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角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2. 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3. 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掌握画角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卡(有两个大小一
2、样,但边的长度不一样的三角形纸),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课件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师:这是什么图形呀?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一起来试一试吧!(玩猜一猜游戏)二、引出课题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都有角)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课件板题:角的初步认识,同时出现主题图)三、引导探究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师: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当中,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哪里有角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表态)2.认识角
3、的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找到了那么的角,请你们摸一摸你找的角,有什么感觉呀?(尖尖的)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点课件,出现“顶点”) 师: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呢?(直直的)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点课件,出现“边”) 师: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课件重新出现2个角) 师:你能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吗?3.画角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你能把它画在纸上吗?自己先试一试,并在你画出的角上,写出顶点和边。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示范画,并说说是怎样画的。4.判断角 师:谁还愿意把你画的角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师:我们先来
4、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角吗?为什么?(把不是角的取下来)5.比较角的大小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有大有小)师:谁能把这些角从大到小排一排?师:他排对了吗?大家意见都不相同,到底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师:每个小组都有号两个角,请大家先观察一下,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边长些,一个边短些)师:你认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师: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它们到底谁大谁小,老师也不知道。请你和小组小朋友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吧!(小组汇报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总结: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师: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能把上面的这几个叫再从
5、小到大排一排?四、巩固练习1.书本P43第2题。师:说一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2. 书本P43第3题。师: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五、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假如你是角,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学生从角的组成,角的画法,角的大小等方面进行介绍。随后课件出示角的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做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先要定顶点, 再从顶点引两边。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们找得对不对。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观察操作,知
6、道角的特征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画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自主探索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准备:剪刀、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吸管、小棒、硬纸条、图钉、三角尺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下图:提问:这幅画上画了什么?它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能指出这个机器人的手在哪儿吗?指出:它是这个三角形的一部分,它也有个名称。(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种新的图形角二、操作探究一认识实物中的角1、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面有角生:屋顶有角、三角板上有角师:你能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在哪儿呢?教师规范指角的方法。2、从实物中找角。每同桌同学为一
7、组,合作从所给的学具袋中(五角星、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吸管、小棒)找出角,并按这些物体有角没角分成两类【评析:从生活中引入角,从认识的事物中进行分类,初步感知生活角的特点,从辨析中理解角。】3、初步认识角的形状和特征。(1)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在以上表面有角的学具材料中取一个物体,提问:仔细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语言描述角是怎样的?(小组讨论)(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尖尖的、直直的、平平的、滑滑的【评析: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中半抽象出角的特征,利用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对角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初步形成角的特征和概念。】4、折角、摆角(1)要求学生将学具袋中没有角的物体想办法变成有角的物体
8、。(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巡视选取学生制作出的不同的实物角展示在黑板上,并指出制作的角在哪儿。(3)指名三位学生上黑板沿实物角的边画角。【评析:通过变角的操作削弱非本质属性,抽象出角的本质属性,在辨析交流使概念深化。】二认识数学中的角师将实物移置图形的上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指名学生上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3)练习:判断角(第112页练一练第一题)2、学生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哪儿还有角?【评析:在前面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老师帮助学生形成抽象
9、的正确的角的概念,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通过举例联系实际。】3、学习画角师:既然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那么是先画顶点还是先画边呢?(1)小组讨论画角的步骤,并说说理由。(2)学生质疑:先画边还是先画顶点。师生讨论解疑。师画出:不相交的边。(3)指导看书角的步骤:从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4)学生独立画角,指名上黑板画,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5)问:观察黑板上的角大小相同吗?生:这些角不一样大。师:这说明什么?生:角是有大有小的。【评析:画角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自学课本明确正确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释疑建构,以培养学生认真看书的习惯和初步的自学能力。】4、做活动角师
