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_高祖本纪(教师版)(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_高祖本纪(教师版)(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导学案_高祖本纪(教师版)-第 12 页高祖本纪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因文悟言,积累常见文言现象,。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刘媪( o ) 须髯(rn) 贳酒( sh ) 大泽之陂( bi ) 每酤留饮( g ) 酒雠数倍( chu )乃绐为谒( di )( y ) 酒阑( ln ) 箕帚( j ) 轘辕( hun )( yun ) 玉卮( zh)乃以秦王属吏( zh) 日夜跂而望归( q) 击筑( zh) 献飨军士( xin
2、g ) 黥布( qng ) 荥阳( xng )郦食其( y ) ( j ) 颍阳( yng ) 氾水( fn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大腿)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轻视) 昌邑未拔 (攻下) 摄衣谢之,延上坐 (提,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示众) 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非有功伐 (功劳) 还军霸上(驻扎) 去辄烧绝栈道 (断 ) 汉王复入壁(营垒)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 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水的北面) 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 可四千余人 (大约) 意豁如也 (的样子)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3、: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 (2)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 “繇”通“徭”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座”“诎”通“屈”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 (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通“安” (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内”通“纳” “距”通“拒” (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 (8)兵罢戏下 “戏”通“麾” (9)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 今义“气量宽宏能容人” 家人:古义“平民百姓”
4、今义“一家人” 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诽谤:古义“非议国政” 今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渐: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山东:古义“崤山、函谷关以东”今义“山东省,省份名” (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古义“没有赖以谋生的手段,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课前预习检查与反馈三、熟读全文四、用简练短语概括文章情节:教师明确:刘邦出生:蛟龙俯身而出世,写出了刘邦的不凡。平民刘邦:好酒及色、不
5、事生产、壮志初现、诈称“贺千万”的无赖之举。将帅刘邦: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帝王刘邦:氾水称帝、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五、人物形象探讨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本文中作者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加以塑造的?1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如在“将帅刘邦”中,项羽、刘邦分兵入关攻秦各自采取的措施,突出刘邦的宽厚仁慈,从而赢得民心,奠定以后胜利的基础。2用讽刺的手法臧否历史人物。如高祖置酒未央宫一节,对刘邦自矜声色的心态的描摹。3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如赊酒、诈言“贺千万”、观始皇而叹等细节,展示刘邦的性格的各个侧面。五、练习布置:归纳整理文中的实词,并解释其义。第二课
6、时一、检查文言常识1.大泽之陂(水边、堤岸) 2.已而有身(不久)3.高祖每酤留饮(买酒) 4.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5.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 6.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7.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 8.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9.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 10.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11.坐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 12.无所诎(同“屈”,理亏)13.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判断句 2.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省略句3.高祖常繇咸阳 省略句 4.迎之门 省略句5.引入坐 省略句 6.
