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北京各区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整理 .pdf





《2022年最新北京各区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整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北京各区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整理 .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016 年北京各区一模生物试题分类整理(按照北京市考试说明知识点顺序)1.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1.2 细胞结构与功能1(延庆 1 模)下列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的核糖体是噬菌体衣壳蛋白合成的场所B醋酸杆菌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蓝藻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黑藻的中心体可参与纺锤体的形成1(石景山一模)我国科学家首次阐明超细大气颗粒物(PM)引发呼吸道疾病与细胞自噬(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变性的蛋白质和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有关,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M主要以内吞作用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B图中各种囊泡的膜结构相似C图
2、中各种囊泡的融合都有赖于膜的流动性D若能够增强细胞的自噬作用,就能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反应1.(东城 1 模)乳酸菌和酵母菌都 A.有 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体 B.能进行 ATP 和 ADP的相互转化C.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D.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1.3细胞增殖与分化1.(海淀 1 模)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A.特有蛋白质合成B.核基因转录mRNA C.摄取并分解糖类D.细胞核全能性丧失31.(延庆 1 模)(16 分)青蒿素不仅仅是一种抗疟疾的特效药,还具有抗癌、杀癌的作用。(1)研究人员利用青蒿素对乳腺癌、胰腺癌和白血病细胞进行了多项试验,发现青蒿素能在一段时间内将试管中
3、与其接触的多种癌细胞全部杀灭,而几乎所有与其接触的健康细胞仍然存活,由此可推测:青蒿素对细胞的攻击具有的特点,其攻击的主要靶点应该在肿瘤细胞的(细胞结构)。(2)研究发现,肿瘤细胞遭到青蒿素攻击后,有两种“死亡”方式。一方面,肿瘤细胞膜的变大会导致细胞外大量的Ca2+进入,诱导细胞,即“凋亡”;另一方面由于细胞内变大,致使细胞发生吸水膨胀直至死亡,即“胀亡”。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33 页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3)为探究青蒿素抗癌、杀癌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组别富含铁的细胞培养液实验材料(乳腺癌细胞)处理方式16 小时后乳腺癌细胞的相对数目百
4、分比A 一定量一定数量101.9%B 同上同上加入转铁蛋白109.6%C 加入水溶性青蒿素10.4%D 先加入转铁蛋白,再加入青蒿素0.2%A组与 B组的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的铁可以。将 D组与组进行对照,可以证明青蒿素对的癌细胞抑制作用最强。(4)为验证青蒿素的使用与甲氨蝶呤(另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主要成分)能协同治疗肿瘤、无交叉耐药性,你认为应设计组实验。31.(10 分)(东城 1模)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Akt是一种蛋白激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科研人员研究了Akt 抑制剂对人胃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1)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使细胞中发生突变,导致正
5、常细胞变成癌细胞。由于癌细胞膜上的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2)取人胃癌组织加入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Akt抑制剂进行培养,同时设置对照组。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明确,因此在制备的培养液中通常需加入等天然成分。将培养瓶置于 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的原因是。(3)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又包括一个DNA复制期(s 期)和复制期前后的两个间隙期(G1期和 G2期)。Akt 抑制剂对人胃癌细胞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图中 a 峰与 c 峰之间的 b 段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该结果说明Akt 抑制剂可以将细胞阻滞
