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会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近代社会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社会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近代社会研究课程教学 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COURSE CODE)304B1033课程名称(COURSETITLE)中国近代社会研究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专业选修课学分(CREDIT)2学时(CONTACT HOURS)32先修课程(PRE-COURSE)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适用专业历史学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面向历史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结合学生所学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等课程,以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视角进行专题讲授与研讨,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历史 尤其是中国近代史的认识,拓展学习与研究领域,为将来进一步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奠
2、定基础 o本课程按专题分别从中国近代人口问题、民族问题、家庭宗教问题、社会组织及分层、社 会生活方式、社会保障、晚清社会问题及社会调控、中国近代化等社会变迁的诸多层面,进 行分析与研讨,详略得当,防止交叉重复,使广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进一步的把握与认 知。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到达以下几方面的目标:L学生系统把握中国近代人口、民族、家庭、社会组织及分层、社会生活方式、社 会保障、社会问题及社会调控等,对中国近代社会及其变化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从而对 中国近代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2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够运用 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方
3、法对历史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地剖析、判断和研究,提出 相应的解决方案,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为将来进一步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奠定基础;3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本学科及多学 科团队中发挥个人能力并与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并进一步增强投身教育教 学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 目标1课程 目标2课程 目标3毕业要求指标点3.2H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指标点3.3M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指标点4.2L毕业要求指标点4.3M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中国近代 社会变迁课程目标1、2、3、7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近代社会研究 中国近代 社会 研究 课程 教学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