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山水田园).docx





《【精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山水田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山水田园).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山水田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张谷田舍储光羲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注】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碓(du):用来舂米谷的器具。稔(rn):庄稼成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在一个丰收的秋日里,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首句“县官清且俭”,指出了这个县的长官清廉正直、节俭爱民。B中间四句是景物描写。这四句顺着诗人的游踪,描写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写得绘声绘色,曲折有致,引人入胜。C颈联诗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农人舂米与采桑的场景,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2、反映出一幅忙碌而喜悦的劳动画面。D尾联的“自说”是农人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2诗歌颔联哪两个字运用精当?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饮酒陶渊明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注孟公:刘龚,字孟公,东汉人(见后汉书苏竟传)。当时有文士张仲蔚,家里很穷,住的地方蓬蒿没人,时人都不注意,只有刘龚知道他(见高士传)。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少年罕人事”可与“少无适俗韵”相互阐释,“好六经”是平生安身立命的根本。B诗歌二、三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虽年
3、过半百,但一事无成,虽饥寒交迫却选择坚守节操。C第五联“敝庐”“悲风”“荒草”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破败的意境,与作者的心境相吻合。D此诗语言简练自然,包蕴着渊明一生的心路历程与心灵境界;辞气和婉,而精神凛然。4读此诗,读出了渊明在黑暗时代之中的莫大孤独寂寞,但同时,又读出了一种超越回上之精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之。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樵者【唐】崔涂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渔樵”本是农耕文明的基本生活方式,比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它代表了无拘无束
4、的田园生活和淡泊洒脱的人生境界,在诗文中常成为隐者的象征。B衡,横木,横木为门,是贫者之居的布置。衡扉,简陋的房屋。从颈联中可以看出樵者生活清苦,“独醉”中透着近似“新停浊酒杯”的“潦倒”之意。C本诗尾联与“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类同,但用意不同。本诗更强调山中遇仙的情节而非刘诗中的人事沧桑之感。D本诗语言自然朴质,但余韵悠悠;字里行间既展现了樵者的日常生活,又流露出作者对樵者的赞赏与向往。(2)“香草美人”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特殊含义。本诗哪一句承袭了“香草美人”意象的文学传统,有什么寓意?(3)“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表达了什么情感?阅读下面王维的诗歌和红楼梦
5、(节选),完成下面小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 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接舆:春秋时楚国人,一位狂人、隐士;诗中是接舆比裴迪。红楼梦(节选)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6对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景,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动静结合。B三四句写人,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隐者的安闲。C末句“五柳
6、”写景,兼用陶渊明“自号”的典故。D这首诗炼字炼句,表达含蓄委婉,境界旷远壮阔。7你认为“上”和“依依”哪一个更好?写出看法和理由。8此处红楼梦的节选部分表现了黛玉的某形象特点,此形象特点在红楼梦整本书中是前后统一的,请结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任一内容,对此加以分析。内容写出概略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9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诗人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10本诗中“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两句是什么含义?体现出了怎样的劳动观?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杨万里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
8、管栽花柳。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且说庐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1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登山临水”“休说”“莫夸”等词句塑造了一位淡泊名利,隐逸自乐的老者形象。B“作诗三首两首”“三个闲人眉寿”等词句表现了杨万里诗词清新淡远沉郁顿挫的风格。C“休说白日升天”三句,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异曲同工。D结尾两句,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畅想自己回乡之后开怀畅饮、纵酒欢歌的快乐场景。12作者是怎样表达“归隐之乐”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
9、列小题。蝶恋花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注】这首词是词人隐居苏州一带所作。夷犹:犹豫迟疑,指船行迟缓。看看:转眼之间。尝面:品尝新面。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第一句正面描写水景,突出其“涨”;第二、三句重点描写“岸”,突出了岸的“绿”。B上片最后两句描写船行,既写出了船行之态,又写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盎然意趣。C下片由对水乡风光的指写转入对水乡农事的描写,首句以水乡的寒冷写词人内心寒冷。D“秀麦连冈桑叶贱”写高地景象:高地的麦子拔穗,桑叶长成变得便
10、宜,农桑丰收在望。14请比较这首词与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九)陶渊明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1】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2】诚可学,违己讵【3】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注释:【1】汩:搅混。【2】纡辔:放松缰绳。【3】讵:难道。15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清晨”两句,写清晨听得叩门声,诗人衣裳也不穿好就开门,表现了诗人对来访者的无礼。B“褴缕茅檐下,未
11、足为高栖”,意为居陋室且衣衫不整,不算高隐之人,诗人对此内心不安。C“壶浆远见候”与“且共欢此饮”呼应,体现出田父的纯朴热情,也含诗人借欢饮消愁之意。D“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意为放松马缰,随顺世俗,学来容易,但却违背自身本性。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因田父叩门送酒,而有感田父“有好怀”,并产生了自己与时势相违之叹。B陶渊明虽对田父之言深有感怀,但仍然表示自己的禀性、志趣很难与世俗相谐。C这首诗叙事朴实,有生活气息,充满融洽气氛,语言亲切自然,体现陶诗风格。D这首诗展现了陶渊明孤高独立的一面,其情怀志趣与归园田居(其一)类似。17这首诗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
