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_绪论网络营销.pdf
《第1章_绪论网络营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_绪论网络营销.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1-1 - 第 1 章 绪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营销。 因特网商业活动早已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 并且仍将继续 这一发展趋势。因特网改变了企业与客户联系沟通的方式,它扩大了品牌、创新、定价以及 销售的机会,带来了对时间和距离新的理念和方式,并且开发了新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从本 质上说,因特网促使每一商业领域的企业去思考因特网将给他们的客户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并且鼓励他们采用新的理念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来应对市场的竞争。 本章重点介绍因特网如何 走向商业网络以及一些创新的应用,最后概述其余各章的内容。 1.1 因特网进入商业领域 1.1.1 不允许商用的网络 对于因特网理论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2、 60 年代初期,1969 年,因特网第一次实现了洛杉 矶加州大学与斯坦福研究所的连接。 在接下来的 5 年里, 开发出了现在仍在使用的许多功能, 其中包括电子邮件地址中的符号(1971 年) 、通过远程登录的计算机远程访问(1972 年) 、 多人聊天对话(1973 年)以及通过文件传输协议的文件下载(1973 年) 。对于许多因特网功 能来说,将来能保留下来的只不过是少数几项,就像遥远的过去发展到今天的结果一样。 早期的因特网有两个用途: 一是作为一个紧急军用的通信网络; 二是作为一个在学术团 体里使用的试验性通信系统,其目的是鼓励研究人员和学者共享信息。 在美国,因特网的长距离干线由国家
3、科学基金会(NSF)支持。国家科学基金会颁布了 一项使用政策,禁止其被所有人使用,特别是在商业信息和商品交易领域。 在许多高等学府和实验室里, 人们发现因特网是保持联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尽管有 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因特网仍在迅速发展。它产生的价值不断增长,使许多人感到禁止其在 商业的应用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 因此当研究人员体会到共享学术信息的好处后, 开始 呼吁开放因特网,以使全社会都从中受益。 研究人员发现,高达 70的固定电话呼叫不能顺利接通对方。而收发电子邮件利用了 异步性,即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不在同一时间,电子邮件可以是瞬时的,也可以数天或数周 后接收。使用者发现电子邮件是一种有
4、效的通信方式,最重要的好处是消除了电话终端。电 子邮件正是促使因特网开放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研究人员很快习惯了电子邮件这种联络方式, 并将其作为与其他同事进行交流的首选工 具,电子邮件不存在时区差异的问题,因而非常适合在地域广泛而分散的学术机构里使用。 电子邮件有助于培养团队意识, 它允许任何人在没有见面的情况下保持联系, 这种沟通联系 方式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 因特网局限于科研机构和军方领域的另一个原因是其昂贵的费用和加入网络的难度, 当 时需要好几万元的计算机,连接到网络的调制解调器传输速度非常慢,软件有限,并且使用 起来有难度。 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美国政府宣布取消了因特
5、网使用限制和资助 (美国国家科学 基金会对有关因特网的研究资助每年大约有 1500 万美元左右) 。在 1994 年,新的因特网干 - 1-2 - 线被允许开始了商业用途,使用因特网的大爆发由此产生了。 随着因特网浏览器和因特网服务器的创新突破, 图片、 声音及带有简单字幕的录像都可 以集成在一起了, 更重要的是, 很多晦涩和复杂的命令消失了, 个人使用因特网变得很容易。 现在,只要学会点击链接、输入因特网网址这样的简单命令就可进入因特网世界。 企业发现,使用因特网可以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非常有效的联系。这一 新的因特网连同早期的电子邮件技术, 创建了一种全新的、 有效的与客户联系
