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艺术与视知觉》的“张力”理论.docx
《论析《艺术与视知觉》的“张力”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析《艺术与视知觉》的“张力”理论.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析艺术与痴觉的张力理论鲁、道夫阿恩海姆于1954年出版艺术与视知觉,这是格式塔心理学派重要理论著作之一。格式塔心理学派反 对结构学派的内省形式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实脸形式来分析人的行为,针对人类知觉与意识上的问题,他们企图以比 内省法更为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最后落脚到视知觉如何产生认知概念问题上。所谓的“格式塔”(德语:Gestalt),就 是完形的意思,以整体的观察思维鉴赏、分析艺术。此外,阿恩海姆还受到康德和胡塞尔关于“现象认识观点的影响, 人对艺术的鉴赏首先是以整体的形象呈现的,不能将这种整体的形象割裂开来。并且对所观察的事物,摆脱主观上的先 入为主,要如实地对所观察事物进行客观分析,
2、捕捉对象的本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阿恩海姆得以运用大量的科学 实验,客观、科学、严谨地对知觉的形成进行分析,归纳实睑现象,总结得出相关结论与观点,书中引入大量的物理学 “力”“场”等方面的概念。在艺术与视知觉中,阿恩海姆的主要观点是一切知觉式样都是能动的,这一观点表达了在视知觉的研究过程 中。阿恩海姆不是将艺术作品进行僵化、呆板、类型化的分析,而是从艺术中研究现实的生命状态、生存等问题,赋予 艺术以生命的动感,从艺术的表现中寻找生命的深层意义。阿恩海姆通过对“形状皿形式“空间光线”等知觉范畴的阐释, 从中分析艺术相关的组织原那么,阐释这些知觉范畴中能够创造张力的种种性质。而知觉范畴最重要的是
3、具有表现性,表 现唯一的基础是张力。虽然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对各种形式组织原那么、知觉范畴都具有详细的阐释,“张力” 这一章所占的篇幅相对较小,但张力是渗透各知觉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阿恩海姆通过对视知觉的研究,让艺术欣赏者 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有所借鉴。从1954年出版至今,艺术与视知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展,我们处在一个读图 的时代,如何对图像进行解读,创造一个适合大多数人都了解又不失去意义的图像也开始成为创作者与观图者的关注焦 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就不得不关注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通过在中国知网上对艺术与视知觉”这一主题的检索,笔 者发现从1956年至今,以200
4、8年为节点,2008年前国内学者对此书的关注较少,2008年后此书受关注的程度呈上升 趋势,尤其是近几年关注度极高。由此可知,对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的研究热度依旧不减,足见其研究价值与 意义。一、“张力”的含义(一)“张力”的词义“张力”一词具有丰富的含义,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心理学、医学、植物学、哲学等领域。美学范畴的“张力”源于其 原始意义Tension”一机体延展及心理紧张。目前,在文艺理论层面,国内对张力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文学理论 上的张力;二是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张力”概念。关于“张力”一词的研究,王乾坤和张龙云在从Ten (sion)到“张力”:美学范畴“张力”的词源学谱系1
5、中对其 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从“张力”的发端和词源的角度追溯。此外,考虑到汉语与英语的差异性,对“张力”一词传入中国后的 开展也作了相应的论述。有关“张力(Tension) ”的发端问题,通过对“Tension”在拉丁语系、Ep欧语系的词源查证,Tension”的初始意义都 与“伸展”有关。后来这一词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其延伸意义逐渐与“力”产生关联。在英语语境 中,“张力”主要有四层含义:一是指一种正在拉伸的行动或者被拉伸的状态,运用于不同的官能感觉;二是指在精神、感 觉或者神经上的一种紧张、勉强、不自然的状态;三是指物理层面和生物学上的张力或张量;四是指电力上的压力。艺
6、 术与视知觉中的“张力”主要是第二个层面的含义,即在一个艺术品中不同成分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冲突、对立。 但在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中还涉及艺术与人的心理所形成的力的问题。汉语语境下的“张力”,意义的侧重点与英语有所不同。在辞海中,首先是从物理学的概念进行意义的阐释,这 对英语语境下Tension”的意义进行了缩小,容易给我们一个错觉:物理学中的张力概念是其源头。其次,从汉语构造层 面对“张力”进行分析。“张力”一词由汉字“张”和“力”组成,在词语构造中属于偏正结构。说文解字中,“张,施弓弦也, 从弓,长声”2270,具有拉紧弓弦的意思力,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日力,能围大灾。凡力之属皆从
7、力。”2293这 里的“力”有力气或者力量的意思。故在汉语语境中,“张力”较原始的意义是指拉紧弓弦的力量。但由于它是一个偏正结构, 着重点还是落在“力”字上,因而我们也可以将“张力”解释为力量的一种形式。最后,结合近代社会思想潮流,分析“张力” 传入中国后意义的开展。20世纪以后,受“矛盾对立论”的影响,“张力”在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常表示一种对抗,不管是 人的精神内部的对抗,还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对抗。故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将第九章的标题译为中文的“张力”具有一 定的合理性。但是在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中,“张力”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它是对艺术中诸要素对立统一的概括。(二)有关此书中“张力”一词的翻译问
