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锂电池保护板测试报告 .pdf
《2022年2022年锂电池保护板测试报告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锂电池保护板测试报告 .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性能测试报告测试人员:李红林参加人员:李红林,史建军联系方式: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68914070-840, 日期:2003-6 目录第一节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介绍第二节试验电池性能分析第三节锂离子电池组电压均衡系统原理第四节锂离子电池组充放电过程的安全保护功能(充电方面)第五节电池组电压均衡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能耗分析第六节电池组管理系统ECU 单元对电池SOC 的计算及其精度,同时为了消除累计误差,系统采取什么措施?第七节SBCM 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热管理第八节试验测试结果a)50A恒流充电均压曲线b)20A恒流充电均
2、压曲线c)10A恒流充电均压曲线d)电池完整充电过程均压曲线e)恒流放电曲线第九节结论及建议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22 页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性能测试报告第一节 SBCM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介绍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组成(见图一),主要由多功能蓄电池管理模块、安全充电模式的网络化充电装置、管理系统 ECU、PC 机的管理系统和高速CAN总线组成。图一:SBCM 蓄电池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蓄电池(多功能)管理模块SBCM 主要由自动均压功率部件(双向10A DC/DC 变换器)、自动均压控制部件在充电、放电和备用工
3、况下,当相邻电池电压差大于 20MV 时即可在嵌入模块内的微控制器和ECU 的控制下进行多种模式的自动均压。自动均压功率部件具有电池组跨电池能量迁移技术、低压差大电流充电技术,双向可逆充电技术、高内阻电池均压过程中高幅值端电压互移对自动均压工程的影响等关键技术问题。由于具有双向高强度(可跨电池)能量迁移技术的采用,有效解决了充电、放电过程中落后电池补偿问题。在(多功能)电池管理模块内,还集成了电压检测、温度检测、过压检测和通讯接口。通过通讯网络,将电池模块内的数据以500Kbit/秒的速度传输到高速CAN 总线。管理模块、ECU、充电装置和 PC机可共享高速 CAN 总线上的数据信息。由于自动
4、均压装置的能量迁移相对有限(每个电池回路小于10A),当充放电电流过大时,不可能完全实现能量平衡。在放电过程中,除电池会产生落后电池外,不会有其他不良影响。在充电过程中,当充电电流过大时,则可能不能通过能量迁移实现电压基本平衡。在充电后期,个别电池会出现充电电压超过电池允许电压的危险状态。为了有效防止因充电电流过大问题,将具有基于极端单体电池控制的安全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装置接入蓄电池管理系统高速CAN 总线上,充电机连续监听网络中的相关数据,当发现出现充电电流大于自动均压部件的能量迁移能力时,适时减小充电电流,使充电电流与系统内自动均压部件的能量迁移相适应,从而达到充电过程的安全。集成在网络内
5、的充电机还监听电池组端电压,电池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升,并根据相关规定适时调整充电电流。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在检测温度的同时,还适时提供温升状况。对于 NiMH 电池及时发现过大温升和减小温度失控具有重要意义。2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22 页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性能测试报告ECU 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控制中枢,同时提供对外高速CAN 通讯接口。上位 PC机数据采集和管理专用软件界面如图二所示:图二主要技术参数单体电池电压通道数量:1512 电压检测分辨率:0.01V 电压检测范围:25.00V/Li+0.5
6、0 2.00/NiH 6.00 17.00V/MF 电压检测精度:15mV 单体电池温度通道数量:1512 分辨率:0.01检测范围:-3080温升检测分辨率:0.01温升检测范围:0.0212.7/分钟温升检测最短时间:6 秒温升检测最长时间:30秒电池组电压检测范围/分辨率:小于 500V/0.1V 充电电流检测/分辨率:小于 500A/0.1A 放电电流检测/分辨率:小于 500A/0.1A 通讯接口:CAN2.0B/500K PC机通讯:COM1 /CAN2.0B 500K-RS232 自动均压能量迁移电流:10A 控制方式:自动充电装置通讯接口:CAN2.0B 500K 额定充电电流
