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练习题答案随题-2(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练习题答案随题-2(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总练习题答案随题-2-第 27 页大学语文模拟题(何泽棠拟)一、单项选择题1. 袁可嘉作品中的母亲跟下列(D)中的形象更相似:A.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B. 高尔基母亲C. 肖复兴母亲D. 叶赛宁写给母亲的信2. 母亲中“书名人名如残叶掠空而去”,意思是(C)A. 见到母亲,高兴得把书本撕烂扔向空中B. 见到母亲,高兴得把以前认识的人全忘了C. 与母爱相比,我在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太微不足道了D. 与母亲相比,所有名人名著都是秋风中的残叶3. 郑燮范县署中与舍弟墨第四书给读者的感觉是(D)A. 啰嗦B. 反智C. 不相信弟弟D. 亲切4. 袁可嘉的母亲是一首(D)A. 自由诗B. 古体诗C. 象征
2、诗D. 新格律诗5.小城三月是属于萧红作品中的哪一种?DA、处女作 B、成名作 C、早期作品 D、最后一部作品6.小城三月主要讲的是以下哪一组人物的故事?CA、“我”和翠姨 B、 “我”和堂哥 C、 翠姨和堂哥 D 、翠姨和她的未婚夫7.萧红的一部小说命名为“小城三月”,其主要原因是:CA 翠姨的故事发生在小城的三月份 B翠姨短暂的生命就是在小城的三月结束 C 小城三月的美好而短暂是翠姨人生的隐喻 D 萧红非常怀念小城的三月8.小城三月里有一段“我”和翠姨买绒绳鞋的情节,你认为这一情节的主要作用是:BA 表现“我”和翠姨之间的友谊 B刻画翠姨的性格 C 表现翠姨对“我”堂哥的爱 D表现“我”和
3、翠姨的生活情趣9.小城三月里翠姨妹妹的形象所起的作用主要是:CA 表现姐妹情谊 B暗示翠姨不愿意出嫁的原因 C衬托翠姨的性格形象 D是翠姨爱情悲剧的见证10. 小城三月里“我”的堂哥对翠姨是什么态度:BA 一往情深 B 其实不理解 C 无所谓 D 不满意11.在婚姻问题上,翠姨想嫁一个:AA 自己喜欢的男人 B 有钱的男人C 有地位的男人 D 有事业心的男人12.泰戈尔的小说摩诃摩耶的主人公的悲剧是源于以下哪个宗教的习俗?CA、佛教 B、基督教 C 、婆罗门教 D、伊斯兰教13.摩诃摩耶这个故事在批判野蛮种姓婚姻制的同时,也表达了:DA 爱情至高无上 B 地位低下的人没有出路 C 人生很可悲
4、D 信诺和尊严高于一切14伯夷列传中的伯夷与叔齐死于哪座山上?BA华山 B首阳山 C嵩山 D泰山15伯夷列传中提到的颜渊是哪国人?AA鲁 B齐 C宋 D卫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句话出自于哪部典籍?C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荀子17马铁奥法尔哥尼一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岛?BA撒丁岛 B科西嘉岛 C西西里岛 D克里特岛18.与伯夷显然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人物是:DA叔齐 B.颜回 C.贾谊 D.盗跖19.汪莘是(C)人。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明代20.汪莘曾隐居(D)。A雁荡山 B 泰山 C庐山 D黄山21.汪莘沁园春忆黄山中“黄帝浮丘”、“白鹿”、“青牛”是(A)的神话传说。A道教B
5、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22. 汪莘沁园春忆黄山体现的是一种(C)。A壮志豪情 B思古幽情 C隐逸闲情 D怀乡悲情 23.孟加拉风光的作者泰戈尔是(B)。A日本人 B印度人 C印尼人 D泰国人24.陈恭尹九日登镇海楼是一首(D)。A古风 B五律 C七绝 D七律 25.镇海楼在今天的(B)。A潮州 B广州 C梅州 D 南京26.有关西塞山怀古叙述错误的是(A)A. 作者刘禹锡是晚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B. 石头指石头城即金陵。C. 寒流指江流。江流不息,象征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变换。D. “故垒萧萧芦荻秋”,既是状眼前的实景,又是道作者心中之情。27蚊对中,“子何待己之厚,而尤天之太固也!”中“尤
6、”理解为(B)A 喜爱B 怨恨C 讨厌D 使好28.蚊对通过天台生的责骂与童子的对答说明(D)A天台生是蛮恨的。B童子是错误的。C蚊子是令人可恨的D蚊子的生命跟人类应该是平等的。29方孝孺对于哪类人持批判态度(C)A 畜妻育子者B 衣冠仪帽者C 自贵其贵者D 为物所困者30.“自我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观之,果孰贵孰贱耶?”说明(C)A 人应该以“我”为贵。B 人与物的地位是有区分的。C 天地万物应该无分贵贱。D 万物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31.大学“在明明德”里第一个“明”字是(C)用法,作动词用。A. 被动B. 意动C. 使动D. 互动32.“知止而后有定”,“知止”的意思是(D)A.
