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朱熹《小学》中的道德教育思想(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朱熹《小学》中的道德教育思想(7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朱熹小学中的道德教育思想-第 7 页浅析朱熹小学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李月摘 要:朱熹作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理学思想集大成者,从教五十余年,其教育思想历来为中外学者所分析研究,尤其是其道德教育思想。居于人的年龄,心理及理解能力差异,朱熹将道德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处于第二阶段的小学教育是朱熹非常重视的。笔者先从简要介绍朱熹个人情况入手,引出其道德教育思想,再从其编制的小学教育教材小学入手,详细介绍其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思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朱熹道德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与此同时,挖掘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为我国当下的道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关
2、键词:朱熹;道德教育思想; 小学; 批判;现代价值A Brief Analysis on the Moral Education Ideology in Zhu XisPrimary SchoolStudent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iYueAbstract:As a famous philosopher, educator, thinker and a synthesizerof Neo-Confucianism, Zhu Xi has been working as a teacher for more than fift
3、y years, his educational ideology has been studied by Chinese and overseas scholars , particularly his moral education ideology.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age, mentality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each individual, Zhu Xi divides his moral education into three stages, in which the second stage prima
4、ry school education is taken seriously by him. The author begins with a briefly introduction of Zhu Xi, then draws forth his moral education ideology ,and ends with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his moral education ideology in the period of primary education from textbooks for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5、-Primary School. Moreover, this article gives a criticism on Zhu Xis moral education ideology to some ext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also explores modern value of Zhu Xis moral education ide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ur todays moral education.Key words: Zhu Xi; moral educ
6、ation ideology; Primary School ;criticism;modern value引 言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祖籍安徽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全身心致力于儒学的研究,是程颐、程颢“二程”第四代弟子,也是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尤其是其教育思想曾影响我国元明清三朝600余年,是在我国历史儒家人物中仅次于孔子,董仲舒的第三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上承孔子和孟子关于伦常的思想理论,又取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的理学的思想,综合构成了自己的理学体系188-91。朱熹教育思想的
7、基础是其理学思想,而道德教育又成为其理学思想的中心。朱熹生活的南宋时期,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严重,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面,宋室统治危机不断加深的现实,许许多多的地主阶级的思想家都在寻求匡扶宋室的办法,朱熹也是其中之一,他深刻体会到道德教育是控制人们思想,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他特别重视道德教育。居于人的年龄,心理及理解能力差异2480-490,朱熹将道德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处于第二阶段的“小学”教育是朱熹非常重视的,虽然他视小学为封建社会的“末流”,但他在小学教育上却花费了颇大的精力。为此,朱熹还收集古代圣贤之人好的言论和行为,加以统合编成小学一书,作为小学的教材。全书共6
8、卷,分别为内篇和外篇,总共有三百八十五章。其中内篇为立教、明伦、敬身、稽古这4卷,外篇为嘉言、善行这2卷,以补充和说明立教、明伦、敬身。其中采用了众多历代儒学大师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言,以及孟母择邻、老莱娱亲等故事,首次将格言、故事编入到小学教材,便于儿童记忆,大大的促进了古代教材的发展。 作为古代小学儿童的童蒙教材,朱熹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儿童从小懂得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成人成才,更好的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宋代以后,小学一书成为元明清三代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课本,不仅在我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国家产生影响。一、
9、朱熹小学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主要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界本体论和人性论,第二部分是认识论310-12。其中他把认识论作为其道德教育三阶段论中“小学”和“大学”后两个阶段的依据。朱熹认为小学阶段是基础阶段,小学是为培养“圣贤”打“坯璞”的阶段,其在为小学一书写的序中这样说到:“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悍格不胜之患也”44。意思是,人在年幼时学到的关爱亲人,尊敬长辈,爱护老师等道理,为今后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打下了基础,这些道理深深铭记于儿童心中,直至他们长大成人。深入了解朱熹小学阶段道德教育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小学关于道德教育对象的观点对于小学教育的对
