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前沿报告(2020年).docx
《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前沿报告(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前沿报告(2020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一、 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与硅光技术1硅光技术定义与特点3(一)超高兼容性3(二)超高集成度4(三)强大的集成能力 5(四)超大规模制造能力6二、 国内外硅光技术和产业开展现状7硅光技术中微电子与光电子融合的难题和挑战10(一)急需构建适用于大规模光电集成芯片的元器件库 10(二)急需加强光电子融合芯片的工艺能力和基础积累11(三)急需强化光电子融合芯片的架构设计能力11(四)急需增强光电子融合芯片的封装及调控技术11三、 硅光技术开展前景展望以及相关政策建议12现存市场 新兴市场现存市场 新兴市场图7硅光技术目前的主要应用我国在“十五”到“十三五”期间,对硅基光电子技术研究不断 给予投
2、入。目前在硅基激光器/调制器/探测器等高性能单元器件、硅 光片上复用技术、硅光量子芯片、硅光芯片传输功能研究和系统应用 验证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硅光技术基础研究方面接近 国际一流水平。与此同时,经过国家和地方投入,国内企业和科研院 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团队和产业化条件,一些企业已经实现硅光 产品自主研发的突破。2018年,中国信科集团联合国家信息光电子创 新中心实现我国首款100Gb/s硅光芯片的正式投产,标志着国内硅光 芯片产业化的突破。次年又完成我国首个Pb/s光传输系统实验,基于 自主研制的硅光芯片和特种光纤,将传输容量提升至目前商用光纤传 输系统的10倍,可以在1秒之内传
3、输约100多块移动硬盘所存储的 数据。2020年,阿里巴巴、海信、亨通等局部国内企业也相继展示自 主研制的400Gb/s硅光模块样机。不过总体来看,国内硅光产业还处 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工艺技术水平、产品工程化 能力和产业链成熟度上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光交叉光电探测器光耦合器偏振复用器可调光衰减器光功率监控器图8我国首款商用化100Gb/s硅光芯片四、硅光技术中微电子与光电子融合的难题和挑战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是微电子与光电子相融合的产物,也是推动 两个产业持续开展的最正确解决方案。然而,当前的硅基光电子元器件 尺寸仍比拟大,功耗仍比拟高,光电融合芯片架构有待探索和优化, 制造
4、工艺和封装技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深入开展新结构、新材料 及新工艺的探索,进一步挖掘硅光芯片的巨大潜力,是未来的研究方 向。具体来讲,从行业开展角度看,真正实现微电子与光电子硅基融 合,硅光技术还面临以下几个难题和挑战:(一)急需构建适用于大规模光电集成芯片的元器件库如前文所述,当前光电子器件的尺寸大、功耗高,而对于硅光技 术的研究和技术突破,大多数只聚焦于某一个光子、电子、光电子器 件,而没有考虑集成芯片中不同器件之间的联合设计与协同技术。因 此需通过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研究,全面开发更适合大规模集 成的新一代光电器件,并逐渐建立完整的光电器件数据库,以支撑未 来更大规模,更复杂的集成芯
5、片设计和制作。(二)急需加强光电子融合芯片的工艺能力和基础积累我国的硅光产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制备工艺相对落后,目前 尚不具备成熟稳定的硅光工艺线。虽然由于光的特殊物理性质,光芯 片不要求28nm甚或7nm的高精度工艺线,但是对工艺的稳定性和一 致性要求更加苛刻。因此,积极推进工艺线研发和工艺人才储藏,建 立能够支撑硅光芯片研发、样品试制和批量生产的稳定工艺线,是提 高我国自主芯片制造能力的必经之路。(三)急需强化光电子融合芯片的架构设计能力未来硅光芯片的集成度越高,那么包含的光、电器件的种类和数量 就越多。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将数量繁多的光电器件完美结合, 获得最好的芯片性能,对设计能
6、力是极大挑战。此外,参照微电子产 业的开展脉络,自动化设计也将会在硅光技术中逐渐开展并成熟,以 提升设计效率。因此不断提升超复杂硅光芯片的设计能力,并开发针 对硅光芯片的设计软件,是未来硅光技术开展的重要环节。(四)急需增强光电子融合芯片的封装及调控技术未来高度集成的硅光芯片,其光学和电学接口数量预计将是现有 光电子芯片100倍以上。对于接口数量如此高的硅光芯片,封装中要 综合考虑光电接口的高效率、高稳定性、高可靠性连接,防止不同接 口之间光、电、热等多种物理效应的相互干扰,以保证硅光芯片的高 速信息交换,这给封装技术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研究芯片与封装中 的光电融合以及整体布局,探索具有自动优