6、的机制; 同时, 他们自己能够以很低的投入成本创造通达全球的营销材料, 小企业也能以更加平等的地位与 世界上的大公司进行竞争。客户们发现只要点击鼠标就能迅速找到相关的产品和公司的信 息;更令人兴奋的是,公司和客户可以进行对话并互相学习。从此一种可以商用的、易用的 因特网引发了一场商业领域的革命。 从 1969 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因特网不能用于商业领域,只限于军事、学术和极 少数的企业内部使用。1994 年因特网诞生 25 周年,公众对因特网的兴趣开始爆发。自那时 起,全球因特网用户呈爆炸式增长,仅在中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 布的第 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7、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 2014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 6. 49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7.9,没有证据表明这一增长趋势将会结束。 1.1.2 初期的因特网 无线电的早期行为给人们提供了借鉴。第一台无线电收音机诞生于 1922 年,它缺乏无 线电收音机的基本特征:收音机不能直接插入墙上的电源插座,因而必须配备电池;收音机 因其功率有限而不能使喇叭有效地工作,所以要使用耳机。当时每名听众都头戴耳机,围绕 一张桌子坐下,来收听无线电广播,如图 1.1 所示。 图 1.1 早期的无线电收音机 外接天线是相当长的一根电线,常常连接到附近的一幢建筑物。有雷雨时,天线就变成 了可能产生严重危害的
8、导体。 最后, 频率也受到限制, 绝大部分地区只允许以一种频率广播。 地方电台要仔细地做好分时安排,以避免其它电台信号的干扰。 【案例案例 1.1】 最早的最早的 WWW 无线电广播是最早的 WWW(World Wide Wireless,全球无线电)。当美国 RCA 公 司在 1920 年采用这个徽标时(如图 1.2 所示),它是在从事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业务。它 拥有在美国的使用权, 可以发送电报和信息到船上或是其它难以到达的地方。 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 由于无线电被视为一种国家安全事务, 美国强迫英国的马可尼公司 (Marconi Company) 放弃其对世界无线电市场的垄断,将在美国的
9、使用权转交给了新组建的 RCA 公司。 1922 年的美国,无线电广播突然从一种低成本生意变成了一种消费和商业现象,居于 新闻“排行榜首”。广播电台蓬勃发展,1921 年底仅有 5 家,一年后超过了 575 家。这时 - 1-3 - 是企业家开办广播电台的鼎盛时期,收听广播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图 1.2 1920 年的 RCA 徽标 这一反应出乎 RCA 公司的意料。当该公司成立时,其整个商业计划都是基于传统行业 的,即无线电仅由军队和海运公司所使用,这些应用包括点对点的通信。3 年内,无线电广 播的收益超过其最初的传统应用领域 100 倍。就像 75 年后的因特网,从有限的军用和实验 用途过
10、渡到商用后产生了使用和收益的剧增。 无线电对 20 世纪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改变了人们对距离和时间的看法,同时不 再需要邻近。全球事件一旦发生,人们立刻就可以感受到;在邻居家的客厅里,可以听到远 方城市的演出;只要一按开关、拧动调谐盘,就可以收听全球快讯或者即时天气情况报道。 无线电改变了商业,特别是市场营销。无线电加速了经济向大众市场的转化,它极大地 推动了民族品牌的创立。 企业可以依靠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起来的形象, 同时发动全国性营销 活动。通过广告,可以对新产品进行大量宣传以增强消费者的兴趣,产品定位变得更灵活。 整个商业界都学会了采用这一新的、强有力的方式来联络用户。 无线电改变了数
11、以千万计听众的日常生活, 改变了他们去教堂、 读报纸等生活中的各个 方面,一种新的大众文化形成了。早在 1923 年,美国的快乐男孩(the Happiness Boys)就 以“从 7:30 到 8:00 你周五晚的约会”而闻名于世,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的单田芳评书连播 也是如此,时间空档、黄金时段等成为家喻户晓的概念。 在从业余爱好到工业化的转变中,作为一种工业,为了能够形成自我生存的收入基础, 无线电通过让消费者使用无线电而创造了机会, 但是要维持一种商业就必须赢利, 无线电必 须解决商业模式问题。当时存在着较大的对立看法,一些人强烈反对广告支持和商业化,在 很多欧洲国家,这种态
