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桃源行王安石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注】望夷宫:秦国宫名。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B诗中五六
2、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C“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2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禹庙杜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注: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出蜀东下,途中参谒了禹庙。桔柚: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也将丰收的桔柚包
3、好进贡。龙蛇:指壁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期战乱使人民苦不堪言,山“空”庭“荒”是当时社会面貌的写照。B秋风虽劲,落日虽残,却更显禹庙的巍然独峙、庄严肃穆,令人敬慕。C这首咏史怀古诗,旨在歌颂禹公而忘私、严明法度、民族至上的精神。D本诗风景形胜、庙貌功德无所不包;语言凝练,章法严谨,气象宏丽。4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本诗写景部分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述怀(节选)魏征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
4、侯赢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注这首诗创作于魏征投奔唐朝之后,准备出关去山东招降瓦岗军残部之前,所以此诗又名出关。九逝魂,这里指旅途遥远而艰险。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准备出关去山东之前,前四句的景物描写是虚写,想象了出关后征途的艰险景况。B唐王以国士之礼相待,诗人要报其知遇之恩,故面对荒凉的沿途景象和艰辛的旅途,诗人并不感到担心害怕。C九、十两句赞美重诺守信行为:诗人借此表达要像季布那样,一诺千金;像侯赢那样践言而舍生。D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景物描写意境雄浑,情感抒发悲壮而不消沉。6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节选部分
5、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乌栖曲李白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注】姑苏台:在吴县姑苏山上,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所筑。高:同“皜”,白、明。奈乐何:一作“奈尔何”。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乌栖曲是六朝乐府清商曲辞的歌调名,诗人大胆突破旧题偶句收尾的格式,变偶为奇。这陡然收煞的一句,既引人注意,又收束有力。B“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铜壶漏水越来越多,上面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高,表明漫长的秋夜渐渐消逝。C李白的诗歌,大都写得雄奇奔放、直抒胸臆。此诗作者通过台上栖鸦
6、、青山衔日、秋江坠月等景物具体体现了这一特点。D这首诗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人物自日至暮、自暮至旦的生活过程,而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并没有具体描绘渲染。8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隋宫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注】此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所作,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当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日角:帝王相,此喻指李渊。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未的。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
7、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紫泉宫”是宫殿名,此处代指隋炀帝在长安的宫殿,照应标题“隋宫”。B第四句诗人想象隋炀帝的游船会走到天涯,是以他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C第五句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D尾联诗人以假设、反诘的语气,讽刺隋炀帝观赏后庭花舞蹈的行为是亡国之因。10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处于同一时代的李商隐在诗中也有类似表达。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渡白沟刘因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8、。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注】白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国。知名:抗元名士。此诗是诗人途经白沟时感慨而作。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旅途路线。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渡过白沟,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B“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这两句极为含蓄,但又高度概括地透露出“水天愁”的原因。一个“异”字,含蓄地表露了诗人华夷之别的思想。C“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孤
9、雁南飞,诗人孤身独骑,遐思渺渺,恰似孤雁飘零,何处归宿!表现了诗人无限的孤独惆怅。D“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用反问手法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哀愤之情,是说天下知道我名声的朋友,或逝或隐,多已离去,自己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亦无处倾诉,无人知晓自己的心曲了。12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怀古伤今,心潮滚滚,悲愤难平。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入手,简析本诗的意境和感情。(分点陈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听话丛台李远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A本诗借朋友游丛台之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写朋友刚从赵地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曾登上古代的丛台,交代了作诗的缘由。B作者站在丛台上,看到白云缭绕的襄国远在天边、绿树夹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写出赵地的恢宏气象,也衬托了丛台的高峻。C尾联将往日赵武灵王时的豪侈、繁华与当下丛台上长满绿苔任凭风吹雨打的荒芜景象作对比,极言繁华不再的落寞凄凉之感。D诗中用白云、树木、山鸟、野花、绿苔等意象,巧妙地与丛台昔日的人、事、物相关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14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论此诗说“变成留作四字,有稚气,有俗韵”,对诗中的稚俗气韵多有褒扬之意。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阅读下面这首清诗
11、,完成小题。广陵谈迁南朝旧事一芜城,故国飘零百感生。柳影天涯随去辇,扬花江上变浮萍。远山依旧横新黛,断岸还看散冷萤。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注释】广陵:又称江都,今江苏扬州。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军渡过淮水猝至扬州,破城大肆屠杀,持续十日,史称“扬州十日”。昔日金粉繁华的扬州顿成废墟。芜城:即扬州故城。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15下列对这首清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作者飘零故国,因南明王朝覆亡、扬州城一片荒芜而百感交集。B首联中作者触景生情,面对已成为废墟的扬州城,不禁生发兴亡之感。C颔联以柳影、杨花的多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