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0页).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 - 10 - 页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
2、谐、秩序的价值观念。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
3、“有序”的价值追求。“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
4、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实为礼仪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中国礼仪文
5、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同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B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礼仪追求“四德”,它表现出善良的人性,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善良宽容的心灵。C对国家而言,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人
6、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D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能够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从儒家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诠释来看,儒家已经意识到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B中国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中国礼仪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C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为礼仪价值取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让大众接受。D中西方都强调自律和他律,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礼仪文化可以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3根据原文内
7、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通过礼仪文化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B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C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D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有助于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
8、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9、”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曰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遇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10、”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少孤,鞠于外家 鞠:养育B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 故事
11、:定例C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 幸:宠幸D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折:指责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B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C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D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鲁宗道任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
12、河道。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之事,皇上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为自己辩解,并主动请辞。C宗道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要求太后不能无视礼制弃车乘辇,章献太后都虚心接受并改正。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认为他忠实可大用,其后太后临朝,宗道得以重用。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5 分)译文:(2)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5 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 题。渡湘江
13、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曾有两次贬官的经历,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当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8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诗的首句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迟日园林”与“昔游”之间加一“悲”字,使句意曲折而丰富,语势跌宕而劲健。B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春花落尽,众鸟哀鸣,勾起诗人远去边疆的哀愁,渲染了孤寂悲凉的气氛。C诗的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承上启下。“独”字下得有力,使全句生神,激活全篇。D这首诗色彩清淡,情意浓挚。以押韵对起,又以对作结,具有整齐美、和谐美以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三中学 2015 2016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