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边坡工程勘察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边坡工程勘察方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边坡工程勘察方案1.1 一般规定1.1.1 一级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的深度和要求。大型的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工程尚应进行施工勘察。1.1.2 建筑边坡的勘探范围应包括不小于岩质边坡高度或不小于1.5倍土质边坡高度,以及可能对建(构)筑物有潜在安全影响的区域。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深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不小于5m,并应进入坡脚地形剖面最低点和支护结构基底下不小于3m。1.1.3 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在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
2、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2 提供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 3 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 4 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5 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 6 对所勘察的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开挖或构筑的适宜性做出结论; 7 对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边坡工程尚应提出沿边坡开挖线的地质纵、横剖面图。1.1.4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宜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并宜设置一定数量的水文长观孔。1.1.5 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岩土条件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并与
3、稳定性分析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相配套。 1.2 边坡勘察1.2.1 边坡工程勘察前应取得以下资料:. 1 附有坐标和地形的拟建建(构)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图; 2 拟建建(构)筑物的性质、结构特点及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尺寸和埋置深度; 3 边坡高度、坡底高程和边坡平面尺寸; 4 拟建场地的整平标高和挖方、填方情况; 5 场地及其附近已有的勘察资料和边坡支护型式与参数; 6 边坡及其周边地区的场地等环境条件资料。1.2.2 分阶段进行勘察的边坡,宜在搜集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测绘工作宜查明边坡的形态、坡角、结构面产状和性质等,测绘范围应包括可能对边坡稳定有影响的所有地段。1.2.3
4、边坡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1 地形地貌特征; 2 岩土的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 3 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4 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与临空面的关系; 5 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6 不良地质现象的范围和性质; 7 坡顶邻近(含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和埋深,地下设施的分布和埋深。1.2.4边坡工程勘探宜采用钻探、坑(井)探和槽探等方法,必要时可辅以硐探和物探方法。1.2.5 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布置,详勘的
5、线、点间距可按表1.2.5或地区经验确定,且对每一单独边坡段勘探线不宜少于2条,每条勘探线不应少于2个勘探孔。 表1.2.5 详勘的勘探线、点间距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勘探线间距(m) 勘探点间距(m) 一级 20 15 二级 2030 1520 三级 3040 2025 注:.初勘的勘探线、点间距可适当放宽。1.2.6 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集试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宜采用三轴试验获取。每层岩土主要指标的试样数量:.土层不应少于6个,岩石抗压强度不应少于9个。岩体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宜采用现场试验确定。1.2.7 对有特殊要求的岩质边坡宜作岩体流变试验。1.2.8 边坡岩土工程
6、勘察工作中的探井、探坑和探槽等,在野外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封填密实。1.2.9 当需要时,可选部分钻孔埋设地下水和边坡的变形监测设备,其余钻孔应及时封堵。1.3 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1.3.1 建筑边坡工程的气象资料收集、水文调查和水文地质勘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收集相关气象资料、最大降雨强度和十年一遇最大降水量,研究降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2 收集历史最高水位资料,调查可能影响边坡水文地质条件的工业和市政管线、江河等水源因素,以及相关水库水位调度方案资料; 3 查明对边坡工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汇水面积、排水坡度、长度和植被等情况; 4 查明地下水类型和主要含水层分布情况; 5 查明岩体和软
7、弱结构面中地下水情况; 6 调查边坡周围山洪、冲沟和河流冲淤等情况; 7 论证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和对边坡应力状态的影响。1.3.2 建筑边坡勘察应提供必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在不影响边坡安全的条件下,可进行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或压水试验等。1.3.3 建筑边坡勘察除应进行地下水力学作用和地下水物理、化学作用的评价以外,还宜考虑雨季和暴雨的影响。1.4危岩崩塌勘察1.1.1 危岩崩塌勘察应在拟建建(构)筑物的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应查明危岩分布及产生崩塌的条件、危岩规模、类型、稳定性以及危岩崩塌危害的范围等,对崩塌危害做出工程建设适宜性的评价,并根据崩塌产生的机制提出防治建议。1.1.2 危岩
8、崩塌区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宜选用1:2001:500,对危岩体和危岩崩塌方向主剖面的比例尺宜选用1:200。1.1.3 危岩崩塌区勘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收集当地崩塌史(崩塌类型、规模、范围、方向和危害程度等)、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勘察(含地震)、防治危岩崩塌的经验等资料; 2 查明崩塌区的地形地貌; 3 查明危岩崩塌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重点查明危岩崩塌区的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形状、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贯通情况和岩性特征、风化程度以及下覆洞室等; 4 查明地下水活动状况; 5 分析危岩变形迹象和崩塌原因。1.1.4 应根据危岩的破坏型式按单个危岩形态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并提供相
9、关图件,标明危岩分布、大小和数量。1.1.5 危岩稳定性判定时应对张裂缝进行监测。对破坏后果严重的大型危岩,应结合监测结果对可能发生崩塌的时间、规模、方向、途径和危害范围做出预测。1.5 边坡力学参数1.5.1 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宜根据现场原位试验确定。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的规定。当无条件进行试验时,对于二、三级边坡工程可按表1.5.1和反算分析等方法综合确定。表1.5.1 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结构面类型结构面结合程度内摩擦角()粘聚力(MPa)硬 性结构面1结合好35O.132结合一般3527O.130.093结合差27180.090.05软
10、 弱结构面4结合很差18120.050.025结合极差(泥化层)根据地区经验确定 注1 无经验时取表中的低值; 2 极软岩、软岩取表中较低值; 3 岩体结构面连通性差取表中的高值; 4 岩体结构面浸水时取表中较低值; 5 临时性边坡可取表中高值; 6 表中数值已考虑结构面的时间效应。1.5.2 岩体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可按表1.5.2确定。表1.5.2 结构面的结合程度结合程度结构面特征结合好张开度小于lmm,胶结良好,无充填;张开度13mm,硅质或铁质胶结结合一般张开度13mm,钙质胶结;张开度大于3mm,表面粗糙,钙质胶结结合程度 结构面特征结合差张开度13mm,表面平直,无胶结;张开度大于3
11、mm,岩屑充填或岩屑夹泥质充填结合很差、结合极差(泥化层)表面平直光滑、无胶结;泥质充填或泥夹岩屑充填,充填物厚度大于起伏差;分布连续的泥化夹层;未胶结的或强风化的小型断层破碎带1.5.3 边坡岩体性能指标标准值可按地区经验确定。对于破坏后果严重的一级边坡应通过试验确定。1.5.4 岩体内摩擦角可由岩块内摩擦角标准值按岩体裂隙发育程度乘以表1.5.4所列的折减系数确定。表1.5.4 边坡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 边坡岩体特性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边坡岩体特性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 裂隙不发育0.900.95 裂隙发育 O.800.85 裂隙较发育O.850.90 碎裂结构 0.750.801.5.5 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按当地经验确定。当无经验时,可按表1.5.5取值。表1.5.5 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边坡岩体类型 I 等效内摩擦() 70 7060 6050 5035注:.1 边坡高度较大时宜取低值,反之取高值;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和完整性好的岩体取高值,软岩、极软岩和完整性差的岩体取低值; 2 临时性边坡取表中高值; 3 表中数值已考虑时间效应和工作条件等因素。1.5.6 土质边坡按水土合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宜采用土的自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按水土分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宜采用土的有效抗剪强度指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