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翻译标准 .pdf
《2022年翻译标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翻译标准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则是从中产生的。由于社会活动受制于社会条件及译者个人等等因素,因此翻译标准也就打上了深深的社会和译者的烙印。总的说来,翻译标准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任何翻译实践总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或原则,衡量一篇译文的好坏同样也离不开一定的翻译标准,因此翻译标准的确立对于指导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人们看待翻译的角度不同,自然有了不同的翻译标准。概括起来,它们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一、以译出语或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source-language-oriented or the tar
2、get-language-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唯原文的形式是举,惟恐译文失真,有违原文作者的原意,因此翻译时完全采取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and line for line)的死译方法,而且常多用音译法。例如把the Milky Way(银河)直译为 牛奶路,把 the apple of my eye(珍爱物;珍爱之人,宝贝)直译成 我眼的苹果 ;把Every dog has its day.译为 每只狗都有它的日子(正确的译法应为 人人皆有得意之日)。持这种原则的翻译家为数不少,如中国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家
3、竺法护(约230-309)、15 世纪德国翻译家尼古拉斯封维尔(Nicolas von Wyle,生卒年不祥)、近代的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Buck,1892-1973);而以译入语为取向的原则则是一味以译文读者的口味为准绳,完全采用归化的译法。或是完全为了适合读者的口味而让译文归化,有时甚至不惜曲解原作,如把When Greek meets Greek,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译作 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正确译法应为 两雄相遇,其斗必烈),把 Solomon(所罗门,古以色列国国王大卫之子,以智慧著称)意译成 诸葛亮,把 Spring,the sweet
4、spring,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意译为 春,甘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中外翻译史上持这种原则的翻译家同样不少,如三国时期的支谦和康曾会、东晋时期的鸠摩罗什、古罗马的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43)、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公元前 65-8)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翻译家。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早年提出的以读者的反应对等的原则基本上也是以读者为取向的。这两种翻译原则流传到今天就是所谓的 直译和意译 说。直译和意译 作为两种具体翻译方法完全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
5、如直译常用来翻译科技文献等作品,意译常用来翻译广告、影视等文本),但如果将二者当中的任何一个视为指导翻译实践的唯一原则,显然是过于绝对化,难以指导出好的译作来。钱歌川和陈廷佑曾举例说明直译和过分意译的坏处,例如:(1)The brokers hour is not only crowded,but minutes and seconds are hanging to all the straps and packing both front and rear platforms.经纪人的时间不但是拥挤的,而且分分秒秒都挂在所有的皮带上,包装在前后的月台上。(译文完全直译,难以理解,可改译为:经
6、纪人的时间不但是忙迫得像电车一样的拥挤,而且每分每秒车上所有的吊带都吊满了站立的乘客,在前后的站台上也挤得水泄不通。)(钱歌川:翻译的基本知识)(2)He wanted to learn,to know,to teach.他渴望博学广闻,喜欢追根穷源,并且好为人师。(译文过分意译,偏离原作思想,可改译为: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别人。)(陈廷佑:英文汉译技巧)上述两例说明,把直译和意译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提出来,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以译出语为取向还是以译入语为取向,二者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4 页 -导致采
7、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和以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的水因素主要有:a.原文文化过于强盛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译文文化过于强盛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b.学习和借鉴原文文化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藐视或贬低原文文化时常常采用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c.译者个人能力或爱好常常影响着对这两种翻译原则的选择。二、以 作 者 和 读 者 为 取 向 的 翻 译 原 则(the author-and-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这一原则既考虑到作者又同时考虑到读者,比较全面。持 这 一 原 则 的 人 在西 方
8、的 有 十 八 世 纪 末 的 英 国 学 者 亚历 山 大 泰 特 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1747-1814)。他在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9、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在我国持这一翻译原则的有玄奘、严复和鲁迅等人。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主张翻译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A good translation should be both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ublic.),意即译文要 忠实通顺 。严复是我国清末时期的名学者。他在天演
10、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 信达雅三字标准(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信 是 意义不背本文 ,达 是不拘原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 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文言文。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 faithful to the SL and smooth in expression)。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在其英汉翻译教程中所提出的忠实、通顺 标准也属此类型
11、。这类翻译标准或原则的共同特点是:翻译既要 忠实又要通顺,即译文必须既要考虑到原作者又要考虑到译文的读者。用张培基等人的话说就是: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意增删的现象。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的现象,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英汉翻译教程 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翻译标准 2022 翻译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