7、知道休息B. 智力到达极限C. 该停就停D. 知道目标所在33.“而后有定”,“有定”意思是(A)A. 有确定的志向B. 有钱C. 有定力D. 很稳定34. “齐其家”是的意思是:(B)A. 修理好家里的树B.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C. 让家里人长得高D. 把家里打扫干净整齐35.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谓“厚”、“薄”,指的是(C)A. 对身形单薄的人民要给他更多粮食B. 想要佃农多交佃租C. 该重视的不重视、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D. 土地贫瘠的,要多施肥;过于肥沃的,要努力耕作36.我梦见重又归去“此地是一片
8、雪国/我头上也白发如雪”的意思与下列哪项内容最接近(D)A.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掺掺戚戚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D.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7. 我梦见重又归去“环顾四面,我发觉/片片飞花呀全是冰雪/此地是一片雪国/我头上也白发如雪”,反映了作者(B)A. 认为现实与梦境一样飘着雪花,感到愉悦B. 醒后心情失落、孤独,发现原来寻觅已久的东西其实就在故乡,可“我”已年老了C. 以为现实就是故乡D. 思乡之愁消失了38.封锁中山东乞丐的歌反复出现表明(A)主题A、荒凉的歌声传递着的是荒凉的内心世界与人生境遇。B、中国人一直都很穷C、中国
9、人一直都很可怜D、从车外的乞丐到车上的司机都是山东人,并前后唱着同一首歌,影射中国人普遍贫穷而可怜的社会现实。39.封锁中,太太们发狂一般的扯动铁栅栏,叫道:“让我们进来一会儿!我这儿有孩子哪,有年纪大的人!”然而门还是关得紧腾腾的。”作者描写这一场景是为了(D)A、表达对于缺乏良知的狠心之人的愤怒。B、社会现实的真实再现,没有特别含义。C、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的一面。D、表现出人性的真实性的一面,包含着理解、绝望与宽容。40.封锁中包子上那些字的描写,是为了(B)A、逼真的效果而进行的细节描写。B、在对比中营造出一种强烈讽刺的效果,让人深思。C、表现出了吕宗桢鄙陋的一面。D、突出包子的重要性。4
10、1.封锁中,“世界上的好人比真人多。”说明(D)A、一个社会事实。B、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世界。C、好人少,虚伪的人多,是一句反话。D、在庸常的生活中,人遗失了真实的自我。42.封锁中,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是因为(C)A、没有人会因为这样而发疯的。B、大部分都会疯。C、人已经处在一个仅仅能够生存的极限状态了。D、作都认为如果是她肯定疯了。43封锁中评价翠远的外貌:“她长得不难看,可是她那种美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仿佛怕得罪了谁的美。”这样描写是为了突出翠远的:AA、平庸,缺乏个性。B、长相一般C、性格懦弱D、自甘堕落44.拥抱或者杀戮都能得到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是因
11、为:B A . 拥抱或者杀戮都能使人的身体产生快感。B拥抱或者杀戮代表爱与死,是生命力驱动下的自主行为,代表生命的极致形态。C复仇者在胜利中得到欢喜。D. 杀戮者在践踏他人中得到快感。45.复仇者的复仇方式是:A A 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B 向路人杀戮C 两人握手言和D 两人相互杀戮46.在路人眼中,复仇者的杀戮或者拥抱是:B A 一场有关胜利的决战B 一场表演C 一次命运的较量D 是一种个人行为47.惠特曼在野蜂中描绘的五月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C )A凄迷朦胧B喧哗吵闹C.宏伟壮丽D.静谧安详48.惠特曼在野蜂数以百计的蜂在我的身边飞掠着、悬浮着、穿梭着,让我感觉到( A )A宁静安详
12、 B淡淡忧伤 C烦躁不安 D.万事皆空49.江天暮雪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B )A不合群 B独立独行、不随流俗C.消极颓废D积极进取50.胡适先生的再论信心与反省文章是基于(C)而写的。A国人的自信心不足B反驳读者的错误观点C反驳读者的观点并强调自己的态度D 要求国人反省51.“任何人对他都变得不复存在,连笼子里那对他至关重要的钟表发出的响声也充耳不闻”(饥饿艺术家)表现了艺术家对艺术(D)的态度A. 无所谓B. 恐惧C. 痛苦D. 忘我52.美从何处寻的作者宗白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BA 思想家B 美学家C 政治家D文学家53.宗白华认为,艺术的首要问题是BA 生存问题B人生观C
