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七章.ppt
《教育学第七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七章.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学第七章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7页教育环境与手段作为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选择高效的教育手段有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教育环境与手段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二是教育环境与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辅助、促进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57页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环境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教师与学生活动的依托。加强教育环境的建设,对于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教育环境概述 教育环境是为培育人而有意识地创设的情境。一般可分为家庭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既是一般环境的一部分,又因其特
2、有的目的性而不同于一般环境。如父母为培养和陶冶子女,购置有关图书和工具,保持家庭整洁和清静,控制家庭活动和交往;学校有目的地开设课程,建立严格的教学秩序、合理的作息制度,设立开展各种科学、技术、文娱、体育活动的场所,美化校园,保持学校的整洁;社会举办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夏令营等,均为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这里我们着重探讨学校教育环境。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57页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学校教育活动也必然要形成并依托于一定环境进行,即形成并依托于学校教育环境。概括地说,学校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综合,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
3、育人环境。我们依据环境组成要素的主要特点可以将学校教育环境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或称为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前者如校园、校舍、教育设施、教室,以及教室中的色彩、照明度、温度、背景、噪音、班级规模及人数,课堂座位编排方式等。后者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环境,如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各种人际关系等。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教育环境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面上看,教育环境似乎是相对静止的,但它却同任何环境一样,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间的教与学。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57页扩展性学习7-1-1:孟母三迁“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千古,脍炙人口
4、,充分说明了不同的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孟子小时候家住在靠近墓葬之地,他就学“为墓间之事”。孟母将家迁至街市附近,孟子又学“为贾人衒买之事”。再迁至学宫旁,孟子“乃设俎豆,学揖让进退之礼。”表明了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57页 二、学校教育环境要素分析 学校教育环境首先可划分为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又可细化为各具体的组成部分。这些具体组成部分有的直接参与教育活动之中,有的则通过作用于其它教育活动要素而参与其中,进而作用于师生及各类活动。(一)学校教育的物质环境 1、教育场所 教育场所是学校建筑物所在的地方,是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包括校址所在地,占
5、地面积的大小等。其中校址的选择尤为重要,夸美纽斯曾设想“学校应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要远离尘嚣和分心的事物”,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生命安全,而且“校内外看上去应富有吸引力”。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57页 2、教育设施 教育设施是指学校场所中所设置的有利于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化的物质设施。它可分为自然的教育设施和人化的教育设施,前者指以自然形态存在的、未经加工的物质设施,如草地、树木等;后者指根据一定的目的经由人类加工和处理的物质设施,如教室、实验室等。它们在教育活动中都发挥着特有的功能,如校园里的雕塑、模型等既是文化的象征与传承,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其中,教室是教育活动开展得最
6、多的场所,也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设施,。因此,教室成为教育设施中最重要、最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57页 3、教育信息 教育信息是指学校教育活动中向学生及校外所传递、传播的信息和学校教育活动中所产生、创造的信息,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对来自学校以外信息的加工、处理及利用。一般地讲,教育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输出源和接收源,教育活动所传递的信息构成了学校信息的主渠道。但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多种渠道接收来自各种社会关系、各类社会群体、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广泛而庞杂的社会信息。学校教育环境中的教育信息具有流动、不断变化的特点,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它向社
7、会环境开放并不断与社会环境进行着各种方式的交流。其中,信息交流是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57页(二)学校教育的精神环境 学校教育的精神环境包括:校风和班风、课堂教学气氛、人际关系等。1、校风、班风 校风、班风构成学校教育精神环境的主体,对其它部分具有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校风是一个学校内部所形成的社会风气,是集体行为的方式和风尚。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环境因素,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一所学校的学风、校容、校貌无不与校风有关。诺顿(M.Scott Norton)曾指出校风决定着学校的现状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如果一个学校校风是积极催人向上的,那么集体的气
8、氛是温暖而支持的,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励师生员工不断的增强自身行为的自觉性,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并且这种集体的行为方式也会代代相传,相沿成风,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校风。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57页 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影响着班级社会体系的每个成员,它既塑造了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又影响着学生在教室里的学习活动。班风是学生集体在学校环境中与他人、与教师以及与别的组织或集体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良好的班风既是校风形成的基础,同时又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活动。从形成机制上看,校风和班风都是以心理氛围的形式出现的。
