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教师专业知识考试 .pdf
《2022年2022年教师专业知识考试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教师专业知识考试 .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第一章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1.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 年的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提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2.完整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整状态。3.陈学诗的四个完满: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没有主观不适感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社会适应的角度上的道德完满。4.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既能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5.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A:统计测量标准B临床病理标准C社会适应标准D 个性发展标准。6.不健康的心理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7.人的心理特质的特点:复杂性。8.美国心理学
2、家马斯洛和麦特曼认为,正常心理应有10 大标准:充分的适应力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应的估价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能做到有限度的个性发挥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要求作适当的满足。9.在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中提出心理健康的人能符合下列特点:乐于工作、且将本身的知识和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并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且乐于与人交往,对人的态度是正面的态度多余反面的态度。对本身有适当的了解,并能有悦纳的态度,愿意努力发张其身心潜能,但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
3、和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对生活中的各项问题能用切实有效地方法谋求解决,而不是企图逃避。10.陈家麟认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能正确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地适应,思想高尚、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才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十分融洽。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制。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应与年龄特点相一致,行为方式应与其社会角色相一致,反应强度应与刺激强度一致等。11.比奈被后认为是心理卫生的倡导者。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2
4、7 页 -2 12.1848年,费尔赫特斯列宾写了关于心灵营养问题一书,1887 年,绍尔茨写了关于精神营养问题一书,俩人并列为心理卫生的先驱。13.真正作为心理卫生运动发起人是比尔斯,1908 年,他发表一颗发现了自我的心一书。14.1930年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成立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宗旨是:完全从事慈善的、科学的、文化的、教育的活动,尤其是关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以及全体人类幸福的增进。15.1948 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三次世界心理卫生大会上,与世界保健机构合作,成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对心理卫生的发展起
5、到了有效地推动作用。16.1936 年 4 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南京成立。17.心理卫生发展的三个阶段:(1)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2)从关心身心因素的作用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3)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18.心理卫生学的基本任务:研究并揭示心理健康的本质及其制约因素,探索维护心理健康的最佳途径及有效措施研究和发现人生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咨询服务活动,以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19.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增强人们的
6、心理保健意识有助于改善家单位里的人际关系状况,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缓解人际冲突,增进团体内部的凝聚力,从而大大改进家庭和单位的气氛,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人们承受压力、忍耐挫折的能力,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去改变环境,有效地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20.著名心理卫生学家贾霍达提出,应当从个体对自己的态度、个体成长发展的类型与程度、个体人格的完整性、个体的独立性或自主性、个体现实知觉的适宜性、个体驾驭环境的能力等方面,去增强人的适应能力。21.随着临床领域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也从关心身心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制约
7、,逐步转向更加关注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2.在目标任务上,心理卫生的三级目标即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障碍的预防和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23.在工作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包括了人生观、世界观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27 页 -3 而且还涉及了人际关系辅导、自我观念调节、自我监控训练、态度矫正、情绪控制与行为习惯矫正,以及常见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防治内容。24.在实施途径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发挥学科教学和班集体活动等基本途径作用,而且十分重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作用,这是最具有专业特色的一种途径。25.在手段方法上,心理
8、健康教育大量汲取了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一些原理与方法,注意体现平等性、理解性、自主性等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气氛感染、角色扮演、心理暗示、自我调控等方式方法。26.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取代心理卫生工作,原因:用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心理卫生工作,从工作性质上明确了这项工作的教育属性,这样便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和参与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法,有助于从行政管理权限上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既然属于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理应负起管理和领导的责任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法,有助于工作内容与形式的调整,使之更适合学校教育的特点与要求。27.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28.素质教育是以
9、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按目前对人才素质结构通行的划分方法,我们把人才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29.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形式的基础和中介,离开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社会文化只能停留在外在形态的层面上而不可能转化为人的素质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因而对人才素质结构及其发展水平具有极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起到决定作用心理素质是个性不断完善的能动基础,从人才素质结构的角度看,在各种素质中,只有心理素质具有能动性的特征,心理素质的能动作用主要是通过自我意识的调控作用实现的。30.只有
10、心理素质才是使人具备能动性特点的唯一基础。要想取得人生的成功,必须不断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摆脱束缚自我发展的各种心理桎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31.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是教育的条件。32.一个人的社会适应性可以表现在俩个方面:第一是对外部环境适应的水平,第二是对内部环境适应的水平。33.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是各项心理功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既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又能充分利用开发各种社会资源,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能在自主性的活动中充分满足自己的各种心理需要。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11、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27 页 -4 34.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使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35.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在此过程中,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性格特征都是影响品的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36.美国学者哈维格斯特认为,儿童期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就包括发展道德性及价值性判断的标准、发展人格的独立性、发展对社会团体的态度等。37.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方位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不仅是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意志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能力、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38.最早正式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规格的文件时1994 年 8 月 31 日下发的中共
12、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该文件的第9 条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391999 年 5 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40.1999 年 8 月 13 日,教育部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
13、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第二章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1.社会就像是一个舞台,社会成员的活动就像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每个人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都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这种角色就是社会角色。2.社会角色的特点:社会性(任何一种社会角色都是特定社会群体的产物,都是由个人在社会群体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但个人就谈不上什么社会角色)、相对性、特定
