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论赋的文体特征的无规范性以及唐赋形式的两极分化 .pdf
《2022年2022年论赋的文体特征的无规范性以及唐赋形式的两极分化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论赋的文体特征的无规范性以及唐赋形式的两极分化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赋的文体特征的无规范性以及唐赋形式的两极分化尹占华内容提要赋是介于诗与文中间的一种文体,但对于“什么是赋”这个问题却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赋的文体特征本来就不规范。故判断一篇作品是否是赋还是应当以题目为标准,以赋名篇者即是赋,否则即不视为赋。正因为赋的文体特征不规范,唐代赋的创作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即:一是增加限制,强化规则;一是弱化规则,进一步模糊与其他文体之界限。前者以律赋为代表,后者则导致赋的散文化与非文学化。关键词 赋 文体 律赋 散文化 非文学一赋是介于诗与文中间的一种文体,但是如果要问:“什么是赋?”要给“赋”下个确切的定义,可不像给数学概念下个定义那么简单,无论你怎样概括,也
2、无法把历史上的赋作品都包括进去。赋与文的区别比较容易,因为赋要押韵,而一般的文是不押韵的。但是诗也押韵,铭、赞等文体也押韵,赋与它们的区别又在哪里?可见以是否押韵作为判断是否是赋的标准是不行的。赋要押韵,但押韵的却并不都是赋,押韵仅是赋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关于“什么是赋”的问题前人论述得不可谓不多,但仍然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回答。有人从渊源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如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文选班固两都赋序);刘勰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文心雕龙 诠赋);章学诚说“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8 页 -.诸子”(
3、校雠通义卷三汉志诗赋第十五)。有人从文体功用的角度去解释,如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 艺文志引“传曰”)。有人从文体特征的角度去论述,如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文赋);挚虞说“假象尽辞,敷陈其志”(文章流别志论)。有人从字义的角度去说明,如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周礼 大师“六诗”注);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 诠赋);刘熙载说“赋从贝,欲其言有物也,从武,欲其言有序也”(艺概 赋概)。今人论赋者,早已概括了赋体文学的种种特征,如形式上的押韵,艺术手法上的直陈铺叙,构篇上的主客问答,文辞上的藻饰,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概括无疑都是正确的,
4、但除了押韵一条外,其他都无法规范所有的赋作,显然以之作为衡量的标准是行不通的。赋的这种上不同于诗、下不同于文的处境,既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尴尬。以赋相对于诗的优势而言,则正如刘熙载所说:“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状,层见叠出者,吐无不畅,畅无或竭”;“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艺概 赋概)相对于文而言,赋更适于驰骋才学,也正如王世贞所说:“作赋之法,已尽长卿数语,大抵须包蓄千古之材,牢笼宇宙之态。”(艺苑卮言卷一)刘熙载所说:“赋兼才学,才如汉书 艺文志论赋曰 感物造端,材智深美,北史 魏收传曰 会须作赋,始成大才士;学如扬雄谓 能读赋千首,则善为之。
5、”(艺概 赋概)但赋的尴尬境地也是明显的,因它很容易右倾像诗、左倾像文,以致“赋将不赋”,丧失了它自己的特征。汉代以铺陈性的大赋著称,但也有抒情之赋,章炳麟国学讲演录 文学略说 说:“然赋亦有缘情之作,如班孟坚之 幽通、张平子之思玄、王仲宣之登楼,皆偶一为之,非赋之正体也。”但此种“非正体”之抒情赋在魏晋南北朝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形式上大量地以五七言诗句穿插于赋中,甚至通篇都由五七言诗句组成,不仅抒情,且与诗形似。此等似诗之赋,被理论家批评为:“赋至齐梁,淫靡已极,其 曲家小石调、画家没骨图,与观此篇可见。”(祝尧古赋辩体卷六江淹别赋解题)赋的“以古文为路,由是而赋”(王芑孙读赋卮言 总