12、度导致政府对无线电的支持。美国管理当局反对政府控制,并努力争 取完全私营的解决方案,然而私营解决方案困难重重。到 1924 年年底,有 581 个广播电台 在运营,其中很多电台都发现不可能盈利;到 1926 年年中,电台几乎以每月 15的速度在 递减, 同时消费者仍继续踊跃购买新收音机, 最终全国网络的出现以及地方和全国的广告使 得无线电开始赢利。 资料来源:Hanson, W.网络营销原理.成湘州,译.2001.10. 因特网的初期与无线电的初期有着许多相同的特点。1995 年当因特网开始商业应用时, 网站缺少现在人们所看到的特征:网站是静态的,只有极少量的动态内容供个性化使用;只 有两三个
13、敢吃螃蟹的网站具备数据库信息读取能力;没有帧、表和样式,网络安全和加密技 术太少而且使用很复杂;没有多媒体(包括音频和视频) 。1995 年初,因特网的内容非常有 限,其全部内容可存放在不到 50 张磁盘上,比现在一名中学生的音乐收藏还要少。 1.1.3 促进因特网发展的动力环 早期的因特网商业应用缺少很多现在的基本特征,但它依然具有诱人的魅力。使用者、 - 1-4 - 提供者、投资人都想象和预测未来许多事情将要发生,企业家意识到正在发生淘金热,很多 网上的品牌和服务都在创立,而其它如目录服务提供者雅虎(Yahoo!)和搜索引擎因特网爬 行者(WebCrawler) ,则都是由感兴趣的初学者和
14、在校学生所发明,随后他们逐渐意识到自 己手上掌握了一种商业资源。 商业因特网产生了一种动力循环,成为一个反应积极的商业系统,如图 1.3 所示。每一 个元素从另一个元素获得支持, 而又支持第三个元素, 这样就导致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常常伴 随有大量的投机者和投机活动。 即使没有一项明确的商业计划, 客户和企业都感到需要积极 参与开发并做出贡献。决不能错过“下一件大事”和对“新的商业机会”的欲望使得很多人 积极地加入进来,如果这一循环足够强大,它就能实现自我发展。 图 1.3 动力环推动因特网发展 促进因特网发展的动力环的核心是用户对它的迷恋。 用户迷恋这种新技术, 购买调制解 调器,给因特网连接付
15、费。商家看到这一发展中的机会,迅速创立新品牌和服务,从而给记 者们和大量的媒体报道制造了很多新闻故事和传闻, 这种传闻激发了消费者很高的兴趣, 并 愿意自己来尝试这种技术,比如由国内媒体于 1999 年 8 月 18 日主导的网络生存测试节目。 【案例案例 1.2】 网络网络“鲁滨孙鲁滨孙”展现展现二十一世纪生存方式二十一世纪生存方式 当你被关在一间四壁空空,没有电话、电视,没有卫生用品(有一卷厕纸),只有一张 光板床的高级套房里,没有吃的、喝的,你有信心在里面呆上 3 天 3 夜吗? 幸运的是,屋里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也许,你这 3 天的生活会因此而绚丽多彩,但也可能你会寂寞难耐地冲出房
16、间。1999 年 8 月 18 日,中国首届“72 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大幕拉开并开始招募 12 名自愿者,他们 将在 9 月 3 日走进那间只能用网络与外界联系的屋子, 用亲身经历展现中国网络最真实的一 面。 此次测试由人民日报网络版、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北京晚报、 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环球时报、新民周刊、新周刊及梦想家中文网() 联合主办。通过网上报名、网友投票、媒体推选三关产生的北京、上海、广州各 4 位自愿者 将被异地“发配”到这 3 个城市的 12 个完全陌生的房间里,手里只有 1500 元现金、1500 元电子货币,依靠网络所提供的一切完成一次生存测试:看你能否实
17、现精彩的网络化生存。 主办者欢迎 30 岁以上的网民和 18 岁以下的女性网民报名参加。 希望这 3 天的网络化生 存会折射出中国网络的现状: 网络到底能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普通人利 用网络能做些什么?中国电子商务现状如何?未来又将要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中国人的 网络生存到底有没有可能? 对于参加测试的自愿者,72 小时的网络生存将是人生难得的“鲁滨孙”式历险,除了 网络,你不能用任何其他方式和外界联系。渴了?对不起,请到网上订。饿了?对不起,也 - 1-5 - 只能到网上找食物。憋得难受?除了网上聊天室,门打不开所有我们想得到的、想不到 的,都会在这 72 小时变成现实。本报
18、作为主办者之一,将为您全程扫描这一真实的网络生 存体验,随时报告网络世界里这 12 个“鲁滨孙”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 9 月 6 日下午 1 时, 12 位测试者步出网络生存空间时, 是神采飞扬, 还是饿得快虚脱了? 我们拭目以待。 资料来源:王学锋.1999 年 8 月 18 日 对技术传播的研究是市场营销研究中的一个传统。 研究结果表明, 一项技术的采用依赖 于可能的采纳者所下的赌注, 以及采用这种技术在多长的时间里能为购买者所认可, 所以动 力环促进了因特网技术在商业领域中的运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 创新者的选择加上口头宣传 使许多非用户变成了用户。 虽然网站的分散和用户的分散造成了因