7、:小于 300A 额定输出电压:小于 460V 控制方式:基于极端单体电池的安全充电控制模式3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22 页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性能测试报告第二节试验电池性能分析试验电池是雷天 200Ah/3.6V 锂离子电池 8 节串联,但是由于电池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性能有明显下降。经过测试,容量大约为135Ah 左右,但是一致性较差,内阻较大。经过脉冲放电和脉冲充电测试电池组的电压和内阻曲线如图下所示。(试验过程只监视 6 块电池电压)带均衡系统测量(电池放完电10%SOC)充电过程整个循环过程充入的容量数
8、为7.5Ah,能量数为253Wh。所有的采集时间都为10 秒。其中 Bn 为内阻均值。从内阻曲线可以看出,电池组中电池的一致性很差,其中电池 B1 的性能最差,容量最低所以内阻也最大,而电池 B4 和 B6 地性能最好,内阻较低。其余电池B2、B3、B5 电池的一致性较好。4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22 页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性能测试报告不带均衡系统(电池放完电20%SOC)整个过程充入的容量数为7.5Ah,能量数为 257.5Wh。数据采集时间为 10A 时为10 秒,20A 时为 1 秒。5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
9、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22 页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性能测试报告带均衡系统循环测量(放电过程)整个过程放出 64Ah 的容量和 1618.2Wh 的能量(8 块电池)试验程序如下:SET BEG DCH 50A 3min 10sec PAU 1min 10sec DCH 30A 3min 10sec PAU 1min 10sec DCH 20A 3min 10sec CYC 13*动态内阻的计算依据是:电池在电流变化期间(10 秒)的电压变化量除以电流变化量。执行13 个循环的原因是在循环过程中电池组的电压达到放电电压限24V。6 名
10、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22 页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性能测试报告第三节锂离子电池组电压均衡系统原理自动能量迁移部件是管理模块的核心,也是管理系统均衡管理的关键。该部分主要由自动均衡控制电路和双向可逆DC/DC10A(或更大)低压变换器组成。在 ECU 的控制下,自动均压控制电路检测相邻单体电池电压差,压差超过20mV 后,自动启动双向可逆DC/DC 变换器,将电压较高的电池的能量迁移到电压较低的电池内。直到压差小于20mV 后,自动关闭均压系统。其中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如图三:图三、双向可逆10A 低压 DC/DC
11、 变换器工作原理该电路由图四所示的升压变换器(A)和降压变换器(B)组成。图四、双向DC/DC 变换器原理图当 U电池2-U电池120mV 时,由开关管 Q2、二极管 D1 和电抗器 L1 组成的斩波降压 DC/DC 变换器将电池 1 和 2 串联后的电压向电池1 充电。当 U电池1-U电池220mV 时,由开关管 Q1、二极管 D2 和电抗器 L1 组成的升压 DC/DC 变换器将电池 1 的能量向电池 2 充电。7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22 页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性能测试报告当|U电池1-U电池2|20mV
12、时,升降压电路全部关闭,双向DC/DC 停止工作。能量迁移型自动均衡技术与传统的限压型自动均衡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限压型均压电路工作模式是在充电过程中,当电池电压达到一确定值后,启动均压装置,(若均压分流能力大于充电电流)使电池电压稳定在整定点,电池组电压可十分精确和平衡。其缺点是在电压没有达到该点前,系统没有任何作用,在放电过程中也没有作用。而采用能量迁移型均衡系统,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只要电压高于最低允许电压,装置即可自动启动,将电池电压高的电池单体电能迁移到电池电压低的电池单体内,直到相邻电池电压差小于20mV。采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在放电过程中,若 1#电池电量为 100
13、AH,2#电池电量为 70AH,2#电池电压低于 1#电池,1#电池即自动向 2#电池迁移能量。其能量平衡如式1:式 1:AH1-Qx=AH2+?Qx 式中:AH1、AH2 分别是 1#、2#电池可用能量,Qx 是迁移能量数量,是能量迁移装置效率即:1#电池能量减去 1#电池迁移出的能量与2#电池加 1#电池迁移的能量乘以效率达到平衡后,自动停止能量迁移。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若采用限压模式的均压系统,放电量最大为70AH,而采用本系统(迁移效率为80%),放电电量可用式2 表示:式 2:Ahf=AH2+(AH1-AH2)/2 =70+0.8?(100-70)/2=82AH 第二、能量迁移过程是
14、从开始充电即开始,对落后电池的补偿贯穿于整个充电过程,所以可大大缩短均衡充电时间。8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22 页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性能测试报告第四节锂离子电池组充电过程的安全保护功能(充电方面)能量迁移型均衡装置与限压型均衡装置相比,不具备最高电压锁定功能(在充电电流降到足够小时)。由于均衡、均压措施的均压能力都是有限的,在充电过程中,若不能有效确保充电电流在均压系统能力范围内,均压措施将失去作用。但是若在蓄电池管理系统内另加充电电流限制部件是不适宜的。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将与蓄电池管理系统通讯协议兼容的充电装