6、指)的做法也于唐宋大开,亦即祝尧所云“其首尾之文,以议论为驶,而专于理者,则流为唐末及宋之文体”(古赋辩体卷三司马相如子虚赋注);李调元所云“盖以文为赋,则去风雅日远也”(赋话卷五)。赋体文学的这种创作危机,其实正反映了作为文学体式之一的赋的两难处境。汉大赋铺张扬厉,重文轻情,挚虞批评说:“夫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辞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此四过者,所以背大体而害政教,是以司马迁割相如之浮说,扬雄疾辞人之赋丽以淫。”(文章流别志论,艺文类聚卷五六)南朝赋情采兼茂,赋向诗靠拢,批评者却说他们重辞轻理,祝尧说:“以至三国六朝之赋,一代工于一代,辞愈工则情愈短
7、,情愈短则味愈浅,味愈浅则体愈下。”(古赋辩体卷五三国六朝体解题)宋人大开以文为赋的法门,在赋中发议论,“理”是具备了,但与文的界限也泯灭了,批评者说:“赋之本义,当直述其事,何尝专以议论为体邪?以议论为体,则是一片之文但押几个韵尔,赋于何有?”(祝尧古赋辩体卷八宋体总论)还是不行。其实,这怪不得历代的赋作家们,当我们回过头去检讨一下赋作为一种文体的规范到底何在的时候,却发现根本就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赋除了要押韵这一条外,其他实在找不出什么形式上硬性的规定性。其他什么讽谏、状物、情感、铺陈、藻饰等批评的范畴,或囿于思想内容,或拘于艺术手法,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非要遵守不可的。如骚体赋或名之曰赋,
8、或名之曰辞,汉书 司马相如传“景帝不好辞赋”,以辞赋并称;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8 页 -.史记 屈原列传称屈原“乃作怀沙之赋”,汉书 艺文志列“屈原赋二十五篇”,皆称屈原之作为赋。以柳宗元的作品为例,佩韦赋、解祟赋、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皆为骚体,名之曰赋;而乞巧文、骂尸虫文、宥蝮蛇文、憎王孙文、哀溺文、招海贾文、吊屈原文等也是骚体,虽不名曰赋,与上述诸作品又有什么区别呢?程廷祚力辨诗、骚、赋三者之间的差别,他说:“诗之体大而该,其用博而能通,是以兼六义而被管弦。骚则长于言幽怨之情,而不可以登廊庙。赋能体万物之情状,而比兴之义缺焉。”(骚赋论上
9、)所说根本不符合骚、赋创作的实际情况,如收于朱熹楚辞后语之中的刘邦大风歌、刘彻瓠子之歌之骚体诗,难道不可以登廊庙吗?祢衡鹦鹉赋、曹植蝙蝠赋、鹞雀赋 等赋,也不能说“比兴之义缺焉”。再如诗与赋的差别,“缘情”与“体物”之说不能区分诗、赋之别,诗情隐而赋情明之说也只是大要言之,因为赋曲折而三致意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李白既有诗像赋者,也有赋像诗者,如朱熹楚辞后语卷四则将李白鸣皋歌收入,并云:“白天才绝出,而赋不及魏晋,独此篇近楚辞。”浦铣复小斋赋话卷上则评剑阁赋说:“太白剑阁赋 绝似古风,不过五十馀字,而剑阁之崔嵬,宛然在目。”韩愈南山诗连用51 个“或”字,何尝不可以看作赋?洪兴祖便评曰:“此诗似上
10、林、子虚赋,才力小者,不可到也。”(魏怀忠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引)李商隐虱赋、蝎赋又何尝不可以看作诗?刘克庄说:“李义山虱赋云:尔职惟啮,而不善啮,回臭而多,跖香而绝。虽甚简短,然有意味。”至于形式,如萧愨春赋全由五、七言诗句组成:“分流绕小渡,堑水还相注,山头望水云,水底看山树。舞馀香尚在,歌尽声犹住,麦垄一惊翚,菱潭两飞鹭。”(初学记卷三)俨然一首格律诗。骆宾王荡子从军赋,也全是诗句体,虽然批评者说“七言五言,最坏赋体”(王芑孙 读赋卮言 审体),但是作者既已名之曰赋,能不将其看作赋吗?至于大量的不以赋命名的作品,写法却与赋毫无二致,如宋玉招魂、枚乘七发、淮南小山招隐士、扬雄解嘲、
11、潘岳哀永逝文、陆机吊魏武帝文、陶渊明归去来辞、孔稚珪北山移文、李华吊古战场文、岑参招北客文、韩愈进学解、送穷文、王安石寄蔡氏女、黄庭坚毁璧、邢居实秋风三叠,等等,完全有理由将它们视之为赋。祝尧古赋辩体卷九外录解题说:“至王荆公寄蔡氏女、邢敦夫秋风三叠,皆本于骚,犹曰赋之体无以异。他如秋风、绝命、归去来辞等作,皆号曰辞,吊田横苌弘等作皆号曰文,易水、越人、大风等作皆号曰歌,虽异其号,然取于赋之义则同。盖于其同而求其异,则赋中之文诚非赋也;于其异而求其同,则文中之赋独非赋乎?必也。分赋中之文而不使杂吾赋,取文中之赋而可使助吾赋。分其所可分,吾知分非赋之义者尔,不以彼名曰赋而遂不敢分;取其所可取,吾
