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堰“7.18”灾后三周年群众生产生活状况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堰“7.18”灾后三周年群众生产生活状况调查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堰“7.18”灾后三周年群众消费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七堰居民:我们生活的很舒心-来自七堰“7.18”灾后三周年群众消费生活状况调查7月18日,烟雨濛濛,群山娇翠,站在山上的万亩现代茶叶基地眺望,七堰社区犹如一颗明珠,在烟雨与群山映衬中更显璀璨夺目。在“7.18”三周年之际,结合群众道路教育理论调研活动,我们深化七堰社区,对“7.18”灾后重建群众的消费生活状况逐户进展了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与群众一起,再次感受了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温暖。社区群众有“三盼”“目前社区啥都好,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小超市等公共效劳设施根本都有了,说实话与城市生活没二样,三年来我们像做梦一样,每天都在感受着七
2、堰翻天覆地的蜕变。要让我说如今还需要什么?一盼有实用技术培训,社区年轻人多,务工缺少技能挣钱少;二盼有一个农产品买卖的市场,方便居民日常生活;三盼有产业支撑,让我们尽快转变为产业工人,过去在家务农繁忙习惯了,没活儿干时闷的慌。”晓明农家乐老板娘在听清我们问她入住感受和生活需要时,认真给我们提出了她的三个盼望。七堰社区是2022年“7.18”洪灾泥石流摧毁后,省市区指导建立的全省第一个陕南避灾移民搬迁的新型农村社区。目前,社区一、二期统规统建的316套保障房全部开工,根底设施配套工程正在完善,三期保障房也在积极推进,已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其中安置房5500万元,配套根底设施4300万元,公共
3、效劳设施1320万元。由于该社区建立的保障房由政府按本钱定价,加上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成了当地农民群众搬离危险地段、集中定居的首选。一期保障房分给了“7.18”受灾最严重的75户,二期228套保障房目前也全部被该镇符合陕南移民搬迁条件的群众订购,所有购房户已拿到新房钥匙。“围绕七堰社区总体规划,我们镇党委、镇政府也积极在想方法,尽快解决农贸市场建立难题,通过市场带动社区群众就业,争取到20_年,把七堰社区建成真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小集镇。”大竹园镇党委书记杨洪斌给我们指着七堰社区总体规划图,介绍着当地党委政府如何围绕七堰社区打造小集镇,引领搬迁群众建立美丽新社区的举措。精
4、打细算居民收支帐我们走进D区2单元302室,房主老林是以为社区装修师傅,他的新居116平方米,三室二厅一厨一卫格局精致,装修简洁时尚,真皮沙发、柜式空调、高清彩电一应俱全,瞬间秒杀了我们所有调查人员者的眼睛。“我是在灾后回来的,原来在搞装修一年挣11、12万,回来后就没出去了,开场在社区搞效劳,后来社区建成了,自己就在社区搞家装,一年挣个7、8万。”林师傅在理解我们来意后,停下手中活带我们参观了他正在装修的一户作品,还说,由于他搞装修参照的大城市风格,目前社区请他装修的不下50家,因为人手紧,3月份他又带了一个徒弟。据调查,劳务输出是其家庭收入主要来,我们对在家的80户群众20_年全家收入支出
5、情况进展了认真登记、梳理,计算得出这8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10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是6034元、710元,213元,71元,分别占总收入86%,10%,3%,1%,同比汉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920元高出1187元,高出20%。在受访的住户中,户均有1人以上在外务工,务工者平均每年带回家1.8万元净收入,同时社区周围也有很多务工时机,只要勤劳吃苦,在家一个男劳力年挣1.5万元,女劳力1.2万元。同时,我们看到收入高的家庭装修豪华,普通百姓稍显缺乏,但是家用电器使用率总体很高,每户厨房安装了煤气灶、电磁炉、油烟机、自来水等,彻底辞别了炉灶。据调查测算,20
6、_年七堰社区受访的80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6236元/年,同比汉滨区农民消费支出4839元高出1397元,高出29%。主要表现是住进社区后,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都要购置,每人年均食品类费用支出2432元;日用品类消费递增,包含水、电、气、衣、讯等日常必需开支和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费用,每人年均支出2245元,两项支出占75%。通过以上人均收支数据分析p ,目前七堰社区居民收入略有盈余,这也因为农民进社区后放弃了土地产出和添置了很多新家具、电器。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理解到两期住户在购房时都有贷款或借款,其中80%住户享受了政府贴息贷款3万元,大局部群众表示,只要党的政策好,勤勤恳恳一两年,
7、还清置房外债没问题。努力创造新生活“今个清早,我就带着孩子去七堰遗址,买了点纸钱,给那些深埋泥石流的亡灵烧了,说句实话,我们如今能住上这么美的房子,享受好日子,既要感谢党,也要铭刻那些因灾死去的人。”大局部群众在承受调查时,认为党和政府已经对他们搬迁尽了心,保存了他们原来的土地、园林、医保、社保等惠民政策,下一步通过外出务工、自主创业等方式,努力创造更美妙的生活,并给我们总结了住进新社区的三大感受:一是社区优美的环境和方便的公共效劳给了他们幸福感,二是社区远离山地危居和良好的管理给了他们平安感,三是社区优越便利的生活条件给了他们自豪感。但是在调查中,由于农民群众在进入社区后,脱离了过去消费生活
8、方式,心理还存在一个适应过程,听到了局部群众对自己将来的担忧:个人没技术,外出打工没保障,从事“笨、险、重”体力劳动很不平安,将来失去劳动才能后生活怎么办?开展现代农业需要资金技术支持,政府层面能帮他们解决那些问题?老家的房子空置了,宅基地、林地、承包地能否像成都、武汉等城市一样,产权是否可通过政府组建的交易平台进展有效流转?同时,我们也理解到,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大竹园镇按照省委赵书记视察时提出“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指示,围绕七堰社区群众持续增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措施:一是抓主导产业促开展。在社区周边建成优质高效示范茶园1700余亩,新建茶叶公司1家,建成无公害标准化万头养猪场1个,
9、开展设施大棚蔬菜20_亩,优质核桃120_亩,开展农家乐5户,初步形成了农业固基、旅游兴社、茶叶富民的新型社区产业格局;二是抓技能培训促致富。组织职业技术培训4场次500余人,有组织转移劳务输出320人次;三是扶贫创业,增加就业。开展创业促就业培训班2期,发放创业扶持贴息贷款260万元,扶持46户个体工商户,助推121人就业。总的来看,七堰社区目前社会安定,管理井然有序,干群关系和谐,入住居民安居乐业,它的建成是社会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成长将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过程,它和全市、全省其它地方在建社区一样,城镇化路上充满着转型的困惑。正视困难,艰辛奋斗,坚决信心,自强不息,是七堰社区居民真正过上美妙生活的关键。“我们按照省市领导视察七堰灾后重建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社区开展,做大做强茶叶、核桃、林下养殖等现代农业园区建立,特别是抓住七堰社区当前很高的知名度,延伸参观旅游产业链条,组建一家集观光旅游、学习培训、餐饮效劳等一体的社区效劳公司,依托公司化运作,进步群众收入程度,提升社区幸福指数。”大竹园镇党委委员、七堰社区主任吴昌平在陪我们调研完毕时,认真谈着他的设想。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