7、吕公女乃吕后也 判断句二、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的种种行事。第二部分:(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第一阶段:刘邦领兵西进,队伍不断壮大,并率先入关,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第三阶段:刘邦称帝。第三部分:(从“未央宫成”到文末),刘邦称帝后的情况。三、走进文本,小组合作,深入探讨(学生自由朗读1-4段)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2纵观秦始皇而
8、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学生自由朗读5-7段)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明确: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等。2郦生见沛公这一情节中,体现了刘邦什么特点?明确:勇于改错,虚心听取意见。3“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明确: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4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互见法,
9、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互补。作用是多方面的: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互见法是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5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三方面:第一,轻财物而重义气。第二,保障关中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三,减轻百姓负担。四、练习布置:整理并积累本课所学文言常识,记录本课尚未解决的疑问,下节课质疑。第三课时一、检查文言常识1.沛公引兵西(向西进发 名作动) 2.西过高阳(向西 名作状)3.可四千
10、余人(大约) 4.昌邑未拔(被攻占)5.降章邯(使投降,使动用法) 6.诸所过毋得掠卤(同“掠掳”)7.秦军解(同“懈”) 8.系颈以组(丝带)9.还军霸上(驻军,名作动) 10.先入关者王之(使为王)1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的原因)(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遇彭越昌邑 省略句 2.昌邑未拔 被动句3.与偕攻开封 省略句 4.代为上将军 省略句5.啖以利 省略句 6.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状语后置7.系颈以组 状语后置 8.降轵道旁 省略句9.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省略句二、小组合作,朗读并疏通8-14段1.今则来(如果) 2.无内诸侯群(同“毋纳”)3.沛公然其计(认为对)
11、 4.令项伯欲活张良(使活)5.沛公从百余骑(使从)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7.实不用其命(服从) 8.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区域,古今异义)9.不如决策东乡(同“向”) 10.深堑而守之(挖壕沟,名作动)(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项羽乃号为雍王 省略句 2.欲以求封 省略句3.怀王者,吾家项羽所立耳 判断句 4.何以得主约 宾语前置5.是迁也 判断句 6.与项羽决胜垓下 省略句三、走进文本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决策东进,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2文中刘邦两用张良计的目的各是什么?体现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第一次
12、是为了争权天下,第二次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性格特点:善识人用人,有胸怀,能容人,知退让。3垓下之战刘邦为何能取胜?明确:一、以众击寡。二、韩信运用谋略,阵法战法奇特。三、四面楚歌,瓦解斗志。4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5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明确: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方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四、小组合作,朗读并疏通15-17段1.空言虚语,非能守也(把守、把持) 2.臣等以死守之(坚持)3.有功者害之(嫉恨) 4.连百万之军(统率)5.高祖欲长都洛阳(定都,名作动) 6.高祖是
13、日驾(乘车出发)(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空言虚语,非能守也 判断句 2.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省略句3.此所以失天下也 判断句 4.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判断句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明确:刘邦称帝、高祖置酒洛阳南宫2刘邦称帝后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说明了刘邦知人善任,虚怀若谷;项羽不善用人,刚愎自用。五、小组合作,朗读并疏通18-20段1最后一部分写了哪些情节?明确:未央宫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2未央宫里,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说明什么?明确:刘邦粗俗鄙陋的一面。3高祖帝业确定,衣锦还乡,可以说是人生顶峰,为什么还落泪呢?明确:沛县是刘邦创业的起点,风风雨雨走过多年