19、特网的分散, 但用户的分散却受到了因特网网站 数量增长的积极影响, 因此因特网的动力环将众多不同的分散用户逐渐的联系在一起, 并且 范围不断扩大,联系也更加紧密。 风险投资也促使因特网进入商业领域。1997 年,投入美国硅谷的风险资金超过 36.6 亿 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 63。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投资于因特网,另外约 20投资于与此相 关的产业,比如电信。1998 年的风险资金高达 45.5 亿美元,平均每个公司合 580 万美元。 风险投资是很多最具创造力的企业和技术的资金来源, 并且风险资金受到良性循环的强烈影 响。 1.2 商业网站(X.COM) 1.2.1 全面快速的增长 因特网的动力
20、环导致了用户的访问、使用、网上内容等的迅速增长。无论是网络、网络 用户的规模,还是网络活动,都发生了难以置信的快速增长,如果以 2000 年作为因特网开 始进入中国商业领域为起始点的话,5 年后的 2006 年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2006 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是这样的:网民人数、上网计算机 数分别达到了 1 亿 2300 万人、5450 万台;中国域名总数为 295 万个,其中 CN 下注册的域 名达到 119 万个;中国网站总数达到了 78.8 万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量达到 21.4 万 M; 中国大陆的 IPv4 地址数达到了 8479 万个。 随着因特网迅速、
21、广泛的普及、 运用, 用户很快变得依赖于因特网以获取各类所需信息。 【案例案例 1.3】 2006 年中国年中国因特网应用状况因特网应用状况 (1)2500 万人常用网上招聘,1500 万人常用网络教育 经过短短 5 年多的发展, 因特网已经对我国社会和网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工 作方面,数量众多的公民通过因特网寻求网上招聘、网络教育,大约有 2500 万人经常使用 网上招聘,1500 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 (2)在线影视规模 4500 万,在线音乐 4000 万 在生活方面, 网络电话和网上预订正在迅速兴起, 分别有大约 900 万人和 600 万人在享 受网络电话和网上预订带来的
22、好处。在娱乐方面,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在线电视)的规模 达到 4500 万,在线音乐收听及下载(在线广播)超过了 4000 万。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 年 7 月 再来看看 20122013 年中国因特网的发展状况吧。 - 1-6 - 【案例案例 1.4】 20122013 年中国因特网应用状况年中国因特网应用状况 表 1.1 20122013 年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 应用 2013 年 2012 年 年增长率() 用户规模(万) 网民使用() 用户规模(万) 网民使用率 () 即时通信 53215 86.2 46775 82.9 13.8 网络新闻 491
23、32 79.6 46092 78.0 6.6 搜索引擎 48966 79.3 45110 80.0 8.5 网络音乐 45312 73.4 43586 77.3 4.0 博客/个人空 间 43658 70.7 37299 66.1 17.0 网络视频 42820 69.3 37183 65.9 15.2 网络游戏 33803 54.7 33569 59.5 0.7 网络购物 30189 48.9 24202 42.9 24.7 微博 28078 45.5 30861 54.7 -0.9 社交网站 27769 45.0 27505 48.8 1.0 网络文学 27441 44.4 23344 4
24、1.4 17.6 网上支付 26020 42.1 22065 39.1 17.9 电子邮件 25921 42.0 25080 44.5 3.4 网上银行 25006 40.5 22148 39.3 12.9 旅行预定 18077 29.3 11167 19.8 61.9 团购 14067 22.8 8327 14.8 68.9 论坛/BBS 12046 19.5 14925 26.5 -19.3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 年 1 月 这些数字表明, 流行的魅力和访问因特网的用户增长率没有减少的迹象, 因此商业领域 也在快速进入因特网。 几乎所有大型商业企业都有不同形式的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营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