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年级、、单元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二年级、、单元教案 .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时、分的认识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时、分的认识二、教材单元分析:时间的认识对于低年级来说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认识了整时和半时。在这部分认识时分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旧知和新知联系在一起。但是要求也不能过于拔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所要达到的层次时能用5 分 5 分的方法读取时间。因为时间的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并联系生活实际,适当的使用教具,使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探究中掌握概念和知识。学情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进行学习,学生在上个学期已经对钟表有了初步的认识,知
2、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 个数字,12 个大格;并已经学会看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使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三:单元目标:1、明确时和分的含义,会看时间几时几分.2、逐步建立时和分的时间观念,知道 1 时=60 分,半时=30 分.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31 页 -3、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通过观察,尝试,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和实
3、践操作的能力.4、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四、单元教学重难点:1、时和分的含义,会 5 分 5 分的读取时间.2、知道 1 时=60 分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31 页 -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课 题课题:认识时间(第 1 课时)第 1课时主备教师邱楚佳辅备教师课型新课教学教法多媒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钟表上一共有12 个大格、60 个小格;知道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 分;会读、写几时几分。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认读时间的具体方法。教学难点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
4、与分的关系。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猜谜语。有个好朋友,会响没有嘴,会跑没有腿。它能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课件出示整时的钟面,让学生读时间。4 时 8时 12时你是怎么读的,怎么看的?引导学生回答: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分针指 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引入:这是我们学过的整时,但是分针是不停地在走动的。有时候它不在12 这个位置。那么这是表示什么时间?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1)电脑屏幕出示组合式钟面投影片,引导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互相议论、互相提示,进行观察
5、。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31 页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指针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答:一个较短,一个较长。教师讲述:较短的叫时针,较长的叫分针。引导学生回答:有两个指针;有大格,有小格;有12 个数字。电脑演示分解组合片。启发学生观察有多少个大格,让同学们看着屏幕的钟面图来数。然后找一名学生来回报数的结果。板书:钟面上一共有12 个大格。启发学生观察每个大格分成几个小格,电脑演示放大(12 1)之间的 5 个小格,整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指导学生推理整个钟面上共有几个小格?并指名一个学生说推理方法.(学生有困难时,教师指导每5 个为一组来数。)
6、板书:每个大格分成5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 个小格。(2)出示钟面模型,两次拨动时针和分针,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比划出:时针和分针走动的方向,然后学生自己动手转动学具钟面模型的时针和分针,观察并指出分针快,时针慢。2认识“时”、“分”。(1)认识“分”。教师边演示边讲述: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 1 小格的时间就是1 分钟。电脑屏幕演示:分针从数字1 走到数字 2 是几分钟?分针从数字12 走到数字 2 是几分钟?分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 4 是几分钟分针?分针从数字12 走到数字 9 是几分钟?分针从数字12 走到数字 11 是几分钟?分针走一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
7、第 4 页,共 31 页 -圈是几分钟?为什么?同桌互相说说,然后汇报板书:60分。总结归纳:分针走过一个小格是1 分钟。走过 5个小格是 5 分钟,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分钟。初步感知1 分钟的长短教师先指导学生找准脉博,看1 分钟脉博跳多少次,填在书上,体会1 分钟的长短。再指定学生分别跳绳、踢毽子,拍皮球、做口算题,看1 分钟各有几个?每生边听音乐边做指定的活动,感受用一分钟能做什么?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地用好时间。(2)认识“时”。观察时针,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时针是表示几时的,时针走过一个大格就是1 时。板书:1 时。学生操作学具并思考:时针从12 走到 1 是几时?时针从 1 走到 2
8、 是几时?时针从2 走到 5 是几时?时针从5 走到哪里是2 时?同桌讨论,然后向老师汇报。总结归纳:时针每走过一个大格都是1 小时,走过几个大格就是几小时。(3)教学“时”、“分”的关系借助钟面模型,电脑屏幕演示,学生观察思考:钟面上时针从12 走到 1 一个大格,分针走多少?时针从1走到 2,分针走多少?学生操作钟面模型,观察: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走多少,互相讨论一下。学生汇报: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走一圈。总结归纳:时针走一个大格就是1 小时,在相同的时间内分针走了一圈就是60 分,既然是相同的时间,那么 1 小时就等于60 分。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9、 31 页 -(板书:1 时=60 分)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四、课堂小结(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作业设计教学后记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31 页 -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31 页 -课 题直角的初步认识第 2课时主备教师李小珍冯毅娟辅备教师课型新课教学教法讨论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直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0、。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自由画角,导入新课(一)学生自由画角1.选取不同大小的角展示,再选择其中一个角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二)揭示课题同学们画的这些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类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不能变的,你猜出是什么角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描一描,初步感知直角:1课件出示例 3;2 观察上图,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3 观察比较: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小结:上面这些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直角标志)。它是一种特殊的角。(二)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直角。1.在教材第 38页主题图中和生活中找直角。
11、3.在一副三角尺上找直角。(三)判一判,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1.用活动角做一个直角。借助三角尺判断书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31 页 -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过程封面上的直角。(四)折一折,进一步认识直角:1.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直角。2.用三角尺验证是不是直角。(五)画一画,学会用三角尺画直角。(例 4)1 小组合作,尝试画直角。2.师生交流,确定工具。(三角尺)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一)教材第44 页练习八的第6 题1.下面哪些角是直角?2.学生独立判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提示借助三角尺比一比。(二)教材
12、第40 页“做一做”的第2 题四:课堂总结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 题课题:认识锐角和钝角第 3课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31 页 -主备教师李小珍冯毅娟辅备教师课型新课教学教法多媒体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锐角和钝角,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教学过程教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一)在生活中找角。
13、1课件出示例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二)在交流中复习。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三)在问题中引入。1课件演示;2引发思考(分类)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交流汇报,感知特征。1 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分类标准什么?说说分的理由。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明确方法: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三)归纳整理,认识特征。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14、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人们已将比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0 页,共 31 页 -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学过程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3比较大小,深化认识。(1)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锐角。(2)揭示规律:锐角直角钝角三、巩固新知,理解运用1:教材第 41 页“做一做”第2 题。第 44 页第 9 题。2:画一画