13、为政治服务D 为艺术而艺术54.春天是美的化身,它属于CA艺术的美B人为的美C自然的美D形式的美55.古希腊诗人荷马是如何描绘美人海伦的容貌的CA简单的勾勒B用华丽的词藻C通过旁观者看到海伦时的反应56.自然美就是“胸中之竹”是谁说的?CA宗白华B王国维C郑板桥D朱光潜57.美不包括下列中的哪个?DA艺术美B自然美C人物美D虚构美二、多项选择题1. 课文母亲给读者的感觉是(C,D)A. 一个革命的母亲B. 一个贤妻良母C. 一个平凡的母亲D. 一个伟大的母亲2. 课文母亲的形式特点是(A,C)A. 诗行比较整齐B. 平仄合律C. 基本上每句四顿D. 节奏随意3. 课文母亲的韵律特点是(B,D)
14、A. 押韵随意B. 隔句押韵C. 押平声韵D. 音韵回环4. 从范县署中与舍弟墨第四书看,作者与其弟弟的感情是(C,D)A. 客气有余,信任不够B. 严肃有余,随和不够C. 兄弟友于,亲密无间D. 相互信任,无话不谈5.小城三月主要的艺术特色有:A B C E A、儿童视角 B、散文化的结构 C、诗化的风格 D、鲜明的人物形象 E、首尾呼应 F、情节曲折6.小城三月一头一尾对春天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A C D EA首尾呼应 B点明故事发生和结束的时间 C增加小说的抒情效果 D象征翠姨美好而短暂的生命 E隐喻爱情的萌动和悲剧性 7.小女孩“我”在小城三月中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A B C D
15、A是故事的叙述者 B是翠姨爱情的见证者 C 增加故事的亲切感和可信性 D增加小说的抒情性 E 在翠姨和“我”的堂哥的爱情中起了关键作用8.泰戈尔通过塑造摩诃摩耶这一文学形象着重表达了B C EA赞同印度的种姓制度 B对印度妇女低下的地位和悲惨遭遇的同情 C对女性顺从、忍耐、自尊等品格的赞扬 D为了爱情可以抛弃一切甚至生命 E为了尊严可以牺牲爱情甚至生命 9.下列对司马迁描述不正确的是:ABA他是东汉人 B他的主要作品是汉书 C他的官职是太史令 D他很推崇伯夷10. 汪莘沁园春忆黄山词中提到哪些道教传说人物?(AC)A轩辕黄帝 B老子 C浮丘公 D容成子 11. 对吊古战场文西塞山怀古的概括和分
16、析,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CD)A.李华、刘禹锡都是唐代文学家。B.西塞山怀古是诗歌。吊古战场文是散文。C.两文均为怀古之作。D.两文均为韵文。12. 下列诗文,与吊古战场文的旨意相近的是 (AB)A.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B.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犹未己。C. 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D. 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13. 对西塞山怀古叙述正确的是(AD)A. 前四句叙事。B. 后四句叙事。C. 前四句抒怀。D. 后四句抒怀。14下列属于蚊对主旨的句子(CD)A.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B.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C.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观之,
17、果孰贵孰贱?D.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15蚊对通过天台生与童子的对话说明(AB)A人与人是平等的。B人类与其他生命是平等的。C人类生命与动物不具可比性。D蚊子是害人吸血的异类,应该灭绝。16蚊对中涉及到的有(ABCD)A为现状所扰的凡夫俗子B只顾一己之利的自私鬼C先人后身的君子D吸人血的剥削者17.方孝孺蚊对给我们的启示(AC)A人应该修身养性,不为物所困。B人应该有自己高低贵贱的判断标准。C所有的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D对于侵害我们利益的人和物,应该回击。18.四书集注包括(ABCD)A 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E.老子19. 朱熹归纳的大学之“三纲领”是(ABC)
18、A. 明德B. 亲民C. 至善D. 治国20. “明明德”是(AB)A.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B. 发扬光大人得之于天而暂为私欲蔽障的美德C. 认真学习D. 经常向名师请教21. 对于“在亲民”的理解是(ABCD)A. 亲爱人民B. 教育人们自新向善C. 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D. 使民心除去“旧染之污”而焕然一新22. 从学问与趣味看,作者认为前辈学者以学问的趣味启迪后生,是因为(ABC)A. 他们已得学问的趣味B. 现身说法,教导后生C. 使学生愉快走进学问大门D. 使学生考试更容易23. 梁实秋认为应该怎样学习(ABC)A. 按部就班地循序而进B. 不可偏废C. 不可过于强调兴趣D. 摈弃学