14、,意味着创业的艰难;虽已“威加海内”,但守业更为不易;回到故乡,触景生情,他怎么能不悲喜交集,感慨悲歌呢?“大风起兮云飞扬”,表面上写自然风云,实际上是写他的奋斗历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写实。这一句,既表现了西汉政权的无比强大,又表现了汉天子的非凡威势,也表现了他浓厚的乡土之思。“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着眼未来,抒发他的愿望和理想,他已敏锐地感觉到,政权背后存在着内外忧患和人才的缺乏,为大汉王朝守四方的“猛士”又在哪里?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回故乡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怎不让人“泣数行下”。六、练习布置谈谈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围绕“项羽和刘邦谁更接近你心目中的英
15、雄”话题,写一篇短文。要求500字左右,以史实为根据。第四课时一、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词语: 因:(1)因家沛焉 (于是) (2)因敬重之,引入坐(于是,就) (3)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4)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依靠) 相:(1)吕公者,好相人(给人看相) (2)无如季相(面相) (3)其在卫者,相中山 (做相) 固:(1)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2)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引:(1)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 (2)沛公引兵西 (率领) (3)相如引车避匿(调转车头) (4)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解:(1)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 (2)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
16、侯军队) (3)庖丁解牛(剖开,分割) 则:(1)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就) (2)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若,如果)(3)则学者至今则之(视为准则) 以:(1)乃以秦王属吏 (把) (2)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 (3)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 (4)啖以利 (用) (5)可以有大功 (凭借) (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认为) 然:(1)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但是”) (2)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 (3)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 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 (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
17、(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 (使跟从) (2)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 (认为正确) (3)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 (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 (定都) (4)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 夜往见良 (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 。 (留到最后)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赶在诸侯之前)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大王起微细 (平民,卑微的身份)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高祖,沛
18、丰邑中阳里人 (判断句)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判断句) 此三者,皆人杰也 (判断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被动句) 遇彭越(于)昌邑 (状语后置句)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状语后置句) 系颈以组(状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定语后置句) 诸将过此者多(定语后置句)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定语后置句) 4翻译下列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他平常就有干大事的气魄,不愿意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的事。 (2)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您如果一定要诛灭没有德行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 (3)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张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正好项伯想