9、并且,这种心理氛围一经形成,成为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它就成为一种具有心理制约作用的行为风尚。因此,校风、班风对学校集体成员的约束作用,最终不是依靠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的强制力量,而是依靠群体规范、舆论、内聚力等一些无形的力量发挥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57页2、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气氛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其中包括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和情绪波动,以及师生彼此间的关系,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有两种类型,即支持型和防御型。前者是积极健康的教学气氛,后者是
10、消极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既有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到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消极的课堂教学气氛则相反。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57页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中产生,受个人特点所支配和调节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学校中存在着各种人际关系,如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其中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内部最主要的三种人际关系,它们既直接而独立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精神环境,也通
11、过对校风和班风、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而间接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精神环境。这些关系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人际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教育的人际环境。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建立一个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教师集体,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国际教育局在递交给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指出:“师生关系仍然是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倘若教师对这一关系不能充分地予以理解与接受,不能卓有成效地将其付诸实施,那么改革要取得预期的成功就是根本不可能的。”教育过程实际上是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师生的情感
12、交融,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较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学生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交往中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性格特征。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57页 三、学校教育环境的特点与功能(一)学校教育环境的特点 学校教育环境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具有自己特殊的构成要素和环境特征。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环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性 学校教育环境是育人的专门场所,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建设和组织起来的。因此,它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一定的执行程序,对其具有制约作用的关系,对其从业者具有规范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57页 2、可控性
13、 学校教育环境与其它一些自发形成的环境或自然环境相比,学校教育环境具有易于控制的特点。人们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对学校教育环境进行一定的调节控制,发挥学校教育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消除和克服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使学校教育环境向着有利于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方向发展。3、教育性 学校教育环境不仅仅是教育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依托,而且构成学校教育环境的各种环境因素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这种教育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环境本身所蕴含的深刻的教育意义,具有教育价值;二是教育环境通过作用于学校教育活动其它要素而产生的间接教育意义,即生成的教育价值。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57页(二)学校教育环境的功能1、导
14、向功能 学校教育环境的导向功能,是指学校教育环境可以通过自身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学生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2、凝聚功能 学校教育环境的凝聚功能,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特有的影响力,将来自不同社区、不同家庭的少年儿童聚合在一起,使他们对学校环境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教育环境又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学校教育环境也凝聚着学生的智慧,因而使学生对学校环境产生主人翁的思想,增强了学生对于学校教育环境的认同和热爱。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57页 3、陶冶功能 学校教育环境的陶冶功能,是指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养成学生
15、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个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学校教育环境作为青少年长期生活于其中的、可知可感、具体生动的一种微观社会环境,在青少年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中有着其它环境不可替代的作用。4、激励功能 学校教育环境的激励功能,是指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可以有效激励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热情,提高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7页 5、美育功能学校教育环境的美育功能,是指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提高
16、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总之,学校教育环境作为师生长期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对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不仅可以陶冶师生性情,提高师生审美情趣,丰富师生情感体验,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热情,而且还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改善师生健康水平。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7页 四、学校教育环境的创设(一)学校教育物质环境的创设 如前所述学校教育物质环境包括教育场所、教育设施、教育信息等多个方面。但是,由于教室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和设施,其它因素的影响最终要汇聚于此,因此,这里主要探讨教室环境的创设。1、教室设计 教室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除了在空间结构上具有一