7、化功能的封装技术和封装 工艺,才能为硅光技术商业开展提供产业支撑。五、硅光技术开展前景展望以及相关政策建议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社会的开展,硅基光电子片上集成系统芯片 将在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只要微电子和光电子芯 片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都展现出了应用硅光芯片技术的前景和必要 性。特别是在信息领域的光通信/光互联、光传感/光测量、光计算/光 处理等技术领域全面发挥核心作用。此外还值得指出,利用国内现有 微电子产业资源和工艺制造平台,建立健全硅光产业链,能有效提升 我国信息光电子的制造能力,缓解高端光电子芯片“卡脖子”困境,为 我国光电子技术换道超车提供有力支撑。总体看,在信息通信设备
8、和元器件小型化、集成化、低功耗的需 求以及相关技术不断融合的驱动下,硅光技术应用而生,成为新一代 信息通信技术突破的重点领域。我国在硅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美欧日等西方兴旺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亟需在人才、资金、应用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特就推动我国硅基光 电子集成技术开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顺应技术融合趋势,优化光电子、集成 电路等专业学科设置和培养方案,培育兼具光电子、半导体、信息通 信和集成电路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硅基光电集成 芯片的设计、加工、分析、理解和应用提供人才储藏。在科技部重点 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工程中对人才培
9、养和培训等指标加强权重。 在各类人才计划的选拔评比中,注重对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技术成果转 化和产业化应用成效的评价,选拔一批投身硅光技术国产化的领军人 才。二是加强专项支持。在各类科技工程层面加强硅光技术的战略布 局和资金支持。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前沿基础研究工程中, 积极鼓励硅光方向的前沿自主创新与交叉基础理论研究。在科技部重 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中加强对硅基光子集成技术、硅基光电集成、 硅基异质集成技术的相关研究给予重点支持。在各部委工程中加强对 硅光方向的产业技术攻关和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扶持力度,力争在 通信、传感、量子等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该领域 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10、。三是加强科研和产业化平台能力建设。继续整合国家级科研平台、 创新中心、高校院所的相关科研资源,加强中试平台条件和中试研发 能力建设。汇聚半导体行业和通信行业的产业资源,重点建设硅光芯 片商用工艺线、商用封装线、商用测试线。重视硅光芯片相关的原材 料、设计软件、工艺装备、检测仪表等短板环节,统筹加强创新链、 产业链布局和协同,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四是加强国产化应用推广。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在信息通信、消 费电子、生物医疗、传感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重点促 进国产化硅光技术和产品在光通信、数据中心、工业物联网、5G、特 高压等重要领域的应用推广,助力“新基建”战略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强
11、硅光技术应用技术研究,开展和促进硅光技术在消费电子、传感测 量、生物医疗、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一、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与硅光技术自从1958年第一颗集成电路,特别是Intel CPU创造以来,微电 子技术便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开展,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开展的主要驱 动力之一。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微电子芯片的集成规模提升了十亿 倍以上。据悉,采用5nmeMOS工艺的苹果处理器芯片A14内部已 集成了 150亿颗晶体管,其运算性能可比肩目前性能最强的MacBook 笔记本电脑。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微电子芯片, 它们感知、处理并产生了海量的信息,让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和 便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电子 集成 技术 前沿 报告 20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