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点传染病介绍(23页).doc
《几种重点传染病介绍(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重点传染病介绍(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几种重点传染病介绍-第 23 页几种重点传染病介绍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 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疾病。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型和戊型肝炎多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大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血液、体液传播 。病原学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碱,能耐受6030分钟;室温生存1周;干便中25 能活30
2、日; 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存活数月。80 5分钟或100 1分钟才能完全灭活。 紫外线1分钟、余氯(1.5-2.5ml/L)15分钟、甲醛(3%,25 )5分钟可将其灭活。 HAV感染后早期产生IgM型抗体,一般持续8-12周,少数可延续6个月, IgG型抗体可长期存在。 IgM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G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的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 在37可存活7日,566小时在血清中30-32 可保存6个月,-20 可保存15年。煮沸10分钟、65 10小时或高压蒸汽消毒可被灭活,对0.2%新洁
3、尔灭及0.5%过氧乙酸敏感。 (三)丙型肝炎病毒(HCV) HCV对有机溶剂敏感,如:10%氯仿可将其杀灭; 煮沸、紫外线等亦可将其灭活; 血清经1005分钟或60 10小时或1、1000福尔马林37 6小时处理后,可使其传染性丧失; 血制品中的HCV可用80 72小时或加变性剂使之灭活。 (四)丁型肝炎病毒(HDV) 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有HBV或其它嗜肝DNA病毒的辅助才能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 (五)戊型肝炎病毒(HEV) HEV是肠道病毒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 HEV在碱性环境下稳定,对高热、氯仿等敏感,戊型肝炎病人发病早期,粪便和血液中存在HEV,但持续时间不长。流行
4、病学 (一)甲型肝炎 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粪便排毒期在起病前2周至血清ALT高峰期后一周,少数患者可延长至其病后30日。当血清中抗HAV出现时,粪便排毒基本停止。 2.传播途径:HAV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粪便污染饮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可引起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可致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多为散在发病,输血后得甲型肝炎极少见。 3.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6个月婴儿不易感。我国以隐性感染为主(成年时抗-HAVIgG检出率达80%)。 4.流行特征:与居住条件、卫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农村高于城市;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发病年龄后移趋向。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二)乙型肝炎
5、 1、传染源:急慢性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都具有传染性,但城市、南北、西东: (2)时间分布:无明显的季节性; (3)人群分布:婴幼儿感染多见,男女,有家族聚集性。 (三)丙型肝炎 1、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 (1)输血及血制品; (2)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 (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4)性传播 (5)母婴传播 3、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后对不同株无保护性。 4、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3.2%; (2)时间分布:无明显的季节性; (3)人群分布:抗-HCV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男女间无
6、明显的差别。 (四)丁肝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HBV以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形式存在,以重叠感染形式为主。 HDV感染率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我国西南地区感染率较高,在HBsAg阳性人群中3%。 人类对普遍易感; 抗-HDV不是保护性抗体。 (五)戊型肝炎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 但有以下特点: 1、暴发流行均由于粪便污染水源所致,散发多由于不洁食物或饮品所引起; 2、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主要发生于成年; 3、原有HBV感染者或晚期孕妇感染HEV后病死率高; 4、有冬春季高峰; 5、抗-HEV不是保护性抗体,多在短期内消失,少数可持续1年以上。三、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病毒引
7、起的肝炎 在临床上具有共同性。 按临床表现将病毒性肝炎分为 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慢性肝炎(分轻、中、重度); 重型肝炎(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三型); 淤胆型肝炎; 肝炎肝硬化。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 慢性患者和携带者应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 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 对献血员进行 严格的筛查,每位献血员和每一个单元血液都要经过最敏感的方法检测HBsAg和抗HCV,有条件时应同时检测HBVDNA和HCVRNA,不合格者不得献血。 (二)切断传播途径 1、甲型和戊型肝炎 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8、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防止“病从口入”。 2、乙、丙、丁型肝炎 加强托幼机构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餐具、食具消毒制度;理发、美容、洗浴等用具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推行安全注射 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安全教育;不共用剃须刀、牙具;理发用具、穿刺和纹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对带血及体液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 4、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阻断母婴传播 对HBV DNA和HCV 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
9、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三)保护易感人群 1、甲型肝炎 抗HAVIgG阴性者均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以获得主动免疫,主要用于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其他高危人群。接种后免疫期至少5年。 对近期有与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可用丙种球蛋白进行预防注射以获得被动免疫,时间越早越好,免疫期2-3个月。 2、乙型肝炎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最关键措施。 目前对丙、丁、戊型肝炎缺乏特异性免疫措施。流行性感冒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肌痛、头痛伴有严重不适、干咳、咽喉痛或鼻炎,多数患者可在一到两周
10、内恢复。 流感潜伏期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迅速,抗原易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控制难度大。 流感被列为我国丙类法定传染病。几次世界流感大流行: 1918:“”H1N1大流行 1957-58:“”H2N2大流行 1968-69:“”H3N2大流行 1977:“”H1N1感染人类 1997:传染人类 1999:传染人类 2002:传染人类 2003:多起流感事件(人体中出现新的流感菌株): H5N1/ H 7N7/ H7N2/ H9N2 2004:多起流感事件(人体中出现新的流感菌株): H5N1/ H 7N3/ H10N7 2005:H5N1“禽流感”恐惧上升 2006:H5N1“禽流感
