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1部分:疾病(修订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1部分:疾病(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1部分:疾病(修订版).docx(4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1部分:疾病Clinic termi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seasesPart 1:Diseases(修订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外感病类术语13 寄生虫病类术语154 中毒及意外伤害类术语175 脏腑病及相关病类术语326 情志病类术语517 气血津液病类术语528 头身形体病类术语589 皮肤黏膜病类术语7010 生殖病类术语9911 小儿相关病类术语11912 眼病类术语13013 耳病类术语14414 鼻病类术语14
2、615 咽喉病类术语14716 口齿病类术语15017 瘤癌病类术语15218 临时诊断用术语162参考文献171汉语拼音索引172汉语笔画索引195英文对应词索引218前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分为以下3个部分:第1部分:疾病;第2部分:证候;第3部分:治法。本文件为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第1部分。本文件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代替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本次修订后与GB/T 16751.1-1997相比较,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本文件名称修改为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1部分:疾病;将原传染病寄生虫病类、脑系病类、心系病类、肺系病类、脾
3、系病类、肝系病类、肾系病类、男性前阴病类、颈瘿病类乳房病类、疮疡病类、皮肤疾病类、妇女经带、杂病类、胎、产及其疾病、新生儿病小儿特发病、眼病类、耳鼻咽喉口齿病类、肛肠病类、躯体痹痿瘤等病类、时行病中毒及其他病类、症状性术语20个大类,修改为外感病类术语、寄生虫病类术语、中毒与意外伤害病类术语、脏腑病及相关病类术语、情志病类术语、气血津液病类术语、头身形体病类术语、皮肤黏膜病类术语、生殖病类术语、小儿相关病类术语、眼病类术语、耳病类术语、鼻病类术语、咽喉病类术语、口齿病类术语、瘤癌病类术语、临时诊断用术语等17个大类;删除了“早孕”和“多胎”,“肝著着胀”拆分为“肝着(肝著)”“肝胀”两个疾病名
4、;增加了384个中医疾病名术语并界定其定义;将病证名的同义词、近义词,统一为“可选用词”;增加了术语的英文译名及英文索引。本文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福建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日友好医院、重庆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世芸、朱邦贤、李德新、周强、朱伟常、李灿东、李照国、朱建平、桑珍、罗颂平、阎小萍、刁庆春、陈小宁、段俊国、竺丽明、周崇仁、程磐基
5、、包来发、窦丹波、苏励、李明、祖亮华、杨丽娜、鲍颖洁、董全伟、娄月丽、蒋小贝。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97年首次发布为GB/T 16751.1-1997;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1部分:疾病1 范围本文件共收录1369个中医疾病名术语(含113个类目词和53个临时诊断用术语),并界定其定义。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管理、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本文件中具有类目属性的术语一般不适用于临床诊断。注:类目属性的术语是指定义中由“泛指一类XX病”表述方式的术语。2 外感病类术语 category of extern
6、al contraction diseases terminology泛指因风寒暑湿燥等时令外邪,或温邪、疫疠之气侵袭人体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又称外感病。包括外感时令类病、伤寒类病、温疫类病等。2.1 外感时令类病 category of seasonal external contraction disease 时令病 泛指因过度疲劳,或正气不足,触冒风寒暑湿燥等时令外邪而引起的,具有季节性发病而少有相互染易等特征的一类外感病。 注: 包括感冒病、湿阻病、中暑病、秋燥病等。2.1.1 感冒 common cold disease 因时令外邪侵袭肺表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喷嚏,
7、咽喉痛痒,咳嗽等为特征的外感时病。 注: 轻者称伤风。具有一定流行性者为时行感冒。2.1.1.1 伤风 wind damage 因风邪或兼夹寒、暑等外邪侵袭肺卫所致。临床以鼻塞、流涕,喉痒、咳嗽,或伴见发热、恶寒,或微恶风寒等为特征的感冒轻症。2.1.1.2 时行感冒 influenza 时邪感冒 因时行邪毒侵袭肺卫所致。临床以骤然发热,可伴见恶寒,或微恶风寒,咽喉充血肿痛,头痛,全身肌肉或骨节酸痛等为特征,流行于四时而以冬春更为常见的感冒。2.1.2 暑病 summer-heat disease 泛指因感受暑热或暑湿等邪,邪郁肺卫,兼及肠胃,甚或邪闭气机而引起的多发于夏季的一类外感时病。2.