19、问的乐趣24.我梦见重又归去表达了诗人(ABCD)的思想感情A. 无拘无束的漫游欲B. 对远方的向往C. 对故乡的眷恋D. 对理想的憧憬25. 我梦见重又归去诗中运用到的对比有(AD)A. “梦”与“醒” B. “无牵无挂”与“白发如雪”C. “古老的谷底”与“一片雪国”D. “我的家园”与“异域他乡”26. 在我梦见重又归去中,诗人梦回的是(ABCD)A. 现实的家园B. 精神的家园C. 富含浪漫主义的精神世界D. 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心灵状态27. 在我梦见重又归去中,“我的家园”在精神层面上指的是(ABC)A. 诗人无限眷恋、无限憧憬的精神家园B. 人与自然处在一种亲密无间的和谐之中的精
20、神家园C. 浪漫主义影响下梦幻的的精神家园D. 不存在的精神家园28封锁中,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这样的话语(BCD)A、没有特殊含义B、重复单调的语言隐喻着重复单调的人生境况。C、用隔离和冷漠的语言表达出一种隔离和冷漠的人际关系。D、说明正常状态下,大家都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为接下来不正常状态下发生的不正常故事进行铺垫。29. 封锁中,“思想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CD)A、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B、人们已经失去了思想的能力了。C、人与人之间冷漠、隔离的状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屏障,思想会破坏这层屏障,将自己暴露于人前。D、思想会让人发现人生的真实,而人生的真实却是残酷的。30. 封锁中,下
21、面(ABCD)语句的描写中,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敌视、隔膜、不可沟通。A、铁门里和铁门外的人眼睁睁对看着,互相惧怕着。B、搓核桃的老头子“他的脑子就像核桃仁,甜的、滋润的,可是没有多大意思。”C、人们对医科学生所画人体骨骼图的理解评价:“中国画的影响。现在西洋画也时兴题字了,倒真是东风西渐。”D、对于吴翠远外貌的印象。31宗桢和翠远搭讪是因为(AC)A、要躲避表侄董培芝。B、报复太太。C、满足自我内在的缺乏与需要。D、他是一个道德感缺失的人。32.对解封锁解除后宗桢的行为理解正确的选项有(AB)A、回到原地,是一个象征,事如春梦了无痕。B、宗桢这样的好男人不会为电车上的偶然春心萌动付出行动,他
22、不会付出爱,他只需要解乏,需要放松,而这些完成了,他们的关系也就完成了。C、受道德的约束。D、为了翠远的前程。33.“生命象圣经,从希伯莱文译成希腊文”一段,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AD)A、生命像圣经经过无数种语言最终译成了上海话一般遥远,人产生“隔膜”。B、以比喻的方式揭露出人想“越轨”的内心冲动。C、抽象的感觉,借助形象的联想,让人突然有所感悟。D、这是翠远在不经意的阅卷中,灵光一闪的醒悟自己与真实生命的隔膜,就像翻译与原著的隔膜。34.复仇中的路人们(BCD)A 赤裸全身B 密密麻麻C 衣服漂亮D 伸长脖子35.复仇中的路人们赶来观看是为了(CD)A呐喊助威B寻找支持C 无聊D 满足看客心
23、理36. 复仇中,面对路人的聚集,主人公他们俩的状态是(BCD)A 互相屠戮B 裸着全身,捏着利刃C 不拥抱,也不杀戮D 对立着37.复仇文中的“他们已经豫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联系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 BC )A 路人们直接感受着杀戮的场景B 路人们以鉴赏的姿态面对他人的屠戮C 生命的搏斗在路人眼里只是一种值得回味的表演D 路人们尝到了血的味道38.复仇文中的他们“以死人似的的眼光,赏鉴这路人们的干枯。”说明了( ABD )A 他们俩将“看与被看”的结构颠倒过来,将路人们置身于被看的境地。B 他们俩以无所作为来消解路人们的无聊。C 他们已经绝望。D 他们在消解路人的无聊中
24、感到复仇的快意。39.“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A、B、D )A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B要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C中学西学新旧兼学,同样重要。D中学是本原,西学是辅助。40.再论信心与反省一文中,胡适认为我们的反省要做到(A、B、C、D )A不能迷恋五千年的固有文化。B肯死心塌地地去学习西方的长处。C闭门思过,认清自己不如人的短处。D认识到我们固有文化是很贫乏,不是丰富的。41.再论信心与反省一文中,胡适认为我们最可靠的信心是(A、B、D )A必须站在“反省”的唯一基础之上。B要诚心诚意的想,要认清了罪孽所在。C固有文化引导。D承认过去的