19、要救张良,于是项伯连夜来到沛公军营见张良,(项伯会见张良后返回楚营),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人解,因大破之。 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二、阅读与探讨在一系列的事件中,人物的形象得到充分地展示。在本文中,记叙了刘邦在不同的时间段的活动,请大家结合“阅读与探讨”第3题分组讨论在各个阶段刘邦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特点,用事实加以印证。)1有远见卓识。入关不如约称王树威望(以退为进);与民约法三章赢民心。(刘邦取胜之基)2智谋超人。突出的表现在军事才能上。与秦军大战蓝田前后,游说秦将、
20、以利诱敌、设疑兵旗等计谋。3善于用人。在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等战争中,刘邦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善于将将。如垓下之战,使用韩信,充分展示其才干,大败项羽。4狡诈无赖。“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5卑鄙残暴。未央宫戏弄老父亲,“阅读与探讨”的练习3中的“推坠儿女自逃命”及“则幸分我一杯羹”两个故事。总结:帝王,天之子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都应是人世间的道德准则。但在司马迁的笔下,作为一代帝王刘邦,一个政治家的形象栩栩如生。而在展示一个政治家形象的同时,也写出“平民刘邦”的无赖、“将帅刘邦”的残暴、“帝王刘邦”的卑鄙等性格特征。刘邦被拂去神圣和灵
21、异的光环,还之以凡夫俗子的本相。这就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写法。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从司马迁的身上看到,作为一名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我们从中更能体会到在报任安书一文中那种忍辱践志的巨大动力。三、写作手法:“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
22、诛曹无伤。”阅读这一段落,思考:这一情节在我们以前那篇课文学过,两者区别在哪儿?明确:鸿门宴。在这篇文章中,情节写得非常具体,而且悬念迭生。在高祖本纪中,就简单叙述着一情节。总结:这就是互见法。“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读书笔记】阅读下面两篇文章,结合本课所得和读书思考,以论刘邦为题写读后随感。【课外阅读1】贵族与流氓 易中天
23、 项羽最后还是被打败了。他败在了刘邦手里。 项羽怎么会败给刘邦呢?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无赖;项羽是贵族,而刘邦是流氓。但两人也有些相似。项羽和刘邦,少年时都不是什么听话守规矩的乖孩子,只不过项羽是个纨绔,而刘邦是个地痞而已。 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后来成了个人物,则他小时候的优点固然是优点,即便是缺点也无妨看作优点。刘邦项羽的不爱读书学习,自然都成了“胸有大志”的表现。的确,学术学术,学问只是术,不是道。道不是可以学得来的。治学者学问再多,也只能为人臣;得道者学问再少,也可以为人君。就拿陈胜来说,学问也不多吧,却有“鸿鹄之志”,这才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 所以刘邦项羽这两个
24、不学无术的家伙,便都有和陈胜一样的念头。秦始皇游会稽山时,项梁带了项羽去看热闹。谁知项羽一看,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连忙捂住他的嘴巴。刘邦因为替政府办差,去过咸阳,看到秦始皇的排场,也曾谓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不过,如果我们把陈胜、项羽和刘邦三个人的话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还是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充满了挑战性,而且挑战的对象,已不仅是秦王朝,而是命运,因此有一种不认命不信邪的精神,也因此在三说之中格调最高。 项羽的话,则充满英雄气概,说得干脆利落:“彼可取而代也!”,那口气,就像囊中取物一样。这是自信,也是自大。自信使他成功,自大使他失败。不
25、难看出,项羽说这话时,是不动脑筋的,也是不计后果的。那家伙(彼)怎么个就可“取而代也”呢?万一取代不了又怎么办呢?这可没想过。他想到的只是去取代和可以取代。这正是项羽的可爱之处,也是他的可悲处。 刘邦的话就没有那么气派了,有的只是一个流氓无赖对大富大贵的垂涎三尺。“大丈夫当如此也”,换句话说就是有能耐的人要过就过这样的日子。但不能如此又能怎样呢?大约也只好算了。这当然一点也不英雄,然而却也实在。正是因为这份实在,刘邦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从审美的角度讲,我们当然更欣赏陈胜和项羽,但从现实的角度讲,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刘邦是成功者。 的确,刘邦是实用主义者,项羽则是性情
