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全生产管理规定.doc
《设备安全生产管理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安全生产管理规定.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设备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一、设备事故的原因分析(一)“人”的因素由于“人”(包括操作、使用、组织、管理人员)的因素造成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操作者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知识。2.肇事者对事故的发生存有侥幸心理或冒险心理,违反设备操作规程或其它有关安全的规定。3.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措施不得力。4.不正常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纪律松弛、责任心不强、互相之间配合不协调等。(二)“物”的因素所谓“物”,主要是设备本身,还包括设备以外的安全装置、安全设施以及所使用的材料等。由于它引起事故的原因主要有:1.机械零件对人产生机械伤害的条件(1)形状和表面性能:切割要素、锐边、利角部分、粗糙或过于光滑。(2)相对
2、位置:相对运动,运动与静止物的相对距离小。(3)质量和稳定性:在重力的影响下可能运动的零部件的位能。(4)质量和速度(加速度):可控或不可控运动中的零部件的动能。(5)机械强度不够:零件、构件的断裂或垮塌。(6)弹性元件的位能,在压力或真空下的液体或气体的位能。2.机械各种状态下的安全问题机械在按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执行其功能的过程中以及在运输、安装、调整、维修、拆卸和处理时,可能对人员造成损伤或对健康造成危害,这种危害在机械使用的任何阶段和各种状态下都有可能发生。正常工作状态机械在完成预定功能的正常工作状态下,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但却是执行预定功能所必须具备的运动要素,有可能产生危害后果,这就是第一
3、类危险源。例如,大量零部件的相对运动、锋利刀具的运转、机械运转的噪声、振动等,使机械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存在碰撞、切割、环境恶化等对人员安全不利的危险因素。有的甚至在设计上本身就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例如电器设备的绝缘等级不高,缺乏必要的防水、防潮、防震能力;起重设备没有防止过卷、调阀限位的安全装置,关键的紧固部位及连接部位可靠性低;高压容器采用平面封头及自行式电动机械没有电缆自动卷放装置等,都是设备本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非正常工作状态非正常工作状态是指在机械运转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意外状态,包括故障状态和检修保养状态。设备的故障,不仅可能造成局部或整机的停转,还可能对人员构成危险,如电气开关
4、故障,会产生机械不能停机的危险;砂轮片破损,会导致砂轮飞出造成物体打击;速度或压力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会导致速度或压力失控的危险等。机械的检修保养一般都是在停机状态下进行,但其作业的特殊性往往迫使检修人员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做法。例如,攀高、进入狭小或几乎密闭的空间、将安全装置短路、进入正常操作不允许进入的危险区等,使维护或修理过程容易出现正常操作不存在的危险。非工作状态机械停止运转处于静止状态时,在正常情况下,机械基本是安全的。但不排除发生事故的情况。如由于环境照度不够,导致人员发生碰撞事故;室外机械在风力作用下的滑移或倾翻;结构垮塌等。(三)“环境”的因素施工企业所使用的设备大都不是固定安装的,
5、因此,往往不大可能始终为设备创立或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作业环境。在不合格的照明、温度,过度的噪音、废气、灰尘,松软的地面,危险的道路坡度等环境条件下,很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有时也可归之为“环境”的原因。二、设备主要安全措施(一)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避免或减小风险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本质安全技术是指利用该技术进行机械预定功能的设计和制造,不需要采用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就可以在预定条件下执行机械的预定功能时满足机械自身的安全要求。(1)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在不影响预定使用功能前提下,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应尽量避免设计成会引起损伤的锐边、尖角、粗糙或凹凸不平的表面和
6、较突出的部分。锐边或尖角应倒钝、折边或修圆;可能引起刮伤的开口端应包覆。(2)安全距离原则。利用安全距离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或进入危险区,这是减小或消除机械风险的一种方法。在规定安全距离时,必须考虑使用机械设备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有关人体的测量数据、技术和应用等因素。机械的安全距离包括两类距离要求:一是机械组成部分的有形障碍物与危险区的最小距离,用来限制人体或人体的某部位的运动范围;二是避免受挤压或剪切危险的安全距离。当两移动件相对运动或移动件向着固定件运动时,人体或人体的某部位在其中可能受到挤压或剪切。这时,可以通过增大运动件间最小距离,使人体可以安全地进入或通过;也可以减小运动件间的最小
7、距离,使人的身体部位不能进入,从而避免了危险。(3)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根据各类机械的不同特点,限制某些可能引起危险的物理量值来减小危险。如将操纵力限制到最低值,使操作件不会因破坏而产生机械危险;限制噪声和振动等。(4)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对预定在有爆炸隐患场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应采用全气动或全液压控制系统和操纵机构或本质安全电气装置,并在机械设备的液压装置中使用阻燃和无毒液体。2.限制机械应力机械选用的材料性能数据、设计规程、计算方法和试验规则,都应该符合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标准或规范的要求,使零件的机械应力不起过许用值,保证安全系数,以防止由于零件应力过
8、大而被破坏或失效,从而避免故障或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控制连接受力和运动状态来限制应力。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用以制造机械的材料、燃料和加工材料在使用期间不得危及人员的安全或健康。材料的力学特性,如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冲击韧性、屈服极限等,应能满足执行预定功能的载荷作用要求;材料应能适应预定的环境条件,如有抗腐蚀、耐老化、耐磨损的能力;材料应具有均匀性,防止由于工艺设计不合理,使材料的金相组织不均匀而产生残余应力;同时,应避免采用有毒的材料或物质,应能避免机械本身或由于使用某种材料而产生的气体、液体、粉尘、蒸气或其他物质造成的火灾和爆炸危险。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在机械设计中,通过合理分配
9、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等方面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提高机械设备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使操作者的体力消耗和心理压力降到最低,从而减小操作差错。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典型的危险工况有:意外启动、速度变化失控、运动不能停止、运动机械零件或工件脱落飞出、安全装置的功能受阻等。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各种作业的操作模式或采用故障显示装置,使操作者可以安全地采取措施,并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重新启动原则:动力中断后重新接通时,如果机械设备自发启动会产生危险,应采取措施,使动力重新接通时机械不会自行启动,只有再次操作启动装置机械才能运转。(3)关键件的冗余
10、原则:控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可以通过备份的方法减小机械故障率,即当一个零部件失效时,用备用件接替以实现预定功能。当与自动监控相结合时,自动监控应采用不同的设计工艺,以避免共因失效。(3)定向失效模式:指部件或系统主要失效模式是预先已知的,而且,只要失效总是这些部件或系统,这样可以事先针对其失效模式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6.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采用气动、液压、热能等装置的机械,必须通过设计来避免由于这些能量意外释放而带来的各种潜在危害。7.预防电的危害用电安全是机械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中电气部分应符合有关电气安全标准的要求。预防电危害应注意防止电击、短路、过载和静电。(二)减少或限制危险区
11、1.设备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机械或零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期限内执行规定的功能而不出现故障的能力。可靠性应作为安全功能完备性的基础,这一原则适用于机械的零部件及机械各组成部分。提高机械的可靠性可以降低危险故障率,减少需要查找故障和检修的次数,不因为失效使机械产生危险的误动作,从而可以减少操作者面临危险的概率。2.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可以使人的操作岗位远离危险或有害现场,从而减少工伤事故,防止职业病。3.调整、维修的安全在设计机械时,应尽量考虑将一些易损而需经常更换的零部件设计得便于拆装和更换;提供安全接近或站立措施(梯子、平台、通道);锁定切断的动力;机械的调整、涧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备 安全 生产管理 规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