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详细总结 .pdf
《病理学详细总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详细总结 .pdf(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绪论一、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主要任务: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的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二、病理学在医学中地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三、病理学的基本内容总论(普通病理学,基本病理过程)研究和阐述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性的病变基础各论(器官病理学,系
2、统病理学)研究和阐述各系统器官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解剖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改变病理生理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 1、尸体解剖 2、活体组织检查(活检)3、细胞学检查(二)实验病理学研究 1、动物实验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36 页 -五、病理学的观察方法(一)大体观察(二)光学显微镜观察(三)组织(细胞)化学观察(四)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五)电子显微镜观察(六)图像分析技术流式细胞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学好病理要做到“六联”、“一动”六联:理论和实验形态和机能局部和整体总论和各
3、论大体和镜观病理和临床一动:动态的观点?病理学本科阶段学习和考试方法?病理典型病变图片?大体标本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一、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稳态(homeostasis)机体在神经、体液等机制的作用下,通过自我调节各器官功能代谢活动和内部结构,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并保持躯体、精神和对社会的良好状态。二、疾病(disease)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
4、、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病理过程和病理状态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存在于不同疾病中所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病理状态(pathological state):发展极慢或相对稳定的局部形态变化,常是病理过程的后果。第二节病 因 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概念能引起某种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是引起疾病的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没有病因就不能发生相应的疾病。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36 页 -(二)病因的分类1、生物性因素-最常见2、物理性因素3、化学性因素4、机
5、体必需物质缺乏或过多5、遗传性因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6、先天性因素7、免疫性因素 -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8、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二、疾病发生的条件(一)概念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能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并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危险因素(二)分类 1、内部条件 2、外部条件病因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病因-发病第三节发 病 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共同的基本规律和机制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一)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三)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关系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6、 36 页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疾病的经过分期一、潜伏期:病因侵入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阶段二、前驱期:症状开始出现到发生典型症状前的阶段三、临床症状明显期:出现典型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的阶段四、转归期:疾病过程的终结阶段:康复死亡(一)康复1、完全康复(痊愈)2、不完全康复(二)死亡:机体作为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1、原因: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2、过程:(1)濒死期:脑干以上中枢神经处于深度抑制状态(2)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停止和各种反射消失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36 页 -(3)生物学死亡期:机体各器官代谢活动相继停止3、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永久性
7、停止(1)脑死亡的主要指征:1)自主呼吸停止-首要指征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3)瞳孔放大或固定4)脑干反射消失5)脑电波消失6)脑血管灌流停止植物状态:脑认知功能和意识丧失,但有睡眠-觉醒周期,有自主呼吸,有脑干反射。(2)判断脑死亡的意义1)脑死亡的确定,意味着法律上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2)脑死亡者脑以外器官可以成为器官移植材料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主要学习内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损伤的修复重点掌握内容:适应性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凋亡的概念。肉芽组织的概念及组成。概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接受内、外环境刺激
8、因素的影响,作出应答反应,超过其耐受程度时,细胞和组织受损甚至死亡。适应:细胞和组织对各种刺激因子和环境改变作出应答反应,改变其代谢、功能、结构的过程。是一项基本的生物学属性。损伤:损伤因子作用超过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能力,引起细胞和组织结构、功能的损害。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一、萎缩定义: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实质细胞萎缩时,常伴有间质的增生。病理变化:肉眼观:萎缩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韧,呈褐色。光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间质增生,胞浆浓缩,可见脂褐素。电镜下:细胞器退化减少,自噬泡增多。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