6、于细胞周期中的期,这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1.4 细胞代谢1(顺义 1 模)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33 页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A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B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 H的生成过程C土壤长期淹水可导致玉米因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烂根D有氧呼吸过程中 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3(延庆 1 模)为研究磷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学家利用某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磷可促进叶绿素的生成B据图 1 推测:C3的含量在磷浓度为0mg/L 时比 1.02
7、4mg/L 时低C图 2 中磷浓度为5.12mg/L 时,CO2的吸收速率降低可能与细胞的失水有关D磷浓度增高对暗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能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有关2.(平谷 1 模)为了研究 2 个新育品种 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 关于该实验描述错误的是A.图乙所示结果是不同品种、叶龄一致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数据B.图甲是叶龄一致的叶片,在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相同的条件下测得的数值C.P1净光合速率高与其叶绿素合成量较高有关D.P1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能含有更多的参与光合作用的酶2.(东城
8、 1模)下图是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桑树与大豆间作(两种隔行种植)和大豆单作(单独种植)时大豆的光合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33 页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相同。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大豆植株的呼吸强度没有受到影响B.光照强度为a 时,影响大豆植株间作和单作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均为CO2浓度C.光照强度为b 时,大豆植株单作固定CO2的速率为 20molm-2s-1 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2.(朝阳1 模)植物叶表皮上气孔开闭与含叶绿体的保卫细胞的渗透压有关,保卫
9、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失水时气孔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保卫细胞的叶绿体中的ATP 白天产生,只在夜间消耗B保卫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均可进出细胞C夏季中午气孔关闭,导致叶肉细胞停止同化CO2D保卫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和全能性29(顺义 1 模)(16 分)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鼠害虫害破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大面积退化。退化草地中的毒杂草甘肃马先蒿会逐渐成为优势种。(1)草 地退 化 过 程 中 的 甘 肃 马先 蒿 等 毒 杂 草 逐 渐 成 为优 势种 的过 程称为。(2)图甲表示的是甘肃马先蒿通过释放化感物质,影响同区域其它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
10、化感物质通过作用于易感植物细胞的系统,造成发生在其上的等代谢障碍,最后抑制易感植物的生长和发育。(3)某些禾本科植物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优良牧草,常被真菌感染。为进一步研究甘肃马先蒿化感物质的作用(化感作用),科研人员取甘肃马先蒿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33 页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的花序制成不同浓度的浸出液,用其处理被真菌感染(E+)和未被感染真菌(E-)的某种禾本科植物萌发的种子各50 粒,观察并记录结果如图乙。在无甘肃马先蒿化感作用下,该禾本科植物E+种子的幼苗生长能力E-种子的幼苗生长能力。E-幼苗对甘肃马先蒿化感作用敏感性E+幼苗,说明。若在以上实
11、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甘肃马先蒿不同部位化感物质的作用的强弱,应再补充如下实验,取制成浸出液,浸出液的浓度应为g/L,其它处理与上述实验相同。29(石景山一模)目前广泛种植的一种突变体水稻,其叶绿素含量仅是野生型水稻的51%,但产量与野生型水稻差异不显著。为了探究其生理学机制,科研人员将突变体水稻与野生型水稻分组,并设置 2个氮肥处理:全程不施氮肥和正常施氮肥。其它栽培管理均最适且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应取新鲜叶片,用作溶剂研磨,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应加入少量。然后过滤并测定滤液的吸光度,计算得出叶绿素含量。(2)测得各组叶片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在光照强度大于100
12、0mol m-2 s-1条件下,不同氮处理的突变体叶片的光合速率均比野生型;较低光强下野生型的光合速率略高于突变体,这是因为此条件下。总体来看,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有没有)抑制光合速率。(3)CO2固定的产物是,其还原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以及 Rubisco 酶的催化。研究人员测定了叶片中Rubisco 酶含量,结果如右图所示。据此可以推测,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低但产量与野生型差别不大的原因是。表明突变体更倾向于将氮素用于的合成,而不是的合成。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33 页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1 遗传的基本规律3.(丰台 1 模)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