8、1.2.1 疰夏 summer consumptive disease 因暑湿侵袭,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临床以夏季摄食减少、纳呆甚或厌食,倦怠、嗜卧,或伴见低热等为特征的暑病轻症。2.1.2.2 冒暑病 summer-heat affection 冒暑 伤暑 因夏季感受暑邪或暑湿,邪入肌表,伤及肺胃所致。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高热、汗出,头晕,乏力,可伴见咳嗽,咯痰,或脘痞,腹泻等为特征、常见于夏季的暑病。2.1.2.3 中暑 sunstroke 因在高温或烈日下劳作,或夏季炎热湿闷,暑热或暑湿之邪卒中脏腑,热闭心神,或热盛津伤,引动肝风,或暑闭气机所致。临床
9、以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烦躁,口渴,伴见呕恶、腹痛,甚或神昏、抽搐等为特征的暑病。2.1.2.3.1 暑脱 summer-heat prostration 因暑热或暑湿秽浊之邪卒中脏腑,阴阳气血急剧耗散所致。临床以中暑,突然面白,冷汗出,血压降低,脉微细欲绝等为特征的中暑重症。2.1.2.3.2 暑厥 summer-heat syncope 暑闭 因感受暑邪,暑热邪扰心神,或暑闭气机所致。临床以中暑,高热、神昏,四肢厥冷,呕恶、腹痛等为特征的中暑重症。2.1.2.3.3 暑风 summer-heat convulsion 暑痉 因感受暑邪,暑热邪扰心神,引动肝风所致。临床以中暑,高热、神昏
10、、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为特征的中暑重症。2.1.2.4 暑秽病 summer filthy disease 暑秽 因暑湿秽浊之气侵及肺胃,气机不利,或邪扰心神所致。临床以头痛而胀,脘痞胸闷,烦躁欲呕,肤热有汗,甚或伴见神昏、耳聋等为特征的暑病。2.1.3 湿阻病 dampness obstruction disease 湿阻 冒湿 伤湿 因环境潮湿,湿邪侵及脾胃,气机不利所致。临床以头身困重,肢体酸楚,纳呆,脘痞、腹胀,倦怠等为特征的外感时病。2.1.4 秋燥病 autumn dryness disease 秋燥 因燥邪侵袭肺卫,耗伤阴津所致。临床以发热、头痛,咳嗽或干咳,咯痰不爽,咽干鼻燥,
11、口渴等为特征,多发于秋季的外感时病。2.1.4.1 温燥病 warm-dryness disease 因温燥之邪侵袭肺卫,耗伤阴津所致。临床以发热、头痛,咳嗽、痰少,咽干、鼻燥,口渴,小便短少、色黄等为特征的秋燥时病。2.1.4.2 凉燥病 cool-dryness disease 寒燥病 因寒凉燥邪侵袭肺卫,阴津受损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干咳、无痰,或咳痰不爽,咽干、唇燥等为特征的秋燥时病。2.2 伤寒类病 category of cold damage disease 伤寒 泛指因感受风寒等邪而引起的初起以寒象偏重、易于损伤阳气等为特征的一类外感病。 注: 包括太阳病、阳明病
12、、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2.2.1 太阳病 taiyang disease 因风寒等外邪侵袭太阳,营卫不和,或经腑气机不利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或微恶风寒,头项强痛,脉浮等初起征象为特征的伤寒病。2.2.2 阳明病 yangming disease 因太阳表邪入里化热,或因少阳病失治,或因素体阳盛,邪热搏结于阳明所致。临床以高热不已、汗出不退、烦渴引饮、脉洪大等阳明邪热独盛,或日晡潮热、脐腹胀痛、大便秘结等邪与燥屎内结,甚或神昏、谵语为特征的伤寒病。2.2.3 少阳病 shaoyang disease 因气血虚弱,外邪与正气相搏于少阳所致。临床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等为特征的伤寒
13、病。2.2.4 太阴病 taiyin disease 因寒邪直中太阴,或由三阳病误治传变所致。临床以腹满、腹痛,下利,呕吐,不欲饮食,口不渴等为特征的伤寒病。2.2.5 少阴病 shaoyin disease 因寒邪直中少阴,或由三阳病误治传变,随其阳虚或阴虚而有寒化、热化之变所致。临床以脉微细,嗜睡、神昧,或伴见四肢逆冷,烦躁不得卧等为特征的伤寒病。2.2.6 厥阴病 jueyin disease 因寒热诸邪直中厥阴,或由三阳病误治传变所致。临床以四肢厥冷,或厥热交作,或伴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吐蛔等为特征的伤寒病。2.3 温疫类病 category of warm epi
14、demic disease 泛指由感受温邪或疫毒而引起,具有一定传染性或广泛流行等特征的一类外感热病。 注:凡是具有区域流行特点的热病,称为瘟病;传染性强、广泛流行的温病,称为疫病。2.3.1 温病 warm disease 温热病 瘟病 泛指由感受温热邪毒而引起,初起以热象偏盛、易于入里化燥,甚或逆传心包、伤阴或动风、动血等为特征,多具有区域流行特点的一类温疫病。2.3.1.1 新感温病 new contraction of warm disease 因感受温邪,随感即发,或顺传胃肠,或邪陷心营,伤血动风等所致。临床以突然发热,微恶或不恶风寒,头痛,咽痛,旋即出现高热、汗出不减,口渴引饮,或