9、整理-第 5 页,共 36 页 -二、肥大定义: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肥大的组织、器官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增生)。肥大的分类:生理性肥大 病理性肥大功能代偿意义。三、增生定义:实质细胞数量增多使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增生的类型:生理性增生(如青春期乳腺)病理性增生增生的器官常呈弥漫、均匀性增大。四、化生定义: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好发组织:上皮细胞、间叶细胞特点:只能转化为性质相似的组织细胞:即上皮细胞之间或间叶细胞之间。分类:鳞状上皮化生:气管柱状上皮,胆囊粘膜上皮,宫颈粘膜柱状上皮。肠上皮化生:胃粘膜转化成小肠或大肠粘膜。生理性全身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
10、性萎缩废用性萎缩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局部性萎缩病理性萎缩分类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36 页 -结缔组织化生:纤维组织可化生为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原因发生机制形态学变化:变性、细胞死亡(一)变性概念:变性是指细胞或间质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常见变性的病理类型: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病理性钙化细胞水肿概念:又称水样变性,指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多。水变性:缺氧、感染和中毒。好发组织:肝、心、肾病理变化:肉眼: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较
11、苍白,混浊无光泽。(称为混浊肿胀)镜下:细胞弥漫性肿胀,细胞浆可见细小红染颗粒,重度水肿的细胞胞浆淡染、清亮。电镜:胞核正常,胞浆内的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结局:轻或中度损伤可恢复;重度坏死。脂肪变性概念:非脂肪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原因:营养障碍、感染、中毒和缺氧。好发器官:肝、心、肾。肝脂肪变性:光镜形态:细胞内出现边缘较整齐的大小不等的空泡,苏丹呈桔红色,锇酸呈黑色。肉眼观:肝肿大,黄染,油腻感。光镜下: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空泡;大的脂滴将核挤压偏于一侧。心肌脂肪变性:主要累及左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观:脂肪变的心肌呈黄色条纹,与正常暗红色心肌肉相间,形似虎
12、皮斑纹,称虎斑心。光镜下:脂肪滴常位于心肌细胞核附近,较细小,排列呈串珠状。玻璃样变概念: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或细动脉壁等,在HE 染片中呈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包括三类: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36 页 -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2.血管壁玻璃样变3.细胞内玻璃样变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肉眼:灰白色半透明;质地致密坚韧弹性消失。镜下:胶原纤维增粗、融合,形成均质的梁状或片状结构。细胞成分减少。2.血管壁玻璃样变常见:高血压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处的细动脉。镜下:血管内皮下形成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物质。3.细胞内玻璃样变常见于肾小
13、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小滴变性、Russell小体、酒精肝时出现的Mallory小体。镜下:细胞内出现圆形红染的玻璃样小滴。粘液样变性概念: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蓄积。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等。病变: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于灰蓝色的粘液基质中。病理性钙化概念:骨和牙齿外的其它组织内有固态的钙盐沉积:磷酸钙,碳酸钙。局部性(营养不良性钙化)全身性(转移性钙化)(二)细胞死亡1.坏死 2.凋亡1.坏死概念: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坏死的基本病变-坏死的组织形态学改变A.核改变(重点)核固缩:核脱水、缩小、染色加深核碎裂:核膜破裂、崩解核溶解:DNA和核蛋的分解,染色变淡B.胞浆改变,嗜酸性增强、红染C.
14、间质改变,基质内胶原纤维肿胀、崩解、基质崩解、液化;颗粒状无结构红染物质 常见的坏死类型1.凝固性坏死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36 页 -2.液化性坏死3.特殊类型的坏死(1)干酪样坏死(2)坏疽(3)脂肪坏死(4)纤维素样坏死1.凝固性坏死概念:坏死组织发生凝固灰白、干燥、坚实的凝固体。其特点是水分减少,结构轮廓保存。机理:胞浆蛋白质凝固,溶酶体少或未起作用。形态大体:坏死区呈灰白、灰黄色,边界清,与正常组织交界处有暗红色充血出血带。镜下:坏死区胞核消失,胞浆细颗粒状,但早期组织结构轮廓尚可辨认。2.液化性坏死概念:组织坏死分解液化,形成坏死腔、软化灶。
15、机理:酶性溶解,凝固蛋白少,水份、脂质多,蛋白酶多(胰)。形态:大体:坏死组织呈液状,可见坏死腔或软化灶。镜下:原组织结构溶解消失。3.特殊类型的坏死(1)干酪样坏死(2)坏疽(3)脂肪坏死(4)纤维素样坏死(1)干酪样坏死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由结核杆菌引起。机理:彻底坏死,组织凝固,含脂质(TB 菌外膜分解)。形态:大体:坏死组织呈细颗粒状,灰黄松软,似干酪、豆腐渣样(含脂类)。镜下:坏死彻底,不见组织轮廓,为无定形颗粒状物质,淡红染。(2)坏疽概念:肢体或内脏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分类: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干性坏疽a.四肢末端多见,动脉
16、受阻,静脉通畅;b.坏死组织水分少蒸发干固皱缩,呈黑褐色,分界明显;c.感染一般较轻,全身症状无或轻。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36 页 -湿性坏疽a.外通内脏(肠、肺)或四肢,动脉受阻,静脉也不畅或受阻(淤血,水肿);b.坏死组织水分多,局部肿胀、恶臭、暗绿色、分界不清;c.腐败菌感染重,产生吲跺,粪臭素;毒素吸收。气性坏疽a.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又不通畅的创伤,战伤,外伤;b.坏死组织水分多,含气体,呈蜂窝状,污秽、暗棕色,捻发感;c.厌氧菌感染(产气荚膜杆菌),毒素吸收严重。(3)脂肪坏死液化性坏死的特殊类型,包括两类:酶解性:急性胰腺炎外伤性:脂肪细胞破
17、裂(4)纤维素样坏死概念: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病的特征性病变。病变:坏死组织呈细丝状、颗粒状、无结构质,红染,纤维素样。坏死的结局1.溶解吸收:最常见的方式2.分离排出3.机化4.包裹、钙化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起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也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凋亡细胞的特点光镜:凋亡小体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胞浆浓缩,强嗜酸性,可无固缩浓染的核碎片。电镜:凋亡细胞皱缩,质膜完整,胞浆致密,细胞器密集伴不同程度退变。核质致密,形成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团块边集于核膜处,进而胞浆裂解,形成