25、罪恶,为了更好的前行。42.饥饿艺术家通过艺术家这个形象表现了现代社会的(ABD)A. 荒谬B. 痛苦C. 美好D. 孤独43.饥饿艺术家中将艺术家刻画为“身穿黑色紧身服、脸色苍白、瘦骨嶙峋”的形象目的是(ABC)A. 突显其艺术殉道者的身份B. 表现艺术家精神与肉体的合一C. 象征艺术家的圣者地位D. 表现他的饥饿程度44.伯牙是怎样掌握琴艺的精神精髓的?ABCA刻苦练习B生活的异常遭遇C体会大自然D背诵琴谱45.发现有深度的美,需要的条件有 ABA 主观心理条件B客观的物的条件C随心所欲D远离生活中丑陋的事物46.宗白华认为,美不仅是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还会 ABCA影响我们B教
26、育我们C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D独立于客观存在三、辨析题(一)小城三月是小说,但同时具有散文和诗的特征答:正确,萧红的小说具有非情节化的散文化特征,不注重故事的完整,小城三月事件的过程还在,但这种过程常常为一些富有情致的场景和片断所打断。同时她的小说有着强烈的抒情意味,富有诗意和诗境。(二)浪漫主义文学的“乡愁”,就是指对家乡的思念。答:错。理由:A.不少浪漫主义作品确实直接抒写了对家乡的思念。B.但“对家乡的思念”不等同于“浪漫主义的乡愁”。C.浪漫主义的乡愁,更多指向精神家园、灵魂皈依这一类主题,而不止步于对一个现实版的家乡之思念。(三)在现代社会中,卡夫卡饥饿艺术家所塑造的那种艺术家已失去
27、了存在的价值。答:错。A.现代性在造成物质丰富的同时也造成了精神的贫乏和信仰的缺失。B.发现“人”的同时,还应启发人的神性。C.艺术是激发情感,引导认识自身,隔断异化的重要途径。(四)封锁以“封锁”为题是因为故事发生在封锁的环境下。答:错。“封锁”是一个隐喻,有形的“封锁”环境下暗含人与人心灵之间有形无形的封锁隔阂,以及个体思想受人生常态的压抑状态。同时封锁隐喻人性与处境的悖逆:人生的常态对人实际是一种封锁,封锁因此成为人的处境象征;非常态中的人性是开放的,人的自然欲望能够得以释放,并导致激情的突然迸发,产生越轨的萌想,从而构成对日常生活的反封锁,激情封锁了平庸。但张爱玲是厌弃确定性的作家,其
28、作品的结尾大多是没有归宿的反高潮。封锁也不例外,它的寓意“封锁”不尽,是开放似的随时等待重新解读的谜一样的世界。(五)鲁迅作品中的路人们与看客是愚昧麻木的国民形象的典型。答:对。看客或者路人们是不觉悟的、愚昧的群众形象,其特征是面对他人的鲜血或者爱憎,只有麻木无情的鉴赏,从而消解了他人行动的意义,是鲁迅有关国民劣根性批判的重点之一。(六)写景状物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感,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答:对 任何写景的文章,并不仅仅单是为了写景,也就是为写景而写景,大凡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感,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因此,在写景的时候,作者要么满怀喜爱赞颂之情,要么满怀痛恨厌恶之情,并根据自己对景
29、物的情感态度来选用不同的语言文字、修辞等对景物进行描绘。写景不只是为写景,写景最终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于所写的景物之中,才使所写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写景中,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写表达感情;借联想表达感情;借议论表达感情和直接表达感情的诸多方法。(七)自然界万物生命是平等的,应该得到珍视。答:正确人的存在是相对的不是孤立绝对的,需要和谐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的身心。由此,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界事物的和谐,珍视身边的事物,才能赢得自身的愉悦。(八)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在今天也具有现实意义。答:对。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是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在今天