14、性、规范性。3.教师的职业角色:(1)人类文化的传递着(2)学生灵魂的塑造者(3)班级活动的领导者(4)学生家长的代理者(5)学生的知心朋友(6)心理健康的维护者4.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掌握学习的方法。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27 页 -5 5.为了完成帮助学生学会做人这一任务,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方面本人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具备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水平,能够在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6.如何做
15、好学生灵魂塑造的工作呢?要提高塑造学生灵魂的效益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要增强德育内容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要优化德育过程要充分发挥德育方法的整体效应身教与爱的教育。7.班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和基本形式。8.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具体包括:要带领班级成员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要指导班级成员制定实施方案要领导班级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机构要知道学生开展各种集体活动要协调班级内外的人际关系要开展对班级成员和班集体的评价活动。9.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而是应该是一种平等的互教互学的关系。10.教师的职业特点:复杂性 针对性示范性。11.教师职业
16、的复杂性是由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方式的特点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教师的工作任务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A 一方面,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B 另一方面,由于个别差异的普遍存在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使得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A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换是教师劳动过程的主要手段,而知识的传递是一个信息重组的过程,即对知识重新进行加工、转换的复杂过程。B教师劳动的成果是无形的产品,对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很难用简单的检测方法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及时的反馈。C 教师劳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取决于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状态。12.教师工作的
17、针对性的表现: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具有普遍的差异,每个学生的需要、态度、能力、性格等方面都存在普遍差异,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考虑对象的特殊性,做到因人而异,即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处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成熟水平、需要与动机、情绪与情感、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根据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工作的方式与方法也因该很好的适应学生的变化,在教育中要做到机动灵活,审时度势,因时制宜。由于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面临着实际效果的检验,因而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育、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2
18、7 页 -6 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做创造性工作。13.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积极的工作态度:敬业爱生(2)广博的知识:A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B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C 系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3)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A 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能力 B 人际沟通能力C 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D获取新信息的能力(4)良好的性格特征:A 崇尚正义,坚持真理的坚定信念,B 积极热情,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C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性。(5)正确的角色认知与角色期待。14.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从而使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15.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是有独立
19、人格的人,在人格上师生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其次,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就为在师生之间建立起相荣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看到学生都有自我完善的愿望,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的没一点进步都要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16.应该了解的教育活动规律: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关于教育基本规律的知识关于教学法的知识关于班级集体建设与发展的规律和组织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的知识。17.前苏联学者彼得罗夫斯基提出,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有6 种:教学能力、创造能力、知觉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18.美国弗罗里达州为合格教师规定了1276 条能力,
20、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条:促进儿童智力、情感和身体发育的教育能力运用信息的能力“临床实践”的能力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19.一个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这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前提,要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就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20.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努力做到:科学准确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善于启发。总之,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要做到清楚明白、连贯流畅、深入浅出。21.教师中存在的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适应性差?因各种认知偏差造成的态度偏差A 第一是知觉误差,主要表现在主观武断、偏听偏信等。B第二是理解
21、误差,主要表现为误解。C 第三是社会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个刻板印象等,许多成见、偏见都与此有关。?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人格缺陷和人际关系紧张。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27 页 -7 22.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心理障碍。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第三章教师的压力与挫折1.心理压力: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理压力。2.应激反应: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感到有心理压力时
22、,都会引起一些与平时不同的身心反应,这就是所谓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的产生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生理现象。“急中生智”、“狗急跳墙”等现象都是对应激反应的一种描述。3.极度应激状态下出现的代偿失调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警报和动员阶段抵抗阶段衰竭阶段。4.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格拉斯通的观点。他在1978 年出版的专著测验你自己的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工作手册一书中提出,人们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生活中的9 种重大变化:A更换学校或就认新职B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C身体不适或生病 D怀孕生子或初做父母E更换工作或失业F 进入青春期G进入更年期H亲友死亡 I 步入老年雷瑟斯和乃翁耐维德的观点。
23、他们在 1983 年出版的专著 适应和成长:生活的挑战一书中提出,现代人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6 个方面:A日常生活规律的变化B身体病痛或不舒服 C抑郁或焦虑D 要受挫折E 矛盾和冲突 F A 型行为。卡普兰和斯坦的观点。他们在 1984 年出版的专著适应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心理压力来源除了生活的变化之外,还应包括家庭、工作与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等。5.心理压力的来源大致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外部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和各种意外打击与挫折等。内部压力主要来自过高的自我期待、过强的心理冲突和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等。6.对压力的测量:美国学者霍尔姆
24、斯和雷赫于1967 年编制了著名的“生活事件量表”。7.心理挫折:在心理学里这种因为各种干扰和影响而使得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绪叫做挫折情境,人们遭受挫折后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叫做挫折感,也叫心理挫折。心理挫折是需求不遂的结果,是导致心理压力、引起消极情绪体验的重要原因之一。8.导致挫折的原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指那些妨碍人们满足合理需要的限制性条件或意外事变。一般可以分为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发展机会等方面。内部因素。内部原因包括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两方面。生理原因主要是身体伤残和疾病的困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27 页 -8 扰,
25、心理原因主要是指各种心理冲突、心理失衡和心理失调现象的产生。9.心理冲突包括:认知冲突、情感冲突、知情冲突和情意冲突等。10.心理应对机制和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在面对心理压力或产生心理挫折以后,为了减轻不愉快的体验,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摆脱引起消极体验的挫折情境,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做出反应和进行自我调节,这一整套的反应方式就是心理应对机制和心理防御机制。11.心理应对机制和心理防御机制的功能,主要是帮助人通过调节自己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反应,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促进自身的发展。12.心理应对机制是人们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适应机制,其心理成分可以包括认知、态度和行为三部分。13.心理应对机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2022年教师专业知识考试 2022 教师 专业知识 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