18、凋亡小体。第三节损伤的修复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愈合一、再生修复:机体的组织和细胞损伤后修补、恢复其结构和功能的过程称为修复。通过再生来完成。再生:指组织损伤后,其周围未受损伤细胞分裂增殖加以修复的过程。(一)组织细胞的再生分类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0 页,共 36 页 -永久性细胞再生能力比较强的细胞特点: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间皮细胞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管腔的粘膜上皮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有再生能力特点:稳定细胞腺或腺样器官实质细胞:肝、胰、涎腺、内分泌腺;间叶组织:纤维、骨、软骨、平滑肌再生能力极差特点:永久性细胞 1.神经细胞 2.心肌细胞、横纹肌二
19、、肉芽组织1.概念:指旺盛增生的幼稚的结缔组织,在开放性创面常呈鲜红、颗粒状似鲜嫩肉芽,故名。2.结构与形态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炎细胞构成;3.瘢痕组织纤维化的肉芽组织,色灰白,质地较硬,缺乏弹性;大量胶原纤维,可伴玻璃样变。瘢痕收缩:玻璃样变、水分减少而固缩狭窄,活动受限。4.功能与作用抗感染及保护创面;填充伤口,修复缺损;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异物:机化、包裹小结: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坏死、机化、凋亡、肉芽组织的概念。变性的类型及病变特点。坏死的类型及病理特征。肉芽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坏死与凋亡的区别。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0、 11 页,共 36 页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定义: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管扩张,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充血分为: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一、动脉性充血定义: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流入过多而发生的充血(主动性充血)。(一)病因:炎性充血;侧支性充血;减压后充血等。(二)病理变化:局部组织含血量增多,体积略增大。局部组织颜色鲜红、温度。(三)后果:多对机体有利。如热敷等。二、静脉性充血定义: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Cap和小静脉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增多(被动性充血)。(一)原因 1.静脉受压 2.静脉管腔狭窄或阻塞 3.心力衰竭(二)病理变化肉眼:淤血的器官体积增大,
21、暗红色,代谢功能下降,局部温度下降。镜下:小静脉和Cap显著扩张充血。(三)后果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淤血性硬化(四)重要脏器的淤血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肺淤血原因多为左心衰竭病变:肉眼观:肺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开时可见有淡红或暗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光镜下:肺泡壁Cap 和小静脉扩张、淤血,肺泡腔内水肿液,RBC,并有巨噬C 吞噬 RBC在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即心衰C。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的褐色硬变”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2 页,共 36 页 -肝淤血原因右心衰竭病变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质地较实、表面及切面
22、可见红黄相间的条纹,形似槟榔。(槟榔肝)。光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四周肝窦淤血,肝C萎缩消失或坏死,小叶周边肝C脂肪变性。长期慢性肝淤血可导致淤血性肝硬化。第二节出血定义:血液由心血管腔内流出,称为出血(hemorrhage)。分类:破裂性出血漏出性出血第三节血栓形成定义: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所形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thrombus)。血栓-活体内形成血凝块-体外或死后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及机制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一)心血管内膜的损伤生理情况下内皮细胞以抗凝作用为主。(1)损伤内皮细胞的促凝作用:释放组织因
23、子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启动凝血系统。(2)血小板的活化(起关键作用)1)粘附反应(vWF 因子)2)释放反应(ADP、a2、TXA2)3)粘集反应(二)血流状态的改变正常状态,层流-血液有形成分在血流的中轴流动(轴流),外层是血小板,最外围是一层血浆带(边流)。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3 页,共 36 页 -有形成分进入边流、增加血小板与内皮接触机会。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在局部达到凝血过程所需浓度。内皮缺氧,受损促进血栓形成。临床上心力衰竭、手术后或久病卧床的患者易发生下肢静脉或盆腔静脉的血栓。(三)血液凝固性增加常见的导致血液凝固性增高的原因:血
24、小板增多血小板粘性增加凝血因子浓度增加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手术或产后,异型输血,妊娠、高脂血症、吸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某些癌症患者等。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形态血栓的类型血栓形成包括血小板粘集及血液凝固两个过程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白色血栓(析出性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组成肉眼观呈灰白色,质地较坚实、与瓣膜或血管壁紧连。镜下主要由血小板梁构成,小梁表面附着一些中性粒细胞,小梁间形成少量纤维蛋白,网眼中含有一些红细胞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混合血栓成分:血小板、纤维蛋白,多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多发于血流缓慢的部位,如静脉肉眼观为粗糙的圆柱状,与血管壁相连,可见红白相间的条纹
25、。镜下观可见血小板小梁及小梁之间纤维蛋白网网络RBC构成,见少量WBC。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红色血栓(凝固性血栓)多见于静脉肉眼观呈红色,易脱落、易碎主要由纤维素和红细胞构成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透明血栓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4 页,共 36 页 -发生于全身微循环小血管内只在镜下可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多见于 DIC 三、血栓的结局1.软化、溶解、吸收纤维蛋白溶解酶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小:溶解吸收、消失大:软化或脱落栓塞2.机化与再通机化:血栓形成后,(1-2 天)从血栓附着处的内膜下有肉芽组织向血栓内生长,逐渐取代血栓成分。(3-4 周)再通:血栓机化过程中,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学详细总结 2022 病理学 详细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