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暴跌的原因及影响(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油价暴跌的原因及影响(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际油价暴跌的原因及影响-第 4 页内容摘要:摘要石油具有最重要的战略属性,成为世界各大利益集团竞争的重要资源,也是大国角逐的一个重要利润源,但其价格的波动取决于很多因素。2008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一路暴跌,对世界 经济 产生了许多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本文着重从 金融 危机抑制全球需求、新的投机操纵行为、 政治 力量的渗入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油价暴跌的原因,并阐述了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对石油出口国和主要经济体的不同影响和作用以及应对措施。关键词国际油价;暴跌;原因;影响早在20世纪初,石油就从一种普通商品转化为战略资源和政治商品,成为制裁、禁运、封锁、反封锁的 现代 武器。2001年,国际油价为30美
2、元桶,自2003年开始,国际油价以每年平均每桶10美元的涨幅递增,至2007年,油价年平均值已达到每桶70多美元。2008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91美元一路狂飙至147.27美元,经历了石油期市有史以来未曾出现过的疯涨之旅。随后不久,油价急转直下,一跌再跌,最低跌至每桶36美元以下。跌幅之大,前所未有。目前,国际油价在每桶70美元上下浮动。国际油价的急跌,有其特定原因,也对世界主要经济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研讨。一、国际油价暴跌的原因国际市场上原油作为商品价格应该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涨。二者平衡,价格就稳定。去年下半年仅6个月原油价格的急跌却早已
3、超出了这一范畴,实为 历史 罕见,其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国际油价暴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金融危机,实体经济需求锐减。石油是被誉为“ 工业 血液”,其价格走势与世界经济的表现息息相关。2008年7月至今,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世界主要国家实体经济普遍放缓甚至进入衰退,一系列负面经济数据导致市场对全球能源需求的担忧加剧。各国失业率不断走高,致使世界石油需求量减少的速度比产油国减产速度还要快。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在2008年8月发表的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美国原油日均需求量同比下降80万桶,这是26年来的最大降幅。2009年2月26日,日本财政部的一份初步贸易报告显示:日本1月
4、份进口1869万千升石油或大约379万桶日,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8。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称:2008年第4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 计算 下降3.8,这是1982年以来最大幅度的下降;消费开支在第4季度下降3.5,而第3季度下降3.8,这是1991年以来消费开支第一次出现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商业投资减少19.1,这是1975年以来减幅最大的一个季度;住房建筑下降23.6,出口下降近20,是1974年以来降幅最大的一个季度。2008年11月7日,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公布2008年第3季度业绩,其报表充斥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营业收入379亿美元,同比下降13;当季亏损42亿
5、美元,每股股票净亏损4,.5美元。雪上加霜的是,通用汽车第3季度现金流大幅减少69亿美元,使得通用汽车公司走到了破产的境地。2009年3月2日,因美国国际集团(aig)公布第4季度亏损617亿美元,为美国 企业 有史以来最大亏损,引发对原本已经十分严重的金融危机将进一步加剧的担忧,道琼斯工业指数盘中下挫至自1997年以来的最低,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收盘暴跌逾10。同年2月9日,日本民间调查机构东京商工调查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日本倒闭企业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5.8,达到1360家,为6年多来同期最高水平,倒闭企业的负债总额为8389.9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3,已
6、经是连续5个月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美国失业总人数已达360万人,就业人数降幅达到30年来最高水平。2月25日,法国经济财政就业部称,法国1月份失业人数较前月增长4.3。法国1月份失业人数较上年同期增加15.4,失业人数由去年12月份的211.4万人增加到220.5万人。联合国贸发会议高级官员海纳弗拉斯贝克甚至预测:由于受金融风暴影响,2009年全球总体增长可能为零甚至稍低于零。根据贸发会议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经济萎缩幅度可能高达1.9;欧元区经济可能萎缩1.52;日本将出现0.30.6的负增长; 中国 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放缓至8;印度将降到6左右。(二)投机操