15、1学生独立画一个锐角、钝角和直角。2同桌交流:说说画法,相互判断画得是否正确。四、梳理反思,拓展延伸(一)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二)到生活中找角,并向你的家人和同学说一说各是什么角。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 题用三角板拼角第 4课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1 页,共 31 页 -主备教师李小珍冯毅娟辅备教师课型新课教学教法指导法教学目标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16、教学难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教学过程教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活动前充分准备(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观察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并给三角尺上的角编号。(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 钝角)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二、活动中合作交流出示例 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1汇报。2展示不同的拼法。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
17、发现?(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1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2 页,共 31 页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材内容:观察物体和观察立体图形学过程小结: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2质疑:锐角与锐角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能拼成钝角吗?(一定)(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运用交流验证总结最佳拼法: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小结: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三、活动后运用拓展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钝角去掉
18、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四、活动总结作业设计教学后记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3 页,共 31 页 -二、教材单元分析:教材通过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同时,将所观察的物体由实物变成立体图形,通过观察,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立体图形从整体认识到局部特征的认识,并沟通了立体图形与平面
19、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根据一个面的形状猜想几何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逐步由根据直觉进行猜想过渡到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2: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四、单元教学重难点:能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2:体会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4 页,共
20、 31 页 -课 题观察物体第 1课时主备教师李小珍冯毅娟辅备教师课型新课教学教法指导法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2、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2:引发问题: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2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
21、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用实物(也可借助课件熊猫玩偶)让学生说一说前、后、左、右四个方位。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3)全班汇报:(可指名)(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可以换个位置观察再说一说)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5 页,共 31 页 -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过程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
22、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做一做: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 68 页“做一做”,练习十六第4 题)(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 题观察立体图形第 2课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6 页,
23、共 31 页 -主备教师李小珍冯毅娟辅备教师课型新课教学教法演示法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学过的立体几何图形的活动,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教学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能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动手操作,激趣感知1活动引入:(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积木搭一搭。2导入新课:(1)教师:像这样的积木,没有确定哪个面是正面,我们通常把正对我们的这个面称
24、为正面。(2)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积木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1观察学过的立体图形(1)合作探究,直观感知。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2:初步渗透三视图。课件出示例2,提出问题:小英、小强和小刚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3:观察正方体: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你的位置上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7 页,共 31 页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过程4: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
25、的形状相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站在任一个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的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完成教材第71 页练习十六的第5 题。以同桌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一看,并说一说看到的形状,最后独立完成连一连。(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作业设计教学后记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8 页,共 31 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
26、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单元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单元课时安排:(13 课时左右)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
27、心整理-第 19 页,共 31 页 -课 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第 1课时主备教师李小珍冯毅娟辅备教师课型新课教学教法多媒体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第46 页游乐园主题图。2师生交流(1)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
28、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1)出示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3)汇报交流。(4)认识相同加数。观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2 感受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出示问题二:小火车里共有几个人?3加深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1)出示问题三: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0 页,共 31 页 -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过程(2)说说图的意思,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3)学生列出算式:2+2+2+2+2+2+24 明确乘法的意义,掌握
29、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1)明确乘法的意义: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2)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3)比较每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5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1)出示问题四:一共有多少个气球?(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板书。(3)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基本练习 2 变式练习3综合练习(四)畅谈收获,总结课题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2总结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 题5 的乘法口诀第 2课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1 页,共 31 页 -主备教师李小珍冯毅娟辅备