15、置集成在蓄电池管理系统内,根据蓄电池系统的状况,适时调整充电电流,以使均衡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保障蓄电池的安全充电。为此,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将充电装置作为系统的一个单元,通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讯协议,与管理系统实时数据交换,完成充电电流与能量迁移的最佳匹配。保护极端单体电池的安全充电,以实现锂电池组的安全充电和均衡充电。9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22 页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性能测试报告第五节电池组电压均衡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能耗分析能量迁移型均衡装置的能耗,在充电过程、放电过程、待机过程中具有不同特点。充电过
16、程的能量迁移能耗可以用图五的模型进行表述:图五 充电过程中相邻电池能量迁移模型图中的第一个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为Ija,第二个电池接受能力为Ijb,充电电流为 Ic。充电电流平衡式可描述为:第一个电池的充电电流为:Ija=Ic-Iq (Iq 为迁移出的电流);第二个电池的充电电流为:Ijb+Im=Ic+?Iq(Im 为迁移进的电流);充电过程中跨电池能量迁移模型可用图六描述:图六 充电过程中跨电池电池能量迁移模型图中由第一个电池经过第二个电池向第三个电池进行能量迁移。与图 9-A 的区别在于增加了效率损耗:第三个电池的充电电流为:Ijc+Im=Ic+?Iq 若电池组中最小容量电池为Qx,电池个数
17、为 N,总容量为 Qz,则:若无能量迁移,充电过程中耗能为:10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0 页,共 22 页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性能测试报告Q=s?N?Qx 有能量迁移时,充电过程中能耗为:Q=s?(QZ+?Qq)式中:Q 为总能耗,s 为充电设备效率,Qq 为能量迁移总和,为能量迁移总效率。上述分析说明,在充电过程中,能量迁移可以输入更多的能量,但也同时存在效率损失,特别是跨电池数量较多时,可能使总效率下降到几乎使能量迁移失去增加能量的程度。放电过程的能耗与充电状态类似,不难得出以下结论:若电池组中最小容量电池为Qf,电池
18、个数为 N,总容量为 Qz,则:若无能量迁移,放电过程中提供能量为:Qf=b?N?Qx-有能量迁移时,放电过程中提供能量为:Qf=b?(QZ+?Qq)式中:Qf 为总提供能量,b 为电池组效率,Qq 为能量迁移总和,为能量迁移总效率。上述分析说明,在放电过程中,能量迁移可以输出更多的能量,但也同时存在效率损失,特别是跨电池数量较多时,可能使总效率下降到几乎使能量迁移失去增加能量的程度。(参考第八节系统试验性能比较分析)11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1 页,共 22 页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性能测试报告第六节电池组管理系统ECU
19、单元对电池SOC 的计算及其精度,同时为了消除累计误差,系统采取什么措施?ECU是蓄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和控制中心,其结构见图七。图七、蓄电池 ECU结构示意图ECU主要由具有高抗干扰能力、集成度达到SOC级的高速低价位单片机、电池组端电压检测采样通道、电池组充电电流采样通道、电池组放电电流采样通道、高速 CAN 通讯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等组成。CAN总线接口、电压、电流采样通道和输入输出端口都具备1500V 光电隔离功能。ECU还集成了可进行蓄电池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电量计算、质量评估、系统故障诊断和电池热管理的微型专家系统。由于影响电动车用电池系统S.O.C 的因素复杂多变,采用企求完美的建
20、模方式,从科学研究和探索考量,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对于电动车实际工程应用条件考量,却不一定是最佳途径。因此,S.O.C 采用了可覆盖 99%以上的双向分别连续积分采样的安时法并结合综合参数自动修正的工作方式,其精度完全满足电动车辆使用要求。电压采样和电流采样,采用性价比极高的,在低速采样环境中具有突出优12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2 页,共 22 页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SBCM 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性能测试报告势的 V/F 低速积分采样电路。与外部通讯的高速CAN接口采用了独立的CPU,以适应复杂的外部通讯协议。可以实现间隔5mS、10mS、20m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2022年锂电池保护板测试报告 2022 锂电池 保护 测试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