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复合材料的设计原理和复合理论课件.ppt
《第三部分复合材料的设计原理和复合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复合材料的设计原理和复合理论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此课件共33页哦材料的微观组织材料的微观组织l 形状、分散程度形状、分散程度l 体积分数体积分数l 几何学特征几何学特征原材料的性能原材料的性能l力学性能力学性能l 物理性能物理性能l 界面的状态界面的状态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整体性能复合材料理论与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复合材料理论与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第2页,此课件共33页哦3.1.1 增强原理增强原理 为了提高力学性能而研制的复合材料,有三种类型:为了提高力学性能而研制的复合材料,有三种类型:(1)弥散增强型;)弥散增强型;(2)颗粒增强型;)颗粒增强型;(3)纤维增强型(连续纤维、短纤维增
2、强)。)纤维增强型(连续纤维、短纤维增强)。其中(其中(1)、()、(2)两种类型的增强原理几乎是相同的,而()两种类型的增强原理几乎是相同的,而(3)型属于)型属于另外一种。另外一种。第3页,此课件共33页哦弥散增强型弥散增强型 50 x50m颗粒增强型颗粒增强型 50 x50m第4页,此课件共33页哦纳米碳管纤维第5页,此课件共33页哦 主要由基体承担载荷主要由基体承担载荷l 弥散质点(微粒)阻碍基体中的位错运动弥散质点(微粒)阻碍基体中的位错运动或分子链运动或分子链运动l 阻碍能力越大,强化效果越好阻碍能力越大,强化效果越好条件:条件:l 质点是弥散于基体中且均匀分布的球形质点是弥散于基
3、体中且均匀分布的球形l d为微粒直径为微粒直径l Vp为体积分数为体积分数l Gm为基体的切变模量为基体的切变模量l b为柏氏矢量为柏氏矢量l y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 弥散质点的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大,强化效果越好弥散质点的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大,强化效果越好。一般一般Vp=0.01 0.15,dp=0.001m 0.1 m 基体发生位错运动时,复合材料产生塑性变形,此时剪切应力基体发生位错运动时,复合材料产生塑性变形,此时剪切应力y即为复合材料的即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屈服强度ymppG bdVV231212(1)弥散增强)弥散增强第6页,此课件共33页哦颗粒的尺寸较大颗粒
4、的尺寸较大(1 m)基体承担主要的载荷基体承担主要的载荷颗粒也承担载荷颗粒也承担载荷颗粒约束基体的变形颗粒约束基体的变形y 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Gp为颗粒的切变模量为颗粒的切变模量C为常数为常数 颗粒的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大,强化效果越好颗粒的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大,强化效果越好。一般在颗。一般在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中,颗粒直径为粒增强复合材料中,颗粒直径为 1 50 m,颗粒间距为,颗粒间距为1 35 m,颗颗粒的体积分数为粒的体积分数为0.05 0.5。第7页,此课件共33页哦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用金属或高分子聚合物为粘用金属或高分子聚合物为粘接剂,把具有耐
5、热性好、硬度高但不耐冲击的接剂,把具有耐热性好、硬度高但不耐冲击的金属金属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粘结在一起而形成,既具有粘结在一起而形成,既具有陶瓷的高硬度及耐热性,又具有脆性小、耐冲击等优陶瓷的高硬度及耐热性,又具有脆性小、耐冲击等优点。颗粒增强复合主要是为了改善材料的点。颗粒增强复合主要是为了改善材料的耐磨性耐磨性或或综综合的力学性能合的力学性能。第8页,此课件共33页哦位错在晶面上滑移(a)和在TiC颗粒前位错的塞积(b)第9页,此课件共33页哦l不均匀变形引起位错增殖强化不均匀变形引起位错增殖强化 l颗粒复合材料的变形属于两相不均匀变形。较硬的颗颗粒复合材料的变形
