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2.docx
《2022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截至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了中 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中国特 色减贫道路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 探索了新路径。中国传统文化是“公本位”、集体本位,而不是“私本位”、个体本位。 某种程度上,正是“公本位”的文化传统使中国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儒家传统主张“修齐治平” 一体。齐家之本在于修身,治国之本在于以国 为家
2、。礼记讲“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强调对百姓要“如葆赤子”,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一言以蔽之,“修齐治平”之道在于克 私奉公、视家如己、视国如家、视天下如国、与天下人同其忧乐。“公本 位”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始终追求整体性福祉,强调社会公平,扶助贫 困群体。“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成为“王道”政治理想。经过两千多年传承,“公本位”的文化传统成为 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根基。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也曾经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之初,绝 大多数人都属于贫困人口,彼时的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数最多的国家。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在农村和城市
3、分别建起集体化体制和单位体制, 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还构建了一个广泛可及的基本社会保障体 系,令绝大多数人可享受基本医疗卫生、初级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这些 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为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减贫奠定下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空前的经济增长使民生水平快速提高。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解决了 区域性整体贫困难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这一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 任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文创商店里,的红色文创产品吸引 观众驻足挑选;北京鲁迅博物馆旁的鲁博书屋内,以“新青年”为主题设
4、计 的帆布袋、笔记本、徽章等让年轻人: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北侧 的“一大文创”商店中,馆方与沪上老字号品牌联名推出的食品,成为市民 和游客的首选如今,打卡红色地标,与之相关的红色文创也日 益受到大家欢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滋养红色文创设计的沃土。近年来, 红色场馆的网络文创商店数量迅速增加,人们 便可以购入心仪的 红色文创产品。消费场景的转变,也折 射出红色文创产品从旅游纪念品到日用品、艺术品、收藏品的转型。二九 文创谈让师充分利用和发掘红色资源/篝入理解红色精神内涵,寻找纽鱼 文化与大众需求之风力4以纽色文创传承红色基因。不同的红色元素,在 设计师的创意表达中,关联红色故事,让红色精
5、神更加深入人心。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琳琅满目B.五花八门C.五花八门D.琳琅满目A.琳琅满目B.五花八门C.五花八门D.琳琅满目爱毛反裘爱不释手爱毛反裘爱不释手靡然成风靡然成风蔚然成风蔚然成风足不出户 足不履影 足不履影 足不出户.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自一批文创设计师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之后,深入理解红色精神内 涵,寻找红色化与大众需求之间,力求以红色文创传承红色基因。B. 一批文创设计师充分利用和发掘红色资源,深入理解红色精神内涵,寻 找红色文化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对接点,力求以红色文创传承红色基因。C.
6、 一批文创设计师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资源,深入理解红色精神内涵,寻 找红色文化与大 众需求之间的对接点,力求以红色文创传承红色基因。D.自一批文创设计师充分利用和发掘红色资源之后,深入理解红色精神内 涵,寻找红色文化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对接点,力求以红色文创传承红色基因。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 效果。(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科学与人文都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当然是如此,。李白过庐山,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句。后人批评李白: “烟”怎么是紫的呢?应是七彩缤纷,不可能是紫颜色。但是
7、,光在行进 中,遇到阻碍物时,如透射、绕射、衍射、反射、折射、漫射等。(),而物体的粒子长度方向跟光波的长度差不多相等的时候,光波就发生了漫射。而漫射强度同光波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紫光在可见 光中光波又最短。李白看香炉峰时,水珠直径很可能与光波的长度差不多 相等,才导致了紫光的“全漫射”,“生紫烟”自然就不足为怪了。任何伟 大的艺术家,必定是从实际出发的,他们的作品首先必须是来源于生活的, 然后,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光在行进时遇到阻碍物体B.物体成为光行进时的阻碍C.光在行进时与阻碍物相遇D.当物体阻碍了光的行进时.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
