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决策的关系.pdf
《情绪与决策的关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绪与决策的关系.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4) :423431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423 情绪与决策的关系 摘 要 该文对情绪与决策关系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早期的决策理论完全排斥情绪的影响作用, 研究者们热衷于建立理性决策的数学模型;自 Kahneman 和 Tversky 提出前景理论后,产生了以预 期情绪为主的后悔和失望理论,以及主观预期愉悦理论;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神经科学和社会 心理学家们对情绪与认知关系研究的深入, 一些学者意识到决策过程中不仅存在作为效用的预期情 绪,还存在“即时”情绪,它们可以在没有认知评估参与的情况下产生,
2、可以反过来影响认知评估, 可以直接影响决策行为。 关键词 情绪,决策,主观预期效用理论,主观预期愉悦理论。 分类号 B842 从古希腊时代起,理性主义者们就假定情绪这个不期而至的“强盗”常常会“劫持”判断、推理和决 策等高级的人类认知活动,这种视情绪如洪水猛兽的观点直接影响了决策领域的研究。多少年来研究决策 问题的心理学家们一直在设法回避研究情绪和其他主观因素对决策行为的影响。然而,Berntson1等人指出 这种将情绪视为理性思维和适当行为破坏力量的观念过于简单了。近年来情绪对人类理性认知活动的建设 性作用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之成为决策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勾勒一条情
3、 绪在决策研究领域中所经历的由被排斥到被接纳,由单纯被当作一种受认知评估影响的效用到被作为既可 以影响认知评估又可以直接影响决策行为的重要成分的发展主线。 1 情绪在决策研究中的尴尬处境 早期的决策理论始于“博弈” (games of chance)2。如,在一场赌博活动中,有 1%的机会赢得 100 法 郎,应该付多少钱来玩这种游戏?18 世纪法国的贵族们请宫廷数学家们解决此类问题,得到的答案是公平 的投入应该是概率和预期结果之积的和,即预期值。在上面的游戏中,一次投入的钱不应该超过 1 法郎。 这种规则看起来似乎是合理的,但它难以解释人们何以要参加诸如购买彩票和参加保险之类具有负预期值 的
4、活动。 基于这种观察,Daniel Bernouli3指出人们的判断和估计不依赖于获益本身,而依赖于获益后的心理满 足或愉悦程度。例如,对一个穷人来说,赢得 100 法郎所带来的满足和愉悦是巨大的,而对一个百万富翁 来说,赢得 100 法郎带来的满足或愉悦程度就低得多。Bernouli 将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或愉悦称为效用 (utility) ,提出了效用理论:效用是收益的对数函数,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效用最大化。Bentham4发展了 Bernouli 的效用概念,认为效用是愉悦与痛苦之差。在这些奠定古典效用理论基础的简单概念里已包含了 对情绪的关注。 20 世纪中叶,数学上的重大突破催发了现代效
5、用理论的产生,Von Neumann 和 Morgenstern(1947) 提出“预期效用理论” (expected utility theory)5,该理论假设决策者按自己的偏好对选项排序,且偏好遵 循少数几个规则,决策者按最大预期效用进行选择。这里效用不再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而成为可测量 的客观指标。由此,预期效用理论具有了逻辑连贯性和内部一致性,但却缺少了情感色彩和内容。7 年以 收稿日期:2 0 0 2 - 0 9 - 2 5 - 4 2 4 - 心理科学进展 2 0 0 3 年 后,Savage 提出“主观预期效用理论”(subjective expected utility t
6、heory)6。根据这一理论,效用不以事物 的客观概率而以主观概率来计算。主观预期效用理论迅速成为标准化决策的主导方法7。无论是预期效用 理论还是主观预期效用理论, 在追求客观性和量化指标的过程中均抛弃了古典效用理论所包含的心理内容, 尤其排除了情感因素,从而使得这些理论在增强了客观性的同时丧失了对许多现象的解释能力。如,在有 100%的把握稳拿 3 000 元和有 80%的机会得到 4 000 元之间进行选择时,多数人选择稳拿 3000 元;而在有 100%的机会损失 3 000 元和 80%的机会损失 4 000 元之间进行选择时, 多数人选择后者, 出现了所谓的 “偏 好反转” 。对于这
