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九章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课件.ppt(1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第1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中医护理w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疾病病中和病后的患者,通过辨证施护措施,以增强病人体质,提高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第2页,此课件共124页哦养生概论w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养性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w 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w 生,生命、生存、生长。w 养生就是养护生命。以自我调摄为手段,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第3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中医养生与护理的关系w 中医养生与中医护理关系密切 中医养生看中三大平衡,即人的心态平衡(情志)、人与天地自然的平衡、人的脏腑的平衡。中医一般护理包括
2、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和用药护理等方面。第4页,此课件共124页哦养生与护理关系中医护理对象主要是病人养生主要针对的是健康人防病强身、抗衰益寿归于养生的范畴疾病病中和病后的调护归于护理的范畴第5页,此课件共124页哦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w 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反之“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w 定义:指对病人或健康人,分别给予环境的特殊安排与生活的照料,或给予健康方面的指导。w 目的:保持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恢复和保养正气。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为
3、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生活起居正常生活起居正常健康维持、促进疾病康复。健康维持、促进疾病康复。第6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重点掌握)w 顺应自然w 平衡阴阳w 起居有常w 劳逸适度w 慎避外邪w 形神共养第7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顺应自然w“天人相应”、“天人合一”w 灵枢邪客篇:“人与天地相应也”。说明人体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一定影响。w 顺应自然界规律是疾病护理及养生的首要基本原则。第8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顺应自然w 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有春、夏、秋、冬的交替;w 一日:有昼夜晨昏的变化;
4、w 气候、地域和居处等环境的改变。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 第9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二)平衡阴阳(二)平衡阴阳w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标志w 护理疾病和养生,首要的都是调理阴阳,即确保使机体自身和机体与自然界的阴阳保持动态的平衡。w 应根据人的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养生方法。第10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三)起居有常w 起居有常:是指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起居有常:是指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合乎自然界以及人体生理的正常方面要合乎自然界以及人体生理的正常规律,以使机体阴阳两个方面始终保持规律,以使机体阴阳两个方面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在一个平衡的
5、状态。第11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三)起居有常w 起居作息有规律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促进机体阴阳平和、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达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w 如不能遵循正常、科学的生活规律,轻则引起人体正气虚弱,重则可出现精神紊乱、脏腑功能损伤而发病。葛洪抱朴子极言:“定息失时,伤也”。w 作息起居、日常生活规律、有度是保证机体康健的重要条件之一。第12页,此课件共124页哦(四)劳逸适度w 劳逸适度是指合理地安排各种日常活动,包括体力劳逸适度是指合理地安排各种日常活动,包括体力活动、脑力活动和性活动。活动、脑力活动和性活动。“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常欲小劳,
6、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劳逸中和劳逸中和”w 任何活动均应坚持适中有度的原则,不宜太过和不及。一旦出现太过或不及的因素,就会造成人体阴阳失衡的状态,从而导致疾病。劳逸适度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第13页,此课件共124页哦(四)劳逸适度1 1、体力活动、体力活动 人的体力活动包括劳动和运动两个方人的体力活动包括劳动和运动两个方面,坚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可调畅气血、面,坚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可调畅气血、流通血脉、滑利关节,从而增强机体的流通血脉、滑利关节,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抗病能力。素问素问宣明五气篇宣明五气篇指出指出“五劳所五劳所伤伤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立伤骨
7、,久行伤筋。久行伤筋。”第14页,此课件共124页哦(四)劳逸适度2 2、精神活动、精神活动 一定限度的情志活动包括脑力活动和娱乐等是正常和必要的,经常性合理用脑,不但不会加速衰老,反而可以增强智力,防止脑老化,预防老年痴呆。情志活动过于激烈或持续时间过久,超出限度,则会引发各种疾病。第15页,此课件共124页哦(四)劳逸适度3 3、性活动、性活动 “节阴阳而调刚柔”要调节房事,做到阴阳和合、刚柔相济。房劳过度,易耗伤肾中精气“惜精”、“节欲”第16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五)慎避外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是中医护理于养是中医护理于养生的一个基本原则。生的一个基本原则。中医学
8、角度: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有意识的防御和驱除各种污染源养生学意义:邪气伤人有必然性,最好做到让其在体表、体内存留时间最短,不被或少被机体吸收。第17页,此课件共124页哦(六)形神共养w 人身有人身有“形形”有有“神神”。“形形”-形体,包括五脏六腑、四形体,包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是人体肢百骸、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是人体的物质器官;的物质器官;“神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是指人的精神意识。w 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外在表现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外在表现 “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第18页,此课件共124页哦(六)形神共养w 形神共养,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
