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哈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了国家战略 高度上来对待。“脱实向虚”在投资市场上
2、的重要表现,就是资本过于追求短期利润,而忽 略了长期可持续发展,过于注重财务指标而忽略了企业或投资者应该承担的环境与社会责 任。资产管理行业应积极践行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核心投资原则,倡导、引导和推动企业 与经济社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 问题,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因此,也有一个重新认识什么是“实体经济”的问题。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和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我们提出“新实体经济”这一概 念。什么是“新实体经济”?简言之就是有效满足客户真实需求、科技含量高、容纳现代人 才就业、生态环保可持续的新型经济形态。“新实体经济”不是对实体经
3、济从结构层面的重 新定义,而是指传统实体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发展方向,所以两者并不对立,是一种 递进关系。我们一直在说“振兴实体经济”,只有能够转型、升级的传统实体经济才存在振兴的意 义,老旧而无进步潜力的实体经济并不值得去振兴;其次,我们应厘清并扩展实体经济的范 畴。过去一提到实体经济,就想到工厂冒烟或者中国制造。但事实上有更广阔的角度看待实 体,比如说现代农业,怎样让农产品跟农业的工业化加工、现代化流通以及客户定制化的服 务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农业是新实体经济,也都应该划入“新实体经济”的范畴, 己长途跋涉的飞行理想,而是“晶晶”死在了 “麻雀”的枪口下。D.主人“麻雀”和鸽子
4、“晶晶”都在不停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最终“晶晶”殷红的鲜血, 引起了 “麻雀”灵魂的震撼。8 .请简要分析“麻雀”对“晶晶”的心理变化过程。9 .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7. B 8.满怀理想时:“麻雀”爱“晶晶”,“晶晶”也爱主人。“晶晶” 是“麻雀”的伙伴,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患难与共的伴侣,他们之间达成了不需任何言语 就有的默契。被招工和进城“闹腾得他周身疲惫”时:“麻雀”对“晶晶”是难舍难分而 又无可奈何。“麻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忍痛把心爱的“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送到 遥远的北方去。见到“晶晶”死于自己的枪口下时:理想幻灭的“麻雀”感到了沉痛
5、,进 而引起了对生活深邃的思索,“麻雀”的灵魂重获新生,他回到了乡村的怀抱。9.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情节线索是一只取名为“晶晶”的鸽子,它被主人送给了喜 欢鸽子的招工师傅,带到了遥远的北方,但“它”从新主人手里逃出,并开始了艰难的寻找 与飞行,最后“晶晶”死在了 “麻雀”的枪口下。另一条情节线索是一个外号叫“麻雀” 的知青,在“鸽子外交”失败后,他沉沦了,开始消极地“反抗”,执行所谓“新战略”。 最后,“晶晶”从遥远的北方飞回来,却被“麻雀”一枪击毙。这两条情节线索交织穿插, 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使作品成为统一的整体;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深化了小说的主 题。【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小
6、说综合赏析能力。B项,“虽然把心爱的鸽子晶晶送给了招工师傅,但麻雀仍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 最终只能采取消极息工的办法离开了农村”表述错误,从原文后半部分的“晨光从大树的枝 缝里筛落,蜜蜂和蝴蝶又开始了工作这里没有工作,这里有的是笑骂,扑克牌,空酒瓶 以及来自父母的汇款单。麻雀现在已经学会了打扑克输了以后钻桌子和夹耳朵,学会了 骂人”,“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 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这些信息可知,“麻雀”并没有离开农村。故选Bo【8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题目要求简耍分析“麻雀”对.“晶晶” 心理变化过程。作答时结合人物
7、活动,揣摩人物的 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要关注人物的外部表情,人 物的外部表情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变化。文中叫麻雀的主人公是一个知青,开始时满怀理想,“记得六年前刚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 溜进下乡行列的。他渴望在瀑布下洗澡,在山顶上放歌,他还想靠自学当一个气象专家或林 业专家”,“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 从口袋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 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 就在这时
8、发出来了”,鸽子是他的梦想,是他跨越现实的梦想,此时“麻雀”爱“晶晶”,“晶晶”也爱主人。但是在后来他在下乡过程中郁郁寡欢,“第一次招工给人们的震动太大 了。现在一个个都走了,连山那边那位热情为自己掌管衣服钱粮的姑娘也一走就没了音讯”, 他想离开农村,进城里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将“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送到 遥远的北方,内心充满了不舍与无奈,“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 耳光”。但是,送走“晶晶”后的“麻雀”依然没有改变现状,“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 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最后当“晶晶” 千辛万苦飞回时,却死在了 “麻雀”的
9、枪口下,“晶晶”殷红的鲜血,“他捧着逐渐冷却的 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入夜了,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 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 击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深深吸了一口 气,把上衣往肩头一搭,走向门口 “晶晶”的死引起了 “麻雀”灵魂的震撼,同时也引 起了他对现实和生活深邃的思考,在灵魂上重获新生,最终他回到了乡村的怀抱,“他默默 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 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9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
10、现手法的能力。题目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题目已经告诉我们本篇小 说采用的是双线结构,而小说中出现两个形象,即鸽子“晶晶”和知青“麻雀”,那么本篇 小说的两条情节线索就分别为鸽子“晶晶”和知青“麻雀”,作答时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分析 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即可。一条情节线索是鸽子“晶晶”因为主人的 需要,被送给了喜欢鸽子的招工师傅,带到了遥远的北方,但“它”从新主人手里逃出,“本 能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并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与飞行,“它怎么 能停留在这里?不,我要寻找! ”“它飞向南方但它继续挣扎着向前,向前。现在终于 有希望了,所
11、见的多么眼熟呀!对于晶晶来说,寻找成了生命的寄托和生活的目的”。 最后“晶晶”死在了 “麻雀”的枪口下,“鸟嘴边黑色的血污,身上的泥垢,大腿上化脓的 伤口,还有胸前稀疏欲脱的羽毛”。另一条情节线索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知青,因为自 己想要回到城里,把鸽子送给了喜欢鸽子的招工师傅,但是“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 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 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他的心愿没能实现,他沉沦了,开始消极地“反抗”,“他开始了新战略,他打定主意要让他们(当地领导)六神不宁放他走”。文章最后,“晶 晶”历尽千辛万苦从遥远的北方飞回来,却被
12、“麻雀,一枪击毙,“麻雀”“捧着逐渐冷却 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 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 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对生活进行了 深邃的思索,他的灵魂重获新生。这两条线索在文中交织穿插,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使作 品成为了统一的整体;这样安排不仅增强了小说的层次感,避免了平铺直叙,也丰富了作品 的意蕴,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 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
13、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 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 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 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 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 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