10、: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就知道了。(1)学生独立用两根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2)将你做的活动角变大一些?能变小一些吗?(3)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4)引导归纳:角的大小与两边是不是靠近有关,角的两边靠得越远,角就越大。【评析:创作活动角,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操作空间,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独立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三、小结、深化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深化拓展(1)做第114页练习第2题(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2)一个长方形如果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在黑板上展示不同答案。【评析:从数角到剪角,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1、】3、课后作业:数一数机器人中共有几个角?【总评】:一 、知识教学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1、从生活中引入“角”,从操作中感知角。新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体会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接知如接枝。”本节课通过同学自己画的“机器人”的手引入角,再例举生活中实物的角,在老师提供的实物中找一找,摸一摸,分一分角、指一指角,然后把没有角的物体变成有角的物体等,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这样的设计符合的学生认知规律。2、从实物中抽象角,从辨析中理解角。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与几何图形抽象概
12、括性存在差异,在摆角、折角的过程,教师通过让学生把没角的物体变成有角的物体,并把实物粘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用粉笔描绘出角的形状,移开实物,得到数学中的“角”。使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角抽象出“数学中角”的过程,非常精彩,有创意。在画角的过程中,通过小组交流角的画法,引发认知冲突:先画边还是先画角?展开讨论。教师加以适时点拨与激励,又通过教材的双向交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启发,达成共识。完成了“物形”的抽象过渡。充分遵循了(从)感知(建立)表象(到)概念的认知规律。二、教师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发展智能。做活动角时,教
13、师创设操作演示讨论汇报结论等一系列活动,从前面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领悟到:角的两边靠得越近角就越小,离得越远角就越大。从而为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探索中内化了角的本质属性,在交流中揭示学生内部心智语言的思维过程,注重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2、在拓展中激发兴致,获得体验。通过数图形的角到长方形剪去一角还剩几角?要求逐步提高,课堂上学生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剪法,兴奋得欢呼鹊跃。教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操作空间,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训练学
14、生思维,培养学能力。总之,本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有机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从生活中实物感知角加以抽象,在大量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知识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及能力的培养两条脉络交相辉映,学生学的扎实,学的有趣,确实是一节生动活泼,效果明显,有创意的好课。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观察操作,知道角的特征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画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自主探索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准备:剪刀、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吸管、小棒、硬纸条、图钉、三角尺等教学过程:
15、一、新课导入(1)出示下图:提问:这幅画上画了什么?它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能指出这个机器人的手在哪儿吗?指出:它是这个三角形的一部分,它也有个名称。(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种新的图形角二、操作探究一认识实物中的角1、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面有角生:屋顶有角、三角板上有角师:你能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在哪儿呢?教师规范指角的方法。2、从实物中找角。每同桌同学为一组,合作从所给的学具袋中(五角星、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吸管、小棒)找出角,并按这些物体有角没角分成两类【评析:从生活中引入角,从认识的事物中进行分类,初步感知生活角的特点,从辨析中理解角。】3、初步认识角的形状和特征。(1)
16、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在以上表面有角的学具材料中取一个物体,提问:仔细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语言描述角是怎样的?(小组讨论)(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尖尖的、直直的、平平的、滑滑的【评析: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中半抽象出角的特征,利用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对角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初步形成角的特征和概念。】4、折角、摆角(1)要求学生将学具袋中没有角的物体想办法变成有角的物体。(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巡视选取学生制作出的不同的实物角展示在黑板上,并指出制作的角在哪儿。(3)指名三位学生上黑板沿实物角的边画角。【评析:通过变角的操作削弱非本质属性,抽象出角的本质属性,在辨析交流使概念深化。】二
17、认识数学中的角师将实物移置图形的上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指名学生上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3)练习:判断角(第112页练一练第一题)2、学生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哪儿还有角?【评析:在前面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老师帮助学生形成抽象的正确的角的概念,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通过举例联系实际。】3、学习画角师:既然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那么是先画顶点还是先画边呢?(1)小组讨论画角的步骤,并说说理由。(2)学生质疑:先画边还是先画顶点。师生讨论解疑。师画出:不
18、相交的边。(3)指导看书角的步骤:从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4)学生独立画角,指名上黑板画,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5)问:观察黑板上的角大小相同吗?生:这些角不一样大。师:这说明什么?生:角是有大有小的。【评析:画角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自学课本明确正确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释疑建构,以培养学生认真看书的习惯和初步的自学能力。】4、做活动角师: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就知道了。(1)学生独立用两根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2)将你做的活动角变大一些?能变小一些吗?(3)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4)引导归纳:角的大小与两边是不是靠近有关,角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步 认识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