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2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25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主备人李 莉参备人解天江、肖爱华、张小莉备课日期2014年11月23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过程与方法: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
2、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把握情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现代课堂教学手段、采用“有效课堂”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启发式教学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导入设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 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新课教学设计直观感知,识别图形:(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2)展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
3、,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 ,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计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
4、学生活动设计 (1)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 (2)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 (3)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小结:(学生总结,老师补充)随堂练习设计课本第116页练习1、2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课本第121页习题1、2、3题及导学案板书设计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立体图像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例题讲解和练习教后反思课题 4.1.1 几何图形(二)主备人李 莉参备人解天江、肖爱华、张小莉备课日期2014年11月23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2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的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3
5、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4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过程与方法: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形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自信心。2、从实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把握情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
6、们组合的三种视图.难点:1、在面和体的转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采用“有效课堂”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启发式教学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导入设计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请欣赏漫画并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争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出“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讨论)新课教学设计1、不同角度
7、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圆锥,由浅入深,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体会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可以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2、猜一猜,看一看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猜一物体) .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各猜一物体) .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3、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以下实物(茶叶盒、魔方、书、乒乓球等),你看到了什么图形?你能一一画下来吗7(画出
8、示意图即可) 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计1、 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 2、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3、怎样画得又快又准?4、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则一共有几种不同形状的搭法(你可以用实物模型动手试一试)?5、桌上放着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下面a、b、c、d、e这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6、 一个正方体中,截去一个小正方体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学生活动设计 如图: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 蚊子壁虎
9、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路线方案。教师总结: 若在平面上,壁虎只要沿直线爬过去就可以了。而在圆桶上,直线不太好找,那么把圆柱侧面展开,就可找出答案。蚊子壁虎如图所示: 圆柱侧面展开后是矩形,壁虎只要沿图中直线爬向蚊子即可。若蚊子和壁虎在其他几何体上,如棱锥,正方体 它们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呢?小结1、 一些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沿着它们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体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2、 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小结:学生总结随堂练习设计课本第118-119页1、2、3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课本第121-122页3、6
10、、7板书设计 4.1.1 几何图形(二)1、 三视图的要求 2、 例题讲解教后反思课题 4.1.2 点、线、面、体主备人李 莉参备人解天江、肖爱华、张小莉备课日期2014年11月23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2、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把握情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难点: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学手段运
11、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采用“有效课堂”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启发式和讨论教学法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导入设计1、举出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2、 你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3、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4、线与线相交之处又得到了什么?新课教学设计1、举出生活实际中分别给体、面、线、点的形象的例子 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再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结论:(1)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两种,平面和曲面.(2)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的也有曲的.(3)线与线相交的
12、地方是点.教师对以上结论加以总结、完善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教师鼓励学生联想身边熟悉的情景,尽可能多的举出例子,并把课前准备的挂图和物品等展示出来和学生交流.2、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并回答问题)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点动成线”的结论.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举出更多实例.如:蚂蚁搬家;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 3、汽车雨刷可以看作是一条线,它在档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 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
13、了什么结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教师让学生拿笔或直尺当雨刷在纸上演示,启发学生类比上一个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结论.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动手实践,回答问题.得出“线动成面”的结论. 学生经讨论、交流后举例.如:夜晚街头闪烁的霓虹灯、利用竹条编织的凉席,用扫帚扫地、用刷子刷油、钟表盘上分针时针的运动 4、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教师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猜测,想象.学生在观察、猜测、想象之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再通过动手实践加以验证;最后进行
14、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得出“面动成体”的结论.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问题3(1)为什么在中国地图上,北京只是一个点,而在北京市地图上北京几乎占了整个版面?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纠正.(2)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学生观察图片.表述观点.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总结出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学生活动设计小结:本节是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又进一步抽象出体、面、线、点等基本元素,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后,又由这些基本元素得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随堂练习设
15、计课本第120页1、2、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导学案板书设计4.1.2 点、线、面、体1、 点、线、面、体关系 例题讲解教后反思课题4.2 直线、射线、线段(一)主备人李莉参备人解天江、肖爱华、张小莉备课日期2014年11月23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2、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3、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4、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2、运用对比法、归纳法总结差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
16、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性。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把握情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难点:直线性质的发现,理解及应用及不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采用“有效课堂”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启发式和讨论教学法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导入设计1、点、线、面、体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从运动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因此对几何图形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按点、线、面、体的顺序展开。2、点是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七年 级数 上册 第四 教案 2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