7、种现象,上述两种理论解释起来都显得无能为力。 几十年以后,Kahneman 和 Tversky8对偏好反转等“反常”现象做了描述性说明。在最大期望效用理 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根据该理论,效用受决策现状(参照点)和未来效益 变化的影响,在小风险条件下,值函数曲线在赢区呈凸型,在输区呈凹型,即人们在获益领域表现出“风 险规避” ,在损失领域表现出“风险寻求”偏向8。之所以如此,Kahneman 和 Tversky 认为是“一个人在损 失一定数量的金钱时所体验到的恶劣心情远远大于得到相同数量金钱所带来的愉悦心情”的缘故。对决策 过程中的反常现象作出解释的
8、还有另外一些理论,总称为“等级和信号依赖理论” (rank- and sign-dependent theories)913。这些理论假设决策权重随结果出现的概率、信号以及等级发生变化。例如,如果一个决策 者特别在乎微不足道的收益,他就会给较小的收益以较大的权重,以避免一无所获。同样,这个决策者也 会给较小的损失以较大的权重,以避免损失过大。在这些理论中,已然出现了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如希望和恐惧、乐观和悲观等。但无论是前景理论还是等级和信号依赖理论,它们在将参照点和决策权重 等概念引入决策时,虽然不得不提及某些情绪因素,遗憾的是它们并没有将情绪作为影响决策的一个参数 加以考虑,由此仍将
9、情绪排斥于决策的大门之外。 2 将情绪作为效用的预期情绪理论 前景理论将决策现状作为参照点引入值函数,但是决策现状并不是对结果作出预测的唯一参照点。 Loomes 等人认为预期情绪可以作为参照点改变效用函数,由此提出后悔理论以及失望理论。 2 . 1 后悔理论和失望理论 Loomes、Sugden14和 Bell15首先提出后悔理论,用以说明预期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该理论假设:如 果决策者意识到自己选择的结果可能不如另外一种选择的结果时,就会产生后悔情绪;反之,就会产生愉 悦情绪。这些预期情绪将改变效用函数,决策者在决策中会力争将后悔降至最低。许多研究证明了后悔理 论。例如,Ritov 和 B
10、aron16发现,当母亲预期到自己的孩子将死于接种疫苗的后悔心情时,就不愿意给孩 子接种此种疫苗,即便死于疾病的机会远远大于死于接种疫苗的机会。Simonson17发现,如果顾客预先想 象到购买某种陌生产品发生故障时的后悔心情时,就更愿意购买熟悉的产品。Parker18等人表明,如果人 们因违规驾驶而导致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后悔心情事先得到提醒,他们关于安全驾驶的态度和信念就会发生 极大的变化。Josephs19等人研究表明,对后悔的预期存在个体差异,由此决策中力避后悔的情况也因人而 异。如高自尊的决策者不易受结果反馈的影响,而低自尊的决策者倾向于避免带来后悔的选择。几年后, Loomes、Sug
11、den20和 Bell21又提出失望理论。该理论假设失望是当同时有几个结果,而自己的结果较差时 所体验到的一种情绪。与后悔理论一样,预期到的失望情绪通过改变效用函数影响决策,决策者在决策中 会力避失望情绪的产生。后悔和失望理论均通过比较将预期情绪引入决策过程:后悔理论强调不同选择间 的比较,失望理论强调同一选择内不同结果间的比较。这种基于各选项间的比较而形成的参照点是十分重 要的,它强调决策中各选项间价值的相互依赖和影响。遗憾的是,这两种理论对所假定的预期情绪均缺乏 直接的验证。 第 1 1 卷第 4 期 情绪与决策的关系 - 4 2 5 - 2 . 2 主观预期愉悦理论 1999 年 Mel
12、lers 等人在情感判定理论(Decision Affect Theory)22和主观预期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一个基于情绪选择的模型,即主观预期愉悦理论(Subjective Expected Pleasure Theory)23。该理论的模型如 下:假设某人需要在具有结果 A、B 和具有结果 C、D 的两个赌博间作出选择,首先要对两个赌博的总体 情绪进行评估。评估第一个赌博总体情绪的公式如下:sARA+sBRB,在这里sA、sB分别是决策者对结果 A、 B 的主观概率,RA、RB是根据情感判定理论计算出的决策者对 A、B 两种结果的情绪预测值。同理,评估 第二个赌博总体情绪的公式如下:s