10、象,朱熹这样说道“人生八岁,则自王工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51985。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庶人”不是指贫苦大众,而是那些没有爵位和俸禄的地主和商人。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朱熹这种上至王公下至地主和商人的界定,并不是要普及小学教育,朱熹始终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代表的是占有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的利益。在阶级社会,教育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最先能享受这样的教育的便是那些处在社会上层的统治阶级,而道德教育作为朱熹小学教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对象也必然是那些占有统治地位王公贵族和那些没有爵位和俸禄的地主和商人们。(二)小学关于道德教育目的的观点朱熹继承儒家学者
11、“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并加入其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元素,综合提出了“明人伦”的道德教育目的。“明人伦”既是朱熹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其道德教育目的所在,并且他把它视作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明人伦”了,才有可能进行道德教育。那么“明人伦”是什么呢?在小学朱熹承袭了孔孟的观点,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确为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61804。这五伦关系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一切伦理,“父子有亲”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父母要慈爱,子女要孝顺;“君臣有义”指的是帝王与臣子之间的关系,帝王要仁慈,臣子要忠心;“夫妇有别“指的是夫妻之间的关系,丈夫
12、要爱妻,妻子要坚贞;“长幼有序”指的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长辈要仁慈,晚辈要敬老;“朋友有信”指的是朋友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要相互真诚守信用。“明人伦”的道德教育目的,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促进社会秩序的安定。(三)小学关于道德教育内容的观点对于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朱熹把它定为如下:“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71687。由此可见,小学的道德教育是就眼前的事进行教育,如教以洒扫应对,教以小孩忠孝悌信等道德规范,小学是“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8118。目的在于教导小学儿童如何合乎规矩的去做事情。小学是学事的阶段,至于
13、为什么要这样,得要等到大学阶段再追究了。朱熹认为单纯的道德教育内容太过死板,应该适当辅助以以其他的教育内容,以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因此除了“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之外,还应该学习其他日常知识技能,如礼乐射御书数等,如果小孩时间还有结余,则可以安排学习“诵诗读书,咏歌舞蹈”91692。因此,“学事”和学习其他日常知识技能便是朱熹对于小学道德教育内容的界定。(四)小学关于道德教育途径的观点朱熹认为,培养一个高尚的人有居敬和穷理两种途径,居敬即重视道德的修养,穷理即进行知识教育,穷尽知识,二者联系紧密,相互依存1097-98。对于这二者的关系,朱熹这样说道“学者功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诱发
14、,能穷理则居敬功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功夫日增,譬如人之两足,右足行则左足止,左足行则右足止”11124。意思是道德教育(局敬)和知识传授(穷理)相结合起来。朱熹在编写小学一书的时候,就具体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编写小学一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小孩掌握阅读,认字和写作等基本语文技能,为后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明确提出了小孩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让小学儿童道德教育影响,学会为人处世,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整本书的内容也体现了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书中的每一句警句,每一个故事,都既是很好的语文知识教学的材料,但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道德上的哲理,道德教育的
15、过程,也是知识传授的过程,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过程,较好的把道德教育和知识传授有机结合起来。而这一点,同现代教育学中的“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和“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教学原则精神基本吻合1297-98。因此,在对小学儿童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进行道德教育便是朱熹关于小学道德教育途径的阐述。(五)小学关于道德教育原则的观点朱熹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的是对小学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从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训练开始1397-98。他认为,人的品德有层次之分,对应的道德教育应该也要有顺序之分,应该遵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例如,在教育内容上他这样讲道“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