11、”蔓延 2007:H5N1“禽流感”仍然没有大流行 2009:H1N1感染人类 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乙型对人类威胁较大。 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对人类的威胁最大。分为不同的亚型,迄今为止甲型流感病毒HA有16个亚型(H1-16),NA有9个亚型(N1-N9)。 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 在04可存活数周; 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冻干或-60条件下可长期保存。
12、对常用消毒剂(乙醚、乙醇、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以及日光、紫外线、干燥都敏感。 不耐酸,最适宜PH为7.07.5。 一般抗菌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1、传染源: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5天内均具体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禽类、猪、牛、马等动物为重要的储存宿主和中间宿主,可能传播流感。 2、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存在于患者和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经咳嗽、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 通过污染玩具、食具和毛巾等也可引起间接传播; 飞行旅行中,由于较长时间与感染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接触,可引起新的病毒株的传播或将流行株带到新的地方。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尤其
13、是当新的流行病毒亚型出现时,人群的血清中没有针对此病毒的抗体,所以普遍易感,致使病毒传播较快。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三型之间、甲型流感各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变异后又可再次受染,反复发病 。 4、流行特征 1)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 2)一般规律;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 甲型流感:常引起暴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界上已发生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乙型流感 呈局部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 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
14、流感流行。 临床表现 (一)典型流感 潜伏期1-4天,平均2天; 典型流感:起病急、突起畏寒、寒战、高热,体温39;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全身酸痛(背部、腿部)明显; 头痛,常伴有畏光、眼球后胀痛; 全身乏力明显。 呼吸道症状轻微,咽部刺痛、干咳等。 2-3天症状消失热退,但咳嗽、全身不适可持续2周以上; 气道刺激反应完全缓解需6-8周。 轻症患者体温一般不 39,症状较轻,类似普通感冒,病程多3-4天。 (二)流感病毒性肺炎 少见。主要发生在小儿、老年人以及慢性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起病与典型流感相似,1-2日后症状迅速加重,出现高热、烦躁、剧烈咳嗽、咳血痰、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两肺
15、不满湿罗音,而无实质性病变。胸片X线片提示双肺散在斑片状阴影,抗生素无效,痰培养无菌生长,此型病死率高,大多数在病程5-10日内死于呼吸与循环衰竭。 少数患者出现以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数日后恢复; 极个别患者表现为中毒性,并可迅速出现循环衰竭、DIC等严重症候,病死率极高。 (三)并发症1、继发性 细菌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2、单纯流感并发细菌性肺炎;3、流感病毒性肺炎并发细菌性肺炎;4、其他 脑炎、心肌炎、心包炎-不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在恢复期出现。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快速诊断 取患者鼻甲黏膜印片、咽含
16、漱液做细菌学检查,可见嗜酸性细胞;或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查流感病毒抗原,有早期诊断价值。 病毒分离 取患者发病3日内咽拭子或含漱液检测病毒抗原; 血清学检测 起病3日内和2-4周后双份血清做血凝抑制试验或酶联免疫法,恢复期效价升高4倍以上有助于回顾性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感多发季节或该地区有流感流行;有明确流感患者接触史或属群体发病者之一。 2、临床表现 突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结合血常规 、快速诊断 、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测结果。 (二)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 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引起
17、-鼻塞、咽炎、流涕、喷嚏,全身症状较轻;传染性小,不易感染他人。 支原体肺炎 起病缓慢,咳少量粘痰或血丝痰,病情和缓,预后良好。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表现为咳嗽、喘息、发热、气促;肺部湿罗音、喘鸣音等;X线检查双肺片状阴影和透光度增高;检测出RSV。 其他 钩体病、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链球菌性咽炎及某些疾病的早期,如肾综合症出血热、流脑等。治疗 支持及对症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 但尽早(病程24-48小时)选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对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甲型流感流有效; 100mg口服,2次/日; 儿童5-
18、8mg/kg/日,最高为150mg/日; 老年人100mg/日,疗程7日。 奥司他韦(达菲)-甲、乙型流感均有效; 75mg/日,或扎那米韦喷剂,疗程5日。 亦可选用大剂量的利巴韦林。 继发细菌感染,应针对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及早使用适宜的抗生素。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就地隔离治疗患者,直至热退后2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日,若出现症状,立即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径 对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和污染物进行消毒; 流感患者的用具、餐具要煮沸消毒;, 衣物可放在阳光下暴晒消毒; 注意加强室内通风; 流感流行期间加强公共卫生场所的消毒和卫生管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接种 预防和控制流感的最有效方法
19、。 预防用药 甲型流感-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甲、乙型流感-奥司他韦(达菲)手足口病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主要有:柯萨奇病毒、EV71病毒、埃克病毒。 CoxA组中的16、4、5、7、9、10型,CoxB组的2、5、13型以及EV71型均为手足口病常见的病原体。 最常见为: CoxA16型、EV71型。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二、流行病学 (
20、一)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本病的传染源。 患者: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排出;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的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目前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尤其是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85-95%。 成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而获得抗体而不发病。 (四)流行特
21、点 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冬季发病较少见。 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病; 幼儿园易发生集体感染; 家庭有聚集现象;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点 传染病 介绍 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