13、CRC+sDRD,这里 sC、sD分别是对结果 C、D 的主观概率,RC、RD是对 结果 C、D 的情绪预测值。根据效用理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会追求愉悦情绪的最大化,因此根据公式 计算出两个赌博的总体情绪后,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决策者就选择赌博一,反之,就选择赌博二。 如何计算 RA、RB、RC和 RD的值?根据 Mellers 的情感判定理论22,个体对决策结果的预期情绪受结 果、比较和对结果出现的信心的影响。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适用于在同一赌博内的几个结果间进行选择 时,例如,要确定第一个赌博中对 A 的预期情绪,公式如下:RA=JuA+ d(uA,uB)(1- sA),这里 J 代表一线
14、性 函数,uA 是 A 的效用;d(uA,uB)表示对两种结果的比较,称为失望函数,等于 uA、uB之差,1- sA代表对结 果 A 出现的惊讶程度。同理可以计算出 RB、RC和 RD的值。另一种计算方法适用于在几个赌博间进行选择 时,例如,如果在上面两个赌博间进行选择时,假设决策者选择了赌博一,得到了结果 A,并且知道第二 个赌博的结果是 C,那么对 A 的情绪反应可用下列算式表示:RA(C)=JuA+ d(uA,uB)(1- sA) + r(uA,uC) (1- sA) (1- sC),在这里 J,uA, d(uA,uB)和(1- sA)的含义与上式相同,r(uA,uC)为后悔函数,等于
15、uA和 uC之差。后悔 的作用依赖于 A、C 带来的惊讶程度。当事件相互独立时,对 A、C 的惊讶程度等于(1- sA)(1- sC)。 主观预期愉悦理论的思想来源于主观预期效用理论,将情绪作为一种效用,这与主观预期效用理论相 类似,但又有所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预期的情绪不同于效用。首先,效用一般被认为伴随收益的增加而 增加,而预期的情绪则依赖于比较、惊讶等因素。令人惊讶的微小收获带来的愉悦甚至大于平淡无奇的巨 额收益带来的愉悦。其次,效用是比较稳定的,而预期情绪则随信念和比较而变化。事实上,主观预期效 用理论是主观预期愉悦理论在比较函数关于零点对称时的一个特例,但来自经验的事实表明比较函数几
16、乎 总是不对称的。 评价主观预期愉悦理论的最具说服力的方法是看它能否对选择作出比主观预期效用理论更好的预测。 Mellers23等人用主观预期愉悦理论对 5 种赌博游戏的选择倾向作了预测,结果是预测和实际选择比率之间 的相关在 0.66 和 0.86 之间,在排除了主观预期效用理论的作用之后,主观预期愉悦理论的预测和实际选择 比率之间的相关仍在 0.64 和 0.03 之间。可见,当对选择进行预测时,主观预期愉悦理论比主观预期效用理 论要好得多。 主观预期愉悦理论比主观预期效用理论能更好地预测个体间的差异。如有的个体对好的结果抱有较大 的愉悦预期,对坏的结果具有较小的痛苦预期,他们总是高估理想
17、结果出现的概率而低估不理想结果出现 的概率,从而表现出较强的风险寻求偏好。另一类个体对坏的结果产生较强的不良情绪预期,而对好的结 果产生较弱的愉悦情绪预期,总是高估痛苦结果的概率和低估愉悦结果的概率,从而表现出较强的风险规 避偏好。 主观预期愉悦理论用预期情绪代替效用,并将多个参照点引入决策过程,增强了理论本身的预测功能 和解释能力,向描述真实决策情形逼近了一大步。但是该种理论自身也存在困难,关键在于人们对情绪的 主观预期是否准确。Mellers23等人设计实验对人们的预期情绪和真实情绪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预期的和 真实的情绪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情感判定理论既可以描述预期情绪,也可以描述真实情绪
18、。但也有一些研 - 4 2 6 - 心理科学进展 2 0 0 3 年 究者指出人们对情绪作出准确预测是困难的。Gilbert 等人24曾作过如下研究,他们询问正在寻求终身教授 之职的大学教授:如果获知自己得到或没有得到终身教授之职时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多数人回答如果 得到将非常高兴,如果得不到将非常失望。一段时间之后,Gilbert 等人再次询问这些教授的情况以及真实 的感受,结果,那些未得到终身教授之职的教授实际上远不像他们预期的那样失望。Gilbert 等人称这种现 象为“甜柠檬效应”或“忽视免疫效应” ,意思是人们常常低估自己的力量和弹性。 总之,无论是后悔理论、失望理论还是主观预期愉