30、也有很大的意义:A. 这是我们学习的基本态度。B. 这是我们学习的基本方法。C. 这不仅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也是为人处事、立身立业的态度和方法。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31、;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朱自清背影)1. 父亲是个胖子,又穿着大马褂,上下月台,穿过铁道去买橘子是一件很难的事,但“
32、我”最后还是“只好让他去”,为什么“我”不坚持去?2. 这段文字两次写到“我”流泪,两次流泪时的心情有不同吗?有什么不同?3. “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分别是:1.答:并非“我”不理解父亲的艰难,并非我懒惰,也不是争不过父亲。之所以让父亲去,主要是体谅父亲的用意,满足父亲送别儿子时那份依依不舍的心情。2.答:稍有不同。前一次是看到父亲费力地攀爬月台时的背影而流泪,体会到作为父亲的艰辛;第二次是看不到父亲的背影时流泪,有一些茫然若失,也有一些愧疚无奈。3. 答:表面意思是:进去看好行李,千万别丢了。这是所有为生活操劳的父母必然会想到的。深层含义是:不要牵挂我,我会照顾好自
33、己;只要你在外面过的好,我就很开心。之所以不直接说出深层含义,一是为了避免挑起儿子的不忍之情,二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离别伤感。(二)你认为造成小城三月翠姨爱情悲剧的原因有哪些?答:1. 时代的原因:翠姨生活在一个新旧社会交替转换的时代,新旧文明,在翠姨的心理产生巨大冲突。形成了心理悲剧。一方面,她接触了一定的现代文化气氛,并无比向往,对读书人钦佩,对新文明渴望。另一方面,她是一个传统的,在旧环境中长大的东方少女,不可能摆脱自己,去追求新的生活。2. 性别的原因:无论哪个时代,其观念、习俗、规约等对女性的要求和束缚都更为苛刻,使她们的追求与渴望的实现更为艰难。3. 性格原因:翠姨心思细腻、敏感、自尊
34、,导致她因为家庭出身而极度自卑,不敢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三)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2. 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乡愁呢?3. 在乡愁这首诗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1.答: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
35、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这些词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微小、简单、切实、容易逾越。2.答:在诗中都反映出被海峡分割的思念家乡的情谊,从小到大,随着诗人的成长,指代乡愁的事物不断变化,但实质都是对土地、对大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无法忘怀的感情。3. 答:愁中余光中渴望回到家乡却又无法回到家乡,一个愁字看出余光中的惆怅,首先他是一个爱国爱家之人,是一个有诗意有才华的人,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忧郁的人。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
36、,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四)晚上十点钟,我在灯下看书,离家不远的军营里的喇叭吹起了熟悉的调子。几个简单的音阶,缓缓的上去又下来,在这鼎沸的大城市里难得有这样的简单的心。 我说:“又吹喇叭了。姑姑可听见?”我姑始说:“没留心。”我怕听每天晚上的喇叭,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听见。 我说:“啊,又吹起来了。”可是这一次不知为什么,声音极低,绝细的一丝,几次断了又连上。这一次我也不问我姑姑听得见听不见了。我疑心根本没有什么喇叭,只是我自己听觉上的回忆罢了。于凄凉之外还感到恐惧。 可是这时候,外面有人响亮地吹起口哨,信手拾起了喇叭的调子。我突然站起身,充满喜悦与同情,奔到窗口去,但
37、也并不想知道那是谁,是公寓楼上或是楼下的住客,还是街上过路的。(张爱玲夜营的喇叭)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2、为什么当我怀疑每天晚上的喇叭“只有我一个人听见”时,会“于凄凉之外还感到恐惧”?1、答:生活在喧嚣浮华的世界里,人们往往不去在意琐碎生活中的真实与美好,而是将它们遗忘,一切的简单都被复杂淹没,这是一种悲哀。在现实的虚幻与回忆的真实之间,在眼见耳听的虚幻与内心感悟的真实之间,寻找生活中微小点滴的喜悦,以慰籍灵魂中长久的孤独与荒凉是本文的主旨。2、答:因为可以抛开大城市的鼎沸,用“简单的心”去倾听一个“声音极低”,“几次断了又连上”的喇叭声的人注定是一个内心孤独而寂寞的人,顿悟这点让人感觉“
