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恨别》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8页).doc





《杜甫《恨别》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恨别》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杜甫恨别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第 8 页杜甫恨别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释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洛城:洛阳指安史之乱的叛军。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请结合具体诗句,
2、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3、颔联中诗人描写“草木变衰”的作用是什么?(5分)4、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作简析。(5分)5、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
3、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3、答:“草木变衰”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1分),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2分)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自己的漂零憔悴(2分,答出“漂零憔悴”类即可得2分)。4、细节描写。(2分) “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1分)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2分,答出“怀念亲人”类即可得2分)5、四层含意: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
4、收。(一点1分)二:1. 诗人在首联和尾联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答:.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1分)。这些数量词体现了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感(2分)。尾联回应首联,抒写诗人听到唐军战胜叛军后的喜悦,以及对尽快平定叛乱的渴望。(2分)2. 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 “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6分)答:.同意(1分)。“步月”,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看云”,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1分)。简朴优美的叙事语言写出了诗人这种夜立昼眠、
5、坐卧不宁的反常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2分) ,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有“不言神伤之妙”。(2分)(学生答不同意,如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也可酌情赋分)3.这首诗意蕴丰富,请概述此诗抒发的思想情感。(3分)答:思乡恋亲之情(思家忆弟的深情)。感时忧国,渴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之情。年岁老大,漂零憔悴的悲凉和凄苦。(每点1分)4.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请就其中一种加以鉴赏。(4分)答:细节描写。(1分)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1分)诗人通过这种“宵立昼眠”的反常行为和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恨别 杜甫 阅读 答案 翻译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