
14、设必要的地面沉降监测设施,在其运行过程中进行定期 监测。2.下列地貌特征中,初步判断哪些属于稳定的滑坡地貌特征?()A.坡体后壁较高,长满草木B.坡体前缘较陡,受河水侧蚀常有坍塌发生C.坡体平台面积不大,有后倾现象D.坡体前缘较缓,两侧河谷下切到基岩【答案】:A|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师手册第1332页对滑坡的稳定性评价规定。满足 下列条件的地貌特征为相对稳定:斜坡坡面坡度较缓,坡面较平缓; 后壁虽较高,但长满草木,难于找到擦痕;平台较宽大,且已夷平, 陡坎消失;前缘斜坡较缓,岩体压实,长有草木,残留滑舌部,地表根据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第412415页、岩土工程师手册 (钱七虎等)第500
15、504页。A项,双管法是利用双通道的注浆管,通过在底部侧面的同轴双重喷 嘴,同时喷射出高压浆液和压缩空气,使两种介质射流冲击破坏土体, 浆液压力一般为1550MPa,空气压力一般为0.50.7MPa,两种介 质共同作用下,切削土体形成加固体。B项,多管法(SSS-MAN工法)须先在地面钻设一个导孔,然后置 入多重管,用超高压水射流逐渐向下切削土体,经超高压水切削下来 的土体,伴随着泥浆用真空泵立即从多重管中抽出,如此反复地抽, 可在地层中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间,然后根据需要选用浆液、砂浆、砾 石等材料填充,全部置换土体,在地层中形成较大直径的加固体。C项,单管法是利用高压泥浆泵以20Mpa左右的压
16、力,把浆液从喷嘴 中喷射出去,以冲击破坏土体,同时借助于注浆管的旋转和提升,使 浆液与土体搅拌混合形成加固体。D项,三管法是使用分别输送水、气、浆液三种介质的三管注浆管, 喷射压力20-40MPa的高压清水和压力0.50.7MPa的空气,利用 水、气同轴喷射切削土体,再由泥浆泵注入压力15MPa的浆液进 行填充,形成加固体。21 .地基土抗震容许承载力调整系数K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岩土性状B.岩土类别C.场地类别D.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答案】:C【解析】: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第表中地基 抗震容许承载力调整系数K的规定,由表可以看出调整系数K可以根 据岩土名称
17、、性状、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查取,与场地类别无关。22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下列哪项因素确定?()A.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结构自振周期、高宽比、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B.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结构自振周期、阻尼比、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C.抗震设防烈度、地段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结构自振周期、阻尼比、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D.抗震设防烈度、地段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结构自振周期、高度比、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2010) (2016年版)第5.1.4 条规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 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
18、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则 影响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23.比较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处理淤泥地基,以下哪种说法是正 确的?()A.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相同B.预压区边缘土体侧向位移方向一致C,均需控制加载速率,以防止加载过快导致淤泥地基失稳破坏D.堆载预压法土体总应力增加,真空预压法总应力不变【答案】:D【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条条文说明 规定,真空预压法是降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不增加总应力的条件下 增加土体的有效应力;堆载预压是增加土体的总应力和孔隙水压力, 并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而使有效应力增加。24.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19、DL/T 53952007)的规定,土石 坝的防渗心墙的土料选择,以下选项中不合适的是()oA.防渗土料的渗透系数不大于1.0X10-5cm/sB.水溶盐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两者均不大于5%C.有较好的塑性和渗透稳定性D.浸水与失水时体积变化较小【答案】:B【解析】: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第条规定, 防渗土料碾压后应满足下列要求:对均质坝,渗透系数不大于IX 10-4cm/s;对心墙和斜墙,渗透系数不大于lX10 5cm/s。水溶 盐含量(指易溶盐和中熔盐,按质量计)不大于3%o对均质坝, 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对心墙和斜墙,有机质含量不大于2%。有 较好的塑性和渗
20、透稳定性。浸水与失水时体积变小。若有不满足时, 可以从满足渗流、稳定、变形要求等方面进行专门论证。25.采空区顶部岩层由于变形程度不同,在垂直方向上通常会形成三 个不同分带,下列有关三个分带自上而下的次序哪一个选项是正确 的?()A.冒落带、弯曲带、裂隙带B.弯曲带、裂隙带、冒落带C.裂隙带、弯曲带、冒落带D.冒落带、裂隙带、弯曲带【答案】:B【解析】:采空区自上而下可分为弯曲带、裂隙带、冒落带。裂隙带上部的岩层 在重力作用下,所受应力尚未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产生微小变形, 但整体性未遭破坏,也没产生断裂,仅出现连续平缓的弯曲变形带; 冒落带上部的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所受应力超过本身的强度时,产
21、生 裂隙、离层及断裂,但未坍塌;直接位于采空区上方的顶板岩层,在 自重应力作用下,所受应力超过本身强度时,产生断裂、破碎、塌落。26.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个选项?()A.地震活动周期B.结构自振周期C.设计特征周期D.地基固有周期【答案】:C【解析】:A项,地震活动周期代表地震活动出现的频繁程度,与地震影响系数 无关;B项,结构自振周期是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不同的结构对应 不同的自振周期,因此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起始点无关;C项,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2016年版)第2
22、.1.7 条规定,设计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 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 简称特征周期。D项,地基固有周期是指场地处地基土的振动周期, 又称卓越周期,其和设计周期不同。地基固有周期是地基土对地震动 信号的反应,对同频率的信号有加强作用,发生共振,是地基土本身 的特性之一。通常软土地区固有周期较长,频率较高,岩石地区周期 较短,频率较低。该周期可以通过波速测井和微动测量进行测定和计 算。27.软土勘察除应符合常规要求外,尚应查明的内容有()。A.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分布、动态B.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下伏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和起伏C.固结
23、历史、应力水平和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D.微地貌形态和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的分布、埋深及其填土的 情况【答案】:B|C|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第6.3.2 条规定,软土勘察应符合常规要求外,尚应查明下列内容:成因类 型、成层条件、分布规律、层理特征、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 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下伏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和起伏;固结 历史、应力水平和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微地貌形态和暗 埋的塘、浜、沟、坑、穴的分布、埋深及其填土的情况;开挖、回 填、支护、工程降水、打桩、沉井等对软土应力状态、强度和压缩性 的影响;当地的工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木工程师 岩土 三合一 考试 试题 答案 标准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