26、中人。 贵族的另一个毛病是清高。清则易污,高则易折,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很脆弱,也容易变得小心眼儿。因为他们在洁身自好的同时,也常常对别人求全责备。这样的人当隐士倒没什么,当统帅便难免疑神疑鬼,结果自然是圈子越来越小。陈平就说过,项羽身边都是洁身自好、注重风骨、讲究节操、彬彬有礼的人,刘邦身边则是些贪财好色的鸡鸣狗盗之徒。但哪些人多哪些人少,哪些人能干事哪些人干不了,不也一目了然吗? 事实上,贵族由于高贵,可能会有两种性格两种心胸。一种是非常的宽容,一种是非常的狭隘。宽容者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既然至尊至贵,也就犯不着去排斥什么了。这就像汪洋大海,惟其大,则无所不可包容。狭隘者的逻辑则是这样的:
27、既然我是唯一的高贵,其余也就不是东西。这就像雪山冰峰,唯其高,什么也容不下。狭隘的贵族一旦贬入凡尘,就会处处格格不入;一旦由破落而发迹,又往往会十分小家子气。他会把一切都归于自己高贵的气质和不凡的能力,不承认别人还有什么功劳。他也会把一切据为己有,而不愿与他人分享。这种心态,在他们自己是高贵,在别人眼里就是小气。项羽便恰恰是这样的人。 同样,流氓由于卑贱,也可能有两种做派两种德行。一种是猥琐卑鄙,一种是豪爽大方。前者多半只能占些小便宜当些小差事,或者做些小偷小摸的勾当,出不了头也没想过要出头。后者则倘有机缘,便往往能成大业。第一,他们反正只是光棍一条白纸一张,想什么也是白想,就不妨想大一点,比
28、如“弄个皇帝当当”。第二,他们一无所有,一旦有了,多半是不义之财,或白捡来的,反正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也就并不心疼,不妨“千金散尽”,博得“仗义疏财”的美名。第三,他们自己一身的不干净,哪里还会挑别人的毛病?自然特别能容人。何况他们是从最底层上来的,也最懂得世态炎凉和人间疾苦,知道人们追求什么惧怕什么,要收买人心,总是能够到位。有此知人之心,容人之度,再加上豪爽豁达,出手大方,便不愁买不到走狗雇不到打手,也不愁没人拥戴没人辅佐。一旦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更不难趁火打劫乱中夺权。刘邦便正是这样的人。 刘邦的最后获胜,并非没有道理。【课外拓展2】刘邦的哭(散文) 杜文辉当项羽兵败垓下,刘邦把前线上士兵争
29、分到的项羽的尸体并全,确认无误后,上报楚怀王追封项羽为鲁公,把尸体葬回项羽的老地方谷城,并且亲自主持了项羽的葬礼。而就在这个时候,刘邦忍不住哭了。我想刘邦这次的哭是真实的,在我看到的关于刘邦的记述里,刘邦很少哭。刘邦在云诡波谲的战斗中,在危及生命的惊险中都没有哭过。当项羽在彭城大败他的时候,他的军队全部被迫进入泗水、雎水,项羽杀了他的二十万吏卒,尸体横陈,致使泗水、雎水为之不流,他被项羽围了三圈,可谓命悬一线。他肯定想到了自己的来路和去路,但他没有哭。他在关键的时候什么都能放得下,当项羽追拉他的时候,他把自己的亲骨肉孝惠、鲁元推下车子好几次。当项羽把他的父亲放在肉板上,在两军阵前威胁他将要“烹
30、太公”时,他心不跳、面不红地说:我与你“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即使在他自己死的时候,他也没有哭。在平定黥布叛乱的战斗中,他被黥布军乱箭射中,加之年事已高,在行军途中就病倒了。当吕太后为他请来高医诊病的时候,他大骂出口:“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人常说,人之将死,其情也哀,刘邦不是这样,当然就不会哭。而刘邦在为对手主持葬礼时,为什么忍不住就哭了?他为战争而哭,他可能想到了战争的残酷。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同归于尽。战争就意味着摧毁,意味着多少生命、物质文明将毁于战火硝烟中,太让人伤心了,太让人可惜了。他可能想到了和平,和平得天下,和
31、平守天下,谁不愿和平,与国于民于己都好。我想没有一个纯粹好战的英雄,英雄只是想啸傲秋风,俯瞰大地。他为项羽个人而哭。他敬服于项氏世代为将,项羽不愧为项氏家族的骄傲,在暴秦惨无人道、涂炭生灵的时候振臂而呼,应者云集,曾经是向秦发难的急先锋。他惊服于项羽的“才气过人”,尤其是当他干掉迂腐保守的宋义自为上将军的时候,率领阳君、蒲将军的二万将卒渡河,砸破锅,沉掉船,烧掉房子,只带了三天的口粮,背水而战,九战九挫强秦,杀了苏角,捉了王离,呼天动地,真正成为各起义军的冠军。而他的刚愎自用、烧杀无度也造成了他的不可善终。当他攻下负隅顽抗的襄城,一气之下,把襄城一城军民全坑埋了。当他听说秦降卒害怕秦军那边会杀
32、掉他们的父母妻子而稍稍不安时,他连夜把二十余万秦降卒坑埋了。当可怜的秦王子婴将自己绑起来向他求降时,他把秦王子婴杀了,烧了宫殿,掠了货物宝贝和妇女而去。他哄骗善良的义帝说:“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让义帝起身去长沙彬县,在义帝去的途中,他偷偷派人把义帝处理了。杀人太多必不祥,而祸莫大于杀已投降。他也可能为自己而哭。自从他和项羽起事反秦以来,初为合作的伙伴,后来争夺天下,进行旷日持久的扯锯战,“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百姓苦,他也苦,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多半处于危险的弱势。有好几次,他差点被项羽早早结束了。在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如果项羽听了范增的话,他的故事可能那时就没有下
33、文了,多亏两面派项伯、谋臣张良和勇士樊哙的帮助和解救,他的头才能囫囵着出来。前文提到的,在泗水、雎水项羽击杀了汉军二十万人,他被项羽围了三圈,可谓插翅难飞,承蒙上天垂怜,一阵大风从西北刮起,扬沙走石,遮天蔽日,在项羽军大乱中,他以数十骑勉强逃出性命。在荥阳城,项羽将他困定,他粮草匮乏,请和,项羽不许,几乎是死路一条。多亏手下纪信假装成汉王夜间出城,搭旗投降,扰乱了项羽军的视线,他才能从另一个门逃出现在,当强大的项羽忽然真的死在他面前、将要入土为安的时候,他一定感觉到了生命的恍惚与悲。要是有一天,很可能有一天,他也像楚霸王项羽一样被对手追到这步天地,他将如何处理?他也许明白他的下场可能要比项羽惨一些,因为失败和死对他来说接受起来可能比项羽要困难一点。取得天下的刘邦尽管已经志得意满了,当他为老父亲祝寿时,情不自禁地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于仲多?”而他对自己的运命和功业还是忧虑万分。当他返归故里,在酒喝高了的时候,这种悲情溢于言表:“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应歌舞蹈,“慷慨伤怀,泣下数行”,和看到自己的强大对手项羽倒下时的心情一脉相承,也许真的累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