9、养,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形体强健,精力充沛,身体与精神得到协调发展。w 养形,主要使指对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形体的摄养,以提供良好的医疗、物质条件,加以适当的休息、运动来实现;w 养神,主要是指对人的精神调养,即通过清静养神、四气调神、修性怡神等方法,保持精神内守、神气清静平和,增强身心健康,达到调神于强身的统一。第19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二、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方法w 环境适宜环境适宜 w 生活规律生活规律 w 顺应四时顺应四时 第20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环境适宜(一)环境适宜w 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居住、治疗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良好的自然环境
10、,气候适宜,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水源洁净,景色秀美。如绿色的环境能给人以清洁、舒畅、富有生气的感觉,对人的心里起到调节、镇静作用,有益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空气新鲜,环境美好的山地、海滨、森林、溪流等地方特别能使人与大自然协调一致。第21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环境适宜(一)环境适宜w 居室环境居室环境 居室安静,通风整洁,适宜的温湿度,适度的光线居室安静,通风整洁,适宜的温湿度,适度的光线 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噪声的刺激常使病人心烦意乱,尤其是心气虚病人常突然的声响而心悸不已。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噪杂之声(不能超过4060分贝)。保持通风整洁:通风次数和时间,应根据季节和室内空气状况而定;
11、每天至少通风1-2次,并切忌对流风(素体虚弱、阳虚、易受风邪侵袭者尤甚)。病室陈设要简单、实用、易清洁、易搬动;病室内定期消毒,保持地面、床、椅等用品的清洁;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第22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环境适宜(一)环境适宜 保持温、湿度适宜:室内温度以18-20度为宜。适宜的温度,可减少身体的消耗。w 阳虚、寒证患者或年老体弱者,多恶风畏寒,室温宜稍高;阴虚、热证患者或青壮年,多燥热喜凉室温宜偏低。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过高,可使汗液蒸发受阻,病人会感到胸闷、困倦、乏力(湿邪为患风寒湿痹、脾虚湿盛等证)。阴虚、燥证患者-湿度可适当偏高。湿度过低,室内过于干燥,病人会感到口干唇
12、燥、咽喉干痛(阴虚肺热者,可出现呛咳不止)。阳虚、湿证者-湿度宜偏低。第23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环境适宜(一)环境适宜 保持适度的光线:适当的光照给病人在视觉上带来舒适、欢快和明朗的感觉,对康复有利。日光不宜直射病人面部。w 中午病人休息时,应拉上窗帘,使光线偏暗,以保证午睡。w 对于感受风寒、风湿、阳虚及里寒证的病人,室内光线宜充足。w 对于感受暑热之邪侵犯的热证病人、阴虚及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人,室内光线应稍暗。w 有眼病的患者室内用深色窗帘,避免对眼睛的刺激。第24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二)生活规律(二)生活规律 w 1 1、作息定时、作息定时 :要因时、因地、因人、因病制订
13、不同的作息时:要因时、因地、因人、因病制订不同的作息时间。间。根据四季变化调整作息时间,顺应自然,能够改善睡眠质根据四季变化调整作息时间,顺应自然,能够改善睡眠质量。量。w 春季-晚睡早起:春是万物开始生长之季,天地之气此季开始萌发,故春天的睡眠应该是“夜卧早起”。具体睡眠时间,一般保持在晚上10点半左右入睡即可;早晨要早起,6点左右为宜,这样有利于机体内阳气的生长。w 夏季睡时最短-晚睡早起:夏季万物处于盛极状态,人体也是如此。随着活力渐入高峰,人清醒的时间也会大大增加,一般人夏季睡眠只要五六个小时就可以了。与春季不同的是,因为夏季的白天是一年中最长的,所以睡眠时间应该更晚些,可在11点左右
14、上床,但早起时间不变。第25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二)生活规律(二)生活规律w 1 1、作息定时、作息定时w 秋季-早睡早起:如果春天的“生”和夏季的“长”做的比较好,那么到了秋季,人体就会达到四季中最平衡的状态。此时的人体状态从夏季时的亢奋转变为秋季时的内敛,因此此季最好早些入睡,每天保持至少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阴精的收敛。同时要注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张。w 冬季早睡晚起:冬季主“藏”,此季动、植物多进入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为来年生长做准备。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这个季节的睡眠要“早卧晚起”,最好做到天明才起。但也不应起得太晚,否则阳气无
15、法舒展升腾,不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第26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二)生活规律(二)生活规律w 2、睡眠充足、睡眠充足:“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w 一般每日睡眠时间不应少于79小时。病人更应增加睡眠和休息时间,重病人应卧床休息。w 睡眠不足,易耗伤正气 w 赖床、昼夜颠倒,可是人精神倦怠、气血郁滞。第27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三)顺应四时(三)顺应四时 w 顺应四时气候顺应四时气候w 顺应四时季节顺应四时季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w 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也必须与之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也必须与之适应适应 第28页,此课件共124页哦第二节 情志
16、护理与养生w 情志是指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w 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由些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w“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而后医其未病”“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第29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w 精神内守w 情绪平和w 豁达乐观第30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精神内守 是指人们通过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进行的自
17、我调节,以达到思想安静,神气内守,心无杂念的状态。第31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精神内守w 我国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精神的稳定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由于气血是神的物质基础,大量过分的耗散精神,可以使气血损耗,从而产生衰老;神气清净则有利于保持气血充足,可致健康长寿。因此,通过精神内守达到的“神净”为养神要达到的主要目的。第32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二)情绪平和 w 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然而情志过激可引起人体气机紊乱,导致各种疾病发生。首先要使人知道少思寡欲、心无杂念是情绪平和的重要保证,还要给病人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避免外界事务对心神的不良刺激,如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避免过强的噪声,制定合理的作