6、属于两相不均匀变形。较硬的颗粒不变形或变形较小,因此在粒不变形或变形较小,因此在界面上形成较高的形变界面上形成较高的形变不匹配不匹配,产生较高的变形应力。该应力的释放靠,产生较高的变形应力。该应力的释放靠放出位错环实现,从而增放出位错环实现,从而增加了基体位错的密度加了基体位错的密度 两相不均匀变形在界面形成的位错环 第10页,此课件共33页哦串联模型并联模型基体增强体基体基体:通过界面将载荷有效地传递到增强相(晶须、纤维等),不是主承不是主承力相力相。第11页,此课件共33页哦因因P=A,所以,所以 c A c=m A m+r A r-(1)A c=A m+A r A m/A c=f m A
7、 r/A c=f r (面积分数面积分数=体积分数体积分数)(1)式两边同除以)式两边同除以A c,c A c/A c=m A m/A c+r A r/A c 即即 c=m f m+r f r -(3)基体与纤维发生同样的应变基体与纤维发生同样的应变 c=m=f=(3)式两边同除以)式两边同除以,/=ElE c=E m f m+E r f r复合材料的载荷复合材料的载荷=基体载荷基体载荷+纤维载荷纤维载荷 Pc=Pm+Pr第12页,此课件共33页哦11EfEfEE fEfE EcmmrrmrrrmrEmEf串联模型并联模型体积分数体积分数fr第13页,此课件共33页哦 短纤维(不连续纤维)增强
8、复合材料受力时,力学特短纤维(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受力时,力学特性与长纤维不同。该类材料受力基体变形时,短纤维上性与长纤维不同。该类材料受力基体变形时,短纤维上应力的分布应力的分布载荷是基体通过界面传递给纤维的载荷是基体通过界面传递给纤维的。在一在一定的界面强度下,纤维端部的切应力最大,定的界面强度下,纤维端部的切应力最大,中部最小。中部最小。而作用在纤维上的拉应力是切应力由端部向中部积累而作用在纤维上的拉应力是切应力由端部向中部积累的结果。所以的结果。所以拉应力端部最小,中部最大。拉应力端部最小,中部最大。第14页,此课件共33页哦作用在短纤维上的作用在短纤维上的平均拉应力平均拉应力为为
9、:clcfflllldll0max,111,m ax12cfllllclc/3ff maxl为图中为图中lc/3线段上的面积与线段上的面积与f,max乘以乘以lc/3积之比值。积之比值。当当基体为理想塑性材料时,纤维上的拉应力从末端为零线形增大,则基体为理想塑性材料时,纤维上的拉应力从末端为零线形增大,则=1/3,因此,因此lc为纤维中点的最大拉应力恰等于纤维的断裂强为纤维中点的最大拉应力恰等于纤维的断裂强度时纤维的长度(度时纤维的长度(临界长度临界长度)第15页,此课件共33页哦式中式中fF为纤维的平均拉伸应力,为纤维的平均拉伸应力,m*为与纤维的屈为与纤维的屈服应变同时发生的基体应力。服应
10、变同时发生的基体应力。myffcdl2max,fffdlAdlA/tanhsin11max,fmfcfFFVVll121*若基体屈服强度为若基体屈服强度为my,则,则纤维临界尺寸比纤维临界尺寸比为为当基体为弹性材料时当基体为弹性材料时l/lc越大,拉伸强度越大越大,拉伸强度越大;lc/3l 1时,上式变为连续纤维时,上式变为连续纤维的强度公式的强度公式;当当l=lc时,短纤维增强的效果仅时,短纤维增强的效果仅有连续纤维的有连续纤维的50%l=10lc时,短纤维增强的效果可时,短纤维增强的效果可达到连续纤维的达到连续纤维的95%;所以为了提高复合材料的强所以为了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应尽量使用长纤
11、维度,应尽量使用长纤维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强度为为:第16页,此课件共33页哦为达到强化目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为达到强化目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1)增强纤维的强度、弹性模量应远远高于基体增强纤维的强度、弹性模量应远远高于基体;3)3)纤维和基体之间应有一定的结合强度纤维和基体之间应有一定的结合强度;3)3)纤维的排列方向要和构件的受力方向一致纤维的排列方向要和构件的受力方向一致;4)4)纤维和基体之间不能发生使结合强度降低的化学反应纤维和基体之间不能发生使结合强度降低的化学反应;5)5)纤维和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应匹配纤维和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应匹配;6)6)纤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部分 复合材料 设计 原理 复合 理论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