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7页).doc
《文言特殊句式(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特殊句式(7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 此人力士。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3)用“是”表判断。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2、被动句 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2、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 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
3、,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简析“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 3、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
4、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楚国)不得欺骗你(宋国),你(宋国)也不要欺骗我(楚国)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简析句的“尔”“我”,代词,分别作动词“诈”“虞”的宾语,因两个分句都是否定句,所以“尔”、“我”分别放在“诈”“虞”的前面,放在否定词“无”(毋)的后面。句的“之”,代词,指代自比管仲、乐毅的说法,用在否定句中,作动词“许”的宾语,放在“许”的前面、否定副词“莫”的后面。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
5、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未绝鼓音。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简析这三个句子都是否定句,由于宾语“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故不能前置。 (2)宾语用代词复指。 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秉国之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 特殊 句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