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综合练习一参考答案 .pdf
《2022年综合练习一参考答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综合练习一参考答案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B 2C 3C 4D 5D 6C 7C 8B 9 D 10D 11C 12B 13B 14 D 15B 16C 17A 18C 19B 20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BCD 2 AB 3 AB 4 ABCD 5ABD 6ABCD 7ACD 8BCD 9AD 10BCD 11.ABCD 12.BD 13.BD 14.ABC 15.ABC 16.ABC 17.AD 18.ABCD 19.ABC 20.B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 个小题,每题5 分,共 25 分)1、马克思主
2、义诞生于19 世纪中叶,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的前沿,积极参与并领导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
3、义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 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
4、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就需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以判定它是不是真理。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称自己正确,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即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作为人们能动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能够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认识
5、被证实了,就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了,且不是由于认识之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那就是错误的认识。4.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其次,社会意识还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自身在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3)社会意识内部各
6、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5.(1)划分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同作用。(2)内容: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不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6 页 -.变资本是以机器、厂房、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其价值量不会增殖;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不仅能创造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还能创造出剩余价值。(3)划分意义:揭示了剩
7、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四、论述题(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即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共性即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8、主义的理论根据。首先,社会主义是共性。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其次,中国特色是个性,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要反对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如反对“全盘西化”的错误观点等;二是要反对脱离我国的具体情况,盲目搬用外国的经验和模式的教条主义倾向。五、材料分析题1.人的认识活动既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又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主要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欲望、动机、习惯、信念、意志等意识形式,以及直觉、灵感、顿悟、想象等非逻辑思维形式。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在
9、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 2510000 也是可能的。2.理性与非理性都是认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理性包含着抽象力、综合力、批判力、记忆力等,是主体认知定势中的条理化、规范化、逻辑化的方面,规定着认识活动的目的与目标,制约着认识活动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是认识活动中的主要方面。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首先要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正常的认识活动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相互作用、内在渗透的过程。科学创新更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
10、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有科学的自信心、大胆的怀疑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才有可能打破常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综合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1 A2 A3 C4 C5 C6 B7 C8 D9 A10 C11 A12 D13 B14 C15 C 16 C17 B18 B19 A20 D二、多项选择题1 ABC2 BCD3 ABCD4 ABD5 ABCD6 BD7 AC8 AD9 BD10 ABC11.AC 12.ABCD 13.ABC 14.ABC 15.AC16.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三、简答题1.物质是标志
11、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6 页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2区别:(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
12、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具体性、直接性的特点。(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借助抽象思维,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3.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
13、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4.(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其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
14、泉;(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历史条件的制约。5.商品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了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价值。四、论述题(1)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它揭示了事物的发展在内容上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形式上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体现了前进性和曲折的统一。(2)我们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两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大趋势,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综合练习一参考答案 2022 综合 练习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