30、教师课型新课教学教法讨论教学目标经历编制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能熟记5 的乘法口诀。熟练运用5 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编制并熟记5 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教学过程教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谜语游戏,激趣导入1猜谜语。(1)出示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谜底:手)(2)每个人都有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一双手有几个手指?三只手呢?四只手呢?5 只呢?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 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列式计算。(1)课件出
31、示一盒福娃。一盒福娃有多少个?(5 个)几个 5 相加?(1个 5)1 个 5 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15=5 或 51=5)(2)出示两盒福娃。两盒福娃有多少个?(10 个)几个 5 相加?(2个 5)2个 5 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5=10 或 52=10)25=10 或 52=10 表示 2 个 5 相加是 10,2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2 页,共 31 页 -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学过程个 5 相加可以简单的说成二五,得10,直接说成一十(3)按照上面的方法,用乘法算式计算出3盒、4 盒、5 盒福娃分别有多少个?2编制口诀。学生尝试
32、编制口诀,(1)汇报比较,规范表达。(板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2)解释交流,深化理解。讨论: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每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比较:为什么下一句口诀比上一句口诀多5?3识记口诀。(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熟记口诀。2解决问题。3用口诀计算。(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2全班齐背5 的乘法口诀。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 题2、3、4 的乘法口诀第 3课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3 页,共 31 页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课型新课教学教法谈论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2、3、4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
33、意义,能熟记2、3、4 的乘法口诀。2、熟练运用2、3、4 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编制并熟记2、3、4 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熟练运用2、3、4 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渗透2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5 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2、3、4 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2 的乘法口诀(1)课件出示一副乒乓球拍:一副乒乓球拍有几个?(2 个)有几个 2 相加?(1 个 2)1个 2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12=2
34、 2 1=2)你会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一二得二)(2)出示两副乒乓球拍:两副乒乓球拍有多少个?(4 个)几个 2 相加?(2 个 2)(渐变成点子图)2 个 2 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2=4)你会编口诀吗?(板书:二二得四)23 的乘法口诀(1)课件出示气球:一束气球有多少个?(2)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4 页,共 31 页 -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过程两束气球有多少个?(3)三束气球有多少个?它们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4)小组合作列算式,编口诀。(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质疑:为什么“三三得九”这句乘法口诀只有一道乘法算式
35、?3 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自主探究4 的乘法口诀4总结 15 的乘法口诀5识记口诀,深化理解(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对口诀 2用口诀 3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2全班齐背15 的乘法口诀。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 题乘加、乘减第 4课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5 页,共 31 页 -主备教师李小珍冯毅娟辅备教师课型新课教学教法指导法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2、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6、。3、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出示教材第46 页情境图: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引出问题:4 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探究解题方法(1)呈现问题情境:(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3)汇报交流:2揭示本课课题: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有乘法和减
37、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3探究计算顺序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6 页,共 31 页 -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过程(1)在计算乘加和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2解决问题3拓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 页练习十二第5 题。(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 题6 的乘法口诀第 5课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7 页,共 31 页 -主备教师李小珍冯毅娟
38、辅备教师课型新课教学教法讨论法教学目标1、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理解并熟记6 的乘法口诀,会用6 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编制6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参与的意识,渗透函数、对应思想,感受探索的乐趣。教学重点编制并熟记6 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熟练运用6 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复习巩固,以旧引新2揭示课题。学习了 15 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6 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探究规律。(1)创设情境:课件
39、出示例6 实物图。(2)获取信息:一共有6 个豆荚,每个豆荚里有 6颗豆子。(3)出示表格:同桌合作交流,根据实物图填写表格。(4)汇报交流,发现规律:1 的下面为什么填 6?表示什么?2 的下面为什么填12?表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2编制口诀。根据以上表格,你能列出算式并编出口诀吗?学生小组合作,列算式、编口诀。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8 页,共 31 页 -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过程汇报整理,教师板书。16=6 一六得六61=6 26=12 二六得十二62=12 36=18 三六十八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64=24 56=30 五六三十
40、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集体诵读,深化理解。3识记口诀。(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还想学习什么?2全班齐背16 的乘法口诀。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 题表内乘法复习课第 6课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9 页,共 31 页 -主备教师李小珍冯毅娟辅备教师课型复习教学教法引导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表内乘法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对表内乘法的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加以运用。2、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
41、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和熟练计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第100 页图(一)的情境图。(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2揭示课题(二)自主解决,梳理知识1复习乘法的含义。(1)课件出示明确图意。(表示4 个 5 相加)自主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思考:计算时应使用哪句乘法口诀?)指定学生汇报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加法、乘法算式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学生例举生活中用5420 来表示的事例。(2)及时练习。2复习乘加、乘减。(1)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0 页,共 31 页 -教学过程学生说图意,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草莓?学生自主列式,同桌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是用哪句乘法口诀的?学生汇报解法,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抢答游戏(先分组再进行抢答)。3复习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三)巩固提高,深化知识(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作业设计教学后记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1 页,共 31 页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