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误区与建议(3页).doc
《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误区与建议(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误区与建议(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误区与建议-第 3 页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误区与建议无锡市东北塘中心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规则是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这一平台,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对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一些教师还存在误区。误区一、忽视规则的根本目的,设置了不合理的独益性规则。规则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秩序,营造和谐的群体发展环境。如果一个规则的存在,只是让部分幼儿从中受益,势必会造成幼儿的盲从,从而不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如,有的教师为了保持游戏秩序、方便管理,错误地要求幼儿“不许随意变换游戏区
2、域”“禁止将活动材料带出操作区”等。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操作区的幼儿搭建了各种汽车模型,生成了“汽车模型店”的游戏,这样热闹的游戏场面引起其他区域幼儿的强烈兴趣,可是,为避免活动材料丢失、凌乱,区域规则要求幼儿的“汽车模型”仅限于在操作区展示,其他区域的幼儿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样的规则,很明显不是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制定的,它只符合管理者的利益,忽视了执行规则的幼儿的合理需求,更没有兼顾到幼儿的兴趣点,大大地影响了幼儿的游戏质量。误区二、忽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过多的先在性规则。先在性规则就是事先规定好的活动规则。先在性规则有利于使幼儿快速熟悉游戏要求,了解活动内容,从而较快地参与活动。所以,在大
3、多数的区域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会对必要的规则进行事先约定,这样的先在性规则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过多的先在性规则对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有一定的阻力,甚至会剥夺幼儿在活动中对规则重要性的体验和感觉。如在组织角色游戏时,教师会事先规定“每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幼儿常会因遵守这一规则而感到游戏单调或无聊,进而不自觉地违反这条规则,从而使活动被过多的违规现象打断,教师也常常被迫担当仲裁的角色,介入违规幼儿和遵守规定幼儿的争吵中。误区三、不恰当地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采用过多的命令性规则。在区域活动中,“禁止喧哗”“不许争抢玩具”“禁止在指定区域外搭建楼房”“禁止将图书带离书屋”等命令性的规则比比皆是。命
4、令性规则是指教师希望、期待并要求幼儿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它要求幼儿一定做到或一定不做,规定着幼儿的行为底线。命令性规则的生硬既压抑了游戏气氛,又容易引起幼儿的抵触情绪。区域活动中的命令性规则,其实是对教师权威的强化,它在体现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要求、规定幼儿行为底线的同时,也对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等构成威胁。这样的规则不仅会造成幼儿不便玩、不愿玩,而且模糊了幼儿对规则重要性的认识。误区四、束缚幼儿选择活动的自由,更多地采用专制性规则。所谓专制,就是凭自己的意志操纵一切。在有些区域活动中,从游戏的总体要求到具体的游戏规则,都存在体现教师个人意志的专制性规则。比如为了保持区域秩序,教师设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活动 幼儿 规则 意识 培养 误区 建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