8、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 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面对病毒的入侵,如何加强人体的“防御力量” 一直是科学家和大 众关心的重要问题。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与上海大学魏 滨实验室合作研究,发现细胞内的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下调机体先天免 疫抗病毒感染的功能与机制,阻断这个酶的活性可以显著增强人体免疫 “卫士” 一一巨噬细胞清除寨卡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多种病毒的 “战斗力”。该研究为抵抗新发或高致病性病毒的感染提供了新型药物靶 点,将有助于开发抗病毒感染的
9、新药。相关论文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免疫 在线发表,相关发明已申请专利。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0年疫情期间,武汉仅用时3天就新建了三所方舱医院,充分展现 了 “中国速度”。建好的方舱医院内,饮水机、洗漱台、淋浴间、移动厕 所和空调、电视机、微波炉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满足病人日常生活所需, wi-Fi,图书角,满足放松休闲、辅助治疗,也成为了方舱医院“标配”。 这些充分展示了人文关怀和“中国温度”。“小慢慢”是普速列车的昵称。这种列车大都在山区穿梭,速度不快, 逢站必停,票价实惠,最低仅1元,如果进行简单的经济成本核算,显然 是亏本的,但它大大降低了沿线人民
10、的出行成本,是沿线百姓出行离不开 的生命线、致富路。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承载着沿线群众 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地人的“心头爱”,展示了发展路上“不让 一个人掉队”的温度。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速度与温度”为主题,写 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1.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最可贵之处”错误, 原文是“中国减贫的一大可贵之处”,“最”过度夸张。C. “产业
11、扶贫” 曲解文意,原文中,能实现“授人以渔”的,主要是“就业扶贫、健康扶 贫、教育扶贫”等,而不是“产业扶贫”。D. “只要就”错误,这一 表达是充分条件关系,而原文是必要条件关系,所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而且材料二的意思是,不仅要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治理主体, 还要成为受益主体。故选B。2.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辨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如果那么 就”错误,这一逻辑推断错误,根据原文信息,材料二最后一段是说“推 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完善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养老、教育、 医疗等政策体系” “真正实现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受益权”,这都是具体的做法,选
12、项前面的假设条件不能推出后面的结果。故选Bo【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由材料一 “提高贫困地 区、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能力,即内生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脱贫、 内生脱贫”可知,“内生式脱贫”是加强贫困人群的能力建设。ABC三项的 扶贫方式都属于外部“输血”式脱贫。D. “帮助掌握新农具 是“授之以渔”,是内生能力,属于“内生式脱贫”。故选D。4. 开篇概述中国减贫成就,引出观点;然后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 “公本位”思想的根基作用;接着追述新中国的减贫历史,引出以赋能 为中心的中国减贫模式,并阐释这一模式的形式和实质;最后总结中国 的减贫成就对于本国和世界的意义。(每点1分)【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六段文字。第一段共两句话,第一句是说概括介绍中国减 贫成就“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人类 减贫史上的奇迹”,第二句引出观点“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 减贫道路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探 索了新路径”,这是第一部分。第二段第一句是总说句,“中国传统文化是公本位、集体本位, 而不是私本位、个体本位”,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公本位”,接着具 体分析“公本位”是如何成为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根基,这 是第二部分。第三、四、五段是分析中国的减贫历史,引出“以赋能为中心”的 减贫模式,并且
14、分析了这一模式的具体形式和实质,这是第三部分。第六段是第四部分,“中国的减贫成就,对本国而言意味着;对 世界而言,意味”,这是说中国减贫成就对本国和世界的意义。5. 传承本国传统文化,为减贫筑牢思想根基;以政府为主导,构建 一个广泛可及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运用综合机制, 动员各方力量,为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发展“赋能”;坚持农民的主 体地位,激发农民内在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每点2分,答对 三点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如材料一第二段“经过两千多年传承,公本位的文化传统成为当 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根基”是说中国在减贫中传承本国的传统 文
15、化,为减贫筑牢思想根基。如材料一第三段“中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建起集体化体制和单位体制, 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还构建了一个广泛可及的基本社会保障体 系,令绝大多数人可享受基本医疗卫生、初级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这 是说中国在减贫中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 制度。如材料一第四段“以赋能为中心,通过运用综合机制,动员各方力量, 提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参与发展的机会和能力”,这是说中国在减贫中 运用综合机制,动员各方力量,为贫困人口、地区的发展“赋能”。如材料二“激发农民内在活力,引导广大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 乡村振兴”“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
