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4页).doc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 14 页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一单元测试卷(根据2020年春最新部编版语文五下教材编写)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稚子(zh) 旖旎(n) 玷污(din) 秉性(bn)B.徘徊(hui) 点缀(zhu) 无垠(yn) 华侨(qio)C.萌动(mn) 倭瓜(w) 蚌壳(bn) 澄澈(chn)二、拼写乐园。1.看拼音,写词语。zhu y p xio yn hu xi no co chn shu shun zh2.根据语境写字词。(1)早晨妈妈在田间耕yn( ),弟弟在sn sh( )下一只手拿着chn zi
2、( )松土,另一只手b co( )。(2)花丛中h di( )飞来飞去,像在un ji( )似的,m zh( )蹦来蹦去,像是在和行人打招呼,爷爷拿着shu pio( )耐心地给那些花花草草洒水。三、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因为所以 一就1.( )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 )觉得它们并不存在。2.我也过来浇,但( )往菜上浇,( )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3.( )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 )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4.太阳( )出来,榆树的叶子( )发光了。四、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比喻)B.
3、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拟人)C.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夸张)D.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排比)五、下列句子在表达特点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B.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C.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D.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六、句子天地。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4、仿写句子)_愿意_就_,愿意_就_。2.即使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修改病句)_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解释诗句意思)_4.仿照例句,写一写下列情景。例:写热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写冷_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黄瓜愿意开一瓣花,就开一瓣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一句中量词用得很恰当。 ( )2.稚子弄冰一诗写出了儿童的童真与可爱,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 )3.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热闹、快乐、美丽、自由的园子。 ( )4.月是故乡明一文中作者最怀念的是朗润园的月
5、亮。 ( )5.墨梅图和绣花手绢饱含着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 )八、课文内容回顾。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表现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诗句是“_,_”,特别是诗中的“_”字,流露出诗人对_的赞扬。2. _,山衔落日浸寒漪。_,短笛无腔信口吹。3.稚子金盆脱晓冰,_。_,忽作玻璃碎地声。4.祖父的园子一文通过作者对_里的景物的描写以及作者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的_,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_,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_。5.月是故乡明中作者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_的怀念之情,抒发了作者强烈的_。6.梅花魂通过对身居海外的_生前对一幅_和祖国的一些往事的追忆,表
6、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_的思想感情。7.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游子吟慈母手中线,_。_,意恐迟迟归。_,_。(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最后两句诗把阳光对小草的照耀比作_,表达了诗人对慈母的_之情。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B三、1.因为 所以 2.不是 而是 3.虽然 但是 4.一 就四、C五、C六 、1.蚂蚁 爬上树 爬上树 钻进洞 钻进洞2.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3.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4.寒冬腊月,天真冷啊!草坪冻得披上了银装,公鸡冻得缩进了鸡窝,大树冻得抖落了所有的树叶。七、1.
7、2. 3. 4. 5.八、1.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学 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2.草满池塘水满陂 牧童归去横牛背3.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4.祖父的园子 美好感受 童年生活 留恋之情5.对比 故乡苇坑里的月亮 思乡之情6.外祖父 墨梅图 眷念祖国7.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1)唐 孟郊 (2)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 赞美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课外阅读。书的王国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中,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病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让我触景生情,伤感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
8、筑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为我出门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自己村子的借完了,就到别的村去借,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幸幸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洁溜溜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上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为了写作,我的右臂一年四季( zhn zhn )不堪,硬得跟
9、石头一样。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己深迷其间,无法自拔了。对我,真是一种极大心灵享受。 就这样,我由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由于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知识。家中除了许多份书报杂志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其乐无穷。 我发现,一个人( )肯做( )在三尺宽长的病床上,( )能为自己开创出一片阔的新天地。(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zhn zhn_(2)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是_ _ _。(3)“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这”指的是( )。A.书B.看书C.休息D.写作(4)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
10、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A.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反衬父亲的冷漠。B.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表现母亲的关爱之情。C.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D.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映家中无钱买书的窘境。【答案】 (1)肿胀(2)只要;即使;也(3)D(4)D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考查拼音,难度不大, 第二题考查关联词,只要,表示条件。即使,也表示让步;第三题“这”指代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
11、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上生明月(节选)巴金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条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咸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
12、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一粟。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 辽阔的海面上雾气蒙蒙。_明亮的月亮。_大海中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_(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13、用波浪线画出拟人句。 (3)目睹了明月升天的过程,作者有何感慨?用文中语句回答。 (4)作者最难忘的月出是怎样的? (5)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两句与大家共赏。 (6)月亮总能勾起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发挥想象说一说月亮在你心中像什么。 【答案】 (1)万顷烟波;皓月;沧海一粟(2)|(3)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4)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5)小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
14、对影成三人。(6)略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所谓“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
15、(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6) 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发挥想象。 故答案为:(1)万顷烟波、皓月、沧海一粟 (2)比喻句:船像一条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拟人句: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3)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4)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
16、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5)小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想象。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山小太阳 “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17、这歌声穿透风雪,驱散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 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最小的卫生员。一路上,她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遥 谣)鼓舞大家前进。翻雪山时,同行(xng hng)的大姐送给她一件红毛衣,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x q)盖的红艳艳的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叫她“小太阳”。 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了。突然,“小太阳”停了下来,看到路边一个受伤的战士正把头埋,进臂弯里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受伤的战士只是含混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
18、小太阳”的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大家看到“小太阳”静静地躺着,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她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受伤的战士流着泪回忆说:“我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摇我,对了,我还听见了熟悉的歌声:“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人都沉默了。受伤的战士脱下红毛衣,郑重地盖在“小太阳”身上。红毛衣像“小太阳”快乐的笑脸,绽放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的,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1)选择短文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歌_(遥 谣) 同行_(x
19、ng hng) 膝_(x q)盖(2)大家为什么叫最小的卫生员“小太阳”? (3)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联系七律 长征中的诗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4)短文结尾有什么寓意? 【答案】 (1)谣;xng;x(2)“小太阳”既是小姑娘的红毛衣,又是她美好精神品质的象征,在那冰封雪地的日子里,一件红艳艳的毛衣代表了小姑娘的热情与奔放,给每个人带来了信心和光明。(3)体会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勇于战胜一切的顽强斗志。(4)这里的“小太阳”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喻指文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美好的品质。在红 军过雪山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小姑娘身上始终洋溢着热情与活力
20、,就像一轮灿烂的小太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胸,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光明和未来。【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4)本题考查结尾的寓意。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21、(1)谣、xng、x(2)“小太阳”既是小姑娘的红毛衣,又是她美好精神品质的象征,在那冰封雪地的日子里,一件红艳艳的毛衣代表了小姑娘的热情与奔放,给每个人带来了信心和光明。(3)体会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勇于战胜一切的顽强斗志。(4)这里的“小太阳”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喻指文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美好的品质。在红 军过雪山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小姑娘身上始终洋溢着热情与活力,就像一轮灿烂的小太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胸,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光明和未来。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测试 答案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