17、定的总体要求之外,还要有一些具体的细节性规定。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57页(1)总体要求教室一般应有610米(宽长)的空间,教室里前排课桌离黑板的距离应不少于2米,最后一排离黑板的距离应不超过9米。在教室的后面应建有供学生放置个人物品的书架或柜子。黑板应保持黑色或墨绿色,应平整,无裂缝,不反光。教室内陈设的各种实验用具、电教用品均应安全可靠,不会损害学生的健康。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还可以在教室中增设一些用于放置学生个人学习用品的设施,如书架、小柜子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7页(2)具体要求 首先,要通风良好,这是教室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因为许多学生在同一教室里共同进行学习,如若没有良好
18、的通风设备,没有新鲜空气的流入,教室内的二氧化碳就会增加,空气就会浑浊不堪。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思维活力都会受到抑制,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教室里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其次,要使教室保持适宜的温度,这也是影响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教室中最适中的温度在2025之间,此时的智力活动最佳。温度每高于这个适宜值一度,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降低2%,一旦达到35以上的高温,就不宜再让学生学习了。因为,此时学生的大脑能量消耗明显增加,智力活动状态和活动持续时间也大大降低。当然,由于各个学校所处的纬度不同,教室的温度变化较大,可随季节作出相应的调整。现
19、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7页再者,教室要有充足的采光。一般来讲,采光越好,学生就越容易学习。如果教室是以自然光源为主要照明光源,那么教室里的窗户应以宽而大为宜;如果教室是以人工光源为主要照明光源,那么,这就存在一个照明度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室需有300500勒克司的照明度,亮度过强会使学生感到烦躁、头晕,影响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过弱则不能引起学生大脑皮质的兴奋,从而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些特殊的教学活动中,照明度还有特殊的规定,如美术室和学习报告厅需有500勒克司以上的照明度。同时照明还需考虑光源的方向,通常情况下,在阅读和书写时,光线来自左后方对右手者最适宜。此外,照明须避免眩目
20、,因为眩目容易造成视觉的紧张与疲劳,降低视觉的敏感性。因而,教室中应挂有窗帘,避免光线直射入内,也应尽量减少镜面发光物等。1 勒克司(lux),即通常所说的光照度,表示被射主体上受到的光通量。1勒克司相当于1流明/平方米,即被射主体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距离一米,发光强度为1烛光的光源,垂直照射的光通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7页 同时,教室在色调方面也应以宁静为主。教学环境中的色调不同也会影响学生的智力活动,浅绿色和浅蓝色会使人产生安静、和谐的感受,易于消除大脑疲劳,而深黄色和红色,则易于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会使人产生惶惶不安的感觉。因此,教室中的环境一般以暖色(如黄、橘色)和冷色(如蓝、
21、绿等)为主。最后,教室应该尽量地减少噪音。噪音会严重地干扰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大于70分贝以上的声音即为噪音。在噪音环境中会使学生感到疲倦,肌肉紧张,注意力涣散,有时甚至会出现多疑、易发怒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攻击性的行为。背景噪音越大,分心作用也就越大。因此,学校校址应选择在远离噪音的较安静的区域。总之,上述教室质的规定性,是为了创造出窗明几净,优美、生机盎然的学习环境,使师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创造出较高的教学效率。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7页 2、班级规模 班级规模主要指班级中学生的人数构成状况,它也是教育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卡亨(Leonard S.Cahen)认为,教师和学生在规模较
22、小的班级中往往表现得更愉快、更活跃,较小规模的班级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格拉斯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班级规模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关系密切,小班级里学生的成绩要高于大班级学生的成绩,班级规模越小,学业成绩越高。除班级规模对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外,有研究者还对班级规模与学生的情感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班级无形之中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公平的权利,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将全身心的情感都倾注到学习活动中去。因而,班级规模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创造力的培养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应尽量采取小班组织教学活动。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57页还有研究表明,班级规模对师生双方的课堂行为以及
23、个别化教学的实施也有极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必须有自己的生存和活动的空间,人与人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当单位面积人口密度过高时,个人的空间距离就会被人侵占,人的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研究发现,在有限的空间内,随着人数的增加,儿童表现出好动、注意力分散,攻击性行为也随之增加。在教育实践中,也反映出人数少的班级,学生纪律往往较好,教师用于控制课堂的时间也少。因此,班级规模影响着学生的课堂行为。当然,班级人数的多少还要根据各个国家、地区、学校等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57页 3、坐位模式 坐位模式是形成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
24、业成绩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集中发生在教室前排和前排中间一带的区域(如下图),人们一般将这个区域称之为“行动区”(action zone)。处在“行动区”内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发言积极,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和次数明显多于其他区域内的学生。“行动区”处在教师的视觉监控范围之内,这个区域内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教师严格控制,因而学生能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大的投入,而行动区以外的区域则是教师视觉上的“盲区”,处在这个区域内学生的一举一动,教师都较难以控制,因而学生捣乱、做小动作的现象也就随之出现了。因此,对坐位模式的创设最主要的就是要使大部分学生处于这一“行动区”。现在学习的是第2
25、5页,共57页传统的坐位模式和其它坐位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的坐位模式(图7-1-1)中,课桌面对黑板放置,学生面对黑板而坐。传统的坐位模式中的上述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它对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在传统坐位模式中,学习热情高,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部分学生(前中排学生),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后排学生)有的成了差生,有的则成了捣蛋鬼。又例如,处在“行动区”内的往往也只是少数学生,传统坐位模式所能做的,仅仅是每隔一段时间变换坐位,这样总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长时间地处在“盲区”内(行动区之外),这对于这些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以及学业成绩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第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