7、纵,金融炒家推波助澜。早在2008年国际油价飙升之初,欧佩克认为国际油价飙升主要是原油期货炒作。卡塔尔能源工业部部长阿提亚认为:opec不应充当高油价的替罪羊,罪魁祸首是那些国际金融炒家。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阿里纳伊莱重申:投机活动是导致近期石油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甚至有专家认为,造成油价持续上涨,是由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工业国家存在大量流动资金造成的。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这些流动资金急于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而石油的长期价值是他们最好的选择。美国众议院能源商务委员会报告称:2000年,“投机者”在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原油期货和期权合约总持仓中仅占37。但2008年4月,投机仓位比重
8、却高达71,超过10亿桶,高于同期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和战略石油储备的总和,而“商业交易者”所持合约比例则大幅下降。据美国金融机构统计,2008年上半年油价飙升时,除高盛、花旗、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等一些国际投行外,另有600多家对冲基金的近2万亿美元在纽约、伦敦两大交易市场上兴风作浪,甚至一些退休基金和保险基金也来推波助澜。另一种则是继续对石油进行投机,以低买高抛的方式使国际油价不断在震荡中下跌。最近的油价波动显示,投机活动仍然十分活跃。受加沙冲突和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纠纷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然而,当美国库存石油增加660万桶的消息传出后,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油价暴跌到每桶42.63美元
9、。美国库存的增加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石油市场上最大的赌博油价在几个月甚至几年里会稳步上升,业内人士把它叫做“期货溢价”。在这种情况下,石油投机商会低价买进石油囤积起来,通过期货合约以更高的期货价格卖出,从中获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石油战争一书作者威廉恩达尔说,在所有原油期货交易商中,仅有约30被确认为传统的商业交易商,而其余约70都是投机性质的交易商。他甚至认为,高油价中至少有60是极少数金融公司与美英石油巨头连手操纵市场的结果(三)政治商品,大国角逐利器。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着世界对能源的依赖在加深,石油早已不是可有可无的普通商品。“石油武器”、“石油美元”、“能源伙伴”等早已是国
10、际政治较量中的重要砝码,能源出口国与进口国也利用手中的能源在外交中纵横捭阖,寻求政治、经济与战略利益。进口国为了自身能源安全,则千方百计地试图控制能源的生产与运输,能源政治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前一时期油价的大跌是与美国的政治“平衡”术有很大关系。美国政府所代表的社会集团的利益与美国的国家利益必须有一个平衡。高油价使美国金融和石油寡头必然获取暴利,控制着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的美国石油公司,是油价涨跌的直接受益者。以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为例,在去年上半年油价暴涨的情况时,第1季度埃克森美孚尽管总产量比2007年同期下降5.6,但其季度营业额从2007年同期的872亿美元增加到1168亿美元。第2季度
11、其营业收入上升40至1381亿美元,而2007年同期则为984亿美元。因为美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石油财团利益,但这种利益不能超越美国国家利益。当油价居高不下影响政府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时,美国政府势必要做出相应调整。事实证明,美国现在已经采取政治手段实施了这种调整,即把油价调整到执政的利益集团可以接受的价位。让我们回顾2006年的国际油价。2006年是美国的中期大选之年,油价出现了较大的跌幅。从2006年7月14日的78.4美元桶,下跌到2007年初的每桶50美元以下,跌幅达37。为何油价跌幅如此之大?因为布什政府为了赢得中期选举,推出一系列措施来抑制油价:首先布什政府宣布在2006年5月份开始停止增加战略原油库存;其次是在7月中旬原油价格走高之时,美国政府称“如有必要将动用原油战略储备来平抑油价”。然而,同年9月两家美国石油公司联合宣布,他们在美国墨西哥湾发现一个储藏量为30150亿桶的大油田。这一发现使美国原油储量增加约50,最终导致当时的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因此,美国政治力量有意抑制油价的因素决不能忽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