8、题目前,国内此书的译本都将第九章翻译为“张力”,但从英文版可知这一章原版本标题是“Tension”,即张力。在1974 年的新版本标题是“Dynamics,是指动态、动力。那么,为何Dynamics”和“Tension”可以互换呢?而且在“Dynamics” 一章中,“Forces”与这两个词具有相似性,由此可知,三词之间具有关联性。但是这种关联性是什么?不仅要从词源上 对这组相似的词进行分析,还要结合文本的语境意义来分析。宁海林在阿恩海姆的视觉动力学述评中的观点是: “Forces”是力的总称:Tension”是指张力,强调物体间或物体各局部之间的聚合力,是没有方向的,文中屡次提到的 “Di
9、rected Tension”才是指“有方向的力”;而“Dynamics”指动力,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不仅如此,它强调的是知觉中 的力3。宁海林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既然“Directed Tension”和“Dynamics”意思相近,为什么Dynamics”强调 的是知觉中的力且更适合呢?通过对“Dynamics”词源的查阅发现,该词源于希腊语dunamis,意为“力量”,它的衍生词dunamikos意为“强大的”。 从词源的角度来看,这词便与力相关。通过查阅牛津英汉词典,“Dynarrics”具有两层意思:一是(人或事物)相互作用 的方式、动态;二是指力学或者动力学。从这两个词义
10、中可以看出,“Dynamics”表现的是一种具有开展变化、力的相互作 用与影响的过程,而不只是“Tension”所表示的有关力的伸展。从文本语境的角度来看“Dynamics,“Dynamics”更符合阿 恩海姆有视知觉理论的表述。阿恩海姆认为,“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 的统一”图161,在对艺术进行审美时,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审美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力的结构以及审美对象 对人的知觉的刺激作用,都是相互作用且继续开展的过程。由此得出,“Dynamics”更切合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的阐释。二、阿恩海姆的视知觉下的“张力”阿恩海姆认为,“表现性的唯一基础
11、就是张力”5640,对于艺术中的绘画和雕塑而言,它们对视知觉如何产生作用 去表现自身,最基本的在于这种静态对力的展现,从而刺激审美主体产生与之对应的心理。(一)何为张力?“不动之动”艺术中类似于绘画、雕塑等静态的展现,不是对现实的某一瞬间或某一个画面的单纯复制,而是在这种静态中呈 现一种具有生命的动感。所谓的动感就是要富有变化或者产生某种运动,而运动的产生那么要求事物的位置有所移动。然 而,在静态的绘画、雕塑中产生具有物理性质的位移运动是极不可能的。如何让一幅画或一座雕塑并不是僵化、呆板, 而是“活”的,这就需要一种“不动之动”。在绘画与雕塑中的这种“不动之动”通过倾斜、方向、光线的明暗、色彩
12、的组织等 形成力的式样,当我们的视知觉认知到这种力的式样时,赋予我们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动感,从而传达出艺术本身所要 表现的意义。这种动感的形成与刺激材料对知觉的作用有关,即力的式样形成对知觉的作用。力的式样形成那么与艺术形象自身 建构的形成相关联,艺术形象的建构那么涉及其结构、形状、形式、色彩等因素的组织安排问题。例如:书中的第一个例 子是将一个黑圆面放在一个正方形中,经由观看者观察,似乎是位于正方形的中间,但假设仔细测量,黑圆面不是在正方 形中间。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在于观看者的眼睛所感知到的就是一种力的作用;黑圆面被永远限制在原定位置上,但当它 被正方形围住时,两者之间就会产生一个内在的张力
13、,当视觉对其进行认知时,产生黑圆面向中心移动的力。而这种具 有方向和量度的力,阿恩海姆称其为一种“心理力”。阿恩海姆认为这种“心理力”是大脑在对知觉刺激进行组织时激起生理活动的心理对应物,也就是说,这种“心理力” 的作用性质源于视觉经验的性质。一切视觉现实都是由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述 性洞时,只有当视觉经验到由艺术所形成的张力之后,才会产生运动的感觉。故阿恩海姆所谓的“张力”不仅是在艺术的 规那么上显现为一种趋向平衡的力的相互作用,引起观看者视觉生理上的冲突,更在观看者的心理上产生类似的力的作用, 从而实现生理与心理上的统一。(二)何以形成张力? 倾斜、变形、
14、频闪运动张力可以给予视觉上的动态感,也会在人的心理上给予刺激,这种力既有艺术中的物理力,也有由艺术的组织形 式所形成的力的作用。在艺术中呈现的物理力方面,创作者通过一定的比例,所绘画的事物、图形自身具有一定方向的 运动倾向。例如长方形本身就具有从中心向左和向右的力,这是长方形框架自身所具备的物理力。而在绘画的组织形式 上,还可以通过对画面运用透视、重叠、倾斜、变形等方法赋予画面动态感。例如,对于多个大小不同、比例相同的长 方形叠加就会形成由远及近放大且深邃的感觉。阿恩海姆认为张力具有动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倾斜、变形和频闪运动。首先是由倾斜所造成的动感。“如果想使 某种式样包含着倾向性的张力,最
15、有效和最基本的手段就是使它的定向倾斜。”5583对于这种倾斜,有的艺术品表现为 其中的某个物体位置发生倾斜作用,有的艺术品那么是整个构图、整个空间或整幅画的中心轴线倾斜。例如在阿恩海姆举 的例子中,他认为最后的晚餐就是利用倾斜打破了构图的平衡感,由此在视觉中形成人物关系的一种张力、图形与 基底的一种张力。其次是由变形造成的动感。变形是使一个二度的式样看上去具有立体感的条件之一。在一个二度的式 样中,常见的是运用透视缩短的方法对其赋予立体感,在这种收缩中赋予知觉与收缩力相对抗的反作用力。例如:绘画 中的正方体就是通过透视缩短来改变它的形状,从而具有立体感。我们在绘画中看到的正方体除了正面是正方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与视知觉 论析 艺术 知觉 张力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