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学案(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复习学案(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石潭记.复习学案-第 6 页小石潭记复习课学案(第一课时) 主备人:彭雪丽 备课组长: 年级组长:学材分析: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是中考必考篇目。复习目标:1、积累柳宗元及“记”有关的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复习重点
2、、难点: 背诵课文,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复习过程:一、介绍作者与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
3、、学生背诵并翻译课文。三、检查背诵及重点字词解释。四、合作探究(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后,派代表回答)(一)文学常识积累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 代文学家,著有 等。世称“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二) 字词句积累2、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hung( )竹 珮()环 水尤清li( )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y( )然参差( )披拂 俶( )尔 往来x( )忽悄( )怆( )幽su( )(三) 重点字词解释1、隔篁竹: 2、水尤清冽:3、卷石底以出: 4、潭中鱼可百许头:5、佁然不动 6、俶尔远逝7、往来翕忽: 8、斗折蛇行:9、其岸势犬牙差互:
4、10、凄神寒骨:11、悄怆幽邃: 12、以其境过清:13、乃记之而去: (四)重点句子翻译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鱼者游乐。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五)一词多义1、居:不可久居( ) 居十日,扁鹊离去( )2、为:为坻为屿( ) 全石以为底( ) 以其境过清(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明灭可见( )4、清:水尤清冽( ) 以其境过清( )(六)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心乐之 3、下见小潭
5、4、斗折蛇行 5、其岸势犬牙差互 6、凄神寒骨: (七)古今异义词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八)理解性默写1、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 2、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 3、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4、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鱼静态的句子: 鱼动态的句子: 鱼情态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完成一飞冲天P90及真题卷P10阅读题。六、课堂小结:七、师生反思:小石潭记复习学案(第二课时) 主备人:彭雪丽 备课组长: 年级组长:学材分析: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
6、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是中考必考篇目。复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复习重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法。复习过程:一、复习检测提问重点词语及句子翻译。二、复习课文内容1、本文描写了 的景色和气氛,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写作顺序:发现( )潭中景物小潭( )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 ;作者的整体感受: 3、在写水时,抓住了“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 的特点。4、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5、如何理解作者先乐后忧,似难相容两种感情?描写心情的句子:“ ”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
7、,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三、达标测评:1下列句子中加黑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从小丘丁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B、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C、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 _)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 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蛇:_)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凄:_寒:_)3、请结合句子,写出加点的词的含义:以:全石以为底 ( ) 为:全石以为底
8、 ( )以其境过清 ( ) 为坻,为屿( )卷石底以出 ( )清:水尤清洌 ( )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 以其境过清 ( ) 不可知其源 ( )4、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6、初步理解本文写作思路。本文的写作思路是:( )小石潭潭中( )小石潭( )
9、小石潭的( )7、请用第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 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四、布置作业:补充完善本课思维导图。全面掌握本课学案内容。五、课堂小结:六、师生反思:答案:(一)柳河东集 柳宗元 子厚 唐柳河东集 柳河东、柳柳州 韩柳“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二)篁pi 冽qun ch cn c 佁ch 翕 lio qio chung 邃(三)答案: 1、竹林2、格外 清凉3、相当于“而”4、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5、大约;表示约数,相当于“来”6、呆呆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7、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8
10、、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9、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忧伤的样子;深10、因为;凄清11、离开(四)答案:1、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2、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3、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4、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5、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6、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
11、,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7、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8、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9、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10、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五)答案:1、居住;过了,停留;2、成为;用 ;因为3、大约;可以;4、清澈;凄清答案: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3、下:名词作动词,向下4、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5、犬牙:像狗牙那样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九)答案:1、闻水
12、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2、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3、隔篁竹,伐竹取道。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第二课时答案:1、小石潭幽深冷寂(凄凉), 贬居生活孤凄悲凉2、小石潭 源流 幽静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3、水清4、心乐之”“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二)1、D2、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那样交错不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答案:3.柳宗元 江雪、捕蛇者说等 4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
13、停留 5.B6(1)向西(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7.A8.(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9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10(1)鱼的影子。(:)忧伤(的样子)。2分,各1分。11(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各2分,共4分)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全写对给1分,写对1个或书写有错不给分,共1分)13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