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木油田预评价(82页).doc
《新木油田预评价(8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木油田预评价(82页).doc(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木油田预评价-第 78 页 目 录1编制说明1.1安全预评价的目的安全预评价的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本次预评价的目的在于:1)分析和预测本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主要条件。2)应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过程中固有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与评价,明确其危险程度,进一步确定企业对这种危险、危害的承受水平。3)根据企业的承受水平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危险、危害的对策措施,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安全运行等级,为建设项目的安全设计、生产运行以及
2、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安全预评价原则1)本建设项目预评价将严格遵守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合法性、针对性的原则。2)采用先进、可靠、适用的预评价方法与技术,确保预评价质量。3)最大限度地保证预评价结论的正确性和安全对策措施的合理性、针对性、可行性、可靠性。1.3安全预评价工作经过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颁布实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36号),实现建设项目(工程)的本质安全和生产、经济的同步增长,我公司接受委托对新木油田2012年第一、二、三批零散井地
3、面工程(调改)进行安全预评价。我公司接到委托后,立即成立了安全预评价小组。评价小组依据安全预评价的工作程序,在对项目相关资料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并于2013年3月29日对现场进行了勘察,进一步分析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建设项目及与之配套的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从整体上评价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按照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和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115号)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新木油田2012年第一、二、三批零散井地面工程(调改)安全预
4、评价报告。1.4评价的范围本次安全评价范围是新木油田2012年第一、第二、第三批零散井地面工程(调改)。即新建油井、注水井、供配电系统等设备、设施及配套公用辅助工程。工程依托的原有设施均不在评价范围内。1.5安全预评价的依据1.5.1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颁布实施);(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3)吉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5年6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颁布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
5、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2009年5月1日起实施);(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0号);(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1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11)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115号);(1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 56号);(1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
6、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1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 63号)。1.5.2标准规范(1)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2)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2009);(3)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AQ2012-2007);(4)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SY/T5737-2004);(5)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SY6186-2007);(6)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2009);(7)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05);(8)石油天然气生产专用安全标志(SY6355-2010);(9)石油工业作业场所
7、劳动防护用具配备要求(SY/T6524-2010);(10)油气田地面管线和设备涂色规范(SY/T0043-2006);(11)油气田防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Y/T0060-2010);(12)油气田和管道工程建筑设计规范(SY/T0021-2008);(13)油气集输管道组成件选用标准(SY/T0071-2010);(14)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SY/T0048-2009);(15)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HG/T20592-2009);(16)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17)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18)安全评价通则(A
8、Q8001-2007);(19)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20)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21)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22)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1992);(2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2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25)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2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2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
9、8-1992);(28)工业企业场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29)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3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3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32)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3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3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36)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37)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
