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光现象(知识点+例题+练习+答案).doc
《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光现象(知识点+例题+练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光现象(知识点+例题+练习+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光现象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过关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4、应用及现象 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123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
2、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及孔的形状无 关。典型题例例1、(2012株洲)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雨后彩虹 B水中“月亮” C墙上手影 D海市蜃楼例2、(2012厦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后视镜扩大视野D小日食金星凌日C对镜狗成双B露珠放大叶脉A考点2:光的反射:知识点过关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及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3、可逆的。3、分类: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 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典型题例例1、(2012南昌)如图所示,下列成语及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例2、(2012赤峰)下列光现象中,属于镜面反射的是()A在不同方向都能看见点燃的蜡烛火焰B太阳光照
4、在地面的玻璃片上形成刺眼的光束C人在船上看见水中的鱼D全班同学都能看见教师黑板上的字迹例3、(2012泰州)某水池中水深为1.5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 m考点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过关1、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像、物大小相等 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物的连线及镜面垂直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实像和虚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典型题例例1、(2012自贡)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高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身
5、高是()A0.7m B1m C1.7m D无法判断例2、(2012湛江)小明站在穿衣镜前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 像(选填“虚”或“实”),当她远离镜面时,所成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戴的近视眼镜是 透镜B从放大镜中看到镜后正立、放大的数字例3、(2012孝感)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D“海市蜃楼”C小孔成的像A亭台在湖面的倒影考点4:光的折射知识点过关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6、及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典型题例例1、(2012龙岩)下列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A水面倒影D水面“折”枝C墙上手影B灯下影子例2、(2011无锡)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及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折射光线及法线的夹角 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考点5
7、:颜色及看不见的光知识点过关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2、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色光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3、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光谱上位于红光以外: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特点:热作用强,可用于:加热食物、烘干汽车表面喷漆、烤箱烘烤食物、浴霸、医疗上红外线诊断和治疗。 穿透云雾能力强,可用于:红外遥感,遥控。(2)紫外线:位于光谱上紫光以外,高温和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特点:化学作用强,用于照相
8、感光;生理作用强,用于杀菌,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荧光效应:用于防伪。考点6:透镜知识点过关1.凸透镜(1)、凸透镜的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2)、凸透镜的光心: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凸透镜的主光轴:凸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4)、凸透镜的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及凸透镜主光轴的一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5)、凸透镜焦距(f):凸透镜的中心到焦点的距离。(6)、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7)、像距(v):像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能使光线发散,所以也叫发散透镜。3.凸透镜成
9、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幻灯机uu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概括:一倍焦距分虚
10、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变小)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减小(增大)像变小(变大)典型题例例1、(2012黄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B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D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例2、(2012宜昌)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下面的()A平面镜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例3、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
11、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A B C D跟踪训练:(2014广东汕尾)1、下列描述的四种光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放大镜看报纸 B潭清疑水浅 C水中倒影 D立竿见影(2014山东泰安)2、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图所示。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D色散(2014湖北黄冈)3、下列光现象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2014湖北宜昌)4、下列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B
12、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彩色光带(2014内蒙古呼和浩特)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2014黑龙江哈尔滨)6、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 )(2014浙江嘉兴)7、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D像及你的连线及镜面不垂直(2014四川宜宾)8、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科学 复习 专题 现象 知识点 例题 练习 答案
限制150内