38、凄凉”。当所有的人对生活中很多简单的真实与美好已经淡漠到不再有所感觉,当真实成了虚幻,人们必须到“听觉上的回忆”里去把握真实时,“恐惧”便成为作者此时真实的感受。(五)题孔子像于芝佛院李 贽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蒙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
39、”,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问题:1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2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以上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意味?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态度?答案:1.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以上这句话是指不反省自己只会照本宣科地念孔子等儒家先师先圣的言论,反而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对孔子等人的观点已经很了解了。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以上这句话是指某些人不反省自己属于“强不
40、知以为知”这一类,而自称为“知之为知之”,自以为对孔子很了解。总而言之,李贽批判了某些人只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2.以上这段话包含了反讽的意味,体现了李贽不合流俗,敢于发表独立见解,保持人格与思想独立的态度。(六)鲁迅在1934年5月16日致郑振铎的信中说:“不动笔诚然最好。我在野草中,曾记一男一女,持刀对立旷野中,无聊人竟随而往,以为必有事件,慰其无聊,而二人从此毫无动作,以致无聊人仍然无聊,至于老死,题曰复仇,亦是此意。但此亦不过愤激之谈,该二人或相爱,或相杀,还是照所欲而行的为是。”1. 鲁迅为什么说“不动笔诚然最好。”2. 鲁迅为什么说“但此亦不过愤激之谈,该
41、二人或相爱,或相杀,还是照所欲而行的为是。”1.答:因为在鲁迅看来,他所写的文章或者发表的议论,最终也会沦为被鉴赏和观看的位置,只会招来一些无聊的看客。2.答:鲁迅认为为了报复看客,两人毫无动作,固然将看客置身于无可观看的无聊中,从而实现了复仇,但同时也消耗了自己的生命,使得自身的爱与憎归于虚无,这在某种层面上,也是一种自我放弃。(七)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
42、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能不以游随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己亥之二月也。(袁宏道满井游记)1.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夫能不以游随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此处“此官”指的是谁?3.说说你对袁宏道满井游记“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几句的理解和
43、感受。答:1.无比喜悦2.作者自己(袁宏道)3.此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走出城外,没想到早春的气息所在皆是,心情无比愉悦。当他偶见嫩柳迎风、鱼翔浅底的青山绿水时,他仿佛恍然大悟:人间不是没有春光,人生不是没有乐趣!春天无处不在,不走出去,就看不到春天;人生之乐也无处不在,不摆脱官场,就体会不到乐趣。这既是对大自然的惊叹赞美,也体现了袁宏道厌倦城居官场生活,寄意山川草木的情怀。此外,此句含蕴丰富,其寓意似乎也不局限在感知春色上,而涵括了只有亲自去做去看,摆脱束缚和限制,才能有所发现或发现真相的道理。(八)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 杜牧出任黄州刺史期间 ,曾游览黄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诗人即物感兴, 抒发了什么情感?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锁”字为什么用得好?1.答:赤壁诗是说英雄的成功有时出于机遇和偶然,目的是慨叹自己生不逢时。2.答:一“锁”字,除了说明“二乔”被掳后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外,还表明这里重台密阁,更有藏娇之意。(九)兰亭集序 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