12、知取有赋之义者尔,不以彼名他文而遂不敢取。此正鲁男子学柳下惠法也,赋者其可泥于体格之严,而不知曲畅旁通之义乎?”祝尧看出了其他文体中的赋体,这是对的;但他强分赋体文学中的非赋成分,就徒劳了。以上只是说明赋上与诗、下与文之间种种纠缠不清的情况,也道出了赋其实是没有什么形式(除了押韵)、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的限制的。赋既可以多方面地向诗或文借鉴、学习,以至汲取营养,当然诗或文也可向赋借鉴、学习,以至汲取某种东西,赋与诗、文的交叉融汇自然也就造成了赋体的多元化,从发展演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又何尝不是好事呢?赋如果始终固守一种内容、一种写法、一种模式,赋也就早已走到它的末日了。既然一篇押韵的文学
13、作品,既可以名之曰赋,也可以名之曰其他,那就不如一仍作者之意,即:作者不以赋名篇者,我们就不把它看作赋;作者名之曰赋者,它们就是赋,我们理所当然地要把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8 页 -.它们看作赋。这样既防止了将赋体文学无限扩展漫延的弊端,又省去了关于“什么是赋”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无休止的争论。作者对于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是最清楚的,李华吊古战场文不名古战场赋,刘禹锡陋室铭 不名陋室赋,韩愈南山、进学解 不名南山赋、进学赋,自有他的道理,我们就没有必要非要将其看作是赋。其实,古代各种总集或别集的编纂者早已这样做了,他们将名为赋者归为一类,不以赋名篇者则分门别
14、类归入其他,这样做既简单可行,又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难道不可以给我们以诸多的启示吗?结论就是:赋作为一种文体的特征规范本来就是不明确的,所以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与争辩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二既然赋在形式方面的要求很简单,仅仅是押韵而已,那么赋朝两个方向都大有发展的馀地,即:一是增加限制的条件,强化它的规则;一是放松限制的条件,模糊其传统的特征。前者使作赋趋于“难”,后者则使赋的形式更为自由和随便。赋至唐代,其多元化的特征已非常明显,而在形式上,则呈现出两极化的发展。律赋的出现,代表了对于赋体文学规范的加强;而赋的散文化,则使赋的形式更为灵活,功用更为多样。律赋仍然属于骈赋,骈赋的各种特征它都具备,
15、但它比一般的骈赋还多了一条限制,即它的韵脚是事先规定的。律赋是用于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赋体,所以赋的题目与韵脚的使用都由科举部门而定出,举子根据要求当场作赋,且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举子们为了考试时把律赋作好,平时必须多加揣摩和练习,正是此种情况促进了律赋在唐代的发展,并有律赋名家出现。赵溞因话录卷三说:“李相国程、王仆射起、白少傅居易兄弟、张舍人仲素,为场中词赋之最,言程式者宗此五人。”到了晚唐,律赋已不再专为应试而作,其题材也相应地得到了极大的开拓,如以之写景抒情,或以之咏史怀古,且大有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的趋势。王铚四六话序说:“逮至晚唐,薛逢、宋言,及吴融,出入场屋,然后曲尽其妙。然但山川草
16、木、雪月风花,或以古之故实为景题赋,于人物情态为无馀地。”李调元赋话卷二也说:“逮乎晚唐,好尚新奇,始有馆娃宫、景阳井,及驾经马嵬坡、观灯西凉府之类,争妍斗巧,章句亦工。”不为应试而仍作律赋,表明律赋已摆脱了科举附庸的地位,从功利主义的实用性中解脱出来,成了可以由作者自己掌握的赋体文学的一种形式。既然律赋已不再专为应试而作,可是作者们仍然恪守律赋的种种规则如限韵等,这便是唐赋两极分化之一极。限韵自然意味着韵不能随便押,既不能押规定之外的韵脚,也不能遗漏必须押的韵脚,否则就是违例,作品不合格,就要落第。当然,韵字的使用还要严格遵循有关部门所制定的韵部。这就决定了律赋押韵是一大技巧,尤其是对于难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2022年论赋的文体特征的无规范性以及唐赋形式的两极分化 2022 年论赋 文体 特征 规范性 以及 形式 两极分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