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同步练习--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过秦论》同步练习--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秦论》同步练习--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过秦论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雍州(yng)膏腴(y)逡巡(jn)翟景(zhi)B.锋镝(d)拱手(gng)猗顿(y)氓隶(mng)C.棘矜(j)劲弩(jn)谪戍(zh)迁徙(x)D.乐毅(yu)蹑足(ni)藩篱(fn)黔首(qin)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致天下之士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指田野上的小路,其中,“阡”指南北走向的小路,“陌”指东西走向的小路。课文中指“田野”。B.陶朱,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自称陶
2、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C.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下层百姓。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亲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古代天子的宗庙。4.从文言文句式角度看,下列各组句子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申之以孝悌之义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D.铸以为金人十二蚓无爪牙之利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致天下之士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南取百越之
3、地,以为桂林、象郡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致力,从事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蒙:遭受C.以致天下之士致:招致,招引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过秦论中,战国诸雄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 , ”的外交策略。(2)在过秦论中,最能体现诸侯各国“合纵”政策失败的句子是“,”。(3)在过秦论中,写出了秦始皇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使得北方的“胡人”不敢南下,勇士不敢动武来报仇的句子是“,”。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
4、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推此言之,取与守不同术也。秦虽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异也。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政也
5、。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循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
6、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选自贾谊过秦论(中),有删改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B.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C.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D.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
7、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面称帝”的“南面”,古代以坐北面南为尊位,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所以称居帝位为“南面”。B.“夫寒者利短褐”中的“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又可指去官或辞官。C.“去收孥污秽之罪”中的“收孥”,古时,一人犯法,妻子连坐,没为官奴婢,谓之“收孥”。D.“不借公侯之尊”中的“公”是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论证结构清晰,第1段回顾历史指出秦统一天下是得民心、顺
8、天意的,第2段指出秦失天下的根本原因,第3、4段以秦二世为例,正反对比,突出秦二世之“过”。B.选文与过秦论(上)比较,指出秦取天下与守天下都必须施行仁义,反对统治者“废王道”“以暴虐为天下始”的行为。C.贾谊作为士大夫,固然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为汉王朝出谋划策,但他却能客观认识到“民心”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农民起义的力量。D.过秦论作为辞赋家的政论文,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选文也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2)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
9、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12.本文主要论述了秦二世的过失,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秦二世的过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贾生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宋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13.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歌,题目相同,体例相近。虽然都是咏怀贾谊其人,但其实两者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B.李诗抓住细节,采用“欲抑先扬”手法。开篇极力渲染君明臣贤,转而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含蓄地显示出了贾谊的不遇。C.王诗宏观论述,运用反诘,指出贾谊所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