16、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141703。意思是是对儿童的教育应该从最基本的扫地,洒水,接人待物等行为规范教起,只有这个学好了,才会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高一级的行为规范。并且朱熹坚信,只要儿童能坚持从这些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做起,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会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他这样写道“今日记一事,明日记一事,久则自然贯穿;今日行一难事,明日行一难事,久则自然坚固”151568。而这一点,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小学阶段的儿童思想观念还未成熟,认知水平有限,不应该给予高层次上的道德教育,而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儿童常犯错误的行为规范方面进行教育训练,这是很
17、有必要的,也是朱熹道德教育原则的要求。(六)小学关于道德教育方法的观点朱熹在小学德育方法上主张用榜样法和知行合一的方法。榜样法是指以先进人物优秀的道德言论和模范行为为榜样,对儿童进行教育,使儿童受到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感染和熏陶。因为儿童在小学阶段,记忆力好,模仿性强,容易受到先进人物的言论和行为的影响。例如在嘉言篇中,朱熹分别以诸葛亮的“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61568、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71568以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81568为例,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并且儿童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记忆,口诵和模
18、仿,听到多了,朗诵的多了,自然而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知行合一是指除了教导儿童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以外,还要求儿童在平常生活中身体力行,把道德上的认知转化为道德上的行为。朱熹认为知与行是统一,为此他这样说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二者不可偏废。”他将知与行的关系看得非常重,并且反复强调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一定要把知和行统一起来,甚至认为儿童只学会了“知”而没有“行”的道德教育是失败的。因此榜样法和知行合一的方法便构成了朱熹关于小学道德教育方法。二、对朱熹小学中道德教育思想的批判 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以批判的继承的态度对待历史遗产,对于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我们也应该持
19、有这样的态度。虽然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其中也不乏许多糟粕性的成分在内,对于这些糟粕,我们必须予以批判。 首先,朱熹的道德教育将培养“圣人”作为最高目标,圣人以仁为本,是一种完美人性道德性的人。这种理想人格是一种道德上最高的要求,象征的是一种完美。自古以来,真善美三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但朱熹却把“善“抬到了最高的位置,统领着“真”和“美”。这点源自于朱熹的哲学,在其哲学中,朱熹把“真”看成是道德上的一种真诚而不是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它是属于一种价值判断而并非是事实判断,然后他还把“美”仅仅看成是一种道德上的美。一旦“真“和”美“被”善“所覆盖,它们便丧失了
20、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因此把朱熹的这种理想的人格置于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来看,我们现代人也无法企及,因为它压根就不是一种全面型的人格。当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追求真和美也被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不能完全被善所取代,而完整的道德人格也应该是包括真善美三元素,不可偏废。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刘述先生就讲到,儒家过分强调道德伦理的单向发展,但这只是一种可能的发展而已,未必人人都能达到,甚至是很难达到的。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对道德的要求只能是一种低限度的,只要人人遵守一种道德上的操守,但却无法要求每个人都有一种高限度的要求,如果要每个人都成为圣贤之人,这种过高的理想也只会是一种虚幻的泡影。因此,对于道德
21、上的要求,我们不能脱离实际,按照我现代的话来说,应该要“接地气”,否则这只能成为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也不可能在社会上产生其应有的作用。其次,朱熹将“存天理,灭人欲”作为实现理想人格的基本手段1924-25。这样一来,就说明天理和人欲不能并存,二者必须舍其一,朱熹给的答案很明确,人欲是不能存在的,是要坚决消除的,人坚决不能有私欲。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欲”便和“天理”的对立起来,变成令人讨厌的东西,很明显这种看法太片面了。人的欲望本就无善恶之分,能区分开来的只是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欲望的手段而已,不能因为有些人实现欲望不择手段就要消除人欲。试想一下,没有欲望的人生将是多么的可怕,整个生命都会失去生命力
22、。冯友兰这样说道“活动之动力是欲,此所谓欲,包括现在的心理学中所谓冲动及欲望,人皆有欲,皆求满足其欲,种种活动,皆由此而已”20556。由此可见欲望在人生命中的作用。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曾说“人类的欲望绝对不是一切罪恶的来源,我倒认为它是人类生命力的表现,如同推动汽船的蒸汽一般,如果认为有些不好,便企图将它消除,让船停止前进,往往造成断绝人类生命的后果。换言之,欲望本身既非善也非恶,而是生命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力量,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这种欲望导向善的一面”2199。由此也可见松下幸之助也非常主张人应该要有欲望,因为合理的欲望是人前进的推动力。朱熹的认为欲望是一切罪恶的来源观点
23、是严重片面的,对待人欲,我们应该取其合理的一面,并用正确的方法去实现它,而不是一味的严加抑制和禁止。三、朱熹小学中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虽然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否定其内在的价值,作为我国古代教育界一位颇有影响力的教育大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中也有许多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尤其是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首先,朱熹对于道德教育非常重视,这对当下我国的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启发作用2284-87。自古以来,历代大教育家如孔子,孟子等都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以道德教育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虽然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来实现道德教育的途径不尽可取,