14、 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壬蓼,高洁之土。前后郡守招命 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 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性方 峻,不接宾客,土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日:“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兵 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 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宫中 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谐诉,坐免归。顷
15、之,征为尚书仆射。八年, 代杨秉为太尉。蕃让日:“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 如弛刑徒李膺。”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大司农 刘祐、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言 及反复,诚辞恳切。帝不听,因流涕而起。窦后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土,莫不延 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姨,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 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 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拔刃突入承明
16、门,王甫遂令收蕃,即日害之。论日: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情俗。而驱驰脸厄之中,与刑人 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也。愍夫世土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 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 以携持民心。(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 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B.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 /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C.遭母忧弃官/行丧/服
17、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 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D.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 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后被举荐的人亦称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B.刺史,官名,汉始设,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宋元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C.七政,是中国古代天文术语,说法不一,可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D.论,也称评、赞、诠、叙、议、述,名称不一;总称论赞,指附在史传后的评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18、正确的一项是()A.陈蕃为官清峻,士民敬畏。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陈 蕃不接待宾客,为人清高,故其升迁后送行者不敢出外城以相送。B.陈蕃直陈时政,忠君为国。皇上驾临广成苑打猎,陈蕃认为现在非太平之时,且令百姓 为打猎驱禽除路,有违圣明君主体恤百姓之意,上疏表示反对。C.陈蕃敬才礼贤,正直低调。对高洁之士周博敬重有加,专门为他准备一床榻;皇上让他 担任太尉之职时,陈蕃认为自己才能不如王畅、李膺,予以推辞。D.陈蕃不避强权,刚正不阿。拒绝大将军请托,主持人才选拔,不偏袒权富;面对宦官掌 权、陷害忠良的局面,陈蕃犯颜直谏、以身试险,直至最后遇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19、译成现代汉语。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答案】10.D 11. B 12. A13.陈蕃利用朝会的时机,坚持为李膺等人申辩,请求加以宽恕,提升他们的官爵。陈蕃一直痛恨这帮人,决心诛杀宦官,恰逢(或:正好)窦武也有这个打算,陈蕃于是与 窦武一起谋划这件事。【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服阕”的主语是陈蕃,“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的主语是“刺史周景”,故“服阕”后要 断开,所以排除A、C两项。“太尉李固表荐”的主语是“太尉李固”,“征拜议郎”的主 语是朝廷,所以“征拜议郎”前要断开,故排除B项。句意:因母亲去
20、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 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 “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错,刺史,汉设立为监察郡县的官员。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A. “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错,原文是“时李膺为青州刺 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文中无得到李膺赏识和挽留的信 /息、O故选A 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因:趁着;固:坚持;原宥:谅情赦罪;之:他们
21、。(2)疾:痛恨;志:决心;会:恰逢;谋:打算;因:于是,就。参考译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 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 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这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有威名。属城听了消 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陈蕃因为政绩清廉,一个人留下来。郡人周壬教 洁身自爱,前后郡守 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敬他。特别为他安 一张床,周琰走了,就把床悬起来。大将军梁冀威名震慑天下,派人送信给陈蕃,托他办事, 没有得到通传。使者用欺诈的方法求得拜
22、见,陈蕃很生气,用竹板打死了使者,因此获罪被 贬为修武县令。稍得升迁,被任为尚书。陈蕃性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 清高。征召他任尚书令,送行的人都没走出外城门。延熹六年(163),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天下太平的时候,还要 有节制,何况现在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这正是您伤心憔悴,夜不能入睡的时候, 又恰逢初秋多雨,是百姓开始播种的时机,反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这 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啊。”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自从陈蕃作了光禄勋,他同五 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 不久,征召为尚书
23、仆射,延熹八年代替杨秉为太尉。陈蕃辞让说“:辨别日、月、金、木、 水、火、土七政,解说五典,我不如议郎王畅。聪明豁达,文武全才,我不如弛刑徒李膺。” 桓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他们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大 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都因违背皇上的意旨而受到惩处。陈蕃借朝会之机,坚决为李膺等 人申诉,请求皇上宽免他们,提升他们的官爵。反复申诉,词意恳切。桓帝不理,陈蕃因此 流泪起身而出。窦太后执掌朝政后,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 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娇,早晚都在窦太 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
24、勾结,讨好太后。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正好 窦武也有谋划。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 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于是命令逮捕陈蕃, 当天就杀害了他。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直言评论沉闷 的现实,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并不是不能 洁身自守,避世隐居,而是可怜一般世士以远离尘俗为高尚,对于人伦道德却不关心。他们 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 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师大附中 高三上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