13、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II2 基因型为 XA1XA2 的概率是 1/4 B.III1 基因型为 XA1 Y 的概率是 1/2 C.III2 基因型为 XA1 X A2 的概率是 1/8 D.IV 1 基因型为 XA1 X A1 的概率是 1/4 4(顺义 1 模)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自由组合C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的两亲本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和 aabb D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产生 4 个比例为
14、 1:1:1:1 的配子30.(18分)(丰台 1模)观察某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多代种植的性状变化,发现其中的矮杆变异株。经过连续自交获得矮杆性状表现稳定的突变体。用正常植株与矮杆突变体进行杂交,F2结果见表 1。在苗期用赤霉素(GA3)处理,并测量其株高,结果见表2。表1 F2群体中不同高度植株GUS 活性分析GUS 活性矮株半矮株正常株总数GUS+30 132 186 348 GUS-3 54 114 171*GUS活性是检测 T-DNA 是否导入的标志表2 GA3处理对株高的影响水稻处理平均株高/cm 矮杆突变体对照42.67 GA3处理54.54 正常株高植株对照74.20 GA3处理97
15、.87 请回答问题:(1)利用的方法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晶体蛋白质基因导入普通植株,获得转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33 页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基因抗虫品种。为确认矮杆突变体是否携带外源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可利用技术进行检测。(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矮杆是性性状;如果该矮杆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传递(符合/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矮杆性状(是/不是)由于插入 T-DNA 引起的,判断的依据是。(4)由表 2结果可知,用 GA3处理后,植株高度 ,原因是赤霉素有的作用,同时说明矮化植株体内的赤霉素信号传导途径(正常/异常),推测造成其矮化的原因可能
16、是,这需要通过测定来验证。30.(延庆 1 模)(18 分)科研人员将T-DNA片段(T-DNA的区段带有潮霉素抗性基因)插入正常株(野生型)水稻愈伤组织单个染色体DNA中,导致被插入基因(PIN 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得到矮杆水稻(突变型)Q。科研人员利用矮杆突变体Q进行自交得到F1:(1)统计 F1代植株的株高,并剪取其叶片在含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统计实验结果如下表。潮霉素抗性F1植株性状矮杆正常株高抗性258 0 非抗性0 85 据表分析,说明矮杆突变体性状是性性状,水稻的株高是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判断依据是。F1矮杆植株自交得到F2,F2中矮杆性状所占比例为。(2)已有研究表明PIN 蛋
17、白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研究者据此推测T-DNA片段的插入导致(选“矮杆水稻”或“正常水稻”)PIN 蛋白基因的表达量,从而造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水平下降,植株中出现矮杆性状。(3)为验证上述推测,研究者首先需要从水稻叶片中提取总RNA,经过程获得cDNA;再根据 PIN 蛋白合成基因的设计引物,定量扩增PIN 蛋白合成基因,得出样品中PIN 蛋白合成基因转录出的mRNA 总量;最终比较PIN 蛋白基因在正常水稻和矮杆水稻细胞内的表达量。(4)为证明“PIN 蛋白定位于植物细胞膜上”,研究者实验设计的核心步骤及预期实验结果是(填字母)。a.PIN 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与质粒构建重组DNA
18、 b.已知细胞膜蛋白基因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构建重组DNA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33 页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B r 缺失重复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上仅出现红色荧光d.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上仅出现绿色荧光e.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上出现红色和绿色荧光30.(平谷 1 模)(16 分)摩尔根利用果蝇为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之后,多位科学家继续以果蝇为材料进行了大量科学实验,完善了遗传学。(1)果蝇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基因随之自由组合;果蝇体细胞有4 对同源染色体,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理论上雌果蝇可以形成种卵子。科学家观