18、息规律等。第33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三)豁达乐观 w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能使人体的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从而有益于健康。对于病人来说,不管其病情如何,乐观的心情均可促使其病情好转。反之则可导致病情加重。第34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w 关心体贴关心体贴w 言语开导言语开导w 移情易性移情易性 w 情志相胜情志相胜 w 顺情解郁顺情解郁 第35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关心体贴w 病人的心理状态异于常人,产生不良情绪,应“视人犹己”,同情体谅。w 注意自身衣着打扮、语言行为态度和病室内外环境w 有的放矢,因人施护第36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二)言语开导 w 指通过正
19、面的说理,使患者认识到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使患者能自觉地调和情志,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使机体早日康复。w 说理开导的方法要针对病人不同的症结,做到有的放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起到改变病人精神状态与躯体状况的目的。第37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三)移情易性移情易性 w 又称为情绪转移法,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或改变病人的情绪及注意力,以消除和改变其不良情绪、习惯或错误认识,使其恢复正常心态及习惯以促进康复。w 根据患者的个人兴趣爱好,让其进行适当的交际活动、户外活动,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减轻痛苦和不良情绪。第38页,此课件共124页哦(四)情志相胜情志相胜 w“以情
20、胜情法”,根据情志与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规律,有意识地用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精神状态的情志护理方法。w 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悲胜怒,恐胜喜。第39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五)顺情解郁顺情解郁 w 顺情指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病人合理的心身需要。解郁是指根据病人存在的心理疑虑,通过一定的方法,解除病人对事物的误解、疑惑,尤其是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去掉思想包袱,恢复健康。w 病人在患病过程中,情绪多有反常,对此,先顺其情,从其意,有助于心身康健。第40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五)顺情解郁顺情解郁w 对于病人心理上的欲望,在护理
21、中应注意分析对待,若是合理的,条件又允许,应尽力满足之所求或所恶,如创造条件以改变其环境,或对其想法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等,但是对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欲望,自然不能一味地迁就和纵容,而应当善意地、诚恳地采用说服教育等方法处理。第41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五)顺情解郁顺情解郁w 对于新入院的病人,往往存在着陌生感和孤独感,他们渴望关怀,得到及时的诊治,此时,应热情地为其介绍病室的环境和相关的制度,耐心解答病人的问题,主动为病人讲述相关的医学知识。w 危重病人,病情急、痛苦大,多缺乏思想准备,易产生悲观和忧伤的情绪,尤须耐心安慰和开导。讲清情志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和利弊,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2、。第42页,此课件共124页哦 三、情志的自我调护三、情志的自我调护w 清静养神清静养神 w 养性修身养性修身 w 怡情快志怡情快志 w 平和七情平和七情 第43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清静养神清静养神 w 静,主要指心静,心无邪思杂念、心态平静。w 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是生命存亡的根本和关键。w 清静养神,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使精神不断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不为七情六欲所干扰。第44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清静养神清静养神w 清静养神的方法很多,精神内守为清净养神的主要方法。可以用“意守”的方法将注意力完全专注于机体或外界的某一特定事物或概念,以帮助达到静神的目的。第45页,此课件共12
23、4页哦(一)清静养神清静养神w 气功疗法在调摄精神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气功的本质来说,“调神”是最主要的。它所强调的“入静”,实际上就是用意念来调整控制体内的生理活动,使人排除情绪因素的干扰,从而达到“静”的境界。w 其实清净养神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心态决定状态。凡事要顺自然规律。第46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二)养性修身(二)养性修身 w“仁者寿”,古人把道德和性格修养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认为养生和养德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把养性和养德列为摄生首务。第47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三)怡情快志(三)怡情快志(四)平和七情(四)平和七情 w 保持积极、乐观、愉快、舒畅 的心情,是情志养
24、生的重要方法。无求则安 第48页,此课件共124页哦第三节 饮食调护与养生w 饮食调护的意义w 食物的性味及其对人体的影响w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w 饮食宜忌w 常用饮食调护方法第49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饮食调护的意义w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护理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 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w 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药食同源”之说,把“美食养身”和“防病治病”相互结合,溶为一体。第50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饮食调护的意义w 食物与中药同源,也同中药一样,具有四气五味和升降沉浮的特
25、性,因而许多食物具有治病、补体的作用。利用饮食调护配合治疗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饮食调护得当,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反之,则可以导致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疾病反复,甚至产生后遗症。第51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二、二、食物的性味及其对人体食物的性味及其对人体的影响的影响 w 所谓食物性味,即四气五味,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食物属性,五味是甘酸苦辛咸五种滋味。第52页,此课件共124页哦(一)按食物的性质分类(一)按食物的性质分类w 即寒、热、温、凉“四性”分类。w 寒和凉同属一种性质,仅是程度上的差异。寒凉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医学上常用于热证和阳证的辅助治疗。凡是表现为面红耳赤、口干口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中医 一般 护理 养生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