19、悦理论都是在预期效用(Expected Utility,EU)理论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们均为 EU 类模型的变式(如图 1) 。这类模型有一个不言而喻、因此也很少受到 质疑的理论定位,即都采用了基于结果和认知的理论视角。在情绪、认知与决策三者之间,情绪的作用是 通过认知评估这一中介来实现的。 图 1 E U 类模型 3 深入理解决策过程中的情绪作用 EU 类情绪模型虽然已经考虑了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 并且给予这类情绪以充分的重视,但是模型仅涉 及了与决策结果紧密相连或作为决策结果的那部分情绪。近年来随着对情绪与认知关系研究的深入,对情 绪影响决策过程的认识也逐渐全面与深刻,Loewenst
20、ein 等人25提出的风险即情绪模型(如图 2)在目前是 有代表性的:它表明决策过程中不仅存在受认知评估影响的预期情绪,还存在不受认知评估影响的即时情 绪(Loewenstein 等人25认为即时情绪就是立刻的内脏反应) 。这些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决策行为,影响认知 评估。 图 2 风险即情绪模型 当决策研究者们还在倾力关注预期情绪之时,神经科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们就已经开始强调情绪在决 策过程中的信息输入作用及当其受阻时导致的消极后果了。 Clore和Schwarz提出 “情绪信息等价说”(Feeling as information)26,该假设认为情绪可以作为一种信息线索直接影响判断。Slov
21、ic 及其合作者们提出“情 预期结果(包括 预期情绪) 认知评估 主观概率 情绪 行 为 结果 (包括 情绪) 其他因素 如,生动性 直接性、心境 预期结果(包 括预期情绪) 主观概率 认知评估 情 绪 决 策 结果(包 括情绪) 第 1 1 卷第 4 期 情绪与决策的关系 - 4 2 7 - 绪启发式” (Affect heuristic)27,强调情绪对风险知觉和行为的重要作用。 Damasio28提出躯体标志(Somatic Mark)假说,该假说认为考虑某一选项时的躯体反应提供了对这一选项需求程度的信息,无损于认知过程 但却有损于这种躯体反应的神经障碍对风险决策造成了极大伤害28。Wi
22、lson29等发现,允许决策者仔细考 虑决策的各个方面而抑制情感输入时,决策的质量受到了极大影响。在这里情绪成为决策过程中与认知并 驾齐驱,甚至超过认知作用的一种重要成分。与作为预期的情绪相比,它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3 . 1 情绪的产生不需要以认知为中介 Zajonc30,Bargh31,LeDoux32发现:对刺激物的情绪反应常常比认知评估来得既快又及时,这种即时的 情绪反应为生物体的行为选择提供了线索和依据,使得生物体的快速行动成为可能。最近的研究认为,这 些迅即的情绪反应的作用在于中断现有的认知加工并将其重新引向最需要优先关注的问题,如迫在眉睫的 危险源。Armony33等人指出
23、: “超出注意范围的危险刺激也许得不到皮层系统的加工,但是直接的路径并 不受这类过滤系统的制约,它们将有关危险刺激的信息直接传递至杏仁核,而不管这类刺激是否出现在注 意的范围之内。 ” Ledoux32及其同事们的研究为情绪的这种直接作用提供了神经解剖方面的证据。他们发现大脑中存在 着从感觉输入到杏仁核的直接神经投射。Servan-Schreiber 和 Perlstein34发现静脉注射普鲁卡因可以激活杏 仁核,接受注射的个体会体验到恐慌以及其他强烈的不安情绪。另一些研究者发现:当杏仁核和其他恐惧 区域受到电刺激时,人们会报告强烈的恐惧情绪,如“某人正在追我” , “好像进入了一个又长又黑的
24、通道” 或“波浪从所有的方向袭来” ,皮质好像试图对这些不具体的恐惧给出某种解释。不管这些粗糙的、迅即的 情绪反应的原因何在,所有这些证据都表明:强烈的情绪反应可以在几乎没有高水平认知参与的情况下产 生。 近年来社会认知领域对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研究为上述观点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如 Murphy 和 Zajonc35给完全不懂汉语的被试呈现一个汉字,请被试猜测该字在汉语中表示“褒义”还是“贬义” 。在汉 字出现之前,以 4ms 的时间呈现一幅表现积极情绪(如愉悦)或消极情绪(如愤怒)的面部表情照片。结 果, 被试更有可能将一个跟随愉悦表情的文字猜测为 “褒义” , 而将一个跟随愤怒表情的文字猜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观经济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