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三角形边和角关系的探索.docx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三角形边和角关系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三角形边和角关系的探索.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3 三角形边和角关系的探索教材分析初中已研究过解直角三角形,这节所研究的正、余弦定理是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延伸与推广,它们都反映了三角形边、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并且应用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斜三角形正弦定理的推证运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把直角三角形中得到的边角关系式推广到锐角三角形,再推广到钝角三角形,进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余弦定理的推证采用向量的数量积做工具,将向量的长度与三角形的边长、向量的夹角与三角形的内角联系起来对于正、余弦定理的推论,除了这节课的证法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推证方法教材中还要求,在证明了正、余弦定理之后,让学生尝试用文字语言叙述两个定理,以便理解其实质当然,
2、就知识而言,正弦定理有三个等式,可视为三个方程;余弦定理的三个式子也可看成三个方程,每个方程中均有四个量,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便可求第四个量这节课的重点是正、余弦定理的证明,以及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难点是发现定理、推证定理以及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任务分析这节内容是在初中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对正弦定理的推导,教材中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逐层递进,学生易于接受,而余弦定理的证明采用了向量的方法应用两个定理解三角形时,要分清它们的使用条件将正、余弦定理结合起来应用,经常能很好地解决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教学目标1. 理解正、余弦定理的推证方法,并掌握
3、两个定理2. 能运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3. 理解并初步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结合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设计一、问题情景1. A,B两地相距2558m,从A,B两处发出的两束探照灯光照射在上方一架飞机的机身上(如图43-1),问:飞机离两探照灯的距离分别是多少?2. 如图43-2,自动卸货汽车的车厢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应计算油泵顶杆BC的长度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为60,油泵顶点B与车厢支点A之间的距离为1.95m,AB与水平的夹角为620,AC长为1.40m,计算BC的长(精确到0.01m)问题:(1)图中涉及怎样的三角形?(2)在三角形中已知什么?求什么?二、建立模型1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在问题情景(1)中,已知在ABC中,A72.3,B76.5,AB2558m求AC,BC的长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已知条件求出AC,BC的长度(让学生思考,允许有不同的解法)结论:如图40-3,作ADBC,垂足为D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ADACsinC,ADABsinB由此可得ACsinCABsinB又由A,B的度数可求C的度数,代入上式即可求出AC的长度,同理可求BC的长度教师明晰:(1)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由正弦函数的定义,得(2)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设AB边上的高为CD,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CDasinBbsinA,所以,同理.(3)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结
5、论是否仍然成立?引导学生自己推出(详细给出解答过程)事实上,当A为钝角时,由(2)易知.设BC边上的高为CD,则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CDasinBbsin(180A)根据诱导公式,知sin(180A)sinA,asinBbsinA,即.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正弦定理指出了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它对应角的正弦之间的一个关系式,描述了任意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一种数量关系思考:正弦定理可以解决有关三角形的哪些问题?2.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情景(2)这一实际问题可化归为:已知ABC的边AB1.95,AC1.4,夹角为620,求BC的长组织学生讨论:能用什么方法求出B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新课程 创新 教学 设计 案例 三角形 关系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