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各地语文中考模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题.docx
《2022年安徽省各地语文中考模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安徽省各地语文中考模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题.docx(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安徽省各地语文中考模拟题选编文言文阅读题(2022安徽合肥二模)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日,湖中中人鸟声俱绝。是白更定矣,余举一小舟,拥羹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余性疏脱,不耐羁锁。抚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
2、复的者,善说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 亦易厌。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 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耳责,心脾之困结, 一时遣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选自袁宏道游惠山记,有删改).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雾淞沆碰沆砺:(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3)是金陵人,客此客:(4)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不足:(5)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去:1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拥叠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始知真
3、愈病者,无逾山水。3.甲文主要运用了的表现手法,描绘了西湖雪景;乙文两段之间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山中胜景的喜爱。4.甲乙两文共同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闲趣?这种闲趣分别体现了张岱和袁宏道怎样的精神追求?4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2)妻妾之奉 奉: *(3)何岳尝夜行尝:*(4)略不动心 略:42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其人欲分数金为谢。43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表格。选文语言特点个人选择作者评价【甲】文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乙】文叙述清晰
4、,表现了何岳的高尚品质遂以还之:因托以寄去.阅读【甲】【乙】两文,【乙】文中的何岳体现了【甲】文中怎样的义利观?表现了何岳怎样的品 质?请简要概括。(2022安徽滁州一模)【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 下熄。”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 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敞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 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乙】李玄通,雍州蓝田人,累除定州总管。刘黑间反叛
5、,攻之,城陷被擒。黑闷重其才,欲以为大 将,玄通叹息日:“吾荷朝恩,作藩东夏,孤城无援,遂陷虏庭。当守臣节,以忠报国,岂能降志,辄 受贼官。”拒而不受。后溃腹而死,高祖闻而为之流涕。(节选白李玄通传)【注】溃腹:剖腹。高祖:唐高祖李渊。44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安居而天下熄熄:(2)丈夫之冠也冠:(3)必敬必戒戒:(4)吾荷朝恩荷:(5)高祖闻而为之流涕 涕:45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2)黑间重其才,欲以为大将.【甲】文中,“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的“是是指, ;【乙】文中,“当 守臣节”中的“臣节”是指“(用原文词语填空)46 .孟
6、子所说的大丈夫的标准在李玄通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2022安徽安庆一模)【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 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石追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厘 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
7、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 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释】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殆:大概,恐怕。磁(dul)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 石头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隹:岸边。巨人迹:巨大的脚印。掬(jti):双手捧取。鼓: 古同“鼓”。余甘:水果名。47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日光下澈 (2)凄神寒骨 (3)折处辄为潭*(4)书以付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50 .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小溪岸势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使人有身临其 境之感。A. “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一来到小石潭,心情就凄苦忧伤。他游山玩水,是为了寄寓 自己的不幸遭遇。B. “掬弄珠璧”写出了江月倒映水中,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C.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51 .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写出水怎样的特点?(2022安徽亳州二模)【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 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
9、,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 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 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赎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 ”魏征 日:“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徒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 身。亦犹是也。”上曰
10、:“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注】贾(g。)胡:胡商。受赚抵法:受贿犯法。豚(qiu):贿赂。抵:触犯。徇:顺从。庶:表示可能或期望。52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时时而间进间: (2)王之蔽甚矣蔽: (3)上谓侍臣日谓: (4)人有好忘者者: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54 .【甲】文邹忌以闺房小语类比,使齐国达到了“”的盛况;【乙】文中魏征以“r 和“”两个事例,劝谏太宗要节制欲望,避免被他人所讥笑。(用原文中句子填空).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齐威王和唐太宗从臣子的婉谏
11、中分别悟出了什么警示(道理)?(2022.安徽合肥一模)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 身,故不暇廉耻耳,夫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 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不暇:顾不上。
12、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升 平:太平。55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先天下之忧而忧()(2)微斯人()(3)安用重法邪()(4)轻徭薄赋().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2)或请重法以禁之。56 .下面句子与“居庙堂之高”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或请重法以禁之C.辍耕之垄上D.马之千里者57 .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乙文中唐太宗,作为国君做到了甲文中的.甲文表现了作者何种忧乐观?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办法是什么?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 子的什么思想?(2022.安徽合肥一模)甲桃花
13、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4、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久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注释】浪莽:放纵不拘之意。试:姑且。披:分开;拨开。榛:树丛。荒墟:荒废的村落。丘 陇:这里指坟墓。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残朽株:指残存的枯木朽株。此人:这些人,指
15、原来居 住在这里的人。焉:何,哪里。如:往。殁:死。一世异朝市:意思是说,经过三十年的变迁,朝 市已面目全非,变化很大。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一世:三十年。朝市:朝廷和集市,指公众聚集的地方。幻化:指人生变化无常。58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渔人甚异之异:(2)阡陌交通阡陌:(3)乃不知有汉乃:(4)久去山泽游去:(5)此语真不虚虚:59 .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2)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60 .【甲】文中描绘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乙】诗中刻画村落曾经热闹的生活 气息的诗句是“.陶渊明的这两篇诗文,都包含了平静祥和的田园生活最终消失不见的相同内容
16、,分别寄予了作者怎 样不同的思想感情?(2022.安徽芜湖,一模)【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 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
17、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 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 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6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2)非独贤者有是心 (4)卒缢杀之(3)而终为杞陷 67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义不顾身,所志必达。68 .甲文用 (论证方法)引出中心论点,乙文中的“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公卿失 色”是运用了 (表现手法)表现颜真卿的形象。69 .请根据乙文说
18、说颜真卿的人物形象,并谈谈与甲文的联系。(2022安徽宿州一模)【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戋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锻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 余则缁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 若余之手录,假诸人
19、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 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 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 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 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20、蒙!”蒙日:“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1)四支僵劲不能动(2)主人日再食(3)右备容臭 (4)但当涉猎(5)及鲁肃过寻阳 7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B.结友而别足肤皱裂而不知 C.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衾拥覆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凡所宜有之书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72 .【甲】文作者提到,尽管学习条件优越,但有些太学生业不精、德不成,是因为 (用原文回 答)。73 .【甲】【乙】两文劝学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具
21、体分析。(2022.安徽滁州.一模)【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入。”对日:“小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 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 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选自国
22、语晋语)【注】原:原国,姬姓小国。令:限令。疏军:撤兵。疏:散、撤。谍:刺探军情的人。 信;信用。庇;庇护,即赖以生存。孟门:原国地名。74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又何间焉*(2)弗敢加也*(3)何以使人(4)及孟门.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75 .【乙】文写了文公伐原时表现出的战争智慧与远见卓识:在得知准确的谍报时依然撤兵,这是他 的具体表现;而“”(填原文)则是他智慧与远见的必然结果。76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战争中的决策,两处画线句子中所做的决策有何异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 析。(2022.安徽
23、芜湖一模)【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龚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万历四年,佥事徐廷裸重建。二十八年,司礼监孙东瀛改为清喜阁,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 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春时,山景、喉罗、书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安徽省 各地 语文 中考 模拟 分类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