15、伴见便秘,下利,神昏、谵语,斑疹、衄血,抽搐等为特征的温病。2.3.1.2 伏气温病 warm disease with latent pathogenic factors 伏邪温病 因感受病邪后伏藏于里,过时而发,或素有内热,复由新感病邪引动所致。临床以初起即见里热炽盛,可伴见化燥伤阴等气分或血分征象等为特征的温病。2.3.2 疫病 epidemic disease 瘟疫 疫疠 泛指因直接感染阳毒或阴毒等疫邪,或因人际、人畜接触染易而引起、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广泛流行的一类温疫病。 注: 包括温疫、寒疫等。2.3.2.1 寒疫 cold pestilence 泛指因感染各种阴毒疫邪、具有强烈传染
16、性并广泛流行的一类疫病。 注: 包括湿瘟、痧病、寒湿痢、麻疹、寒疟、流痰、干霍乱、炭疽、麻风等。2.3.2.2 温疫 warm pestilence 泛指因感染各种阳毒疫邪、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广泛流行的一类疫病。 注: 包括风瘟、春瘟、暑瘟、湿瘟、冬瘟、瘟毒、温疟、软脚瘟、肝瘟、疟疾、痢疾、鼠疫、白喉、天花等。2.3.3 风温病 wind warm disease 风温 风温肺热病 风瘟病 风瘟 因风温邪毒侵袭肺卫,邪热壅肺,甚或逆传心包所致。临床以突然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黄,或咯唾痰血,咽痛,继而高热不已,汗出、烦渴,胸闷、喘急,甚或伴见神昏、谵语、抽搐等为特征的温疫病。 注: 冬春季形成
17、大范围流行的风温病,称为风瘟病。2.3.4 春温病 spring warm disease 春温 春瘟病 春瘟 因温热或疫毒经口鼻而入,侵及营血,上犯于脑,扰乱神明所致。临床以骤然高热,身体灼热,烦躁,口渴,头痛,呕吐,斑疹隐隐,或潮热、谵语,甚则神昏、痉厥等为特征的温疫病。 注: 春季或冬春之交形成大范围流行的春温,称为春瘟病。2.3.5 暑温病 summer warm disease 暑温 小儿暑温 暑瘟病 暑瘟 小儿暑瘟病 因暑热疫毒随蚊子叮咬而进入人体,上犯清空,内陷心肝所致。临床以骤然高热,头痛、项强,呕吐,可迅速出现神昏、谵语,痉厥,角弓反张等为特征的温疫病。 注: 暑热季节形成大
18、范围流行的暑温,称为暑瘟病。2.3.6 湿温病 dampness warm disease 湿温 湿瘟病 湿瘟 因湿热邪毒,经口鼻而入,蕴结中焦,阻滞气机,湿热熏蒸弥漫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脘痞、腹胀,神情淡漠,舌苔腻,脉缓,玫瑰疹或白(疒咅),左胁下痞块,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的温疫病。 注: 夏秋季形成大范围流行的湿温病,称为湿瘟病。2.3.7 伏暑病 latent summer-heat disease 伏暑 因暑湿或暑热之邪感而内伏,秋冬由时邪或疫毒引发,郁发于气分、营分,或郁发于少阳,或郁发于胃肠所致。临床以骤然发病,寒热如疟,或但热不寒,夜甚昼轻,得汗稍减,可伴见胸腹灼热,皮肤隐疹,大
19、便溏而黄赤如酱,甚或烦躁、谵语,病势重而缠绵等为特征的温疫病。2.3.8 冬温病 winter warm disease 冬温 冬瘟病 冬瘟 因冬季温邪或疫毒侵袭肺卫,或上扰清空所致。临床以头痛、发热,咳嗽、咽痛,汗出、烦渴,甚或高热不已,神昏、谵语、痉厥、抽搐等为特征的温疫病。 注: 冬季形成大范围流行的冬温病,称为冬瘟病。2.3.9 风疹 rubella 风痧 小儿风痧 因风温疫邪侵袭,郁于肺卫,发于肤表所致。临床以发热,咳嗽,全身出现细小红疹,状如痧疹,可融合成片,由面颈部迅速扩展至躯干四肢,皮肤瘙痒,出没较快,消退后无脱屑与疹痕,可伴见耳后、枕后臖核肿大等为特征、多见于小儿的出疹性温疫
20、病。2.3.10 水痘 varicella 因外感时邪风毒,内蕴湿热,发于肤表所致。临床以发热,咳嗽,皮肤分批出现皮疹,斑丘疹、疱疹及结痂同时并见等为特征、多见于小儿的出疹性温疫病。2.3.11 瘟毒病 warm toxin disease 瘟疫发斑 时疫发斑 温毒发斑 瘟毒发斑 因感受温热疫毒,或虱蚤叮咬,疫毒随而侵入血脉,热毒伤营,或闭扰神明所致。临床以高热,头痛,谵语狂扰,甚则神识昏蒙,伴见斑疹密布,疹色紫暗或黑陷,或疮疡疔疖走黄等为特征的温疫病。2.3.12 大头瘟 swollen head due to infection 因风热时毒侵袭三阳经络,或丹毒上攻颜面、咽喉所致。临床以发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1部分:疾病修订版 中医 临床 诊疗 术语 部分 疾病 修订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