24、但值得肯定的是,将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聚焦于提升人内在的品格,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的道德的不断滑坡的现实下,显得其重要性。当今“以德治国”的口号虽然在我国得到施行,但反思我国当今之道德教育,虽然从小学到大学都设有道德教育相关课程,但多半是停留在书面层次上的学习,并且这些道德教育课程被语数英等这些主课所掩盖,甚至时时要被他们所代替危险。因此朱熹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思想对于对于我国当前把道德教育束之高阁甚至搁置的做法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其次,朱熹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强调要“知行合一”,对于丰富我国当今道德教育理论以及促进把道德认识转为为道德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23129-130。朱
25、熹认为知与行是统一,为此他这样说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二者不可偏废”24247。反思我国当今的道德教育,为何作用不大,究其原因在于我们一直以来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一味的灌输道德知识,却忽视最重要的一环,即让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实际行动起来,在知行统一中,如果只做到了“知”,而没有做到“行”,这样就会造成道德教育上的形而上学。例如,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小悦悦”事件,再比如,面对摔倒的老人旁人却熟若无睹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深刻反应了我国当今道德教育行为教育上的缺失,并且,这种缺失已经到了非要弥补不可的地步了。最后,朱熹以“明人伦”作为教育目的,在一定
26、程度上启发了我国当下的素质教育2588-91。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立场,朱熹把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如今看来,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如果深究下去,考察朱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不难发现,朱熹提出伦理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批判当时社会教育诱使学生追逐名利的弊端,力求改变教育、学习的的风气。这对于我国当今社会来说,是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的,如今,功利主义教育在我国横行,学生为追逐名利而读书,比如,公务员考试本是政府为了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政府部门更好的提升政府部门办事效率而设,但却成为许多学生追逐名利的场所,在有些人看来,学习不为当官便失去了所有的意义。可想而知,
27、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主流,如何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下,重视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改变学生一味追求名利的思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都不可或缺,尤其是在我国古代社会,道德教育更是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度成为社会教育的核心。而作为仅次于孔子、孟子、董仲舒的儒家学派第三位人物,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先从简要介绍朱熹个人情况入手,引出其道德教育思想,再从其编制的小学教育教材小学入手,详细介绍其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思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朱熹道德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与此同时,挖掘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
28、值。借古喻今,我们尤其要继承和发扬朱熹留给我们后代的珍贵历史遗产,继续深入挖掘其道德教育的现代价值,不断为我国当今的道德教育建设提供借鉴。参考文献:1陈凤.简论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4):88-912 詹姆斯.人生发展心理学卢格,陈德民等,译.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480-4903 吕宜倩.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综述(20002012)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4):10-124 朱熹.朱文公文集小学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45 朱熹.朱文公文集大学章句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9856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九M.北京
29、:商务印书馆,1965:18047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6878 朱熹.朱子语类: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6:1189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69210 李越.司晓宏 朱熹小学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拾粹J.唐都学刊 1991(2):97-8911朱熹.朱子语类: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6:12414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70315朱熹.朱文公文集小学嘉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56819 崔永东.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评析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4(4):24-2520冯友兰.三松堂全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55621 松下幸之助.松下经营成功之道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3:9922 陈凤.略论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现实启迪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2003(4):84-8723 王敬华.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泰山学院学报 2009(2):129-13024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6:24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