10、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3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39)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40)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 4053.3-2009);(4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42)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43)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2008);(4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45)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4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11、规范(GB50007-2011);(47)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GB3836.1-2010);(4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49)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1997);(50)油田注水设计规范(SY/T0005-1999);(51)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1.5.3参考资料(1)新木油田2012年第一、二、三批零散井地面工程方案(调改);(2)企业提供的图纸及其他资料等。1.6评价的程序安全预评价程序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划分评价单元;确定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
12、全对策措施建议;整理、归纳安全评价结论;与建设单位交换意见;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等。具体程序如图1-1所示。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划分评价单元确定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整理、归纳安全评价结论与建设单位交换意见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图1-1 安全预评价程序框图2建设项目概况2.1建设单位简介项目建设单位为新木采油厂,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是集采油、集输为一体的二级生产单位。吉林油田分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分公司始建于1961年,1999年按照中国石油重组改
13、制的统一部署,分开分立后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2.2建设项目概述2.2.1项目内容(1)项目名称:新木油田2012年第一、二、三批零散井地面工程(调改)。(2)开采矿种:石油(3)项目性质:新建、改建(4)建设单位:新木采油厂(5)项目主要建设规模如下:油气集输系统:本次调改工程针对2012年初实施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零散井产能建设工程中的部分油井进行调整,涉及木129-141、木147、木83、木128、木G、木24、木146、木244、前48区块,共计9个区块,共33口油井。针对目前新木现状和即将进行整体改造,对于原采用掺输流程的新木7#站辖区、前48站辖区,本
14、次仍然采用掺输流程,单井管线采用玻璃钢管,管线埋深-1.0米。对于原采用三管伴随流程的区块,本次结合新木油田老区整体改造改用冷输流程。管线采用玻璃衬里无缝钢管,管线埋深-2.0米。注水系统:木24区块新建1口注水井、木129-141区块2口注水井均在联合站辖区内,共新增注水量130m3/d,联合站注水能力能够满足新增注水量的要求,因此将新建3口注水井带入联合站注水站。管材采用柔性复合高压输送管 DN50,系统压力16MPa。供配电系统:现有10KV井排线路已形成,新建井就近带入现有10KV井排线路。新建油井、注水井等辅助配套设施。(6)生产能力:新建16口油井,设计平均单井日产油3.0t/d。
15、(7)生产方式:新建33口油井带入已建计量间,对于原采用掺输流程的新木7#站辖区、前48站辖区,本次仍然采用掺输流程,单井管线采用玻璃钢管,管线埋深-1.0米。对于原采用三管伴随流程的区块,本次结合新木油田老区整体改造改用冷输流程。管线采用玻璃衬里无缝钢管,管线埋深-2.0米。将新建3口注水井带入联合站注水站。管材采用柔性复合高压输送管 DN50,系统压力16MPa。2.2.2地理位置新木油田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境内,地处第二松花江西侧,东与扶余油田隔江相望,西邻新立、两井油田,北为新庙油田。2.2.3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概况(1)自然条件新木油田位于吉林省松原市第一松花江和第二松花江交汇的平
16、原上,油田区域内主要为草地、耕地、林带、沙丘等,地势平坦,气候变化较明显,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新木油田气候主要特征为:冬季常受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寒冷而漫长;夏季受低纬度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温热多雨;春季为冬季向夏季过渡的季节,气旋活动频繁,天气多变,干燥多大风;秋季是夏季向冬季过渡的季节,一般秋高气爽,多晴朗天气,冷暖变化剧烈。该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地基承载力为120kPa表2.2-1 气象条件一览表序号项目数值1多年平均气温()5.12极端最高气温()37.43极端最低气温()-36.64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55多年平均降水量(mm)416.16
17、一日最大降水量(mm)12.37最大年降水量(mm)614.48最大年蒸发量(mm)17299最大冻深(m)1.7610基本风压(kN/m2)0.4511基本雪压(kN/m2)0.2012年雷暴天日3713最大风速(m/s)25(瞬时风速)14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15夏季主导风向西南风16抗震设防烈度8(2)社会环境新木油田范围内地势平坦,地面条件较好,地面海拔约130140m,年平均气温36,年降水量380550mm,区内交通便利,长白铁路、公路从油田通过,交通方便。区块网络覆盖,通讯状况良好。工农业比较发达,经济地理条件较好。2.2.4灾害性地理地质现象由于季风影响,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
18、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部分年份受上游降水影响,发生汛情的可能性较大。2.3油藏工程截止2012年8月底,新木油田共有油水井2604口,其中油井开井1385口,水井开井628口,平均单井日产液9.1t/d,日产油0.7t/d,综合含水92.82%,年产油35.05104t,采油速度0.50%,累产油1076.83104t,采出程度15.45%,累积注水10607.33104m3,月度注采比1.59,累积注采比1.39。该地区地面原油密度一般为0.8570.929t/m3,平均0.884t/m3,粘度一般28.354.34mPa.s,凝固点36,含沥青3%,含胶质16.1%,含蜡23.7%。2.4
19、新木油田地面工程现状2.4.1油气集输现状新木1#接转站建于1976年,站外采用三管热水伴随流程,站内采用开式流程。站外来液进站后进入两相分离器,进行简单的油气分离,分离的油液进储罐后,经外输泵输送至新木联合站;原流程分离后的天然气经干燥器干燥后,用作本站的加热炉燃料。随着2002年新木供热工程的建成投产,新木1#接转站并入热电联供系统,供热热源转由吉林油田热电厂提供。新木1#接转站设计处理液能力为175104t/a,站外油井共129口,其中带入系统油井129口,建有计量间10座,支干线总长11.65km,单井管线总长41.6km。目前产液量100.15104t/a,产油量3.33104t/a
20、,含水96.67%。站内主要设备23台套。新木1#接转站产液外输至新木联合站,外输管线规格为DN200无缝钢管,建于1984年,总长4.1km,设计最大输量178104t/a。新木2#接转站建于1976年,站外采用三管热水伴随流程,站内采用开式流程。站外来液进站后进入两相分离器,进行简单的油气分离,分离的油液进储罐后,经外输泵输送至新木联合站;原流程分离后的天然气经干燥器干燥后,用于本站的加热炉燃烧。2002年后新木2#接转站并入热电联供系统,供热热源转由吉林油田热电厂提供。新木2#接转站设计处理液能力为70104t/a,站外油井共112口,其中带入系统油井103口,单井罐生产井9口,建有计量
21、间10座,支干线总长10.9km,单井管线总长41km。目前产液量40.59104t/a,产油量1.89104t/a,含水95.3%。站内主要设备21台套。新木2#接转站产液外输至新木联合站,外输管线规格为DN150无缝钢管,建于1992年,总长4.1km,设计最大输量80104t/a。新木3#接转站建于1976年,站外采用三管热水伴随流程,站内采用开式流程。站外来液进站后进入两相分离器,进行简单的油气分离,分离的油液进储罐后,经外输泵输送至新木联合站;原流程分离后的天然气经干燥器干燥后,用于本站的加热炉燃烧。2002年后新木3#接转站并入热电联供系统,供热热源转由吉林油田热电厂提供。新木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田 评价 8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