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教案(7页).doc
《文言文断句教案(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教案(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断句教案-第 7 页文言文断句设计:于海【复习目标】1、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并灵活运用; 2、熟悉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并能够自我检查。【教学过程】一、什么叫断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趣味故事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
2、痴純情不论聘金少不了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二、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笔者注),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
3、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三、高考试题回放2012江苏试卷19.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6 分)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 素 波 而 傍 流 干 青 云 而 直 上
4、语 时 事 则 指 而 可 想 论 怀 抱 则 旷 而 且 真 自非 大 贤 笃 志 与 道 污 隆 孰 能 如 此 乎! 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参考答案: 横素波而傍流/ 干青云而直上/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 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自非大贤笃志/ 与道污隆/ 孰能如此乎四、方法指津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
5、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翻译: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了。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例: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文段中名词和代词,往往做句子主语或宾语,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往往做句子谓语,因其前有主语,后有宾语,他们前后往往不能断开。
6、2、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
7、“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
8、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例】(2006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
9、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翻译: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就犹如牙齿有了嘴唇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了。今天灭了赵国,明天忧患就会波及齐国楚国了。况且解救赵国,是高尚的道义;退却秦国军队,是显赫的名声。不努力干这种事情,反而吝啬自己国家的粮食,为国家考虑的人(指国君),错误啊!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圆圈(。) “也”“者”常常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
10、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上面例中的“小小、大大”亦然)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
11、,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再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例: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
12、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断句: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断句: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再如:老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断句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