19、察发现,实际上能够重组的类型远远多于染色体的组合,荷兰遗传学家Hugode Vries认为这可能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部分互换,导致产生更多种类的配子。(2)为证明上述推测,美国遗传学家Curt Stern以果蝇为材料研究了果蝇的眼色R/r和眼型 B/b 两对相对性状,选择纯合的父母本杂交,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结果如下表科学家从F1中选择了一只雌果蝇,体细胞的某对染色体组成及相关基因位置如图,且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两条异常染色体的特性。根据上表数据推测,图中所示为染色体,显性性状分别是。(3)让该果蝇与粉红眼正常眼雄果蝇杂交:若子代雌果蝇表现型及比例为,说明该雌果蝇在产生配子
20、的过程中没发生交叉互换,雌果蝇每种表现型的细胞内各有条异常的染色体。若子代雌果蝇表现型为,则说明该雌果蝇的相应染色体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表现型为的雌果蝇含有既重复又缺失的染色体。30(石景山一模)在某玉米实验田中,研究人员发现了1 株黄绿色的突变体幼苗。进一步观察发现,该玉米苗生长6 周后,植株叶片又开始变绿,最后完全恢复正常绿色。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多代选育,获得大量能稳定遗传的黄绿突变体玉米后,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获得大量能稳定遗传的黄绿突变体采取的方法是。亲本表现型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比例父本红眼正常眼雌果蝇全部为红眼棒状眼雄果蝇全部为粉红眼
21、棒状眼雌果蝇红眼棒状眼:粉红眼棒状眼=1:1 雄果蝇红眼正常眼:粉红眼棒状眼=1:1 母本粉红眼棒状眼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33 页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正常绿色叶玉米与黄绿突变体玉米杂交,F1代均为正常绿色叶,自交F2代绿色叶和黄绿叶的分离比为31,说明绿色叶与黄绿叶由控制,符合定律。若控制叶色的基因用G 和 g 表示,亲代基因型分别为。(3)若以黄绿叶突变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以某抗虫基因为人工构建T-DNA,并借助将 T-DNA导入辣椒细胞中,培育出抗虫辣椒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称为,其育种原理是。若出现幼苗期为黄绿色、6 周后恢复正常绿色的植株,则
22、可初步鉴定该植株为。(4)玉米植株的长节与短节是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亲本表现型后代的表现型及株数长节绿色叶长节黄绿叶短节绿色叶短节黄绿叶长节绿色叶长节黄绿叶300 130 0 140 据此可判断玉米的节为显性性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杂交后代应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0(18 分)(西城 1 模)蚕豆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表现为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使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1)图 1 是某有蚕豆病患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初步判断此病遗传方式为。(2)随后研究表明,控制合成G6P
23、D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人的基因组中存在GA、GB两种形式;突变基因g 不能控制合成G6PD。对该家族部分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如图 2 所示。人类基因组中GA、GB、g 互为基因。带有突变基因的个体平时不发病,但在食用新鲜蚕豆后12 天内会出现溶血症状。说明带有突变基因个体的发病是共同作用的结果。II-7 个体的基因型为,其发病是因为基因未正常表达。II-7 与 II-8婚配所生子女有g基因的概率为。(3)有人推测,II-7 个体相关基因未正常表达,发病的原因可能是该基因中的G、C 碱基被添加甲基(CH3),影响了RNA 聚合酶对该基因的识别。该基因不能被RNA 聚合酶识别,会影响该基因的
24、过程。限制酶 HpaII 酶和 MspI 酶的识别碱基序列均为“-CCGG-”,若 DNA 被添加甲基,MspI 酶仍能切割DNA,而 HpaII 酶则不能。提取II-7 基因组 DNA,运用 PCR 技术得到上述未表达基因,然后用两种酶分别处理PCR 产物,若两组酶切产物_(相同,不相同),则支持上述推测。1 2 3 4 5 6 7 8 9 1?图 1 某家族遗传系谱图g-2-3 GA GB-1-4-7 图 2 该家族部分成员基因的电泳图谱电泳条带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33 页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在基因研究中,常需利用限制酶和PCR 技术。限制酶的功
25、能是,运用 PCR技术是为了获得。30.(17 分)(朝阳 1 模)普通有毛黄瓜茎叶表面生有短刚毛,果实表面有的有瘤,有的无瘤,但均有刺;无毛突变体黄瓜的茎叶表面光滑,果实表面无瘤无刺。研究者对无毛突变体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黄瓜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纯合普通黄瓜无毛突变体黄瓜P 有毛、无瘤、有刺无毛、无瘤、无刺F1有毛、有瘤、有刺F2有毛、有瘤、有刺有毛、无瘤、有刺无毛、无瘤、无刺90 株27 株40 株(1)已知黄瓜有毛与无毛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实验结果分析,控制有毛性状的基因为 _基因,据此判断F1与无毛亲本杂交,后代中有毛、无毛的性状比为_。(2)研究发现,茎叶有毛黄瓜的果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最新北京各区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整理 2022 最新 北京 各区 生物 试题 分类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