16、内容。只 有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主 体、治理主体和受益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才能真正落实、落地”, 这是说中国减贫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内在活力,推进乡村振兴 战略。6. D【解析】“突显以小见大的恢宏的写作风格”不当,以小见大,是在作品中, 通过小事件或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的写作方法。本文写了舟山群岛的地理位置, “沈家门”的抗倭历史、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以及“仁”的核心意义,视野开 阔,大气磅礴,并非以小见大。7. B【解析】A项,沈家门“历史悠久,岛屿众多”并非其“发展为海上丝绸之 路的中转大港”的理由。C项,沈家门风俗中的“仁”与子夏关于“仁
17、”的 观念并不一致。D项,沈家门人没有“用行动来体现”“孟子理论的正确性”。8. 想象和引述明清时期沈家门外抗倭御敌的情境,表现了沈家门人为保家 卫国而英勇杀敌的无畏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沈家门的精神品格。想象乾隆年 间沈家门的大港气象,表现了此地的热闹繁华,体现了沈家门的独特风貌及其历史传承。(每点2分)(原创)【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可以使 文章内容更为丰富,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9. 文章的写作源自真心,是由对舟山纯天然野态产生兴奋和好奇而激发的, 是散文“活趣”的基础。注重在真人真事中挖掘沈家门的文化精神,体现了 作者的真情真意、真思真感,是其“活趣”的
18、前提。文章旁征博弓、虚实相 生,语言精练,描写生动,在文学层面上表达优美,是其“活趣”的保障。(原创)【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二“有了 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否 则,只有美,没有真,再精致也只是工艺品,没有活趣”可以看出,文章的“活 趣”,是指真实,在此基础上,再表达得美。所以结合文本一作者写作初衷的 真,情感的真,选材的真,以及表达的美,分条表述即可。10.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李大师到了会州 后,就写了羁思赋来载录自己的事。侍中杨恭仁当时镇守凉洲,看见 赋文而感到惊异,召他至U河西,用重
19、礼相待,天天跟他一同游玩相处。“以 见其事”是“乃为羁思赋”的目的,二者不能断开;“侍中杨恭仁”是 “时镇凉州”的主语,应在“侍中杨恭仁”前面断开,排除CD; “日”是 “与游处”的时间状语,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B。11.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文官 的选拔”错误,这属于吏部的职责。故选C。12.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南人和北人记载本国 历史不完备、不真实”错误。原文是“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 亦往往失实”,即记本国历史完备,记别国历史不完备、不真实。故选D。13. (1)详尽地知道前代先例,就像数着自己的手指
20、;研究比较(品评) 当世人物,都能得到精华。(2)此时正是更新时期,每个人都在想着为国 效力,你在正当侍奉君王之际隐退,恐怕违背了出世入世之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题得分点有:(1) “备”,详尽;“故事。先例;“商较”,研究比较;“精”,精华。句意1 分。(2) “属”,属于、正是;“自效”,为国效力;“屏退”,隐退。句意1 分。14. 准备完成少时著述(编修史书)之志;仰慕箕山之节,归隐家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李大师“俶装东归” 的原因,结合“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家本多书,因编缉前所修书”,可知 是准备完成少时著述(编修史书)之志;
21、再结合“昔唐尧在上,下有箕山之 节,虽以不才,请慕其义”可知是仰慕箕山之节,归隐家乡。参考译文:李大师字君成,从小就很有悟性。好学,无所不读,善于作文。详尽 地知道前代先例,就像数着自己的手指;研究比较(品评)当世人物,都能 得到精华。刚成年,州将贺兰宽召他补任主薄。贺兰宽当时有名望,又与 李大师的年资不相等,初次见面,话还没谈完,便改变容仪更加尊敬。说: “盛名之下没有虚士。现在不仅要辛苦你,还指望你能代我之劳,使我清 闲每次在内室接待,常常尽情得到忘年之乐。不久以资历调补左翊卫 率。不久改任冀州司户参军。炀帝初年,改州为郡,仍任信都司户书佐。 到大业末年,政治松弛混乱,当官的大多侵吞百姓财
22、产,都成了富户;李 大师独守清戒,没有经营追求,家产日益窘迫。郡丞鞠孝棱更加叹服,说:“岁寒而知松柏。大师当之无愧J十年,迁任渤海郡主簿。等到窦建德 占据太行山以东,召李大师为尚书礼部侍郎。武德三年,被派遣出使京城, 因送同安公主,就请求和好。出使完毕,回到绛州,窦建德违背和约,又 帮助王世充在武牢抵抗朝廷的军队。高祖大怒,命所在官员拘留窦建德的 使者。不久,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就把李大师谴责发配到会州。李大师 到了会州后,就写了羁思赋来载录自己的事。侍中杨恭仁当时镇守凉 洲,看见赋文而感到惊异,召他到河西,用重礼相待,天天跟他一同游玩 相处。李大师从小就有志于著述,常认为宋、齐、梁、陈、魏、
23、齐、周、 隋是南北分隔时期。南人在书中称北人为“索虏”。北人在书中称南人为 “岛夷”。又,各人的书都把本国记载得很详细,而对别国记得不完备。也往往不真实。他常想改正,将仿照吴越毒秋,以编年体叙述南北历 史。当时没有事情,杨恭仁家有很多藏书,能够任意翻阅。宋、齐、梁、 魏四代都有史书,其余的都无所得。过了两年。杨恭仁入京任吏部尚书, 李大师又回到会州。武德九年,遇赦免,回到京城。尚书右仆射封德彝、 中书令房玄龄都与李大师亲密往来,劝他留下不要离开,说:“此时正是 更新时期,每人人都在想着为国效力,你在正当侍奉君王之际隐退,恐怕 违背了出世入世之道。”李大师说:“古代唐尧在位时,下面仍有隐于箕山
24、的气节之士。我虽然没有才能,但羡慕那种义行J于是整理行装东归。 家里本来就有许多书,于是编辑以前所编修的书。贞观二年五月,在郑州 荥阳县乡间住宅去世,时年五十九岁。他所撰写的书没有完毕,死不瞑目。 所写的文章诗赋转传或被焚,大多失落。15. A【解析】“首句老去凭谁说表明作者感叹年事已高,已不在乎身外之 名,任人评说”错误,“凭谁说”是“向谁说”的意思,年华老去我能向 谁诉说?写知音难觅,不仅壮志难酬,甚至连找一个可以畅谈天下大事的 同伴都不容易。16. 答案 相同点:陈词和辛词都表达了抗击金人的愿望和决心。不同点: 陈词侧重表达知音难觅的悲凉,对杀敌抗金的决心和信心;辛词侧重 表达壮志难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辽宁省 大连市 高三上 学期 期末 模拟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