12、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归园田居(其六)陶渊明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注】三益:语出论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18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东皋种苗、荷锄劳作,见禾苗遍野,归家之后酌酒自饮,辛劳之倦随之消减。B夕阳、巾车、暗路、归人、烟火、稚子等意象组合巧妙,虚实结合,画面温馨宁静。C“问君”两句借用设问,巧妙地将描写田居生活场景过渡到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悟。D全诗以时空转换为序,叙
13、事抒情结合,“素心”二字收束全诗,表现诗人人生志趣。19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20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注】业师:法名“业”的僧人。山房,山中的屋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夕阳刚刚西沉下去,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立刻就变得昏暗起来。B三四两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诗人在身之所处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C五六两句写夜深时山间的静谧,“归”“栖”二字中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D这首诗结尾一句“孤琴候萝径”中的“琴”与白居易春
14、雪过皇甫家中“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一句中的“琴”蕴含的意思是相同的。(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3)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屏迹三首(其一)杜甫衰颜甘屏迹,幽事供高卧。鸟下竹根行,龟开萍叶过。年荒酒价乏,日并园蔬课。独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注】本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年),时诗人寓居成都草堂。击樽:击打空樽。据传东晋王教常在酒后一边吟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以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照应题目,诗人年岁已大,甘愿隐去踪迹,同时暗含着昔日的不甘。B自然清
15、幽的景色,足以使人内心悠闲恬适;“幽事”一词领起颔联两句。C鸟不再飞于长天,龟在水中徐徐游动,这与诗人得以安定的境况相类似。D荒年里,诗人生活贫困无钱买酒,只能通过种菜和授课来维持日常生计。22诗中最后两句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雉雊:野鸡鸣叫,呼唤自己的配偶。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2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斜阳”句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B
16、“野老”二句是说老翁惦念着自家的孙儿,拄着拐杖在自家的柴门口等候。这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一幕,感染了诗人。C“雉雊”二句是说野鸡在麦田里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也已经很稀少了。诗人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表达了同一种情感。D“田夫”二句是说农夫们三三两两荷锄回到了村里,在依依的杨柳下面欢声笑语,在这样的气氛中一天劳作的疲劳一扫而光。24请以“归”为线索梳理本诗的情感脉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注,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注】鞚:马笼头,代指马。25下
17、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开篇就描绘了夜行山道的情景:驱马疾驰,柳露拂衣,连衣衫都沾湿变重。B栖沙白鹭目眯影动,活泼鱼虾入人梦中,虽然是词人想象之辞,但又人情入理。C夜深人静,星疏月明,在溪边浣纱的女子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越显美丽轻盈。D浣纱人“笑”“背”的神情与动作描写,生动展现出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26词论家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惠风词话续编卷一)。作为此中高手的辛弃疾,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27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晓行巴峡唐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
18、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释:树杪:树梢。井:指村落。(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多用对仗,韵律工整,以写景为主,词句清丽,景象雄伟。B本诗开篇两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C诗中的“帝京”,指长安,与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中的“帝京”是同一地方。D“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句,不同的方言俚俗,相同的莺啼鸟叫,表明作者于异乡找到了内心的归宿,充满了闲适。(2)赏析第二联。(3)请列举诗歌中“赖多山水趣”的“趣”体现在哪些方面?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癸
19、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
20、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29“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移居二首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陶渊明于义熙元年(405)弃彭泽令返回柴桑里,四年后旧宅遇火。义熙七年迁至南里之南村,是年四十七岁。30下列对移居二首(其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二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虽无一字刻画景物,而风光之清靡高爽,足堪玩赏,诗人之神情超旷,也如
21、在目前。B“闲暇辄相思”与“相思则披衣”两句中的“相思”运用民歌常见的顶针格,使笔意由于音节的复沓而更加流畅自如。C此诗以乐发端,以勤收尾,中间又穿插以农务,虽是以写乐为主,而终以勤为根本,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D这首诗中快然自足的乐趣所体现的自然之理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31这首诗从田园耕蓄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人渊深朴茂的哲理,试结合诗句分析其中的乐趣与哲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村行杜牧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2、“春半”交代了村行时间是春色烂漫的季节,“南阳西”交代了村行的地点。B遍村柔桑,欣欣向荣。“过”写出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状态,活灵活现。C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着红裙子的农家少女,充满了乡野情味。D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表现了农村的人情美。33诗歌的颔联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并说明其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闲坐白居易婆娑放鸡犬,嬉戏任儿童。闲坐槐阴下,开襟向晚风。沤麻池水里,晒枣日阳中。人物何相称,居然田舍翁。3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家田园生活场景是这首诗的主要元素,诗歌彰显出浓郁的农家风味。B颔联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