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插秧歌》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秧歌》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插秧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赏析他们的表达技巧。2.体会诗歌表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3.理解诗歌传承下来的劳动之美。教学重点:把握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赏析他们的表达技巧。学习难点:体会诗歌表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杨万里我们并不陌生,在小学和初中都学过他的诗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儿童
2、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杨万里的另外一首关于劳动的诗插秧歌。二、自主学习检测:1.作者、作品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键举,不仅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代表作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小池。诚斋体:诚斋体的得名
3、是源于杨万里。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要素之二是杨万里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2.写作背景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字音兜鍪(mu)蓑(su)衣 肩胛(ji) 朝(zho)餐 霎(sh)时莳(sh) 匝(z) 雏(ch)鸭1
4、. 请同学们首先把比较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标到课本上,然后自由朗读一分钟。2.全班齐读。四、课文分析1.学生简单了解插秧的基本步骤:育苗:在苗圃、温床、温室或直接在水田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抛秧:水稻已经长成秧苗,在长得不高的时候就把它抛在田里。插秧:育种的时候水稻比较密集,不利于生长,经过人工移植或机器移植,让水稻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施肥、杀虫:水稻长成后需要及时补充肥料和杀虫,否则可能减产甚至绝收。排水(补水):水稻前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水量,农民需要根据天气状况和田里的水量进行排水或者补水。收获:水稻穗变黄后,要及时采收并晾晒。2.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明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