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教学反思.docx
《《桥之美》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之美》教学反思.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桥之美执教本课时,本着“美文美上”的原则,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从而 引导学生品出本文运思独特的散文化倾向。开始以图片展示进行导入,目 的是借学生对桥之美的朴素认识,与文本内容建立联系,与吴冠中先生从 画家的审美角度出发来赏桥形成比照。如此导入,不仅扣紧了文题桥, 而且又从学生知识经验的缺陷方面引发探究兴趣,为解读文本重点一桥 的形式作用打下了基础。从本文是一篇“绘画型、散文式说明文”的角度出发,“品味语言”是 教学设想中的重要一环,也应该是本文的重难点之所在。意即借此引导学 生探究美、感受美。所以,在引导学生突破语言赏析大关时,特地设计了 “活动型赏析”,其中的谈感受、联想、绘画,也收到了一些
2、教师意想不到 的效果。尤其是其中有几个同学的独特体验,出乎意料。其中有位男同学 谈到的“高山峡谷间的索桥给人一种希望,具有一种生命的美”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只要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他们完全可 以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感受。这也打破了我们以往认为“审美”对于说明文 而言有抽象与具体之别的观点。另外,考虑到“审美”这一术语的抽象性,教师在执教中尽量少用这 个词语,因为只要唤醒了学生的这种感觉,具体的体会比抽象的概念更能 触动学生的美感思维。迁移拓展环节在课堂上展示,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 为在那种氛围下,学生是最容易进入情境的。此项设计有两个出发点:既 让学生学习运用本文“诗意的语言美”,同时又让学生学习“多角度审美”, 所以教师采用了变换审美者的角色(文学家、音乐家、诗人等),这样既拓 宽了思维的宽度,又加深了思维的深度,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 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体验美、表达美。最后,着眼于“桥之美”的能力运用与渗透,设计了 “发现并创造你 生活中的美”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从而使文章的美 文熏陶作用得以外现。从学习目标的达成来看,所定位的三个目标中,第二、三个是被整合在“品味语言”的环节中完成的,因为这毕竟不是“美学”课,只要能在 具体情境的创设引导下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享受乃至审美情趣也就 基本达到了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桥之美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